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严守生态红线奋力后发赶超 把清新福建叫响

2014-05-15 07:06:35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分享到:
严守生态红线 奋力后发赶超
把清新福建叫响

龙岩市长汀县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本报记者 刘 毅摄

本报记者 杜飞进 余清楚 刘 毅 董 阳

“百姓富”和“生态美”,在现实中时有矛盾。笃信“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正在全力实现二者融合共赢。

“东部里的西部”,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但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发展相对滞后。省内山海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尽早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福建确有必要。

另一方面,“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花最大力气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福建别无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作出了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决策部署。“‘百姓富’与‘生态美’,这两者是互为基础、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关系。”省委书记尤权说,“开宝马住别墅,呼吸着雾霾,喝着不纯净的水,不能算富。经济不发展,百姓收入没提高,生态美也很难维持。”

经济落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德市,曾在环三都澳溪南半岛规划了一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去年底,经过反复论证,担心当地环境容量不够,省里和市里意见一致,痛下决心停掉了这个大项目。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头脑清醒,“在发展赶超的同时,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传承好,这是天大的责任!”

“要经得住诱惑,”省长苏树林说,“福建是后发地区,后发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割肉”很痛,但福建人深知“舍得”的意味。大红袍、铁观音、安踏鞋……福建产业结构偏轻,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多,钢铁、电解铝、水泥都有缺口,需从外省调入。然而,近几年,福建每年都超计划完成国家关停落后产能的指标,关停量在全国排在前面。

存量调优,增量选优,福建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做大做优增量,实现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长乐纺织化纤、福州光电显示器、泉州鞋业等8个产业集群,去年产值均超千亿元。去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2.17万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4%。同时,生态环境保持优良,节能降耗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9%。

“山区护生态,沿海兴产业。”按照《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1/3。“在一条条生态红线的限制下,山区、林地、水源地很多项目不能上,面临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巨大挑战。”省发改委副主任孟芊说。

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研究制定了新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特点和生态文明要求,不久就会下发实施,考核“指挥棒”越来越绿。即将实施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将使补偿资金的量级“加个零”。

“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高目标,增添了新动力。

生态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清新福建”成为叫得越来越响的金字招牌。“百姓富,生态美”的蓝图,正在绿色的八闽大地上变成现实。

相关新闻:

福建:既要百姓富 也要生态美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发挥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