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厦门

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先后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他领导制定了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探索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改革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资  讯 

习近平在厦门(二):“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与众不同”

即时 | 2020-09-08 07:20

近平同志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天底下好事你都要,上天不会同意的。”后来他到省里当领导,作报告时还讲过这句话,说明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第二句是:“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后来他当了省委领导,到厦门视察时还讲到基层是第一线,是前线,说明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

王金水,1934年5月生,福建安溪人。1979—1987年历任厦门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1987年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任福建省人大常委。1999年10月退休。

采访组:王书记您好!习近平同志1985年来厦门工作的时候,您是市政府党组书记。请介绍一下你们初次见面的情景。

王金水:我们这些当时在厦门工作的同志都知道,近平同志到厦门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用他自己的话说,到厦门有双重意义:一个是他32岁的生日;再一个他当过农民,长期在农村工作,到厦门任职是他第一次从农村到沿海城市工作,又是参与经济特区建设,所以记忆犹新。我记得他在一篇短文里是这样说的:“到厦门这个经历,对我人生的经历来说,是一种补充,是一种充实,对后来的工作,起了很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我认为,他对自己在厦门这一段工作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也看得出他对厦门的感情是很深的。

那时候,我是厦门市政府党组书记,第一次见到近平同志,是他来参加党组会议。当时他分管农业,后来还分管内联(经济协作)企业。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期间是怎样参与特区建设的?有哪些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王金水:当时我50多岁,近平同志30出头,他在厦门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3年多一点,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感到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与众不同。举几个具体例子。

1987年,我到市人大工作以后,还兼任市委副书记,组织部也还由我分管,经常宣布政府干部任命。市里任命新的重要领导干部,我都要跟他们谈一次话。我的习惯是这样:任命哪个口的干部,就请分管的市领导一起来谈话。近平同志分管农业口,所以任命农业口的干部,谈话时我就把他一起找来。后来他当常务副市长了,计委、财政等很多部门的干部都是他的部下。任命这些干部,我都把他找来,跟我一起谈。谈话时往往是我主讲,讲完后也请他讲一讲。当时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天底下好事你都要,上天不会同意的。”后来他到省里当领导,作报告时还讲过这句话,说明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第二句是:“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后来他当了省委领导,到厦门视察时还讲到基层是第一线,是前线,说明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到近平同志有一颗火热的心。有一次,他到办公室找我,说他最近走访了几个生产队,在离金门最近、最前沿的何厝村,看到民警抓了一个犯罪分子,民警骑着自行车,犯罪分子戴着手铐坐在后面。近平同志说:“派出所连一部摩托车都没有,有时候追逃犯,逃犯骑摩托车,我们的民警却骑脚踏车,这多危险啊。”他就问我,能不能给每个派出所配一部摩托车。听到这个情况,我把财政局长请来,让他计算一下,厦门有多少派出所,财政上够不够给每个派出所配一部摩托车。第二天,财政局长来找我,说拿不出这笔钱。当时厦门刚办特区,是“吃饭财政”,有时候发工资都有困难,给每个派出所配一部摩托车,谈何容易。我就说,近平同志讲的这个事情,是个大事,一定要解决,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分两三步走。半个多月以后,第一批最前沿的地方先配上了摩托车。

这个事,让我思考了好久。当时我是常务副市长,他是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公安政法不归他分管,他反映的这个问题,应该由分管政法的同志来考虑解决。而且按理讲,派出所是不能直接向市政府打报告的,要先向公安分局打报告,公安分局向市公安局提交申请,市公安局再向市政府汇报。财政局每个月都是集中在一两次会议上讨论基层拨款问题,所以这个事情如果按照惯例来做,没有半年是肯定下不来的。而且,如果是别人,考虑到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许不会说得这么直接。派出所所长给他反映这么严重的问题,他如果想应付了事,只要说一句话“这个事我支持,你们打报告吧”,也就没他的事了嘛!但他就能为了这么一个不是自己分管的、完全可以“应付了事”的事情直接找到我,希望帮助他们解决。我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只要是厦门的工作,只要是对工作有益的事,他都尽力去做。

第三件事是近平同志接替我任常务副市长后,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主持制定了厦门市第一个发展战略——《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84年,邓小平同志对厦门作了两个很重要的决定,一个是把特区扩大到全岛,第二个是可以享受某些自由港政策。但是,国家只给政策,没给钱。这条路该怎么走?怎么发展建设?这需要厦门自己来探索。当时近平同志为了制定好这个发展战略,花了很多精力,邀请中顾委委员、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等100多位专家来厦门调研、论证。同时组织300多人,列出20多个专题,做专题研究。最后制定的发展战略,好多专家都很欣赏。于光远对这个发展战略给以很高评价,他说:“厦门是第一个提到生态问题的;把厦门作为贯彻‘一国两制’、实施对台政策的试验区,‘两门对开’‘两马先行’是厦门首先提出来的。逐步开展离岸资金业务,实现资金流动相对自由,也是厦门的首创。”后来,市政府还没有讨论这个战略,近平同志就调离了厦门。他走前给我留下了一句话:“这个战略如果市政府讨论通过了,也请市人大讨论研究一下。”可见,他即使调走了,也念念不忘厦门的发展。

采访组:您刚才提到,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的厦门发展战略第一个提到了生态问题,请您讲讲他在厦门工作期间是怎样重视自然生态问题的?

王金水:厦门有一个连着外海的天然湖叫筼筜湖,海水可以流到城市当中来,本来是一个很漂亮的风景区。20世纪80年代,厦门搞特区建设,工业废水都往这个湖里排放,到了夏天臭烘烘的,苍蝇蚊子满天飞,住在周围的老百姓叫苦连天。当时我已经到市人大工作,关于这个筼筜湖怎么治理,人大代表提出很多建议。有一次万里委员长到厦门视察工作,我送他到机场的时候说:“委员长您两次到特区,厦门机场的建设也是您下决心推动的,您要经常到厦门啊!”他回答我:“好啊,你们什么时候把筼筜湖治好了,我就来。”这是一句很重的话,说明当时筼筜湖的情况太糟糕了。

后来,市人大召开专门会议,通过了筼筜湖治理决议。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治理方案,但要花钱——每年花1000万元来清理。20多年前的1000万元是天文数字,比现在几个亿还要多。这1000万元要不要拿、怎么拿,市政府感到很棘手,讨论的时候也有不同声音。当时近平同志已经是常务副市长,分管财政,他很支持这项工作,最终我们几个领导同志共同下决心,这笔钱就从近平同志手上批下来了。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下,人大代表提案,中央领导检查督促,连续3年,总共投了3000万元,终于把筼筜湖治理好了。这个事情是近平同志与我们共同参与的,我们都从这件事中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产。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听说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对寿山石资源的保护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国家有十大名石,福建就有两个:一个是福州的寿山石,一个是漳州华安的九龙壁。田黄是寿山石最优良的品种之一,现在还有一亩多地没有开采,就是近平同志在福州当市委书记时下令不准开采,才保护下来的。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与彭丽媛同志是在厦门登记结婚的,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两人结婚时的情况吗?

王金水:近平同志对厦门情感很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跟彭丽媛同志是在厦门结的婚。当时我是市政府党组书记,他给我和时任市委书记邹尔均说了自己要结婚的事。他当时说:“有一个事,要跟组织报告,彭丽媛今天到厦门了,明天我们要结婚。”我说,这是个好事啊。我们大家都为他高兴。第二天,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在哪里举行仪式。他说,不举办什么仪式了,就在厦门宾馆吃一个便餐。

当时他没有在厦门安家,住在市委宿舍,结婚那天请我们在外面吃了顿便餐。饭后,我们说民间都闹洞房,我们就去你们洞房喝茶吧。他很痛快地说:“来吧!”我们去了4个人,我一个,还有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林义恭、市计委副主任郑金沐和吕拱南。他原本没有任何准备,结果就发现茶杯不够用。他们夫妇自己喝水有两个茶杯,又拿出刷牙的两个茶杯,还有两个碗,这才凑齐了6个。彭丽媛到门口买了一大包糖果,花了5块钱。我们还开玩笑,说我们一共4个人,你这一包糖给我们谁吃?彭丽媛说,不好意思,没给你们准备礼物。吕拱南说,你有礼物,你唱歌就是礼物。她说:“行,我就送你们一首歌。”于是她就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后来有一种误传,说我是他们结婚的证婚人,因为我曾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了这个过程。其实他们结婚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就不存在证婚不证婚。

他们结婚那天正好是周六,近平同志给我讲,周日要带彭丽媛去漳州的东山县看一看。第二天,司机就开着车带他们去了东山,住了一晚上,住宿费、来回的汽油费都是他自己掏的。在30年前,他就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后来我在很多场合用近平同志的这个事情跟大家说:一个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受益终身;一个人如果养成一种坏习惯,受害终身。

采访组:在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的几年里,他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王金水:我与近平同志在一起工作的那几年,正是特区建设初期,可以说都在疲于奔命,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少有周末,相互之间生活上的交往很少。但我知道,他有一种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你看他访问法国,能把法国历史上几个名人的著作一口气说出来。我曾经问他:“你这种过目不忘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是逼出来的。他给我讲,他在耿飚同志身边当秘书的时候,不能带笔记本,开会时耿飚同志的指示也不能记录,只能凭脑袋记。他经常跑到卫生间偷偷用笔记下来,然后背,背熟了再烧掉。当时也没手机,打字机也是很原始的,一个字有几个号码,都是靠背。他的记忆力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

那时候我们工作很忙,只有周末偶尔能抽出一点时间。他就喜欢跑新华书店,我也喜欢,所以在书店就比较容易碰到他。后来我当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时候,每年要到省里面开人大代表会议。省人大开会期间,新华书店都会在会议大厅卖书,休会的时候,我经常能在卖书的地方看到他。

