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脱贫攻坚答卷|回访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春到骆驼湾,奋斗正当时

2021-02-25 13:21:18 寇国莹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瑶

春到骆驼湾,奋斗正当时

——回访阜平县骆驼湾村

金色暖阳洒在骆驼湾的沟沟梁梁,习习春风孕育着勃勃生机。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走进阜平县骆驼湾村访贫问苦。在这里,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8年多过去了,骆驼湾村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不仅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扶贫产业,还依托绿水青山引进旅游公司,打造了民宿旅游业。腰包鼓了,房子新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里的人气旺了。昔日贫困闭塞的村庄,已蜕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新春伊始,骆驼湾村里里外外一派繁忙。“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脱贫后还要加油干,乡村振兴更得大步向前!”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信心百倍地说。

乡村巨变谢党恩

贴着春联的小院喜气洋洋,总书记盘腿而坐嘘寒问暖的场景如在昨天。

75岁的顾宝青站在院里,常常想起8年前总书记到她家时的场景:2012年12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骆驼湾村“看真贫”,第一户走进的就是她家。

那时,她家的生活是:人均只有8分地,种些土豆和玉米。山里道不好走,粮食都是一筐一筐从山上往下背。全家7口人,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黄泥和石头垒砌的房子里。

“你再看看现在,村庄大变样了,老百姓的房子是灰瓦黄墙加地暖,民宿酒店小吃街,穷山沟成了景区。出村的柏油路通到山下,上山干活的路通到山顶。吃不愁,穿不愁,身体越来越好,我还成了阜裕公司的保洁员,一个月工资2100元。”顾宝青笑着说。

距顾宝青家不远,是唐宗秀家。

当年,唐宗秀挽着总书记的手臂走过黄泥山墙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8年多过去了,唐宗秀家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我们家住的是旧土房,到处透风。一下大雨,闺女怕房子塌,就打电话让出去避避。”唐宗秀说,2016年11月,作为骆驼湾村首批“住房改造提升户”,她一家喜迁新居,6间青砖灰瓦房,统一供水供暖,冰箱彩电一应俱全。

2019年5月1日,阜平县阜裕投资公司实施的民宿旅游项目在骆驼湾正式开张。唐宗秀老两口主动报名,靠着打扫卫生、打理花草,每人每月进账2000多元。

“原来的日子是‘熬’,现在的日子是美,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唐宗秀家焕然一新的小院,一盏盏大红灯笼将小院映衬得喜气盈盈,唐宗秀和陈德印老两口连声感叹如今的好生活。

“感恩总书记,感谢共产党。”唐宗秀说,现在两人一年下来,光工资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金、养老保险金、光伏收益、农业补贴……用她的话说,叫“手头宽裕,日子不赖!”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谢总书记!”据悉,如今骆驼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660元,一半家庭都有了小轿车。就像唐宗秀老两口脸上绽开的笑容一样,村民们把对总书记和党的感恩之情写在了脸上,刻在了心里。

回乡创业正当时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在骆驼湾村会议室,一场返乡青年创业座谈会正在进行。52名返乡青年齐聚一堂,一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一边各抒己见,谋划着发展的好路子、未来的好日子。

“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发展机遇一点儿也不比外边少!”8年前就从北京回村创业的李爱明,是村里巨大变化的见证者,他的发言很有说服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兴旺,更离不开年轻人。”顾瑞利鼓励年轻人要敢闯敢干。他说,现在村里发展好了,能为年轻人返乡干事创业提供好平台。

80后任永花从小在骆驼湾长大,十几岁出去打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