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马尾试验:在福建尚属首例

2014-05-06 08: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科科对接,高位嫁接”

“帮扶式托管的关键是,输血不如造血。”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副院长韩永亮说。

为了提升马尾分院的诊疗水平,福州市第二医院和马尾分院实行“科科对接,高位嫁接”的医疗业务帮扶制度。马尾分院聘请市二院的科室主任,开展业务传帮带。市二院每天派2名专家到马尾分院坐诊。

“这与传统的专家门诊意义不同。”韩永亮解释说,专家门诊是一种松散的合作,专家看完病就走了,坐诊医院医生学不到太多东西。而实行“科科对接,高位嫁接”,每个对应科室的医生可以跟着市二院的科室主任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些科室主任也乐于倾囊相授。马尾分院的诊疗水平因此大幅提升。

今年1-3月,马尾分院医疗业务总收入1153.68万元,同比增加192.13万元;药占比56.5%,同比下降21.9个百分点。“药占比下降最能体现医疗水平上升,这意味着病人来我们医院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医院不是靠卖药挣钱。”贾春锋说。

马尾分院还结束了近10年没有引入专家的状况,积极引入骨科、外科等方面的人才,并与台湾高雄骨科医院开展合作,计划将青年医生送往医术先进的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地医院进修。

同时,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建设的体检中心、和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医馆、在建的病理科,填补了马尾分院的科室空白。“帮扶过后,带不走的是医疗队伍,是健全的科室力量。”韩永亮说。

“看病再也不要往区外跑了”

与以入股方式进行托管的做法不同,福州市第二医院进行的帮扶式托管并没有从马尾分院获得经济收益。那么,在这场帮扶式托管改革中,谁是赢家?

在福州卫生局副局长杨晓煜向记者出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重大民生问题”和“公平正义”两句话被画了着重线。“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帮扶式托管方案设计的出发点。”杨晓煜说。根据之前的委托协议,托管后,福州二院马尾分院的公益性医疗与公共卫生职责不变。

利民惠民,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谁是赢家?答案不言而喻。

1-3月,马尾分院门诊量58562人次,同比增加4138人次;出院病人764人次,同比增加230人次。

马尾区的老居民方吓姑,今年初在马尾分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走动,四天后出了院。“没想到现在区医院的水平这么高!我回去和邻居们一说,大家都说看病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往区外跑了!”方吓姑连声夸赞。

患者余丽娇在马尾分院接受了市二医院专家施行的右全髋置换手术,医药费总计4.15万元。“我之前去一些大医院问过,要比这贵6万元。”她说。

编后:今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根据要求,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覆盖50%以上的县(市)增加到1011个,2015年全面推开。不难看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大方向已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改,从哪些方面改。

福州市第二医院对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进行帮扶式托管,推出院长负责制、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实施“科科对接,高位嫁接”,突出造血功能,硬件软件一起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群众看病也方便了,在管办分开上迈出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有益的探索也给下一步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