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不灭的记忆 历史的回响——写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之际

2021-09-18 21:10:26 作者:曹智、徐扬、汪伟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记者曹智、徐扬、汪伟

2021年9月18日,沈阳。

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天际,沉闷而有力的钟声敲击着这座古城的记忆——

勿忘九一八!

9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90年前,山河变色,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苦难时刻刻骨铭心。

90年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不可阻挡。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9月18日拍摄的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有一种苦难永世不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弹孔累累的台历石碑将时间永远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距此不足3公里,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地——北大营。

历史忠实地记录着——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惊天巨变,国难降临。当时的国民政府竟严令“不抵抗”,七八百人的日军打得北大营7000多名官兵丢盔弃甲,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北大营、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

“我们突然被一声爆炸声惊醒,随后日本人就打来了。”东北军独立第七旅士兵陈广忠生前无数次讲起这段往事,有时喝了酒,就忍不住流泪,“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平时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被日本人追着打,用刺刀捅,满地都是血,上级还让我们不得还击……”

落后就要挨打,不抵抗会被痛打。日军长驱直入,不到半年光景,远大于日本本土的东北沦丧殆尽。

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拍摄的孙铭武、孙耀祖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亡国奴的悲惨遭遇,喊出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心声。

谁来担当民族大义?谁来挽狂澜于既倒?历史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就铺满了沈阳的大街小巷,号召人们起来抗日。

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中国共产党接连派出大批骨干奔赴东北抗战一线。从此,白山黑水间,抗日武装有了“主心骨”,山林密营中,筑起了一道道抗日长城。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洁说。

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