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厦门集美:集青春之美 聚活力之城

2022-10-08 10:03: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集美新城核心区、园博苑等景观 林志杰 摄

位于软件园三期的金砖未来创新园 林志杰 摄

2022“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启动仪式现场 天下集美供图

生态优美的集美区 林志杰 摄

东南网10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通讯员 陈怡婷)

从嘉庚风格的文教区到大楼林立的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从交通繁忙的厦门北站到生机勃勃的软件园三期,从美轮美奂的园博苑到碧波荡漾的杏林湾……身处厦门市集美区,每处风景都讲述着嘉庚故里、百年学村的“城长”故事。

作为嘉庚精神发源地,从百年学村发展而来的集美,累积厚重文化底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立足于独特的“一精神三文化”内涵,也让城市更具灵魂和人文味道。

跨岛发展

加快“产城学人”深度融合

9月29日,专题纪录片《跨越》首映式在集美举行。该纪录片分为三集,总计30分钟,主要讲述了集美区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蓝图构想,以“跨岛发展战略先行区和主战场”的使命担当,探索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的奋斗故事。

集美的跨越,不单单是短短的这一瞬间。作为铺陈厦门岛外新城建设的首个“战场”,十多年间,集美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顺利完成集美新城建设“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基本建成,十年集聚成城”的既定目标。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背后,涌动着集美新城产业崛起、商流汇聚、人才集聚带来的不竭动能。据统计,目前集美新城已建成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北站营运中心、创新创业大厦等三大总部集聚区;建成尚柏奥特莱斯、世茂、IOI、北站汽车中心等商业体;建成并投用机械工业集中区一、二期,入驻金龙客车等规上企业73家,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十年时间,集美新城这片规划总用地面积77.7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顺利完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框架搭建,加快“产城学人”深度融合。

去年底,厦门市重点打造的面向金砖国家的产业园区——金砖未来创新园在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正式揭牌,首批8个项目签约入驻,将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金砖项目开发合作新平台。

十年来,一批涉及民生的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开花”,人居环境优美、产业业态高端、文化品位高尚、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这座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为厦门市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集美样本”。

两岸融合

探索可复制推广“集美经验”

一直以来,集美区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和鲜明的优势:先后设立杏林台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具有台企多、台商多、台胞多的鲜明特色;2019年底,成为福建省唯一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区,以全国首创、力度最大的惠台利民政策,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建设“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服务示范区”。

聚焦“以通促融”。集美区组建了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创建“海峡两岸(厦门)直播电商产业合作园”,并设立台湾影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此外,还成立高校台籍专家顾问团,累计为30余家台企提供顾问服务;做好台商台企金融服务,为18家台企担保2.32亿元,帮助48家台企融资35.7亿元。今年4月,全国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集美区台企上市服务联盟成立,企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

聚焦“以惠促融”。集美区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服务驿站,开通台胞警务服务站、台胞办税绿色通道,推出26项“一件事一次办”台胞套餐,同时完善保障台胞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为台青就业创业聚能蓄力,为台企在集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聚焦“以情促融”。集美区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发挥闽南文化、学村文化等优势,促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同胞走得更近更亲。随着集美台胞福祉持续增进,集美研学火爆两岸,人文交流深入民间,截至目前,集美区已先后建成国家级对台交流台青创基地2个,吸引两岸研学团21.42万人次。

人文集美

推动文化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碧水白鹭,展现田园意趣;高檐红顶,传承学村风格。

作为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集美的人文特质可以概括为“一精神三文化”。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人文基因是新时代集美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富载体。

集美区始终坚持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特色载体,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文艺表现、示范引领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启动2022“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聚集青年电影文化发展,引领新生代讲好新时代青年奋斗成长故事;举办2022年“听见集美”厦门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举办“筑梦新征程·一起向未来”集美区喜迎二十大暨跨岛发展主题文艺晚会……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着集美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社会风气和谐向善,城市氛围更加温馨宜居。

深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深刻内涵,在持续优化活动形式的同时,集美区也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今年以来陆续推出了广播剧《江山——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组歌《跨岛之美》、“人文集美”系列丛书、“解放集美”主题美术作品、《亮灯的人》“时代楷模”陈清洲主题合唱作品、《集美侨乡最闽南(下)》等作品。集美区相关领导表示,未来集美区将继续围绕打造全域旅游重点区域以及打造影视名城、音乐名城等目标,围绕人文集美理念,塑造文化产业新优势。

手记

集美,极美!

