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闽姐姐” 科特派 乡村振兴放光彩】科技特派员杨慧:将田间应用与实验研究深入结合 孵出致富“金蛋”

2022-03-23 21:05: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林先昌
蛋企通过采用“无抗化”生产关键技术,不仅使蛋鸡养殖过程做到全程无抗 ,蛋的产量和品质也提高了,杨慧的技术让鸡鸭孵出致富“金蛋”。

 蛋鸭成片(1).f4v_20220323_200302354.jpg

杨慧身后的鸭舍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倍。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东南网3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作为一名农业类高校的女教师和科技特派员,我深受鼓舞,牢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近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福州市两级科技特派员杨慧对记者如是说道,同时,将田间应用与实验室研究深入结合,研发出更有创新和应用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三农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个月,由福州市科技局、福州市妇联主办的2021年“寻找福州最美女科技特派员”评选中,杨慧以高票获得了该殊荣。作为科技特派员,杨慧在畜禽低蛋白日粮研发、无抗养殖和智能化养殖技术的转化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举措每年为企业创造至少6000万元产值。

 微信图片_20220323201617.jpg

杨慧带领学生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研发智能化蛋鸭生态养殖技术 

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倍

在福建鸭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里,一排排机械化的鸭舍井然有序地运行着,鸭舍环境控制、喂食、供水、清理鸭粪、捡蛋、运送鸭蛋等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鸭舍采用多层H型立体鸭笼,每层用承粪板隔开,减少了污染。

这些技术的背后,就有杨慧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智慧贡献。

2019年,杨慧承担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的福建省现代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工作,为了解决传统蛋鸭规模化养殖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与福建省畜牧总站的专家和福建鸭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起研究了蛋鸭笼养技术。经过多次的试养、总结经验,目前,智能化蛋鸭笼养技术已经能很好地解决把水禽关进笼里养的难题,在温湿度控制、光照控制、喂料捡蛋及粪污清理等养殖环节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该技术被列为2020年省农业主推技术,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杨慧说:“智能化蛋鸭笼养技术主要是通过笼具的创新改造,使蛋鸭在笼里生活也能健康产蛋,该养殖方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蛋鸭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蛋品质量得不到保障、鸭群疾病得不到有效防控等问题。

据介绍,采用这套技术让鸭舍内温度、湿度相对恒定,鸭子生活在最舒适的温度里;鸭蛋受斜坡重力作用滚到集蛋筐中,笼子底部与鸭蛋直接接触面干净,降低了鸭蛋受污染程度,有利于延长鸭蛋的保质期;封闭式传送带收集粪污并转运至处理车间,经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

福建鸭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范依妹介绍,目前该公司蛋鸭笼养示范基地存栏蛋鸭近10万羽,年产值近1500万元。通过智能化蛋鸭生态养殖技术,公司里每个饲养员管理鸭子的数量,由平养模式的5000只左右提高到2万只以上,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倍以上,鸭子产蛋量提到了20%,产蛋时间更长。

蛋鸭成片(1).f4v_20220323_200506120.jpg

杨慧研发的智能化蛋鸭笼养技术,通过笼具的创新改造。受访者供图

每年为企业创造至少6000万元产值

对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2020年,在我国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背景下,杨慧数十年来与蛋鸡企业开展的蛋品“无抗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推广,通过合理应用益生素、酶制剂、植物提取物、免疫增强剂组合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和疫苗免疫效果,让蛋品安全、蛋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蛋鸭成片(1).f4v_20220323_200422969.jpg

杨慧的技术让鸡鸭孵出致富“金蛋”。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据介绍,蛋企通过采用“无抗化”生产关键技术,不仅使蛋鸡养殖过程做到全程无抗 ,蛋的产量和品质也提高了,杨慧的技术让鸡鸭孵出致富“金蛋”。

2017年,杨慧参与创立动物保健与食品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她担任中心主任期间,指导中心企业进行抗腹泻基因纯合种猪产业化、疫病净化等研究,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帮助100多家养殖场进行疾病防控技术产业化推广,累计推广生猪3万多头,产生6亿多元经济效益;指导中心企业实现鸡法氏囊素注射液(一类新药)、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三类新药)2项新药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收益800万元,制品可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和疫苗免疫效果,每年为企业创造至少6000万元产值,对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杨慧还是福建省现代农业家禽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曾获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畜牧兽医科技杰出人物等荣誉,围绕健康养殖,杨慧与企业共同开展国家、省、市课题研究22项,获3项科技奖。

微信图片_20220323201628.jpg

作为科技特派员,杨慧在畜禽低蛋白日粮研发、无抗养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访者供图

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专题培训3000人次以上

福清的一个农民,长期散养蛋鸡,可鸡的产蛋时间短,产出的蛋也小。后来,他请教杨慧,才得知是平日里给鸡喂食玉米营养不够,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所致。在杨慧的指导下,他调整了蛋鸡营养、改进了饲养方法,提高了产量。

作为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农牧企业十多年,杨慧常年与农民打交道,她体会最深的是,自己是一名“农民教书匠”,必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民族最需要的事业中来,同时,将这种理念融入师道之中,影响更多青年师生投身这项事业。

为此,她带领团队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科研项目与技术研发等校企六融合的机制。作为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家,杨慧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专题培训3000人次以上。

省科协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的《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到,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乡土人才培育和小农户群体科学素质培训,力争到2022年,全省建立一支拥有55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杨慧说,像她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很多,这主要是得益于该校推出的一项服务乡村振兴的百千万示范工程,该校提出教师要在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科技人才工作上下功夫,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水平都超过传统农民,他们是现代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农业专业技术能力,只有补齐了农业实用人才不足的短板,才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今后,我也将继续扎根乡村,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服务乡村发展,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杨慧说道。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