当时,近平同志住在图强路,我和他是邻居。彭丽媛来厦门的时候,早上经常去厦门宾馆的食堂打饭。有一次,我去打饭的时候碰到她,就问:“近平怎么没有来打饭,让你来打?”彭丽媛说,他前一天半夜一直在看书,早上就起不来了。彭丽媛跟我说:“近平一看到书就‘醉’了。”所以说,埋头工作、埋头读书几乎是他工作、生活的全部。

我还记得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给我讲过一件事,他在厦门当市长的时候,到北京开全国人代会见到近平同志。近平同志问他:“你什么时候到厦门当的市长?同安的军营村现在怎么样了?”刘赐贵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人,听了他的问话很不好意思,就实话实说自己还没有去过。回来以后,他给我讲了这件事,说当时自己整个脸都红了,没想到近平同志当年在厦门短短3年时间,连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都去过了,更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他对厦门基层的百姓仍然如此牵挂。

近平同志很尊敬老同志。我从市委到人大工作以后,唯独他在有想法的时候,要么给我打电话,要么到我办公室,来听听我的意见。后来离开厦门以后,尤其到了北京,他每年都给我寄贺年卡,不是打印的,是亲自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到了第三年,我给他打电话,说你现在日理万机,不能再浪费这个时间,不要再给我寄贺年卡了,我也不再给你寄了,我们互相打个电话就行了。他同意了,就没有给我寄贺年卡。但是逢年过节,都有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讲很多祝福的话。

2010年他回到厦门,还在百忙当中把我们几个老同志找到一起聚聚,见面第一时间伸出双手和我们握手,对我们很热情。他给省委书记和北京来的各部门领导、朋友介绍我时,不说我的名字、职务,而是给大家介绍“这是我的老班长”。他离开厦门30年了,不仅没忘记我们,而且对每一个人都介绍得很详细。我们听了以后很感动。

我回忆的这些虽然都是生活细节,但是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度和胸怀。

(转载自2019年7月17日《学习时报》)

习近平在厦门(一):“近平同志来厦门是要‘立志做大事’”

即时 | 2020-09-07 07:20

编者按: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重大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系列采访实录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后,在全省各地、各界、各行各业产生了持续热烈的反响。全省上下怀着深厚的感情、强烈的责任,兴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提高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激发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巨大动力。

为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应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要求,本报今起持续转载《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以飨读者。

在1985年11月市委常委的组织生活会上,近平同志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我相信,虽然知道厦门当时还存在很多不足,要发展还有一定挑战,但他来厦门参与特区建设,想的就是要发扬优良工作作风,立志做大事。这应该是他来厦门特区工作的初衷。

采访对象:

李秀记,1937年1月生,福建南安人。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1972年到厦门工作,1983年2月起任厦门市副市长,1984年2月任市委常委,1984年12月任市委副书记兼市纪委书记,1988年9月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1992年12月任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5年8月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9年退休。

采访组:李书记您好!习近平同志到厦门任副市长时,您是第一个接触他的人。您还记得你们初次见面的场景吗?

李秀记:近平同志1985年6月中旬来到厦门,那一天正好是他32岁的生日。他来的时候轻车简从,自己搭了一个便车就来了。当时我主持市委日常事务,所以我就去接他。当时,从福州到厦门只有一条路,还不是柏油路,而是砂石路,灰尘很多,也很窄,我们经常去福州开会,走这条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近平同志来厦门前,省委组织部提前打了电话,说大概上午8点钟出发。我就按照经验,下午3点提前到厦门宾馆等,等到大概4点多,才把他等到。

车子一到,车门一开,近平同志就微笑着说:“我是习近平。”我赶快迎上前说:“我是李秀记,代表市委、市政府来接你,欢迎你来厦门参加特区建设。”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穿着简朴、年轻精神、态度谦逊。

接上近平同志后,我带他住进了预先安排好的厦门宾馆2号楼底层的一个房间。按照厦门的习惯,坐下来后,就是喝茶。我一边喝茶,一边给他介绍厦门的情况。近平同志听完,很高兴地说:“今天对我来说有双重意义,第一我是来参加特区建设的,二是我的生日。”我赶快站起来,祝他生日快乐!聊到饭点,我们就一起去吃晚饭。按道理,过生日应该有个蛋糕,按厦门的习俗还要吃寿面和鸡蛋。但当时条件所限,没有蛋糕。当天饭菜里有海蛎煎、炒面线、土笋冻等一些厦门的特色菜。海蛎煎里面有鸡蛋,寿面就用炒面线代替了,也算是按照厦门的习俗给近平同志过了一个生日。

吃饭的时候,我们越聊越近,很快就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扉。他向我介绍了他在陕西延安的7年知青生活,我说我也在陕西工作过,也是7年,但是在一机部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工作。我们在陕西期间都入了党,还是清华校友,现在又同在厦门参加特区建设,应该说是很有缘分的,也有很多共同话题。

近平同志记忆力很好。2010年9月5日,他任国家副主席时来厦门检查指导工作,跟我握手时,还提起来厦门第一餐吃的三道菜。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刚来厦门那会儿,厦门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您当时向他介绍了些什么情况?

李秀记:厦门经济特区是1980年10月设立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有2.5平方公里,而且是在一个多海滩山区的地方,经济特区管委会与厦门市政府是两个厅级单位,统一由市委领导。邓小平同志1984年2月来厦门视察后,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131平方公里。1984年9月1日,经济特区管委会与厦门市政府合并,市政府行使经济特区管委会职能。近平同志到厦门来的时候正好是在合并之后。如果说刚开始2.5平方公里是特区的初创阶段,近平同志来厦门后,正赶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入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

我给近平同志介绍厦门的情况,用了六个字来形容:“港、景、文、侨、台、特”。第一个字“港”,厦门有一个优良的港口,是不淤不冻的良港。港口历来都是通商的口岸,福建省的商贸活动从这里出海,这是厦门非常突出的一个特色。第二个字“景”,厦门风景优美,有鼓浪屿,有万石植物园,有集美学村,风景特别好。第三个字“文”,厦门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当时就有7所高校,厦门大学更是全国闻名遐迩的重点高校。据统计,当时厦门大中专毕业生所占比例是全国平均值的4倍,人文环境也比较开放包容。第四个字“侨”,厦门是个侨乡,是福建省华侨出入的口岸。厦门华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经商的很多,被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先生祖籍就在厦门,他倾资办成的集美学村也坐落在厦门。办特区之初,厦门就是因为华侨多才从省里要下来了特殊政策。第五个字“台”,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金门。过去30多年,厦门作为对台海防前线,经济建设上受到一定制约。直到邓小平同志来视察后,才慢慢把“台”这个优势凸显出来。第六个字“特”,正因为我们有上面说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中央决定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当时给我们的特殊政策,就是特区范围内的税收可以按15%征收(一般是33%)。但一开始只有2.5平方公里,而且还有待开发。所以在邓小平同志来视察之前那3年,我们只做一些市政规划、“五通一平”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听我介绍后,近平同志问我:“你说了厦门的六个优势,那厦门还有哪些弱势或者弱点?”我以个人的观察,向他介绍了厦门的三点弱势。

一是城市规模小。整个城市就是围绕中山路那几条街,当时的城市人口只有28万。有本小说叫《小城春秋》,写的就是发生在厦门的故事,也从侧面说明厦门是一个“小城”。

二是经济基础差。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差。当时我们的基础设施差到什么程度呢?厦门老百姓有句话说:“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我刚到厦门的时候住在市区,夜里12点以后只有一个公共自来水龙头有水,每家每户就挑两个桶,去那里接水,最初一担水一分钱,后来涨到两分钱。现在人们很难想象的场景,却正是当时厦门基础设施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特区设立之初,工农业总产值才11亿元,财政收入1.85亿元。1972年我刚从西安调到厦门工作,当时整个厦门市的工业总产值,还不如西安市一个西电公司。在之前的30多年,国家对整个厦门市也只投资了1200万元,还主要是用于海堤建设。这1200万元,我们精打细算,发动群众和解放军,用人海战术,移山填海,花了900万元修建了海堤,剩下的300万元兴建各类工厂。后来的罐头厂、橡胶厂都是用这300万元建起来的。那个时候,厦门引进外资也很少,引进的第一个外资是“印华地砖厂”,是一个印尼华侨办的外资企业。所以我和近平同志开玩笑,说厦门经济特区是从“一块砖”开始建设起来的。

三是市容市貌旧。当时的厦门基本上是一个“旧城”,像样点的建筑只有集美学村和鹭江宾馆,其他建筑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的。有人这样形容:“厦门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却穿了一身破旧的衣裳。”

我讲完这些,近平同志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没过多久,也就是在1985年11月市委常委的组织生活会上,参会人员各自谈了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近平同志说:“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来勉励自己,地位变了,作风不能变。”我相信,虽然知道厦门当时还存在很多不足,要发展还有一定挑战,但他来厦门参与特区建设,想的就是要发扬优良工作作风,立志做大事。这应该是他来厦门特区工作的初衷。

采访组: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习近平同志当时的工作状态。

李秀记: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3年,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当时市委书记邹尔均兼任市长,经常召开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个别还有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和领导干部会议。这些会议,只要近平同志在厦门,他都会参加,并就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发表意见。按照分工负责制,属于他分工范围的,他会非常认真地去负责组织实施。用通俗的话讲,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组织决定的,他就尽力去干,而且能把事情干好。