□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今年7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集美院区开业试运营;9月,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试运营。随着业内享有盛誉的两家医院先后开业,集美乃至厦门周边地区的居民就医看病有了新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美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目前,集美共有注册医疗卫生机构411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5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33家……一组组数据,是集美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具化体现。

不仅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如今的集美区,“一心两翼四片”联动发展,两环六纵六横交通路网跃然眼前;新改扩建86个中小幼项目,新增学位7.62万个;深化“近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与网格化管理,创新打造“七位一体”创稳集美模式,刑事警情年均降幅16.24%,连续五年压控成效位列厦门市第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去年起,集美区创新思维,通过网络广泛征集百姓“金点子”,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实现从“我先做”变成“我先听”,从“我会做”变成“马上做”:打造滨海生态景观长廊,推进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开通全省首个区级台胞警务税务服务站,为台胞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推进“农村大病防贫救助”保障项目,惠及集美区13.6万农村人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以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为目标,集美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了乡村建设全面提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湖)长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全省试点对初雨污染截流处理;率先全市实施夜间垃圾分类直运;实施“六线六片”景观提升工程,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杏林湾国家级湿地公园入选省首批50个重要湿地名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集美区守护城市高颜值,一个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日渐成熟。

数说集美这十年

全区GDP

2012年 383.37亿元

2021年 876亿元

规上工业总产值

2012年 692.84亿元

2021年 1296.94亿元

中小幼项目

2012年至2021年间

新改扩建86个项目

新增学位7.62万个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2012年 2.87万元

2021年 6.03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2012年 1.62万元

2021年 3.62万元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建成安置房源1.64万套

面积166万平方米

辖区在册危房长效处置率100%

特写

擦亮“基金招商”品牌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东南网10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通讯员 卢和萍)

近期,厦门市集美区传来喜讯:作为厦门市首个区级基金聚集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实现“再扩容”——今年以来持续保持“每日新增1亿元”的强劲势头,基金管理规模位列省内各区县第一、占厦门市总量约三分之一,目前已实现640家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

杏林湾基金聚集区是集美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金融产业链服务平台。成立4年来,杏林湾基金聚集区通过“基金+基地”的运作模式,形成了集大型投资管理公司、金融机构和优质项目为一体的基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平台,吸引了全国社保基金等“国家队”基金参股设立的知名基金,以及深创投、阳光融汇、鼎晖投资等一批头部投资机构入驻,努力打造国内最市场化的产业引导基金和东南最具影响力的基金聚集区,擦亮集美“基金招商”品牌。

大力度的股权投资政策、完善周到的招商服务、良好的营商口碑,是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快速扩大“朋友圈”的利器。事实上,早在2015年,集美区为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与效率发挥,支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率先全市设立了区级产业引导基金。目前,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已设立子基金28只,规模约566亿元,财政杠杆达16倍,基金数量和规模多年来保持全省各区县第一。

围绕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区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发挥母子基金助推作用,成为企业上市的“加速器”。今年来,中巨芯科技股份等8家由区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的企业实现IPO过会、上市,在赋能创新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培育区域经济新优势提供重要资本支撑。

全球领先的游戏引擎开发者平台雅基软件,5G核心物理层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爱瑞无线”,在科创板上市的泽璟制药、瑞松科技……这些高新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都有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的身影。

优越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产业聚集的磁极效应。耐德工业园、海翼智能制造产业园、安仁产业园、建霖集团绿色智能数字化工厂等一大批产业园区陆续建成投用。截至目前,集美“三高”企业数达82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