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答记者问实录

2021-08-10 17:39:55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东南网8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福建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以下是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请问省发改委的领导,福建下一步准备如何贯彻落实?谢谢!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福寿: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确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今年3月,国务院专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个《指导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绿色技术、法律法规政策等6方面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改委牵头研究起草《福建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7月27日,省委书记尹力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纳入生态省建设总体布局,推动我省规划、设计、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绿色低碳转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面开展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提出细化措施,推动在节能减碳、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绿色生产,着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二是发展绿色流通,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建立绿色贸易体系。三是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积极打造交通。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五是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公关,推动建设一批省级技术产业创新联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六是加大绿色政策支撑力度,强化法规规章支撑,强化执法监督。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总的来说,省里的《实施方案》很快就会印发全面实施,这块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希望《实施方案》出来以后能够在全省上下,在各行业、各部门以至于全省人民大家都能够一起共同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谢谢!

记者:前面我们听到,南平不忘习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狠抓“五个一”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想请问南平市领导,下一阶段,将从哪些方面继续推进?

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朝阳:感谢中新社记者的关注。下阶段我们将着力从四个方面继续推进“五个一”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以更强定力坚持绿色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一个篇章”“四个更大”“四个方面重要任务”的新要求,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走出一条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南平路径。

二是以更严标准建好绿水青山。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审计、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等“南平做法”,持续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将绿色发展考核办法纳入绩效考评,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导向,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三是以更实举措做大金山银山。抢抓省政府《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建设加快南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巨大政策红利,持续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谋划生成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真正把绿色南平建成绿色金库。

四是以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在生态保护、绿色产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等领域,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有效模式,努力把南平打造成为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先行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厚植人才基础,瞄准国内外最新技术,由点到面,建成产业链,搭上新技术革命的快车,为生态与产业转换赋能加力。谢谢!

记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福建省持续多年保持生态“优等生”,这个成绩确实值得我们骄傲,请问生态环境厅,为守护好八闽的绿水青山,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彧:感谢您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长期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生态省建设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我省以约占全国1.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4.3%的GDP,成为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且所有地级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唯一省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推动环境质量更优,2020年,全省大气、水环境质量均为优,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和14.5个百分点,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我省为优秀;二是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更绿,我省碳排放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仅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三是持续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攻坚,推动生态环境获得感更足,全省环境信访投诉量下降51.8%,下降幅度全国第一,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1.9%;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水平更高,生态云等21项改革成果获得中央有关部委肯定和推广。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部署,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守护好八闽大地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重点构建以“空间+准入”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积极融入、指导和服务产业布局宏观决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更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另一方面更注重综合、系统、源头治理,统筹推进主要流域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围绕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法规、市场、信用、全民行动等方面研究新方向、取得新突破,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公众参与良性互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四是系统推进美丽福建建设。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更加注重人民生活品质、环境健康和生态安全的目标指标体系,系统谋划美丽福建建设的任务举措,着力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示范省份。谢谢!

记者:福建作为生态优等生,林业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生态建设的重任。请问省林业局领导,近年来,我省在生态修复方面,林业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非常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福建生态建设的关心关注。下面我就我省的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做一个介绍。我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居全国首位,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省加大林业生态修复力度,着力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绿色福祉,交出一份靓丽的生态惠民答卷。

“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植树造林596.2万亩、森林抚育1639.8万亩、封山育林1075.9万亩。今年以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96.3万亩、森林抚育152万亩、封山育林92.1万亩。尤其是在沿海防护林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目前已提高到60.2%,林分质量逐步向好,实现从单一型树种结构向多树种混交型结构转变。全省沿海基干林带总面积达84.4万亩,实现基本合拢,成为抵御台风、暴雨、风沙等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如福州市大力推进滨海新城防护林建设,打造防护能力强、森林景观丰富、群落结构稳定的多层次综合防护体系,使滨海新城海岸防护林成为一道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屏障和绿色长廊,既防御自然灾害,又提升绿色福祉。

“十三五”期间,我们还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完成生态修复和鸟类生境改造12000多亩,其中生态效益补偿和退养还湿4500多亩,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沿海21个水鸟集中分布的湿地调查显示,今年1月记录鸟类总数量达14.4万只,较去年增加3万余只。霞浦在今年4月监测到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huan)鸟,这是继2020年10月彩鹮鸟现身我省长汀县后,又一次在我省境内现身。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成为鸟类乐园,鸟类种数达266种,每年迁徙越冬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包括珍稀的中华燕鸥、黑脸琵鹭、勺嘴鹬(yu)等。漳江口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多次监测到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等珍稀动物;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较建园前鸟类增加51种、鱼类增加12种。全省红树林面积由2001年的9200多亩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亩。此外,今年以来我们还完成了20个县(市、区)湿地名录的发布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湿地管理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来闽考察对福建生态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深化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美丽中国示范省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让绿水青山成为福建永远的骄傲。