厦门岛屿多,山区多。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的3年里,走遍了厦门农村、海岛,像“英雄三岛”(大嶝、小嶝和角屿),还有海拔1000多米的军营村等等。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学习,从来没把自己看成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当时我担任市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记得有一次开大会,向党员通报整党工作报告,我看见近平同志专心听着整党情况,还认真做着笔记,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工作中,近平同志还特别注重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全市老干部他基本都走访过,还经常向老同志请教问题,听他们介绍厦门的历史,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

近平同志这种平易近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工作方法,为他“做大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组:我们了解到,习近平同志曾经牵头制定了厦门的发展战略,后来也具体指导过厦门的发展方向。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李秀记:是这样的。我理解,近平同志对厦门倾注的心血,集中体现在他对厦门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的思考上,可以说他先后两次为厦门制定了发展战略。

第一次是从1986年8月开始,历时一年半,他作为分管计划工作的副市长,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际上,市委、市政府之前也研究过类似的规划,邓小平同志来厦门视察后,原先的规划就需要重新考虑和制定。与之前编制规划不同,近平同志站得高、看得远。他邀请了北京的专家学者、厦门大学教授,以及在厦门实际工作多年、对发展规划有研究的同志一同反复论证,还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和老干部的意见。他很注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接触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各方面情况。这个发展战略的成功制定,为200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提供了有力依据。

近平同志第二次为厦门发展指明方向,是他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虽然不是编制具体的发展规划,但却是更高层次的战略指导和大思路。此时,他牵头制定的厦门发展战略经过15年的实施,目标已经变成现实。2002年1月在省人代会上,近平同志在参加厦门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了“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想。同年6月,他到厦门调研,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跨岛”就是走出厦门岛,往岛外大片的土地发展,提出要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按照“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规划,发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优势,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把厦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城市。

这个发展战略跳出厦门本岛,将规划范围扩展到整个厦门,既符合厦门的实际、突出厦门的特点,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富有科学性、前瞻性。包括现在我们提出来的“多规合一,建设美丽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都是在“跨岛发展”战略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提出“跨岛发展”战略的时候,近平同志即将离开福建。他为厦门留下来的这个发展战略,在他离开福建以后,成为厦门市建设的重点。你们现在看到的整个岛外欣欣向荣的景象,包括海沧、集美、翔安、同安,都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发展起来的。通过“跨岛发展”战略,近平同志把厦门提升到整个国家的窗口和龙头作用上来,这是他留给厦门最宝贵的财富。

采访组: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习近平同志当时是如何指导厦门通过“跨岛发展”,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和龙头地位的?

李秀记:在2000年1月省人代会上,近平同志作为厦门选出的省九届人大代表,在参加厦门团讨论时,明确提出“要突出厦门特区的窗口作用和龙头地位”。其实,从邓小平同志视察开始,厦门经济特区就是技术、管理、知识、政策的窗口,也是改革开放、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福建发展的龙头。远在近平同志明确提出“窗口作用、龙头地位”之前,他在工作中就一直是这样做的。今年即将召开的金砖会晤,厦门市更是起到了对外政策大窗口的作用,成为国家的窗口。

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是厦门会展中心的建设,一个是“9·8”投洽会。

我在厦门任职期间,担任了4任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包括机场扩建、厦门大桥、人民会堂,还有就是厦门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于1998年开始建设,2000年建成。这3年中,近平同志4次到会展中心工地检查指导。其中有一次,我记得是1999年8月,近平同志时任代省长,在他视察会展中心建设时,我向他汇报了会展中心规划设计、施工情况,并提出资金缺口问题。他听完汇报指示说:“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要注重质量,把会展中心建成与国际接轨、国内先进、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展览中心。资金缺口问题,我带回省政府研究。”

其实我汇报时用的词是“国内一流”,他把“国内一流”改成了“国内先进”。在建设会展中心之前,我带队考察过德国科隆会展中心、意大利米兰会展中心,还有美国的一些会展中心,也考察过北京、上海、大连、昆明的展览中心。当时北京和上海都还没有建新的会展中心,我看过这些之后,断定厦门的会展中心要超过当时北京、上海的展览中心,于是就提出了“国内一流”的说法。近平同志没有批评我,也没有说“你不要提‘国内一流’”,只是改成了“国内先进”。这说明他的站位更高,也更实事求是。后来,省政府从省财政拨款3000万元,帮助解决了厦门会展中心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

第二件事就是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的“9·8”投洽会。他担任福建省领导和国家领导人期间,多次出席投洽会。这个投洽会的由来,近平同志非常清楚。邓小平同志1984年给深圳特区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给珠海特区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给厦门特区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我们自己领会到,与深圳和珠海相比,厦门特区的发展既不够快又不够好。1987年春节过后,很多干部群众反映,希望市里向深圳和珠海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联席会决定派一个代表团,由时任市长邹尔均同志当团长,我(时任市委副书记)当副团长(习近平同志留在厦门主持市政府工作),到广东考察,学习深圳和珠海等地的先进经验。

我们去了深圳和珠海,也看了广州黄埔开发区,正好赶上广州在筹办春季广交会。回程的车上,大家就议论起来:广东有个广交会,我们能不能搞个厦交会?但又觉得跟广东一样,走在别人后面,也凸显不了厦门自己的特色。最后就定下来,办成以投资为主的投资贸易洽谈会。

之所以把时间定在每年的9月8日,是因为广交会在每年5月和10月,避免与他们冲突。另外,厦门7月、8月份台风多,就剩下9月份比较合适。经过综合考虑,我们在会上一起把投洽会时间定在每年9月8日。“9·8”,就是“久发”的谐音,取“一直要发展下去”的意思,也表达了对厦门发展的良好愿望。

1999年,近平同志作为省领导来到厦门,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他这样说道:“洽谈会举办13年来,已成为对外招商的全国性窗口,世界各国的客商通过洽谈会看中国的新发展,各国和兄弟省市通过洽谈会看福建和厦门的新变化,因此,办好洽谈会是向国庆50周年和迎澳门回归的重要献礼,也关系到福建和厦门的对外开放形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是很看重厦门的窗口作用的。国家主办厦门投洽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从1997年开始的,到1999年,刚好第三届。说13年来,是从1987年的“9·8”投洽会开始计算的。近平同志亲自参与过,所以对投洽会的情况非常了解。

后来,在近平同志关心下,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如期落成,第四届投洽会就在这里举行。他作为福建省委领导,连续出席了第三、四、五、六届投洽会。201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投洽会。这一次,他拿起象征会议的“9·8”金钥匙,为投洽会开馆并剪彩,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采访组: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给您的著作《从政二十春》写过序,请您讲讲序言背后的故事。

李秀记:我写《从政二十春》这本书是有原因的。记得1982年,我在市委党校学习,时任厦门市委书记陆自奋同志找我谈话,说组织任命我为副市长,在市委党校学习完直接到市政府报到。我对老书记说:“我当官从政不一定在行,还是想搞工业。”但他说这是组织决定的,让我去报到,然后我就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20年后的2002年,我已经65岁,即将退出领导岗位。在当年团拜会上,我和这位老书记又坐在一起,他建议我写一本回忆录。我考虑了一下,决定把这20年来自己写的稿子有选择地汇编一下,出一本书。老书记认为很好。后来,我就出了这样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缘起于陆自奋同志的建议,所以书写好后,我拜托他给我写个序。但老书记说自己写不了序,让我请别人写。当时正好得到一个消息,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了。我心想,我与近平同志共事过,情况他比较了解,我们又有一些缘分,他如果还在福建担任领导的话,我不好去找他,他现在去了浙江,就正合适。于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听我说明情况后,很爽快地答应了:“那好啊,你把稿子送来,我马上给你写。”果然,稿子送过去不到一个月,这个序就写好寄回来了。因为近平同志在厦门任职的时候,我和他经常交谈,所以他在写序的时候也很实事求是,写的都是他了解的事情。他在序里写道:“也许从政并非李秀记同志的初衷,但厦门经济特区今日的欣欣向荣和明日的美好前景,足以让他欣慰,足以让他自豪,让他感到这20年从政人生的充实和荣光。”从这句话可见,他确实很了解我。在序言里,他对我在厦门所做的工作,包括对重点工程的贡献,都作了肯定,这让我非常感动。近平同志当年寄来的序的原稿我一直保存着,寄信的信封我也一直保存着,已经保存了15年。这是一件珍贵的资料,我还要永远保存下去。

采访组: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很热爱厦门这片热土。在您看来,他的这种厦门情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秀记:确实,近平同志有很深的厦门情结。厦门特区成立25周年的时候,我看到厦门电视台采访他的一个报道。他说:“我曾经是一个特区人,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简单的一句话,充分展示了他对厦门的深情和厚爱。

他和彭丽媛老师是在厦门结的婚。我想,这应该是他说厦门是他第二故乡的一个原因。还记得他结婚时住的房子,是我曾经住过的旧房子,一共只有62平方米。他们结婚的时候,彭丽媛老师送我一盒《长城谣》磁带,我还一直珍藏着。

近平同志的厦门情结,还体现在他对“厦门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提炼上。在一次新闻采访中,近平同志说:“厦门取得的成绩,是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的接力赛,靠的是厦门建设和改革的参与者,厦门人民群众才是厦门建设的主体,各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厦门人民的辛勤努力。”他赞扬厦门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精神:“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精神”“马塘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精神。最后他说:“这些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包容并蓄、大气和谐的厦门精神。”

1988年6月离开厦门后,近平同志无论担任宁德地委书记还是福州市委书记,都一直关心着厦门的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我每次去福州开会,他都会问起厦门的事情,有时候还特地到我住的宾馆和我长谈,了解厦门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近平同志担任省领导后,依然十分关心厦门,每年都有3次以上到厦门检查工作。像刚才讲到的,2000年1月,他强调“要突出厦门特区的窗口作用和龙头地位”;还有2001年2月,他提出“希望厦门的同志要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再创特区辉煌”。

