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2018-09-21 09:49:08 人民日报评论员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水可兴万利,亦可为大患。“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福建莆田木兰溪的治理实践,体现了治理的智慧,更彰显了治理者的初心。

“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木兰溪水患频仍屡伤民生,却因其软基河道、弯多且急、冲刷剧烈等难题,一直未能被驯服。1999年,是改变木兰溪这一莆田“母亲河”的历史性时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了木兰溪整治工程。历经近20年的坚持不懈,莆田不仅彻底结束了福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设防城市”的历史,更向着实现全流域安全、生态综合治理目标迈进,不负习近平同志当年“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书写生态文明的生动样本,根本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年,面对强台风袭击下木兰溪洪水肆虐、重创百姓的灾情,习近平同志下定决心:“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在科学治水理念指导下,木兰溪“裁弯取直”难题被破解,“软基筑堤”难关被攻克。包含木兰溪治理在内,建设“五江一溪”千里江堤,历经4年奋战,福建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木兰溪治理实践表明,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建设生态文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书写生态文明的生动样本,关键在于坚持久久为功。为什么近20年时间里,木兰溪能够从“水患”向“水安全”华丽转身,继而能向“水生态”迈进,进而能实现从“水生态”向“水经济”的关键一跃?归根到底就在于莆田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带领人民始终秉持“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信念,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建设木兰溪四期治理工程。木兰溪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充分表明只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夯基垒台,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新成绩。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木兰溪沿岸百姓的奋斗目标,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真切渴望。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就一定能建成美丽中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1日 05 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