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隐士山坡”无隐士

2023-05-16 09:27:23 作者:谢海潮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红七军团福州战斗经过要图

1934年7月30日,红七军团渡过闽江声势大振,之后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活动,临时奉命“相机袭取福州”。涉及这段历史,现今有的述评、纪事频频提到一处地名——“隐士山坡”,如谓国民党军“驻义井南端隐士山坡(含马路)扼守新店通北门楼孔道”及红军先头部队“与驰援隐士山坡的两排敌兵遭遇”、后续部队“主力向隐士山坡再次猛攻”。

凡事皆有出处,如湖北荆门何家山“山中何家姓居多,故名”。对于“地名控”来说,“隐士山坡”引人遐想,至于史上是否真有高士曾隐居此地,却是无从获悉。

“隐士”与“应石”

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在提及“隐士山坡”这类文章偏爱的配图中悟出实情,即“红七军团福州战斗经过要图”(1934年8月7日—9日),图上“驻义井南端”位置分明标的是“应石山坡”。

此图可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附录图表之“行军路线和战斗图”中查找,该书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

在“主要战斗概况·福州和降虎战斗”中,编者做相关表述:1934年8月初,以先到省的国民党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五一八团部署城郊,其中第二、三营(各抽一个连为团预备队)驻西北郊,扼守应石山坡、五凤山、大夫岭、科蹄山、大腹山至洪山桥。7日24时许,红军先头部队与驰援应石山坡的两排敌兵遭遇。至8日凌晨1时,红军后续部队从猫头山占领玄(沙)寺,佯攻大夫岭,主力向应石山坡再次猛攻,集中十余挺轻重机枪组成火力网。敌依靠强固工事和侧后重机枪掩护,居高临下扫射。红军几次强攻,未能奏效,至凌晨3时撤出战斗。

即便不通福州话,仅从字面上理解,也不难发现“隐士山坡”应为“应石山坡”的讹音。事实上,有关此处地名的正解及其讹变的源头均可在书中找到,关键在于读者如何别择去取,正如张舜徽评点毛奇龄“考古之功,未能邃密”所言:“援引既广,而多失于持择,又不覆检原书,故不免舛误错出。”

将“应石山坡”写成“隐士山坡”,显然难以“一地多名”为托词。其来有自,且在历代方志中流传有绪,如明万历癸丑本《福州府志》云:“出井楼门迤西五里为卧龙山,有三石如品字,名品石岩,石圆而耸,叩之则诸山响应,又名应石。”

呼之“卧龙山”“伏龙山”“品石山”“应石山”皆是,几经沧桑,至近又见“龟山”一名,但规模已大为缩水。旧时山形今不复见,平整割裂后又分出多个地名,如《福州北门外湖前高氏族谱》所言:昔日的湖前村背靠龟山,并有五凤山依托,左右侧分别有品石山及化化山相互环抱。

所谓品石山即今“怡景小区”,化化山(山边池)在“湖前省直机关宿舍”,龟山整座山体“北起怡景小区,南至溢景苑第二座”,印(?)石尾“现铁路用地”。旧谱毁于祠堂火灾,新谱大体反映的是村人近几十年的地理观,但必有因袭。

义井“土名”繁复

明人谢肇淛云:侵晨出郭门(井楼门),“五里至玄帝亭,折而西度,岭蜿蜒为卧龙山。其下为义井,山椒(山顶)三石鼎峙,为品石岩”。清乾隆本《福州府志》云:“马园山又名义井。”

或传谢肇淛《游升山记》载马园山“明太监养马于此”,今本却未见此语。按照林家燊的说法,马园山“在北门外七里义井村,俗名林老墓,又曰林厝山”,可补官史之阙。

史上在此“结草为庐”的名人,林佶是有据可考的一位,但他并非“隐士”而是地位清贵,清康熙朝钦赐进士,官内阁中书。林佶自记:“壬午(清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季冬,予与同人伯兄,既奉奉直公(其父林逊)柩卜葬于北山祖茔之次,因筑北阡草庐,以为岁时庐居祭扫休息之地。”后营建扩展,“乃筑楼屋一区,土室三楹,藩之以短垣,环之以曲磴,再加之以艺植”。300多年前的马园山“虎豹出没”,然“形势恢廓,培种松楸,仅三十年,冈峦上下,郁尔成林”。