他当时讲这些话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当时刚好是中央查办厦门特大走私案接近尾声,厦门海关和厦门市有很多干部落马。我当时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根据当时的情况,2001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次各级人大代表“回家”活动座谈会,请近平同志回到厦门,同人大代表见见面,给大家鼓鼓士气。我在介绍时说:“省长习近平‘回娘家探亲’,与在厦门的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围绕如何加快发展、再创特区辉煌这一主题进行座谈。”在座谈中,近平同志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后指出:“特大走私案伤了厦门的元气,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中央与省里已讲得很清楚,厦门的成就是主要的,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厦门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没有改变,一定要振奋精神,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再创辉煌。”

厦门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影响重大的案子,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波折和坎坷。在这个关键时刻,近平同志回到厦门同干部谈话,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充分说明了他对厦门的深厚情谊。

2010年9月,近平同志再次来厦门考察调研。那时他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可他仍然像以前在厦门工作时那样,进社区、访港口、看城建,一处一处地认真了解情况,看得很仔细。当时他在领导干部会上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还有更高远的目标,要共同努力,把厦门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繁荣。”

近平同志为厦门设定的更高远的目标是什么呢?是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繁荣。2016年9月16日,近平同志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讲话中宣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厦门的高度信任和关心厚爱,体现了党中央对厦门的战略地位和特区窗口作用的高度重视,为厦门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支点城市、提升厦门国际性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都期待着,厦门将以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繁荣的海上花园城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也都期待着,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厦门,再次迎接近平同志“回家”看看。

(转载自2019年7月15日《学习时报》)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分享会在捷克举行

即时 | 2020-09-03 09:29

image.png

8月30日,由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所属福建省出版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同中欧合作与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分享会在布拉格的捷克福建会馆举行。捷华协会会长乌金女士、旅捷华人联谊会会长张鸿、旅捷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会长陈金妹女士、中欧工商联合会会长刘照光、捷中商会会长刘红伟等参加阅读分享会。中欧合作与发展中心主席、捷克福建会馆吴瑞珍会长向布拉格爱华学校及当地读者赠送了图书。

在读书分享会上,与会读者纷纷表示,访谈实录里面讲述的一件件生动故事,给我们再现了一位领袖青年时期在福建工作时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的理念创新和重大实践,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image.png

布拉格爱华学校郑萍校长说,“《习近平在福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初心。习近平同志有一颗悲悯、善良的心,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在福州工作期间,心怀百姓,一以贯之,为福州加快发展殚精竭虑。”

image.png

老华侨吴瑞珍说,“我在福州、厦门和宁德住过,亲眼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地执政时期福建的变化,现在再读此书,往事就在昨天,等疫情结束了就想回去再走走看看。”

image.png

《捷华通讯》陈学东主编说,“看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和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体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在此次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也是缘于中国成熟的社会制度。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你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读懂了新时代的中国。”

image.png


为更好地满足海外读者的需求,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已向捷克闽侨书屋提供了充足的图书,以供捷克民众借阅。

image.png

福建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7-17 10:41

凝聚人心 滋润人心 照亮人心

  ——福建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从经济特区厦门到贫困地区宁德,再到省会城市福州,再到省委省政府,在各个层级的领导岗位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给福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2019年5月以来,《学习时报》陆续推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在八闽大地引发热烈反响,掀起“大学习”热潮。

福建省委宣传部充分发挥福建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的独特优势,推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领会,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领导带头掀起学习热潮

6月19日,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室,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坐一圈,围绕《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展开学习研讨,大家结合实际,交流学习体会。省委书记于伟国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省委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入理解、大力秉承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作风财富和实践成果,更好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记重托、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是今年以来,省委中心组围绕系列采访实录进行的第5次专题学习研讨。在省委中心组示范带动下,各单位积极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表率作用。

6月23日,省委宣传部机关大会议室座无虚席,部领导班子成员在这里召开部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题是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邢善萍主持会议,对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学习系列采访实录为进一步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重要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教材。要及时跟进学、原原本本学、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特殊责任学,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守正创新推动工作的智慧和力量,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把抓好系列采访实录的学习宣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根本政治责任,建立“中心组引领、党支部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党员群众跟进”学习机制,多次就有关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具体要求。省委宣传部部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系列采访实录先后开展3次集中研讨交流,部务会议成员先后12人次在学习会上作深入交流。部务会议成员分别到所在党支部或分管部门的基层党组织参加学习讨论、讲党课,谈学习采访实录的感悟体会。部机关党委为每个党员干部配发《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书籍,整理编发《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学习材料。

在部领导带动下,部机关各党支部把系列采访实录作为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及时跟进学习、开展专题研讨,围绕“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为民情怀”“优良作风”等专题,部机关32个党支部共开展专题学习200多次。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学好系列采访实录,积极撰写学习体会文章,择优在“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上刊发。机关党委每月定期举办“学思想、铸忠诚、作模范”交流会,组织安排各党支部书记和青年干部上台交流研讨。

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倡导和践行了“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为福建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省委宣传部机关的党员干部,更有责任、更有条件、更有感情把新思想学得更深、悟得更透、贯彻得更彻底,真正将新思想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习宣讲助推学深悟透

学习的热情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学习系列采访实录已然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新时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已经出版的采访实录在省内各地书店显要位置摆放,干部群众踊跃订购,争相阅读这一学习新思想的鲜活教材。

省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的若干举措》《关于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宣讲工作的通知》,全省宣传思想战线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全省“大学习”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旗帜指引方向,火炬照耀前程。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关于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推进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调度,了解掌握各地各单位学习系列采访实录情况,督促各级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系列采访实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把系列采访实录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围绕“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为民情怀”“优良作风”等专题深入研讨,更好地汲取政治、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努力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

“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积极学在前、走在前,带头学好用好系列采访实录。截至7月15日,全省各市(县、区)党委中心组均已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系列采访实录,133家省直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也都已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系列采访实录。

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把系列采访实录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各类班次的必修课、主修课、首修课。省委党校着力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实践与探索》等精品课,开设系列采访实录网络专题班、《防控疫情众志成城》等网络培训班次,培训学员8万多人次。省委教育工委加强以新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建设,推动高校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组织开展大学生“学习新思想”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累计答题5000多万道。

这是八闽大地兴起学习系列采访实录热潮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全省上下紧密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学习宣传系列采访实录,同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学好用好系列采访实录中品味真理的味道、感悟初心使命。

“亲其人、信其道”。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如何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好用活系列采访实录,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最重要的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运用群众接受的方式,用接地气的形式来宣讲,用生动的群众语言来传播。

福建省委宣传部创新宣讲方式方法,让“大学习”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线上线下开展系列采访实录宣讲活动。乡村讲师团、宣讲轻骑兵、业余讲师团等各种宣讲小分队马不停蹄,发挥理论“亲民”的重要角色,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课堂等基层一线,用“身边变化”讲“理念魅力”,用“邻里家常”唠“理政新篇”,真正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成为“理论宣讲的排头兵”,几个阵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开展“学习故事”宣讲活动,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努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矩阵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群众在哪里,媒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讲好系列采访实录,宣传好系列采访实录在全省干部群众中的热烈反响,是福建媒体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福建省委宣传部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媒体宣传矩阵,产生强大宣传合力。运用网络访谈、H5、短视频等手段,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报道系列采访实录,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系列采访实录就传播到哪里。

以“主旋律”巩固“主阵地”。一年多来,福建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策划宣传主题,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把系列采访实录宣传好,把人民群众的反响报道好,营造党员干部学习系列采访实录的浓厚氛围。《福建日报》头版、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电视主要新闻节目刊播重要学习会议和活动情况,宣传福建省委对学习活动的部署安排和具体要求。

今年6月16日起,《福建日报》重要版面、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卫视新闻》《福建新闻联播》连续刊播《我省干部群众争相学习〈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福建〉在闽掀起学习新热潮》《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谋福祉〈习近平在福建〉在我省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善作为〈习近平在福建〉进一步激发福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等反响性报道,以多元化传播形式,报道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心得和热烈反响,反映八闽儿女怀着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细学深思,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结合群众的思想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大力开展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宣传。《福建日报》、省广播影视集团围绕系列采访实录展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生态福建”建设、“数字福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晋江经验”、机关效能建设、“餐桌污染”治理、闽台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科学理念、实践成果和优良作风,每期选取1—2个采访点,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在实际工作中继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探索实践,学习总书记崇高品德、为民情怀、优良作风,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加快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东南网、新福建、海博TV、《福建日报》、《福建新闻联播》等省属重点新闻网站、重点“两微一端”在首页首屏设置相关专题版块,集纳推送重点报道,积极运用图片、H5、短视频、动漫等形式做好系列采访实录有关内容的宣传阐释和反响报道,融媒体产品同步在各媒体头条号、抖音号等平台推送,“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已成为学习系列采访实录的线上“读书会”。

今年4月,“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等系列采访实录,在“总书记八闽情”栏目原有基础上,策划开设“学实录悟真理”“学实录增力量”“学实录讲故事”“学实录见行动”四个系列专题,以“体会篇+反响篇+宣讲篇+实践篇”的模式,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展示学习实效,助推“大学习”热潮。截至7月15日,四个系列专题累计发稿598篇,APP端总阅读量近2500万人次。6月15日,福建学习平台又增设了“《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特别专题,下设“实录集萃”“学习动态”“热烈反响”“学习感悟”“感言金句”“网友留言”等六个子栏目。截至7月15日,该专题累计发稿149篇,APP端总阅读量1200多万人次,获得点赞数近35万个。

