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福见年年福运连连

2022-02-01 08:15:49 作者:甘森忠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八闽大地,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海洋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在这里交织,积淀了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丰厚土壤。讲好福建故事、建设文化强省,就需要全面推进福建福文化形象元素的挖掘与整合,构建完善的福文化标识体系,以福文化来彰显福建特色、塑造福文化形象、传达福文化精神。

坚定自信,弘扬中华福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继承中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福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根脉,融入于生活的点滴之中。福位于“福禄寿喜财吉”六吉之首,是中华传统的基因文化。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崇福、祈福、尚福、盼福的文化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感与依存感。福作为一种文化,既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无忧、平安长寿、子孙满堂等。现代社会传播的福文化主要包含知福、惜福、积福、修福、造福、享福等。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仅继承了我国自古以来的福观念,还丰富了福文化的内涵,对传统福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积极推进,挖掘福建福文化

福建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寄托着关于中华传统福文化的期许和美意。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设置福建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便组成了“福建”。以福字入地名,体现了对安定统一的美好期待。国之所愿亦人心之所向,1000多年前,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福建这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安宁之地时,他们的心愿便是往后能平安顺遂、五福常临。世世代代的福建人便是心怀着这份对福文化的深厚期许,用勤劳与努力开拓美好生活。

福建的福文化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对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其一,通过对福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辨性,体会一代代福建人的生活智慧与精神传承,弘扬拼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其二,福文化反映出了福建文化所蕴含的“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增强与台湾地区同胞、侨胞凝聚力的保证。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了解、认同,争取台湾民心,具有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远意义。其三,对福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造出既体现福建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福建文化,促进福建文化资源的永续性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丰富成果。在文化宣传媒体方面,我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各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颁布施行地方性法规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法治化、科学化,成功举办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泉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省世界遗产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在文艺创作方面,我省文艺精品成果丰硕,实施文艺高峰工程,成为文艺评奖改革以来全国首个“五个一工程”实现“满堂红”的省份。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应把握契机做好福建“福”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基于福建“福”文化特质,充分挖掘福建福文化资源,深化“福”文化研究,打响“福”文化品牌。

打造典型,宣传福建福文化

福建的福文化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福文化文创品牌的打造应通过“福”的共同标识来对福建各地域文化进行整合串联。依托福建各地旅游资源,打造以“五福之城”为主的福建旅游文化特色标识,从百姓之福、美食之福、神灵之福、民居之福、交融之福五个主题入手,从共性中寻求个性,以“福”作为共通点来宣传福建福文化。

(一)百姓之福

百姓之福,是福建人世世代代所形成的生活智慧,是福建沿海渔民的精神追求。福建人心中的福,在于一种惟适之安,是乐于“平安是福”的恬淡期许,安守一片宁静的心灵乐土,所追求的是一种圆融之美,是一种民间智慧。千百年来,福建人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和传承着福文化。百姓心中的福,是因知福而感恩的惜福精神,他们开垦山地,修建茶园,使福建的茶文化声名远扬;百姓心中的福,是追求平安是福的祈福精神,永定初溪的福建土楼在每年春节都要举行“做闹热”祈福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心中的福,是“爱拼才会赢”的造福精神,他们以海为田,向海而生,宋元时期的泉州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人心中的福,是美好心愿、是精神来源,更是生动实践,在福文化的文创设计当中,应时刻明确福建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广泛听取人民建议、吸取群众智慧,使文创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美食之福

饮食文化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素,其所具有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任何的文化交流中都能直通人心。在福文化的构建中,饮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软实力,在福建人心中,吃得饱吃得好,就是一种最朴实无华的福。美食之福旨在挖掘福建的美食文化,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以烹调海味而著称,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在烹坛独具一席,特色有七星丸、扁肉燕、佛跳墙等。福建的美食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既保留了从古至今的美食传统,也受到华侨带回的东南亚美食文化影响,同时又有着和台湾饮食文化相同的渊源。饮食中福建人世代相传的记忆,在时间中延续变化,体现出社会文化模式的动态演进。将美食中的福文化运用于文创设计当中,画面主体元素应选取福建饮食文化中的经典事物,如土笋冻、海蛎煎、烧仙草等,从食物来源、制作流程或文化赋能等细节方面进行图形特征的夸张放大,删繁就简,最终提炼得到简单的图形符号,展现福建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神灵之福

由于福建地理资源的局限性且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福建人有着悠久的祈福文化,他们兴建寺庙,祈祷神灵保佑免于灾祸,这既是人民对平安富庶的追求,也是向往幸福的体现。神灵之福所展现的是福建饱含浓郁民间信仰色彩的神圣意象,形式多样、绚丽多彩的民间信仰是福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妈祖、闽南游街、送王船等福建特有的民俗活动,彰显了福建人独有的精神追求。福建人对妈祖的信仰表明了向海而兴的沿海渔民对于平安是福的期许。2020年12月17日,送王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福建的宗教民俗活动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关祈福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可将传统的祭祀游街等场景元素与现代赛博风格相结合,产生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这不仅能持续挖掘福建传统习俗中的设计精华,还能为传统题材与现代媒介的结合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四)民居之福