林佶称族人“其葬处皆聚北郊”,“窀穸相望,深合古人族葬之义”。在《榕胜待访录》书中,林家燊重申“十四世祖”林佶“族葬之义”,指“马园山周回约三里”,“此山为余族墓,数百年来从无鬻寸土于他姓”,“俗名林老墓、林厝山,即缘于此”。另有族墓在玻璃山,“距城北六里,王墓村(太平山距城北五里,俗呼王墓村)北,义井村南”。

又言“山北麓‘北阡’墓庐已圮废,山西北‘藤涧’石刻尚存”,林逊、林佶两墓皆于“1956年建铁路时毁”。黄荣春《福州摩崖石刻》“北郊·卧龙山”一节未录“藤涧”,且谓乡民传说该地段石刻均已“毁于20世纪50年代”。林家燊其书十六卷,虽印于2012年,实完稿于1934年,1976年重录成帙,于今或有事实上的些许出入。

旧时这一带山名着实热闹。《雁门萨氏家谱》指“北郊王墓文秀山”亦为祖山,萨容(字与相,号愧隐,清康熙壬子科即1672年武举)记“启土于康熙壬午仲冬之望”并筑“文秀草庐”,“墓亭距山百步,左接义井”。

时移世异,家谱逐代载葬“王墓山”“王墓一凤山”“义井祖山”“义井文秀山”“义井山”,乃至“龟山”“义井牛坑山”重出互见。考其名与实,可联系黄埔一凤山龙凤境、义井龙首境等境庙寻踪。“王墓”“黄墓”“黄铺”今俱作“黄埔”。

“阴石山”之草草

话说从头,“隐士山坡”一名来源何方?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考资料”部分录有“东路军七八月份‘匪情’报告·‘剿匪’战斗经过”(1934年),内云:(8月)八日午前一时许,红七军团“以一部占领玄沙寺高地,向我大夫岭阵地佯攻,以主力向隐士山坡及沿新店通镇海楼马路攻击前进”。

其后“战斗详报”,警戒部署一为“第二营(欠一连)担任右至隐士山坡(义井南端高地含马路)起,至五凤山到大夫岭一带阵地”,继而陈述“增厚隐士山坡阵地之兵力”“驰往隐士山坡增援”“当即占领隐士山坡高地”等经过。

以上文字显系“编辑说明”提到的“还从敌方档案和报刊中选收了若干有关资料”,出自赣粤闽湘鄂“剿匪”军东路总司令部报告,原件均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入本书的历史资料,已与原件进行过核对,均保持原貌”,在此处未作“明显错误”符号标明,无形中成了一道“坑”。

“隐士山坡”之讹并非特例,1945年2月福州市警察总队总队长谢桂成等呈报“敌伪动态”又见一说:日军“阴石山义井一带设有军用电话以传军情”。其时,“北门义井乡田亩均被敌毁除开凿防空壕”,“五凤山遍设战壕,驻敌兵七十余人,日间疏散黄墓乡,夜则分布各山头”。

今日尚且难免“无错不成书”之讥,但毕竟还有见报差错“一字扣十块”等惩罚节制。民国时期地方官文混乱若此,亦见其规章之草草。谬种流传,贻误至今。《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版)从编写筹措、资料准备到最后完成,经历时间较长,而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章,尚云“夜幕笼罩了福州北岭,北门外的里洋、笔架山、隐士山坡一带高地一片漆黑”。

仅隔30年,“恢复高考时调用《毛选》第五卷用纸”已传得有板有眼,刘海峰在考证(刊于2007年)中感叹:“即使是离我们不远的当代历史,即使大多数过来人都还健在,也存在着历史叙说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形。”

吾恐“不辩不明”,“隐士山坡”这一“民间词源”在“历史层累说”演绎下,犹如“杜十姨”之于“杜拾遗”、“桃林村”之于“涛邻村”、“恶发殿”之于“握发殿”,将来真的冒出一位“世外高人”来。(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