文艺宣传润物无声、花开有声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7月3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在福建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远在西北宁夏拍摄电视剧《闽宁镇》的剧组,听到这个消息同样激动万分。该剧组正在福建、宁夏、新疆三地有条不紊地取景拍摄,力争年底前完成外景拍摄工作。同样反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电视纪录片《闽宁纪事》也在积极推进创作中。

近年来,福建省委宣传部深入挖掘系列采访实录中的故事,用文艺的方式润物无声地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故事,加强文艺影视创作生产。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故事,用心用情创作《最忆下党乡》《山哈闹海》《山海筑梦》《上岸》《三进下党》《红土》等一批影视剧、纪录片、小说、音乐剧。目前,电视剧《山哈闹海》《我的金山银山》入选全国22部脱贫攻坚重点剧目,电视纪录片《闽宁纪事》已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入重点关注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电视剧《闽宁镇》《爱拼会赢》《海边春秋》等5部电视剧入选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数量居全国第4位。福建不断创作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相关的影视作品,把新思想中蕴含的人民至上的鲜明理念充分挖掘出来、传扬开去,着力在受众中形成思想共振、心灵共鸣。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省委宣传部精心做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宁德慰问演出准备工作,组织文艺家开展系列采访实录主题创作和采风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论述,展开艺术创作,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闽大地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讴歌好、传承好。

研究阐释推动往深里走

7月9日,省委宣传部机关第一会议室,大家围绕一本书稿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这本书稿就是省委宣传部正在组织编写的《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该书的主编、福建社科院黎昕研究员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其中扶贫开发一直是他关心和重视的重要工作。他大力倡导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福建省许多率先实施并且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机制,如造福工程、山海协作、干部驻村、挂钩帮扶、东西协作等,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实践和领导下逐步形成的。总书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也使福建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系列采访实录通过对亲历者的访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也为我们编写好《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提供了许多思想启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系列采访实录,力求把我们这本书编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理论研究阐释就要更深入一步。编写《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只是福建省委宣传部推动系列采访实录研究的成果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系列“理论读物”、《感受新思想的力量》第三辑,等等,这些理论通俗读物正在紧锣密鼓编写中。

去年5月以来,福建省委宣传部围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和《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本书,分别组织召开学习座谈会,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基层干部群众、访谈对象、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体会。充分发挥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力军作用,深化对系列采访实录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围绕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等,研究制定2020年度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指南。截至7月15日,以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三报一刊”刊发新思想相关理论文章22篇。

用理论武装头脑,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识。全省社科理论战线不断掀起研究新思想和系列采访实录热潮。召开社科界2020年学术年会,设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等25个分论坛、青年博士论坛和社科普及论坛,发布202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公告,进一步加强对新思想和福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就的研究宣传。组织教育系统专家学者开展新思想研究阐释,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等研究选题30项,设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50项、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一般项目846项、高校辅导员专项100项。《福建日报》刊发系列评论,在《理论周刊》推出一批专家署名文章,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电视主要新闻节目和《中国正在说》《新闻启示录》等专题节目推出系列访谈,做好采访实录的理论阐释和解读。思想的旗帜高高飘扬,研究阐释之路越走越宽。

当前,决战决胜号角已经吹响,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福建省宣传思想战线继续牢记使命任务,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脉络、实践的历程,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故事讲鲜活,更好地用新思想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

全省各地人大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的体会摘登

即时 | 2020-05-11 10:50

汲取精神力量 强化使命担当 

   ——全省各地人大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的体会摘登 

编者按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出版后,全省各地人大认真落实省委要求,掀起深入学习实录的热潮。大家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决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现将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大工委负责人及人大代表的学习体会文章摘登。

传承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 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陈为民 

三部系列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与干部群众并肩奋斗的激扬岁月,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宁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摆脱贫困;为解决福州市民吃菜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每年市委市政府办实事项目的第一位,把“菜篮子”工程办成了全市人民最满意的实事项目。

二是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科学严谨的战略思维。在厦门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3820工程”,推动福州经济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决策。

三是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厦门干部要破除“小岛意识”“跳出本岛谋发展”;要求宁德干部要“弱鸟先飞”;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领导福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福州守住历史文脉、打响名城品牌奠定了法治基础。

四是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实干担当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对送阅件“立送立看立批”,真正做到当天事当天毕。现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已经在榕城大地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创新实践转化成制度机制,作为推动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服务福州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和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陈家东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从政轨迹和领导风范,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理想、雄才伟略、为民情怀、人格魅力、优良作风,我读了之后,深受教育。

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带着感情学,联系实际学,学出感情,学出忠诚,学出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动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始终保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要不断开创我市人大工作新局面。贯彻落实省委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为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特别是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公共卫生、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加大对招商引资、发展“三高”企业、脱贫攻坚、公共卫生等工作的监督力度,助推我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的“厦门样本”。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四在一线”的工作作风,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用实际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陈汉夫 

研读三部系列采访实录,深受教育、备受启迪。三组55篇实录故事生动,细节感人,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风范、远见卓识、战略思想、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传承好、落实好,深学践悟,细照笃行,担当作为,依法履职,推动漳州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力量。要不断学习,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把学好用好采访实录与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底气和自信。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党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不辱使命,聚焦中心依法履职。紧扣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考中依法行使职权,推动漳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要不负重托,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等领域问题,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助推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改本色,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落实“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要求和“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建设“一带头三表率”的政治机关、模范机关、代表机关。

保持韧劲勇担当 实干实效保发展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陈灿辉 

一个阶段以来,我认真学习三部系列采访实录,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过程中,我结合实际侧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1986年初,他在列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就正确处理人大与政府关系,提出“欢迎进一步监督、更加全面地监督”;在宁德工作期间,他特意撰写《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于1990年6月至1996年3月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先后17次发表有关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十分精辟,比如在力求工作实效方面,他强调监督工作要锲而不舍,跟踪检查、限期反馈、督促落实。要有一股韧劲,监督“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还对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四项职权、做好代表工作等提出一系列深刻论述,涵盖了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以极具前瞻性、穿透力的政治眼光作出的睿智判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穿透未来的磅礴力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要在继续学习中追寻领袖的初心,感悟领袖的思想,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历史脉络、精髓要义,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定》,肩负起人大工作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聚焦“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

感悟为民情怀 做好人大工作 

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詹积富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工作实践,读之亲切,感之真实,品之深刻。作为地方人大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将其转化为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一要有谋大局、抓大事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牵头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现了他谋大局、抓大事的宏观格局。做好地方人大工作也要善于谋大局、敢于抓大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与党委工作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二要有敢担当、善作为的魄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体现了他敢字为先、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地方人大干部要进一步提振依法履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三要有惠民生、解民忧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针对群众反映一些家庭的孩子难落户的问题,他综合考虑、灵活处理,有的特事特办,为几千个孩子解决落户和上学问题,体现了他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地方人大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人大工作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四要有抓落实、不松懈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体现了他干字当头、永不懈怠的使命担当。市人大常委会要综合运用审议审查、专题询问、工作测评、跟踪监督等方式,扭住关键问题和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传承宝贵精神财富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阮 军 

近段时间以来,我认真研读三部系列采访实录,深受启迪、深受教育,感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和实践味道,体验到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含义。有三点体会:

一、学习人民至上、真情为民的赤诚之心。实录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彰显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的情怀。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更多关注民生,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依法行权履职,聚焦社区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让广大市民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学习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远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福州工作期间,审时度势、精准擘画了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至今引领当地的城市发展。根据莆田市委的部署要求,我们开展城市发展规划专题调研,从城市功能分布、产业园区布局、重点项目建设、交通网络延展、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莆田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全省发展大格局的定位,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三、学习注重调研、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提出“四下基层”要求,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这与他一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一脉相通。我们要践行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围绕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环境营造、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谋深谋细履职议题,精心组织实施履职任务,切实提升履职实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学深悟透做实 着力实现“四个提升” 

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罗志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生活17年半,三部采访实录再现了他当时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越学越感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建设“四个机关”,实现“四个提升”。

要做到“四个结合”。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成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要建设“四个机关”。建设政治机关,做到讲站位、有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建设权力机关,做到讲法治、有权威,带头推动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权威;建设工作机关,做到讲责任、有担当,坚决把党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到位,推动人大干部担当作为;建设代表机关,做到讲宗旨、有情怀,深化“双联”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要实现“四个提升”。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履职本领,持续开展“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活动,巩固提升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互促共进;提升工作质效,切实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工作等;提升服务水平,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和人大代表发挥作用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学思践悟 笃定前行

奋力谱写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篇章 

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天洲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一个个鲜活事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远见卓识、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作为红土地上的人大工作者,更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学得更深、悟得更透、做得更实。

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政治定力。要旗帜鲜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传承闽西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坚持人民至上,依法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从“三进下党”,到“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聚焦高质量发展,又聚焦脱贫攻坚、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短板,综合运用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真抓实干,建设“两个机关”。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持续探索地方人大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才溪1479工作法”,拓展深化“三联一述”“代表履职进行时”等代表工作机制,推进县乡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建设让党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有效履职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金 敏 

三部系列采访实录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相关地市的从政轨迹和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他深远的眼光、宽广的胸襟、求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和真挚的为民情怀。每次学习都是一次接受党性教育和涵养初心使命的过程。我们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有两点十分突出,“一是靠党的领导,另一个是靠人民群众”。他对人大工作的首要要求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我们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二是坚持人民立场,着力维护民利。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农民的情感早就融入了血液”,“四下基层”“三进下党”等都是他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实写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植于人民,力量来自人民。我们要始终坚持履职为民,回应民生关切,提升民生福祉。三是坚持依法履职,促进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法制建设,要求人大“用民主法制的手段开展工作”。地方人大处在民主法治建设一线,要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坚持严实作风,永葆清廉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还强调“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把作风建设作为改善党的领导的突破口,为闽东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树立起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

