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探索传播新场景,为福建海洋文化“簪花围”

2023-02-28 08:46:25 作者:林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这个春天,泉州因为一组女星头戴蟳埔女簪花围的美图“出圈”,刷屏各大社媒平台和新媒体终端。

海风千万里,不如四季簪花香满头。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蟳埔女簪花围习俗,是福建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海洋文化看福建”品牌,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历经千百年漫漫时光的浸润,福建海洋文化源远流长、风华百代,可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创造更大价值?记者认为,可以借鉴蟳埔女簪花围传播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精心打造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场景,为福建海洋文化“簪花围”,打造出一个文化传播的“流动花园”。

花香蝶自来。打造传播新场景,前提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对先人智慧的传承。网络上,蟳埔女簪花围的形象点赞者众,并非只是传统习俗在当下的简单“镜像”,而是在海风古韵的意境中,精心撷取了簪花围、蚵壳厝、布偶戏、灯彩家宴等福建海洋文化的传统意象,彰显浓浓的“福”文化意韵。这背后,凝聚着相关部门、制作团队、蟳埔女习俗非遗传承者的心血结晶。要成功推广福建海洋文化,同样需要将传统文化视为源泉和根本,精准继承文化的韵味和意蕴,精确采撷文化符号、文化元素。唯如此,才能准确地返本开新。

打造传播新场景,要重视对新传播语言的运用。虽然蟳埔女簪花围是一项“古早”习俗,但在新时代传播语境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来泉州,头戴簪花做一回海的女儿。”“蟳蜅女的花围,绚烂千年的海丝风情。”“头上顶着一座小花园,太萌了吧?”……这些鲜活生动、直指人心的言语,使文化传播摆脱了符号化的痕迹,在传递鲜明的文化元素的同时,准确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打造传播新场景,还需适应新媒体传播平台。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对新媒体传播有着不同的要求。微博发布重在图文编辑,短视频平台对精彩画面和配乐的要求更高,小红书用户偏爱装饰过的图片和具有旅游攻略味道的文案,B站视频则更多挖掘作品内容本身的文化底蕴……此番蟳埔女簪花围的传播,很好地适应了各新媒体的传播要求,在多个平台都兴起了打卡泉州蟳埔的热潮,国内旅游网络平台及视频平台上,“安利”泉州的帖子呈井喷态势,不少网友驱车千里前来体验。

与之相关,近日,石狮“宋元文化海丝宴”在直播平台上进行的大型“吃播”,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在传播福建海洋文化的实践中,要为基调相似的文化内容准备语汇不同的文化产品。只有在传承传统意蕴、发扬古典韵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当代视听语言,以现代美学来呈现和表达,方能打造出全方位、多角度的传统文化传播新场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