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廖正一:让苏轼击节叹赏的闽籍诗人

2023-07-25 09:26:46 作者:李宣华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将乐古代旅游诗词图选》书中“将乐风情”一辑,选载了苏轼的《行香子·赠廖正一》: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从这首词来看,苏轼和廖正一的交情非同一般,喝酒尽兴后,又拿出上好的“密云龙”茶来款待,并十分用心地赋词相赠。那么,这个廖正一有着什么样的来头?清代徐观海修纂的《将乐县志》“卷之七·选举”一章有段记载:“子孟季子,登元丰二年(1079年)己未时彦榜。有传,见《名达志》。”说明廖正一是廖子孟的第三个儿子。

追本溯源,廖子孟是廖淳的长子。说到廖淳,很多将乐人都不陌生。他是北宋时期闽北将乐县龙池团人,曾登宋天禧三年(1019年)王整榜第二名进士,这可是三明境内有史可查的第一名榜眼。

廖姓在将乐不算大姓,但确实是将乐的名门望族,人才众多。据将乐县志记载,晋至清代,将乐廖氏中有10人考中进士,66人任七品以上官员。其中,廖标于唐武德九年(626年)获丙戌榜第一名。将乐学者吴福瑞在《将乐文萃》一书写道:廖淳一家祖孙三代六人中,有五人登进士第,而且廖淳父子二人都“榜眼及第”,另有一人钦授馆职,在政坛和文坛皆有名声。

廖淳和大儿子廖子孟都考中了榜眼,孙子廖正一就是那个“在政坛和文坛皆有名声”之人。那么,苏轼以词作相赠的廖正一,是不是就是出生于将乐龙池团的廖正一?对此,清代徐观海修纂的《将乐县志》“卷之八·名达”一章给出了答案:“廖正一,字明略。元丰二年进士。元祐中,召试馆职。苏轼得其策,击节叹赏。常居言路,著直声。出知常州,蔡肇称其‘汪洋之学造微,瑰玮之文绝众’,后谪信州玉山监务而卒。自号竹林居士,所著有《白云集》。”

在宋代元祐文坛上,廖正一确实名气不小,当年与廖正一一同考中进士,后任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的蔡肇对其 “汪洋之学造微,瑰玮之文绝众”的评价就够高了,加之又有大文豪苏轼的“击节叹赏”,可惜的是,廖正一所著的《白云集》已经失传,不过《全宋词》收其《瑶池宴令》一首:飞花阵阵,春心困,寸寸别肠。多少愁闷,无人问,偷啼自愠。残妆粉,抱瑶琴,寻出新韵。玉纤趁,南风未解幽愠。低云鬓,眉峰敛晕,娇和恨。

《全宋诗》也收入廖正一诗七首,其中一首《咏梅》写得非常清灵,相思之苦让人读后动容:惠兰芳草久暌离,偶占春光此一枝。自许轻盈输粉白,何人闲丽得邻窥。寒欺薄酒魂消夜,月下垂帘梦破时。幸有暗香襟袖暖,江南归信不应迟。

廖正一于宋元丰二年登进士第,元祐初任华州司户参军,经同知枢密院事安焘推荐进入馆阁任职,并被召参加学士院考试。苏轼就是在此时发现廖正一的文采和天赋,对其“击节叹赏”的。从此,廖正一成了苏轼家的座上宾。有了这层关系,廖正一和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学习切磋技艺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廖正一一生风清气正,为官敢于大胆谏言,刚强正直。崇宁三年(1104年),蔡京为相,司马光、苏东坡众人被列为“奸党”。作为“苏门”重要成员,廖正一受到牵连,被贬为信州玉山监务,在悲愤郁郁寡欢中谢落人生之幕。(李宣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