笃定深耕“一岛两窗三区”建设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陈善光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1月来岚考察时,亲自为平潭擘画了“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我们要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深化“八大工程”,把战略蓝图转化为实验区开放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要牢牢把握对台融合这一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平潭建设成为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抓手,要求福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我们要着眼“基层一线、青年一代”,深化岚台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和36条举措,深耕“试验田”、当好“摆渡人”,全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

二要牢牢把握国际旅游岛这一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潭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随后,国务院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省委提出“现代化+原生态”要求。我们要策划“滨海+”系列高端旅游产品,推动华侨城欢乐南岛、世茂海峡恋岛等龙头项目落地开花,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要牢牢把握实体产业这一硬核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厦门“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宁德搞“经济大合唱”、福州“向海进军”,要求平潭重视“选商选资选项目”。省委提出平潭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产业”要求。我们要壮大旅游文化康体、物流贸易、总部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提升隧道、海运、远洋捕捞等传统产业,培育影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厚植平潭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根基。

四要牢牢把握生态保护这一红线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而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我们要对标《平潭综合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推进“绿岛花城”行动计划、“麒麟活脉”水系治理,深化“海湾生态、水系治理、沙滩保护”整治,朝着“高颜值”生态宜居岛阔步迈进。

在孕育新思想的沃土上创业成长 

省人大代表、春伦集团董事长 傅天龙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源于八闽大地的实践沃土,是一幅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勤勉躬耕的鲜活画卷。

作为一名与“三农”无缝对接的做茶人,在30多年茉莉花茶产业创业创新创造的过程中,我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扶贫开发精神中吸取了砥砺前行的动力。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生态省建设,倡导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的前瞻性、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继续发扬光大福州茉莉花茶这一民族品牌。这让我们从小茶叶中看到了做茶人的大使命,为春伦集团心无旁骛致力传承发展茉莉花茶产业、利用茶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弘扬茉莉花茶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深沉厚重的文化自信,使得春伦集团能够从一个生产茶叶的小作坊,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百强茶企,并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

今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茶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当地脱贫攻坚等情况,特别在茶园里跟茶农亲切交谈,给茶农注入信心,也给茶行业带来新的希望。春伦集团一定要认真用好政府支持复工复产的惠企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快集生产、销售、展示、科研创新为一体的“世界茶文化交流港”的建设,为打造茶产业民族品牌,为完成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 出版四个月发行已逾600万册

即时 | 2020-05-06 07:58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自今年年初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超过600万册。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展开,这两部书基本上只能通过各大图书网站发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如此热销,充分说明了两部书醇厚的阅读价值。领袖的成长之路、领袖的人民情怀、领袖的日常交往、领袖的工作方法……凡此等等,都是广大读者希望了解的。采访实录用受访人的生动回忆,还原了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难忘岁月,拉近了人民与领袖的距离,自然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受欢迎

即时 | 2020-04-25 07:54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受欢迎

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购书热情持续升温

东南网4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记者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获悉,《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目前在我省的发行量已突破260万册,占全国总发行量近45%。

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两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砥砺初心使命的鲜活教材。省委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高度重视,1月3日全国首发当天,省委办公厅就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广泛深入开展学习,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工委等有关部门对两部采访实录的学习和征订工作及时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省委于1月11日、2月21日,两次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两部采访实录,并对做好宣传作了具体安排。

两本书出版后,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读者反响热烈,购书热情持续升温。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读着两本采访实录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不由自主地回忆和交流起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与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情景,一致表示要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取得更加丰硕成果。各地干部群众也纷纷对新华书店的快速反应能力、货源保障能力和细致周到的服务点赞。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及所属的新华发行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把宣传发行好《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两部采访实录在全国发行的新闻后,集团就积极联系中央党校出版社,争取到两批图书从北京空运发往全省各市县,第一时间全部上架。图书与读者见面后,反响热烈,需求激增,集团决定将两本书作为集团各新华书店迎新春的重要读物,协调出版社专车从北京调发30万套图书到福建。疫情发生后,全省新华书店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征订,在门店设立专柜专架,营造学习宣传的良好氛围,并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开展配送服务,充分满足我省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

省直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4-24 20:49

东南网4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日,福建省直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研讨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三部采访实录,传承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更好地从中汲取政治、思想和精神的力量,着力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董建洲主持会议并作交流发言,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省直机关工委厅级干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采访实录的认识体会、决心打算和思路举措。

董建洲指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三部采访实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他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系列采访实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初心使命,提升素质本领,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机关党建发展新篇章。一要提升站位学,学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要站在旗帜鲜明讲政治、维护核心做表率的高度,带头学好用好系列采访实录,进一步学深悟透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坚定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要聚焦中心学,学出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要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等,大力传承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和“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要深入思考学,学出更加高强的素质本领。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把班子带好、队伍管好、人员看好,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增强干工作的能力、提升解难题的水平。四要联系实际学,学出更加务实的责任担当。要深化执行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全面系统、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省委宣传部深入学习研讨三部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4-18 08:16

东南网4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17日,省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邢善萍主持学习会。

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文化自觉自信、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深刻理解和高超运用、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把握,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相通相续。大家表示,要在深化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深化践行中加快守正创新、在深化宣传中推动传承弘扬,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文化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的生动实践,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思想文化支撑。

会议指出,要把学习宣传阐释三部采访实录作为宣传战线的重要政治责任,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运用基层宣讲、文艺创作、融合传播等形式,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4-17 07:32

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 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 于伟国主持 

东南网4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4月16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三部系列采访实录,更好地汲取政治、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努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省长唐登杰,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出席。胡昌升、杨贤金、郑新聪、张广敏作重点发言。

大家结合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重大实践,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生命力。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带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会议强调,《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要把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更加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守、永不懈怠的使命担当、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做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进一步推动“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要紧密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化“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全面系统、扎扎实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会议强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扛起责任,敢于斗争、经受考验,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抓工作落实,持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 出版两个月余发行逾520万册

即时 | 2020-03-16 08:33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自1月上旬出版两个多月来,持续受到干部群众和广大读者欢迎,发行量已突破520万册。

《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党政干部中之所以反响强烈、受到普遍欢迎,很重要的是大家认为这两部采访实录真实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福建工作初期的两段成长历程,他那时遇到的许多工作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路,他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很有借鉴意义。许多青年干部从书中获得了人生启迪,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胸怀、格局与担当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由此更加懂得了青年人“自找苦吃”的必要性,也更加懂得了为事业计长远、为人民谋福祉的奉献品格。

这两本书发行时正值春节假期,许多群众受疫情影响不能出门,网上购书享受阅读时光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在国内各大网络购书平台上可以看到,《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始终是党政类图书的热门之选,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学习研讨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2-22 08:29

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 于伟国主持 

东南网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2月21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再次学习研讨《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深厚人民情怀,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省长唐登杰,省政协主席崔玉英出席。刘学新、周联清、邢善萍、苏保成作了重点发言。

会上,大家结合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一致认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贯穿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深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作为最大的事。实录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每一个理念、每一个实践,与八闽乡亲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景,都直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打好疫情防控这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阻击战。一致表示,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具体成效,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重要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重要要求,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着力打通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操作链、服务链,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推进复工复产落地落实,切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重心下移”的重要要求,越是困难多、风险大的时候,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带头扛起责任、经受考验,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破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两难”甚至“多难”问题,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

即时 | 2020-01-18 09:02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

会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结合实际,交流学习体会,陈秋雄、倪超作重点发言。大家表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宁德的奋斗历程、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风范、远见卓识、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书中的每一个实例、每一处情节,都直击灵魂、打动人心,令人深受教育和感动。两部采访实录,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鲜活教材。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用好得天独厚的优势,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指出,要自觉以习总书记为榜样,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用党的初心使命激励自己永远坚守、坚毅前行;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历久弥深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下大力气落实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让每一位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爱心和温暖;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始终如一的责任担当,始终保持奋勇争先、赶超进位的昂扬锐气,持续对标一流、跳起摸高,努力实现“在提速中超越”“在超越中领跑”。

让总书记的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福建省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纪实

即时 | 2020-01-18 08:42

编者按:学习时报1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让总书记的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福建省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纪实》,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南国春意早,八闽情正浓。

新年伊始,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两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同时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与此同时,《学习时报》正在连续刊发《习近平在福州》系列访谈。两本书的出版和纪实文章的刊发,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17年半的福建引起强烈反响和思想共鸣。连日来,福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组织学习两本书和采访实录,紧密联系当前工作畅谈学习体会、谋划发展未来。整个八闽大地掀起了一轮学习的澎湃春潮。

正值福建省召开两会之际,本报采访组一行深入实地采访,亲身感受福建广大党政干部学习两部书和系列采访实录的浓厚氛围,真切感知福建广大党员群众传承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断开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豪迈激情。

学习的热潮

采访实录客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深受启迪、深受教育,越读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

1月11日晚上,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室,灯光通明。

会议室圆桌的每个座位上摆放着刚刚出版的《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本书,还散发着清新的墨香。

参加完一整天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和分组讨论会之后,省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无暇休息,利用晚上时间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这是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这两本书组织的第一场专题学习。本报采访组应邀列席。

省委书记于伟国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这两部采访实录,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践行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教育示范意义。”

学习会上,省委领导于伟国、唐登杰、王宁、张志南、梁建勇等五位同志紧扣采访实录的学习,先后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谈认识、谈体会、谈心得……

据了解,福建省委高度重视两部书的学习宣传工作,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于伟国对组织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得天独厚的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指导推动工作。1月3日,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学、全面深入系统学、联系工作实际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建勇告诉记者,“学习宣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这两部书是当前全省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1月9日,省委宣传部已召开学习座谈会,邀请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干部群众、访谈对象、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体会。”他说,“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精心组织好两部采访实录的学习宣传和推广宣介,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