民居之福聚焦的则是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闽南古厝等建筑为代表的福建民居文化,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福建人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深刻体现,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它的特点,感受它的魅力,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福建现存的大都是明、清两代的民居形式,不仅有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尚书第”“大夫第”“九厅十八井”等大型府第,也有聚族而居、粗犷雄伟的土楼、土堡,还有许多坐落在山坳林间、点缀在幽谷溪畔,建筑布局活泼自由的民间小舍,更有不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和谐、空间布局富有变化的民居建筑聚落。福建传统建筑多因地制宜,建筑类型多样,建筑形式各具特色,地区差别显著。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创设计当中,可以提炼出号称福建一绝的客家土楼的造型图案,采用解构重构等设计手法,制作成特征鲜明的文创产品,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体验中也能够领会到福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艺术。

(五)交融之福

交融之福表现的则是福建开放交流、多元互信的人文环境。在福建人心目中,互通有无、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也是一种福。福建文化依托传统农耕文化,融合了闽越文化、外来文化、海洋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魅力。福建文化并不是封闭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现代,它都通过海外交通和各种文化交流,广泛吸收海内外的优秀文化,同时把自身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和台湾等地。从宋元开始,在海内外贸易的过程中,外来海商将许多异域文化带到福建。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各种西方的文化纷至沓来,并由沿海渐及内地。福建有1500多万人旅居海外,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形式也会流播到福建。福建海洋文化发达,自古以来,闽人闯荡海外世界,建立了广泛的海上联系。福建文化因而向东南亚等地传播,影响了它们文学、艺术、儒学、佛教等文化发展;海外文化也通过福建人的海洋活动传入中国,体现了福建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福建福文化品牌的文创设计当中,更应传承这种多元交融的文化基因,与其他地方的文创品牌互相交流,形成合力,推出联名限定,不断丰富与发展福文化的内涵。

创新表达,赋能福建福文化

文化创新,文创先行。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持续繁荣的态势。文创设计产品是将文化符号进行创意表达并传递内涵的载体,与普通产品对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含有大量的文化符号。消费者购买文创设计主要是注重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设计师通过设计方法将文化符号融入产品,使得消费者在对文创产品的欣赏与使用中体味文化符号的意义。从故宫博物院所推出的文创产品的火爆程度不难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是一次文化创新的成功实践,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多的年轻人中得以传承。

首先,福建福文化文创设计的打造,福文化符号的提取、解读与使用尤为关键。福文化文创设计必须充分挖掘福建的地方特色符号,注重文化与载体的巧妙结合,调研了解群众喜好,从设计符号学的角度运用创新性的设计手法对图形符号的精神含义进行更好的探究与分析,从而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设计。对于福建福文化的文创设计思路,需先将文化主题划分为“百姓之福、美食之福、神灵之福、民居之福、交融之福”五个方面,再依据划分的主题寻找相关图像样本,采集处理样本的外在表征。一方面,从能指的角度对图像样本的外在形态、色彩特征等内容入手进行形态符号的提取;另一方面,是从所指角度出发,依据文化内涵进行设计思考,并通过多种设计手法的处理,使符号的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相匹配。最终将从能指与所指两个维度提取出的设计符号,运用于文创设计。从客体当中所提取的文化元素通过编码手法呈现出外在表征,用户又通过自身经验将表征解码为个人诠释。要想使设计师的编码与用户的解码过程都能够完整准确地处理信息,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用户自身因素,如用户的特征、经验等。因此,在对福文化元素编码前,应依据不同的受众特征,分别对其情况与兴趣点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从而确定文创产品的类别、风格等内容。

其次,福建福文化文创设计的打造,应在原先基础之上接续发展,发挥其独特优势。第一,应根植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福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拥有以闽西古田为代表的革命老区文化,以武夷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闽南“海丝”文化、闽中船政文化等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沿海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等等。这些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应是福建文化走出去的重点。第二,应依托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福建省的支柱产业,应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福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福建福文化的宣传与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三,应把握独特的区位发展优势。从地理位置这一方面来说,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使中央赋予以福建为中心的海西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战略地位,这是福建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契机,为福建对台交流合作及先行先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另一方面,福建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频繁,作为侨务大省,福建应好好利用“侨”这一大优势,面对遍布海外的闽籍侨人侨团,作为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信仰文化发源地的福建,文化走出去的辐射空间十分广阔。综合上述设计思路,打造属于福建的福文化文创品牌,发掘福建文旅资源,以文创设计为载体,让福建的福文化走出去。

最后,福建福文化文创设计的打造,应积极探索文创实现新路径。第一,提升宣传整合。当前福建的文化宣传需要整体思维,汇集各地文化形象元素及标识,形成文化宣传合力,发展韧性及强劲。第二,发掘创新动力。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弘扬发展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在继承上创新,可以通过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更新设计语言等方式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迎合新时代审美要求。第三,组建人才队伍。长期以来,福建省文化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制造流通领域,要想使文化走出去,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人才队伍。

福见年年,福运连连。福建独具特色的福文化是文创设计的不竭灵感之源,文创设计则是展现福文化的生动载体。福建福文化符号的挖掘与设计的创新将为福建打造一张兼具传统与创新的新名片,助力福建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系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副教授。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见年年’——基于福建福文化的文创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