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我的新生活|兰郁颖:从闽江学院到畲乡的畲族技艺新传习

2022-03-20 13:20: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作者:张立庆
兰郁颖同学表示,这一年时间很短,但故事却很多。回想这一年的成长变化,时刻都铭记总书记在闽江学院的教诲。

东南网3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我热爱畲族,热爱畲族的民族文化,一想到您对畲族的重视,我便觉得只有我的热爱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将您对畲族的牵挂带进畲乡,通过传习和交流让畲民坚定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兰郁颖同学在闽江学院举办的“向总书记说句心里话”的征文活动中写下的一段文字。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至闽江学院调研考察,参观了学生成果展及校史馆。三名学生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项目讲解。其中,兰郁颖同学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畲族技艺传习”小组的主要成员进行项目成果介绍。习近平总书记非常亲切,肯定了团队的创作成果,并就畲族文化传承做了针对性指导。

兰郁颖同学表示,这一年时间很短,但故事却很多。回想这一年的成长变化,时刻都铭记总书记在闽江学院的教诲。

兰郁颖(右一)与小组成员在穿综 受访者供图

现就读于闽江学院服装学院纺织工程系的兰郁颖同学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畲族技艺传习”小组的中心成员之一。她来自福建霞浦。霞浦是中华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化遗产丰富,由于家中姨父从事畲族传统服饰创新的相关工作,从小耳濡目染的兰郁颖就喜爱上了畲族文化。进入大学学习后,她荣幸地遇到了畲族服饰文化研究的领路人陈栩老师。

把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是兰郁颖同学一直以来的学习感悟。她也带头这么做。一年来,她一有时间回到家乡,就会向福建省畲族服饰(霞浦)第八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兰昌玉学习手工刺绣。在传习的过程中,她发现,近几年,国潮复兴,融入民族风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更容易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而畲族文化又很少有以文创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更多地将文创产品与畲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老师带着他们利用纤维研发制造新的面料,而同学们将温感面料做成窗帘、抱枕等,他们为产品赋上寓意美好的畲族图案,让文创产品更加具有创新活力,让畲族文化得以让更多人了解。

传承并创新,是兰郁颖在传习中潜心考虑的事。她说,2021年,作为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展示的畲族技艺传习项目成品——凤凰装,其实是改良过的创新版本。它提取了畲族传统服饰中的凤凰元素,并结合传统技艺“捆只颜”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设计。相比于传统畲族服饰,新版凤凰装更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畲乡韵味。

团队在网络上直播销售团扇 受访者供图

为了试水畲族文创产品市场受欢迎度,去年团队在陈栩老师的指导下,在网络直播间里销售一款款极具民族特色的团扇。团扇上的凤凰栩栩如生,花卉围绕衬托,简单大方。团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畲族传统服饰,使用畲族传统刺绣工艺,每一把团扇都是畲族绣娘手工制作。主播沈小小话音刚落,团扇马上被抢购一空。

“学校老师除了特色的教学方法,还会鼓励我们参与各类服饰设计竞赛和技能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畲族元素做设计,以赛促学,这对锻炼我们的技能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通过参赛迸发了更多的创意火花。”兰郁颖同学介绍,这一年来她获得了纺织面料开发1+X高级技能证书;“畲艺乡传”创业项目获得福建省大学生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四届“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专题赛三等奖。

兰郁颖同学介绍,去年她还报名了学校三创学院开设的新媒体班,希望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向大家介绍畲族文化。此外,她也经常跟随“畲族技艺传习”团队,深入福建罗源、闽侯、永泰等地各畲族乡村考察、调研、学习,并开展畲族蓝染、畲族刺绣和畲族纺织工艺等课程培训。2021年项目组与福建省多个畲族乡村签订合作协议,教授畲村群众运用畲族传统技艺提取畲族服饰元素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将传统服饰转变成生活中的实用品,带领畲族群众在传承中创新。依托互联网等电商平台销售畲族文创产品,带动畲族乡村群众脱贫致富,助力福建畲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兰郁颖在廷坪区乡塘里村向闽江学院校长王宗华介绍畲艺文创产品 受访者供图

指导老师陈栩介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就是为了服务福建省纺织与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而设立的,如何在服饰设计这个应用型学科方面,更有效地培养知晓地域特色能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是学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闽江学院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她说,相信在畲族服饰研究的道路上,学院会有更多向兰郁颖同学这样的同路人,实现畲族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于未来就业,兰郁颖同学坦言:完全没有丝毫担心,未来将学以致用,将畲族传统文化转变成大家生活所需的产品,用产业化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实现“非遗”保护的真正“活化”。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