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福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

2014-01-13 14: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的话>>>

近年来,我省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共6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省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与行动。

连日来,福建日报记者结合“四下基层”和“走转改”活动,深入现场开展专题采访,以群众视角反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记录他们曾经的困扰、今日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大桥通车,海岛像个城区了”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实习生 叶竹云)

“元旦大桥通车,终于感觉琅岐岛像个真正的城区了!”7日,记者驱车行至福州琅岐闽江大桥,随行的琅岐轮渡站站长林炳辉感慨地说。车行桥上,只见桥面宽阔,一些施工人员正在对大桥围栏进行扫尾工作。

从马尾行驶至琅岐,在桥上只花了六七分钟,以往琅岐人想都不敢想。过去,琅岐人去马尾主要通过轮渡,轮渡班次有限,遇到恶劣天气还得停航,进出岛极为不便。“如果到码头,上一班船刚走,就要等半个多小时。”琅岐中学退休教师朱立仪告诉记者。朱立仪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国外、省外打拼,得知大桥建成,许多人十分兴奋。“交通不便,琅岐一直发展不起来,现在好了,交通方便了,更多人愿意回乡致富了。”朱立仪说。

大桥通车后,琅岐经亭江镇至马尾城区车程缩短至15分钟左右,至福州主城区车程缩短至40分钟左右,待104国道改线工程及福州东部快速路建成后,琅岐至福州主城区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琅岐在闽江口“金三角”的区位优势随之进一步凸显。琅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福州市琅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是平告诉记者,许多旅游企业已陆续前来洽谈项目,许多人开始将投资焦点聚集在琅岐。

林炳辉期待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能对进一步完善琅岐交通、医院、学校、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为琅岐日后的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用电有保障,搞养殖信心足”

养殖大户陈文伟(左)从养殖池里捞起几只又大又肥的梭子蟹,对这一季的收成信心满满。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李晓红 文/图)

“快过来看,这梭子蟹个头多大!”10日傍晚,莆田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养殖大户陈文伟从他家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池里捞起几只梭子蟹,向记者“显摆”。“像这样的蟹子,池里估计总重有近5000公斤,按市场价一公斤200元计算,刨去成本,我能挣几十万元。”陈文伟一脸喜色地说。

30多岁的陈文伟,是平海村一名普通村民,几年前,他赴外地学习养殖技术时,连路费都是凑来的,可如今已是身家百万。为什么变化这么大?陈文伟说,电力有保障,能放开手搞养殖了。

“搞养殖,很重要的一个保障就是用电,电力没保障,根本搞不起来。”据陈文伟介绍,平海村具有沿海的养殖优势,但也正是由于靠近海边,用电线路特别容易老化,以致经常断电。“一次断电,哪怕只有一个小时,造成的损失都是惨重的。正是这个原因,以往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敢搞养殖。”他说。

陈文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敢迈出规模化养殖这一步,得益于莆田市大力改造用电线路。

据平海镇供电所所长姚纯青介绍,为了改善平海镇生产生活用电环境,去年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增设了70台变压器,改造低压线路80多公里,沿海12公里长的易腐蚀线路全部换成了更耐腐蚀的绝缘导线。

用电有了保障,平海镇像陈文伟这样的规模养殖户,仅一年时间就增加到几十户。“电网改造以后,电力部门还加强了抢修力量,养殖场没再发生长时间断电情况。下一步,我还打算扩大鲍鱼的养殖规模。”陈文伟信心满满地说。

“生产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必然加大。”陈文伟希望在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能在加强城乡能源建设方面多出点子,让企业、百姓受益。

让“水”先行,多方造福百姓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实习生 张萍萍 通讯员 张德遴)

9日,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大池塘移民安置点新村。看着即将完工的楼房,西城镇东村村兴头自然村村民刘长贵心潮澎湃:“两个村虽然同在一个镇,但城里和山里就是不一样。搬到这里,居住条件改善了,小孩上学也方便了。而且,这里是县城发展的新区之一,距离尤溪动车站很近。”