记者:这个问题想请问省发改委的张福寿副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提出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的重要指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将如何开展这项工作?谢谢!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福寿:感谢中国改革报对福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工作的关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面提出来,我们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要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应该说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工作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总书记今年3月22日到25日到福建考察以后又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工作纳入“生态省”总体布局,要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省委省政府对贯彻总书记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尹力、省长王宁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力争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改委正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积极对接国家部署要求,坚持全省一盘棋,着手推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碳排放基础数据收集,启动数字化管理平台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推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通过购买林业碳汇与新造碳汇林结合的方式抵消碳排放1097吨,实现了零排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厦门大学先后获批设立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福建师范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省委省政府对贯彻总书记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总书记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尹力、省长王宁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力争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发改委正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积极对接国家部署要求,坚持全省一盘棋,着手推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碳排放基础数据收集,启动数字化管理平台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推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第四届数字中国峰会通过购买林业碳汇与新造碳汇林结合的方式抵消碳排放1097吨,实现了零排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厦门大学先后获批设立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福建师范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记者:请问南平市作为闽江源头,是福建的生态屏障,要突出发展“五个一”特色产业,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有什么解决思路呢?谢谢!

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朝阳: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引”,注重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围绕打造率先实现碳中和示范城市目标,争当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锋”、绿色金融“示范”,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美丽中国“典范”。明确将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等指标列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为产业发展构建“施工图”“路线图”。

二是“明”,明晰产业路径。持续深化“百名局长帮百企”“百名行长扶百企”活动,出台《加快七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七条措施,整合制定《惠企政策申报指引》等“口袋书”,推动绿色产业行稳致远。

三是“跟”,全过程跟踪推进。落实“比进度·比时效”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建立闭环工作机制实行“三化”运作“四单”管理,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作,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单位、支撑保障和进度要求。同时,每月一督查一通报,每季召开一次汇报点评会和现场推进会,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对账销号、闭环管理。

四是“优”,持续优化产业能耗体系。持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2020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下降5.7%,单位GDP能耗下降率5.9%,下降率均居全省首位。加快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中海油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南平段、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龙岩至南平支线等天然气长输管网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以及少量热能、光能和风能等综合利用的能源供应结构。谢谢!

记者:请问生态环境厅的领导,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谢谢!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彧: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在目标责任体系上,更突出刚性约束。率先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出台省直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同时建立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无缝衔接的省领导包案、第三方监督评估等六项机制,实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落地落实。

二是在执法监管机制上,更加强协调联动。全面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涵盖市县乡村的四级环保监管网格,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和流域综合监管试点,深化环境信访机制改革,环境执法成效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环境信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一半,信访投诉化解率达97.8%。

四是在市场化政策上,更体现激励约束。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抵押贷款模式,将环境权益从“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更体现“治理受益”的导向;创新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绿色信贷相挂钩,更突出“自我管理”的方向;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更强化“损害担责”的底线。

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路线图”“任务书”。下阶段,我们将深入做好贯彻落实,强化改革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多方参与,着力打造更多在全国影响力更大的“福建品牌”,努力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继续走前列、作示范。谢谢!

记者:我们知道林业碳汇是国际公认的经济可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植树造林作为增加碳汇的主力军,直接被写进了碳中和概念,凸显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请问省林业局领导,我省在林业碳汇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旭东: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林业碳汇工作的关心关注,我这里做一个简单介绍。大家都知道森林拥有巨大的固碳功能。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储存1.15万亿吨碳,约占陆地生态系统储碳量的46.4%。我省气候条件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碳汇优势潜力巨大。据测算,目前我省森林蓄积量、碳储量、年增固碳量等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碳储量已超过4亿吨。随着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实施,我省林业固碳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林业碳汇发展方面主要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摸清碳汇家底。组织开展全省林业碳汇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专项调查,按照森林类型、起源和龄组选取430个模型建立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调查,构建我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评估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碳汇变化情况,摸清我省碳汇家底。同时培养一批有理论、懂实践、会操作的林业碳汇管理技术人才。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制定《福建省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等关键文件,建立具有福建林业特色的碳市场,创新提出使用福建林业碳汇最多可以抵消控排企业10%的碳排放,其他行业最多只能抵消5%,并放宽申报业主限制,简化项目申报流程。组织开发“森林停止商业性采伐”碳汇项目方法学,为此类项目上市交易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固碳工程。我省水热条件好,森林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高。我们通过采取“加法”和“减法”,大力实施“固碳工程”。加法方面,主要依靠新增森林面积和提升森林质量。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省年均新增造林119万亩、森林抚育380万亩,每年新增固碳量近220万吨。减法方面,主要是通过松林改造提升、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停伐、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防止因森林减少而造成碳排放,每年减排110万吨左右。加上全省森林自然生长年均碳汇增量4700万吨,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增加碳汇都在5000万吨以上。

四是推进碳汇交易。我们积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方案》,在20个县(国有林场)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完成备案申请的林业碳汇项目123.9万亩,碳汇量347.3万吨,已成交283.9万吨,成交额4182.9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双居全国首位。同时,探索拓展场外交易渠道。2021年在我省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等大型会议,通过购买林业碳汇、营造碳中和林等方式,分别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300吨、1097吨、65吨,在会议碳中和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三明市颁发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并完成林业碳票首次流转、首次收储、首次质押贷款。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开展林业碳汇管理创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林业固碳能力,稳步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储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力争林业碳汇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