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 正文

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系列报道之二:以身为范 用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子女

2014-09-12 00:00:25 颜财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潘懋元教授和家人。

为师 严谨治学分享经验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入学,潘老的报告,总是要提及韩愈《师说》里的这句话,他不断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鼓励学生在学术上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与导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倡学术沟通,提倡学术平等。

在教学中,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潘懋元教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叫做“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把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三者结合起来,促进研究生既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又能深入钻研某一课题。有的研究生对所讲的课题,继续研究,写出论文;有的就以此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这一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连同其他的教学成果,2001年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也是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学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潘老每年还为博士生开设《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两门课程。他通常会针对每门课程提出40~50个研究话题,每位博士生从中自选2~3个话题作为研究内容,并围绕所选话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与全班同学分享。潘懋元教授非常重视学生课程汇报和点评环节,一次,某位博士生汇报结束,潘先生发现该同学的报告中同一个项目的数据反复出现三次,前后却不一致。于是该同学把三组数据重新核对,发现果然不一样,该同学这才发现自己的疏忽。潘先生还有意先让在座的博士生们先找出这个问题,结果在场的十余名博士生无一发现此问题。另外,潘先生对每位博士生的报告都会进行现场录像,汇报结束后刻录光盘发到每个人手中,潘先生要求每人换位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潘先生认为,大家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自己反复观看录像才能察觉、自我改进。

而在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上,潘老更是亲力亲为。每学期结束,先生通常需要花费近3、4个月的时间完成课程作业的批改。如2013学年秋季学期,潘先生同时为两个博士生班讲授《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课程,其中Ph.D班每人需提交5篇论文,共15名学生;Ed.D班需提交2篇论文,共10名学生。每篇论文以5000字为计,潘先生完成该学期作业批改需阅读近50万字,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会超过5000字,有的甚至多达上万字。潘先生在阅读论文时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对每篇论文逐一进行评阅,包括文章的总体思路、逻辑框架、研究方法、立论观点以及文字表达等各方面。此外,潘先生还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对论文的精辟见解和创新点给予肯定,对论文中不足之处也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周末沙龙”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和期待的“精神家园”,沙龙的地点就设在潘老家不到40平方米的客厅里。沙龙是漫谈式的,由潘先生开头,提起一个话题,接下来,学生们充分讨论。话题很宽泛,既有学术上的探讨,也有生活上的观照;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动态,又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的热门话题。学生石慧霞说:“先生时而也会对学生们的讨论插上一些精到的评论,或风趣幽默,或亦庄亦谐,妙语释疑,使得话题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对于自己创设的“周末沙龙”,潘教授认为,家庭周末沙龙的好处在于没有课堂上的正襟危坐和刻板拘谨,大家畅所欲言,既谈学问中的人生,也谈人生中的学问,有茶、咖啡和各种点心,还能看电视,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双丰收,在这种氛围下大家可以更加轻松的交流,而自己从他们的交流中也能了解一些思考不到的问题,发现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

据了解,这种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至今还在持续的家庭式学术沙龙,在潘先生的率先垂范下,其他教授也纷纷开设了学术沙龙,成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一种宝贵的学术传统,体现出了“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启迪思维,追求真理”的沙龙学术原则。如今,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近30载,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家庭沙龙也一载更比一载兴旺。这是潘先生的独创,也体现了他教书育人创新的结晶。

在引导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潘先生除了重视学生课程学习外,还强调博士生的学术活动、论文写作和思想修养。在一定意义上,他认为对于博士生而言,学术活动比课程学习更重要。为此,他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深受熏陶。潘先生积极鼓励学生在学术例会上做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讨论,还支持他们在校内开讲座。同时,与校外学术组织联系,让学生撰写有—定质量的论文去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活跃了学术思想,扩大了学术视野。潘先生不仅要求博士生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还要使其成为未来学术带头人,要求具备组织、领导集体学术研究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能够随声附和,也不要事事反对;要敢为天下先,要关注现实;要学会包容,提升自己而不是打击别人。”潘先生对学生言传身教道:不要刻意追求“高深”,不要以为写出来的东西别人看不懂就表示你的水平高,要深入浅出,由博返约。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作为高等教育界顶层人物的潘懋元先生尽管如今被国内许多核心期刊聘为顾问,但他却不会把学生的作品介绍给这些刊物发表,而他自己则经常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小刊物上发表文章。他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帮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研究高等教育,“只要人家刊物急需要的,我愿意帮助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高等教育”。

“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潘懋元先生曾深情地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