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长汀基层医改改出成效 农村老人家门口享新型服务

2015-04-16 08:25:33 陈楠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推“医养结合”,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新型服务

在长汀,比起其他的基层卫生院,新桥镇中心卫生院还有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医养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模式在大城市尚且算新,长汀的基层卫生院通过医改,让农村居民不出乡也能享受“医养结合”。今年83岁的陈福春如今已把新桥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养服务中心当成了另一个“家”。

陈福春的治疗医师费穆文告诉东南快报记者,陈福春患有脑梗,行动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平常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问题。由于家住农村,子女大多要外出干活,老人一人在家无人照顾,也没有个说话的伴,病情难免不易得到好转。

如今,陈福春已经在医养服务中心里住了三个多月了。“我们会有针对性地给他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三个多月过去了,老人气色好很多,也慢慢恢复思路能跟大伙儿聊一聊。”费穆文说。

东南快报记者见到陈福春时,他正在费穆文的指导下进行手功能训练,虽然手部还稍有些颤抖,但他已经能顺利地将每一个小棒子插进合适的小孔中了。“在这里住得很开心,四处收拾得很干净,都不想回家了。”陈福春说。

据介绍,入住医养服务中心,一个月需交伙食费330元,托养费按老人完全自理、需协助护理、完全要护理三种情形分别收费600、800、1000元。像陈福春这样的病人托养在医养服务中心,每个月只需要支付不到1000元的费用。

戴秋林介绍,医养服务中心还有一套托养区、康复区和医院本部之间的循环转区机制,当老人生病时,可立即转至医院本部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回到康复区或托养区。“目前在医养服务中心康复和托养的共有80余位老人。

据统计,目前长汀县有60岁以上老人约6万人,其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老人占56%以上。“在农村,80%以上的年轻人外出经商打工,许多慢性病人、老年人、残疾人,他们或因亲人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而倍感无奈。“即便亲人雇请保姆到家中悉心照料,仍不能兼顾疾病的康复与治疗”,陈禄说,“医养结合”的模式为老人的养老和医疗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医生到村里“挂村”,提高了收入获得了信任

在医改过程中,长汀县还是全国首批、福建省唯一的开展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县,即通过组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通常包括一名全科医生、护士、预防保健医生和一名村医,实现送医下乡。

新桥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傅礼甲就是全县乡村家庭医生队伍中的一员。他已在新桥镇鸳鸯村做了3年的“挂村医生”。据了解,鸳鸯村全村共有1972人,65岁以上老人97个,高血压病人106个,精神病人3个,糖尿病人12个。而傅礼甲每个月10号都会带领团队下村,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

“主要工作就是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提供至少一次全面体检,还有就是和村民们互相熟悉,万一他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一个电话,我们就能知道,而且通过健康档案和体检报告,路上就能制订治疗的方案了”,傅礼甲说。

然而,在“挂村”之处,傅礼甲也遇到过不少困难。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胡守芬的八旬老人。“他原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抵触,在老年人免费辅助检查抽血中,甚至怀疑卫生院把大家的血抽去卖。”傅礼甲说,如今,老人每年自己主动到卫生院进行一年一次的免费检查。

“这样的送服务到村极大地拉近了村民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戴秋林说,现在好多老百姓来我们卫生院看病都会找自己的“挂村”医生,双方之间已建立起了信任关系,而且医生通过之前的健康档案也能快速、有针对性地给自己的患者“对症下药”。

不仅如此,通过“挂村”,医生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据陈禄介绍,长汀县2014年村医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含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基药零差率补助、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等收入平均达2.26万元。

长汀县近年来还每年免费为全县乡村医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对在岗乡村医生按照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