刘长贵一家原本住在兴头自然村,5口人挤在两层老房里,山里寒冷,一家人苦不堪言。他一直希望能搬到山外居住,但是经济拮据,这个梦难以实现。

2012年9月,刘长贵盼来了福音。省重点工程兴头水库正式动建,预计2015年投用。作为库区移民,刘长贵一家人先搬进城里的过渡房。在安置点统一建设的新楼房价格优惠,每平方米刘长贵只要支付500多元,而周边商品房的均价都超过6000元。今年3月,刘长贵的新房梦就会实现。与刘长贵一样,库区160多人告别了大山。

受益于兴头水库建设的还有玉东公路沿线5000多名村民。

玉东公路是这些村民的出行要道,但是路陡难行。水库动建后,玉东公路改造工程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将4.5米宽的路面拓到6.5米,并对弯道进行取直,目前工程已经完工。公路沿线的东村村村民俞尧黄说,路好走了,山里的土特产运送出去方便多了,村民致富更有劲头。

据省水利投资集团尤溪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清华介绍,目前,尤溪城区居民用水主要依靠城西水厂和埔山水厂,而尤溪正在实施“大县、大城关”战略,城南高新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蓬勃发展,到2030年城区人口将超过30万人,对于供水保障能力是个考验。因此,尤溪县提早布局,让“水”先行。兴头水库建成后,将为城西水厂、埔山水厂和新建的浦头水厂、城南水厂供水。

“希望这样的惠民工程越来越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刘长贵、俞尧黄都期待着从省两会上传出更多好消息。

去年12月30日,福州11面电子公交站牌在部分公交车站“上岗”。这些电子公交站牌上的LED显示屏,不仅能显示最接近的两部公交车到站时间、车厢拥挤度等信息,还能将这些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方便老年人及视力障碍人群乘车。本报记者施辰静 摄

公交电子化,市民出行变从容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有‘掌上公交’后,公交车什么时候来,手机会定时提醒。”在外贸公司工作的福州市民林蓉说,公交电子化,让她的出行变从容了。

去年12月26日,福州“掌上公交”官方手机软件开始公测,市民在网上应用软件中下载安装该软件,便可实时按需了解公交线路的相关信息。该软件里包括换乘查询、按线路查询、按站点查询、按地点查询、按车牌查询5个版块,还能自动提示市民距离最近的公交站位置。

为了摆脱“举着豆浆杯追公交”的日子,林蓉在公测第二天就下载了该软件。林蓉家住蒙古营,公司在中亭街,每天7时10分,她在蒙古营公交站附近的小吃店吃早餐,随即打开“掌上公交”软件,输入“蒙古营”,手机界面上便出现了停靠此站的所有公交线路信息。随后,她点击“20路”,20路车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所有公交站都显示出来。“我通常把响铃设置为距离3站时提醒,这段时间刚好够我付完钱走到车站。”

到单位打完卡,林蓉拿起资料袋出发。每天平均要拜访六七个客户,她要乘坐近20次公交车。以往她经常赶不上公交车,遇急事只能打的,一个月打的费要花四五百元。“现在好了,随时可以查公交路线,走到哪,手机就会显示最近的公交站点怎么走。”

福州首批电子公交站牌前不久也投入使用。记者来到龙华天桥公交站,该站共有23条线路经过,哪路公交车开到哪儿,还差几个站抵达,市民一看站牌就心中有数,再也不用望眼欲穿。电子公交站牌还有实时语音播报提醒功能,还能显示该趟公交车的车厢拥挤度。

采访中,一些市民希望,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多提促进交通便捷化的议案、提案。林蓉说:“希望电子站牌能早日覆盖全市。”还有市民希望把的士也纳入交通信息化范畴。

卫生状况改善,村民心里舒坦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原仁开 通讯员 颜凑)

11日,宁德蕉城区洋中镇莲下村,环卫工周玉君、周伏积开着清运车来到几个垃圾桶前,周伏积将垃圾桶推到车边并依次排放好,周玉君启动按钮,一桶桶垃圾被陆续倒入车斗中。

村民左景智60多岁,谈及村里卫生状况的变化十分喜悦。几年前,辛劳了大半辈子的他,在子女支持下建起一幢3层小洋房,居住条件的改善让他很开怀,可一走出家门,看到村里依然脏乱差,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左景智说,以前溪畔、村道旁,到处是生活垃圾,到了夏天,更是滋生蚊蝇,臭气熏天。一度,他动了到城里与儿子一起生活的念头。“现在垃圾有专人清运,住着舒坦,舍不得走咯,还是待在村里好。”