在省委领导率先学习示范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锣密鼓行动起来。

福州、厦门、宁德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学习《学习时报》连载采访实录的基础上,又把对两本书的学习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出专题,深入研讨交流。各级党组织运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悦享会”等方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行动起来。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杨贤金告诉记者,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正在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贯彻,推动党员学习全覆盖。特别是要求把两部采访实录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学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性教育的必备教材,以适当形式将这两部书的内容作为案例融入讲稿、进入课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月10日下午,获知我们采访组一行来闽实地采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胡忠昭组织党校精品课老师和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课题组成员与记者进行面对面座谈。老师们一致表示,采访实录的出版是“及时雨”,书中大量丰富、生动的访谈内容,为干部教学提供了难得的鲜活案例,将结合对两本书的学习进一步挖掘好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林红副校(院)长告诉记者,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下一步省委党校将用好这两本书与贯彻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新闻宣传舆论阵地行动起来。

连日来,福建省直主要新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专题专栏,集中反映各地各单位学习情况。

福建日报总编辑王金福告诉记者,福建日报专门开设专版、专栏,采取热议、反响等多种形式对两本实录进行宣传报道,近期还将连续刊发学习体会文章。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施碧虹主任告诉记者,东南卫视和手机新闻客户端(海博TV)第一时间同步转播了两本书出版的动态新闻。从1月4日开始,主要电视新闻节目确保每天至少推出一条反响报道。电视和广播节目还积极策划推出深度报道,围绕两本书的重要内容,重访故事发生地,发现发展新面貌,多角度展现福建各地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接续奋斗,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事例和鲜活故事。中心还集成各类融媒体传播形式,多层次报道、多平台“合唱”,形成立体宣传大声势,在全省干部群众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记者还来到福州鳌峰坊书城,两本采访实录放在显要位置。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达德透露,“两本书出版后,在福建是一书难求。我们第一时间从北京空运第一批260套到达福州鳌峰坊书城,读者购书踊跃,反响热烈,便又从北京空运2000套,优先满足厦门和宁德两地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基层干部群众。大家都难抑激动心情,表示读着两本采访实录,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不由自主地回忆和交流起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与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情景,共同表示要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光辉的典范

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宁德等地的工作经历,生动展示了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政治担当、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

在采访中,党员干部普遍表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本书中的很多人物、很多事例、很多场景都是福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所熟悉的,历历在目,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孜孜探索、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感情、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

于伟国在学习时十分动情地说,“两部采访实录以朴实的文风记述了总书记30多年前在厦门、在宁德工作期间走过的山山水水,到过的老区苏区、镇村、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非常客观真实、鲜活生动,直抵灵魂、叩击心灵。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于伟国说,“学习采访实录,越学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越深深感受到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在践行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信念坚守,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胸怀大局,善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发扬斗争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梁建勇说,“阅读采访实录,我们要从中学习总书记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他说,“采访实录有一个记述,在厦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我们是搞经济特区,不是搞政治特区,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一定要体现这个,严格把握制定战略发展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厦门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在宁德时,习近平同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闽东地区加快发展、早日摆脱贫困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毅力。”

“可见,无论在厦门还是在宁德,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带领干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显著成绩,就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著信念。”梁建勇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对记者说,“阅读采访实录,可以深刻感知总书记这种敢于担当、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

“从书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搞形象工程,而是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闽东实际提出‘弱鸟先飞’的系统思路,指出宁德发展不要有超过现实的思想,更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唐登杰说,“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境界、大格局,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学习总书记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谈到,“学习采访实录,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战略定力,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尊重规律、善于谋划,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他说,“总书记当年抓改革谋发展,只要认准了,就会久久为功,一抓到底。比如采访实录中写到的,为推动厦门航空创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决了组建初期贷款、飞机引进等难题,并长期关心支持,有力推动了厦航改革发展结出硕果。比如,在宁德,总书记倡导‘滴水穿石’,持续发力,当年定下的许多目标,现在都成为现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采访实录记述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时,到任不到3个月就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不知道“掀了多少次锅盖、掀了多少次桌盖、掀了多少次铺盖”,“三进下党”“四下基层”这些凝聚为民情怀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推进信访下基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宁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黄孝清对记者说。福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钟进告诉记者,“阅读采访实录,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闽东这片土地以及闽东人民所倾注的深情厚爱。闽东是畲族的聚居地,总书记曾经说过,‘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畲族人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深切关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书中记载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连家船民的事迹让我特别感动。那时候,他亲自到群众家中,一进门就主动与群众握手,到厨房掀开桌盖看看群众吃什么,吃得好不好,并详细询问他们上岸后的生产生活情况。”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说,“这让我想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与当时的搬迁上岸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一心为人民的领袖情怀,鞭策着我们奋发向上。”

采访实录的大量篇目还集中呈现了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都始终保持真抓实干、敢管敢严的工作风格,读来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学习采访实录,能够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求真务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福建省委办公厅主任林钟乐对记者说,“比如在厦门,他强调,‘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比如在宁德,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是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清房工作迅速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

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刘大可告诉记者,“从采访实录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严格限制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公务接待12条’,后来又进一步出台补充规定,称为‘宁德廉政17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狠狠刹住了地方不正之风。这些重要实践,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脉相承的。从其前后相沿的历史渊源和一以贯之的做法,不难发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对福建工作期间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奋进的力量

学好用好采访实录,传承好、贯彻好总书记为我们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

历史记录着八闽大地的沧桑巨变,记载着领袖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时代足迹。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17年半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领导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理念,为福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福建干部群众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这些重要思想和创新理念,不仅体现在采访实录的记述中,更实实在在惠及了几千万福建人民,也在福建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举措中得到巩固、延伸和发展。

冬季的厦门依然草木葱绿。迎着和煦的海风,采访组来到筼筜湖畔,踏上环湖步道,只见水清岸绿、白鹭齐飞,远处传来阵阵合唱的歌声。现如今很难想象采访实录中描述的30年前这里还是湖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行人掩鼻绕道而行的情景。

筼筜湖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傅迅毅已经在治湖工作岗位上干了20多年,他阅读采访实录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筼筜湖治理能取得这么大的效果,就是时任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确定的治理思路和打下的底子,后任领导接续治理,一任接着一任干,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告诉记者,“正如两本采访实录中所写,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远见卓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18年达3.5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0;人均生产总值达9.1万元,居全国第6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5位。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多年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8%,常年保持全国第一,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为96.5%,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8.6%、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福建既保持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张志南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坚定不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量身定制的生态省战略,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有机统一。”

美丽的厦门规划展览馆见证着30多年来厦门开放发展的日新月异,相邻的海上花园英姿勃发、搏击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厦门发展规划是全局性的。总书记当年在厦门领导制订《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他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对厦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厦门后来不断发展的轨迹”,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对记者说,“当前厦门市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厦门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环东海域新城项目负责人刘庆诚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很幸运作为厦门一名建设者,能亲眼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规划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环东海域新城已经有了一座城的模样,居民进来了,企业进来了,学校办起来了,人气起来了。环东海域新城就是厦门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多年前,从福州到宁德,坐车一路要颠簸六七个小时,现在从福州坐动车却只需32分钟,穷山僻壤的宁德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

位于闽浙两省边界山区的宁德市寿宁县,曾经偏僻落后,条件恶劣,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艰苦,是第一批国定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赴寿宁三进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指导发展。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说:“随着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实现脱贫,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2万元。”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年任职时,他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等,为闽东大地带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带领闽东人民摆脱‘精神贫困’”,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完成了70多万人的减贫任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面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都达到‘摘帽’标准。”

经济实现跨越更要推进文化强省。“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极为重视,为延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福建人民坚定了文化自信。”梁建勇说。

“学习采访实录,可以深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遗产观”,福州市长尤猛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福州市始终遵循总书记教诲,致力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风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建设冶山、新店2个遗址公园,提升‘三山两塔’,修复3个历史风貌区,建设船政文化城,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整治252条传统老街巷,提升鼓岭(鼓山),修缮重点文物,让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质与底蕴得到彰显。”

王宁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论述,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强化使命担当,着力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

截至采访组发稿,福建省委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好用好采访实录,秉承弘扬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向纵深发展,践行好党的初心使命,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相信,随着学习成果的转化,福建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

在2020年跨年之际,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干部群众们聚在村里的“百口食堂”,凝神屏气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当听到总书记提到“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时,乡亲们一下沸腾了,掌声雷动,这是总书记送给闽东儿女的最大礼包。下党乡乡长项忠红激动地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不辜负总书记的莫大期望”。

这是下党乡老乡们的心声,也是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声。

福建省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纪实

即时 | 2020-01-17 09:51

  让总书记的思想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

——福建省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采访纪实

南国春意早,八闽情正浓。

新年伊始,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两部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同时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与此同时,《学习时报》正在连续刊发《习近平在福州》系列访谈。两本书的出版和纪实文章的刊发,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17年半的福建引起强烈反响和思想共鸣。连日来,福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组织学习两本书和采访实录,紧密联系当前工作畅谈学习体会、谋划发展未来。整个八闽大地掀起了一轮学习的澎湃春潮。

正值福建省召开两会之际,本报采访组一行深入实地采访,亲身感受福建广大党政干部学习两部书和系列采访实录的浓厚氛围,真切感知福建广大党员群众传承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断开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豪迈激情。

学习的热潮

采访实录客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教材,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深受启迪、深受教育,越读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

1月11日晚上,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室,灯光通明。

会议室圆桌的每个座位上摆放着刚刚出版的《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本书,还散发着清新的墨香。

参加完一整天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和分组讨论会之后,省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无暇休息,利用晚上时间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这是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就这两本书组织的第一场专题学习。本报采访组应邀列席。

省委书记于伟国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这两部采访实录,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践行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教育示范意义。”

学习会上,省委领导于伟国、唐登杰、王宁、张志南、梁建勇等五位同志紧扣采访实录的学习,先后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谈认识、谈体会、谈心得……

据了解,福建省委高度重视两部书的学习宣传工作,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于伟国对组织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得天独厚的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指导推动工作。1月3日,省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部采访实录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学、全面深入系统学、联系工作实际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建勇告诉记者,“学习宣传《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厦门》这两部书是当前全省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1月9日,省委宣传部已召开学习座谈会,邀请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干部群众、访谈对象、专家学者和读者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体会。”他说,“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精心组织好两部采访实录的学习宣传和推广宣介,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

在省委领导率先学习示范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锣密鼓行动起来。

福州、厦门、宁德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学习《学习时报》连载采访实录的基础上,又把对两本书的学习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出专题,深入研讨交流。各级党组织运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悦享会”等方式,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行动起来。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杨贤金告诉记者,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正在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贯彻,推动党员学习全覆盖。特别是要求把两部采访实录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学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性教育的必备教材,以适当形式将这两部书的内容作为案例融入讲稿、进入课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月10日下午,获知我们采访组一行来闽实地采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胡忠昭组织党校精品课老师和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课题组成员与记者进行面对面座谈。老师们一致表示,采访实录的出版是“及时雨”,书中大量丰富、生动的访谈内容,为干部教学提供了难得的鲜活案例,将结合对两本书的学习进一步挖掘好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林红副校(院)长告诉记者,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下一步省委党校将用好这两本书与贯彻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新闻宣传舆论阵地行动起来。

连日来,福建省直主要新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专题专栏,集中反映各地各单位学习情况。

福建日报总编辑王金福告诉记者,福建日报专门开设专版、专栏,采取热议、反响等多种形式对两本实录进行宣传报道,近期还将连续刊发学习体会文章。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施碧虹主任告诉记者,东南卫视和手机新闻客户端(海博TV)第一时间同步转播了两本书出版的动态新闻。从1月4日开始,主要电视新闻节目确保每天至少推出一条反响报道。电视和广播节目还积极策划推出深度报道,围绕两本书的重要内容,重访故事发生地,发现发展新面貌,多角度展现福建各地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接续奋斗,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事例和鲜活故事。中心还集成各类融媒体传播形式,多层次报道、多平台“合唱”,形成立体宣传大声势,在全省干部群众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记者还来到福州鳌峰坊书城,两本采访实录放在显要位置。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达德透露,“两本书出版后,在福建是一书难求。我们第一时间从北京空运第一批260套到达福州鳌峰坊书城,读者购书踊跃,反响热烈,便又从北京空运2000套,优先满足厦门和宁德两地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基层干部群众。大家都难抑激动心情,表示读着两本采访实录,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不由自主地回忆和交流起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与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情景,共同表示要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光辉的典范

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宁德等地的工作经历,生动展示了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政治担当、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典范。

在采访中,党员干部普遍表示,《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两本书中的很多人物、很多事例、很多场景都是福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所熟悉的,历历在目,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孜孜探索、对八闽大地的深厚感情、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

于伟国在学习时十分动情地说,“两部采访实录以朴实的文风记述了总书记30多年前在厦门、在宁德工作期间走过的山山水水,到过的老区苏区、镇村、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心连心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非常客观真实、鲜活生动,直抵灵魂、叩击心灵。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于伟国说,“学习采访实录,越学越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越深深感受到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在践行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信念坚守,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胸怀大局,善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发扬斗争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梁建勇说,“阅读采访实录,我们要从中学习总书记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他说,“采访实录有一个记述,在厦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我们是搞经济特区,不是搞政治特区,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一定要体现这个,严格把握制定战略发展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厦门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在宁德时,习近平同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闽东地区加快发展、早日摆脱贫困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毅力。”

“可见,无论在厦门还是在宁德,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带领干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显著成绩,就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著信念。”梁建勇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对记者说,“阅读采访实录,可以深刻感知总书记这种敢于担当、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

“从书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搞形象工程,而是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闽东实际提出‘弱鸟先飞’的系统思路,指出宁德发展不要有超过现实的思想,更不能心急,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唐登杰说,“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境界、大格局,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学习总书记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谈到,“学习采访实录,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战略定力,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尊重规律、善于谋划,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他说,“总书记当年抓改革谋发展,只要认准了,就会久久为功,一抓到底。比如采访实录中写到的,为推动厦门航空创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决了组建初期贷款、飞机引进等难题,并长期关心支持,有力推动了厦航改革发展结出硕果。比如,在宁德,总书记倡导‘滴水穿石’,持续发力,当年定下的许多目标,现在都成为现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采访实录记述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时,到任不到3个月就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不知道“掀了多少次锅盖、掀了多少次桌盖、掀了多少次铺盖”,“三进下党”“四下基层”这些凝聚为民情怀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推进信访下基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宁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黄孝清对记者说。福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钟进告诉记者,“阅读采访实录,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闽东这片土地以及闽东人民所倾注的深情厚爱。闽东是畲族的聚居地,总书记曾经说过,‘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畲族人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深切关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书中记载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连家船民的事迹让我特别感动。那时候,他亲自到群众家中,一进门就主动与群众握手,到厨房掀开桌盖看看群众吃什么,吃得好不好,并详细询问他们上岸后的生产生活情况。”福安市下白石镇下歧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说,“这让我想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与当时的搬迁上岸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一心为人民的领袖情怀,鞭策着我们奋发向上。”

采访实录的大量篇目还集中呈现了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厦门还是在宁德,都始终保持真抓实干、敢管敢严的工作风格,读来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学习采访实录,能够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求真务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福建省委办公厅主任林钟乐对记者说,“比如在厦门,他强调,‘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比如在宁德,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是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清房工作迅速从严公正推开,赢得百姓一片拍手叫好。”

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刘大可告诉记者,“从采访实录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严格限制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公务接待12条’,后来又进一步出台补充规定,称为‘宁德廉政17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狠狠刹住了地方不正之风。这些重要实践,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脉相承的。从其前后相沿的历史渊源和一以贯之的做法,不难发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对福建工作期间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奋进的力量

学好用好采访实录,传承好、贯彻好总书记为我们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

历史记录着八闽大地的沧桑巨变,记载着领袖开拓担当、执政为民的时代足迹。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17年半的地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领导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创新理念,为福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福建干部群众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这些重要思想和创新理念,不仅体现在采访实录的记述中,更实实在在惠及了几千万福建人民,也在福建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举措中得到巩固、延伸和发展。

冬季的厦门依然草木葱绿。迎着和煦的海风,采访组来到筼筜湖畔,踏上环湖步道,只见水清岸绿、白鹭齐飞,远处传来阵阵合唱的歌声。现如今很难想象采访实录中描述的30年前这里还是湖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行人掩鼻绕道而行的情景。

筼筜湖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傅迅毅已经在治湖工作岗位上干了20多年,他阅读采访实录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筼筜湖治理能取得这么大的效果,就是时任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确定的治理思路和打下的底子,后任领导接续治理,一任接着一任干,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告诉记者,“正如两本采访实录中所写,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远见卓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18年达3.5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0;人均生产总值达9.1万元,居全国第6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全国第7位和第5位。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将跃上4万亿元新台阶。与此同时,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多年保持全优,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8%,常年保持全国第一,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为96.5%,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8.6%、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福建既保持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张志南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坚定不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量身定制的生态省战略,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有机统一。”

美丽的厦门规划展览馆见证着30多年来厦门开放发展的日新月异,相邻的海上花园英姿勃发、搏击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厦门发展规划是全局性的。总书记当年在厦门领导制订《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他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对厦门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厦门后来不断发展的轨迹”,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对记者说,“当前厦门市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厦门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环东海域新城项目负责人刘庆诚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很幸运作为厦门一名建设者,能亲眼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规划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环东海域新城已经有了一座城的模样,居民进来了,企业进来了,学校办起来了,人气起来了。环东海域新城就是厦门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多年前,从福州到宁德,坐车一路要颠簸六七个小时,现在从福州坐动车却只需32分钟,穷山僻壤的宁德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

位于闽浙两省边界山区的宁德市寿宁县,曾经偏僻落后,条件恶劣,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艰苦,是第一批国定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九赴寿宁三进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指导发展。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说:“随着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实现脱贫,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2万元。”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魂牵梦绕的地方,当年任职时,他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等,为闽东大地带来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带领闽东人民摆脱‘精神贫困’”,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完成了70多万人的减贫任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面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都达到‘摘帽’标准。”

经济实现跨越更要推进文化强省。“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极为重视,为延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福建人民坚定了文化自信。”梁建勇说。

“学习采访实录,可以深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遗产观”,福州市长尤猛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福州市始终遵循总书记教诲,致力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风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建设冶山、新店2个遗址公园,提升‘三山两塔’,修复3个历史风貌区,建设船政文化城,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整治252条传统老街巷,提升鼓岭(鼓山),修缮重点文物,让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质与底蕴得到彰显。”

王宁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论述,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强化使命担当,着力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

截至采访组发稿,福建省委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好用好采访实录,秉承弘扬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向纵深发展,践行好党的初心使命,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相信,随着学习成果的转化,福建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

在2020年跨年之际,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干部群众们聚在村里的“百口食堂”,凝神屏气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年贺词。当听到总书记提到“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时,乡亲们一下沸腾了,掌声雷动,这是总书记送给闽东儿女的最大礼包。下党乡乡长项忠红激动地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不辜负总书记的莫大期望”。

这是下党乡老乡们的心声,也是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声。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