随后,记者来到洋中镇东山村,只见村道宽敞整洁,两侧花木摇曳,一条清澈小溪穿村而过。村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可见整齐摆放着的绿色垃圾专用桶。

村民陈言赞告诉记者,村里曾经也是脏乱差,鸡鸭放养,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小溪里漂浮着各种垃圾。他感慨地说:“过去城里才有保洁员,才有垃圾清运车,现在镇里建设了垃圾转运站,村里也配了清运车和保洁员,谁能想到农村也能有这样大的变化啊!”

2012年开始,蕉城区筹措资金3300多万元,使全区14乡镇289个村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覆盖。蕉城区建设局局长颜汉春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0万吨,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时。

陈言赞盼望,省两会代表、委员能多呼吁,让政府在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让农民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治理母亲河 重现水清岸绿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 通讯员 许孙月 记者 原仁开)

主城区河道清淤,河道两岸打造绿色长廊……连日来,周宁县紧抓冬日晴好天气,有序推进东洋溪治理美化工作。

东洋溪是周宁的母亲河,集灌溉、排洪等功能于一体,是沿岸6.3万名居民生活及工农业发展的重要用水保障。近年来,由于部分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认识不足,砍伐森林、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影响了东洋溪的水环境。

为了再现水清岸绿,去年8月,周宁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建立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东洋溪整治项目工作。

在东洋溪上游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去年以来,该县共补偿拆迁养猪场3000平方米。完善上游各村垃圾收集点设置,增设垃圾收集点10处。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偷排漏排生产废水废渣的沿河企业采取罚款、停产整改、搬迁等措施。

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东洋溪治理工程。投入1000万元实施东洋溪城区段的河道清水工程,治理河道3113米,河道清淤2987米,设滚水坝8座,修建防洪墙、3处景观区,并对原污水总管进行清淤。现在,该项目清淤工作已经完工,景观区和绿化带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同时,投资2800多万元,实施东洋溪中小流域浦源段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底动工建设。

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完成桥南街沿线污水管网改造4526米,旧城区18.5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中。

家住东洋溪畔的一位陈姓居民告诉记者,东洋溪日渐清澈,两岸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希望省两会代表、委员们能提些建议,让各地的母亲河都能水清岸绿。

公园建成市民有了好去处

漳浦城区美丽的夜景。

东南网1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文/图)

11日,记者来到漳浦城区,市民张丹凤正带着孩子在鹿溪北岸的生态公园游玩。生态公园由鹿溪广场、储英湿地公园、钻石广场、江滨公园生态景观带等组成,总投资约9亿元,其中已建成开放的鹿溪公园面积达8.2万平方米。

“公园建成开放后,市民又多了一个好去处。”说起漳浦的环境变化,张丹凤感触很多。她说,这几年,漳浦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除了小区绿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还建起这样的公园,她每天都要到这里走走,很享受。

张丹凤说,9年前,她从厦门嫁到漳浦。第一次回厦门探亲,母亲和两个阿姨提出要到漳浦看看新家。“还没到我的新家,老人就开始掉眼泪。当时漳浦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我们坐的车在黄泥路上摇晃得非常厉害,扬起的灰尘满天飞,举目望去,满眼是杂草和垃圾。当晚,老人就跟我丈夫摊牌,要么辞职到厦门找工作,要么两地分居。”

直到前年初,张丹凤还和丈夫两地分居。前年,她到漳浦过年,拍了照片带回家给老人看。还将老人接到漳浦玩,让老人感受漳浦的变化。晚上,又拉老人外出散步,欣赏夜景。张丹凤说:“你不知道老人有多夸张,就买了鹿溪公园边的一套房子。”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位于漳浦县城西郊的郊野公园,这里随处可见市民健身、休闲、欢歌的身影。这个占地2500亩的现代园林,原本是农民种植苗木的田地。

张丹凤说:“希望省两会代表、委员们能多提一些关于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议,让我们都能生活在宜居宜业的城市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