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古建筑就是音乐里的“魂”。它是历史见证,是文脉所系。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群。福州的每一座古建筑,都记载着一段历史文化。

 资  讯 

31家媒体聚焦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

即时 | 2019-07-31 08:18

福州新闻网7月3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于26日~28日在福州举行,此次论坛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共有31家媒体140余位记者参与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0日,共刊播相关报道2800余篇(条),网上相关资讯达5万多条。连日来,“福州古厝”成了“热词”。

据介绍,此次论坛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等境外驻闽媒体,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新闻频道、海博TV、新闻广播、交通广播、东南广播)等多家省属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东南网、海峡网等多家网络媒体,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市属媒体还开辟专栏持续报道。

采访中,与会媒体记者不吝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以专版形式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论坛举办的消息登上了当天央视《新闻联播》。海内外媒体的给力支持,不仅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而且提高了福州的美誉度。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 吸引31家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即时 | 2019-07-31 07:10

福州新闻网7月3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于26日~28日在福州举行,此次论坛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共有31家媒体140余位记者参与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0日,共刊播相关报道2800余篇(条),网上相关资讯达5万多条。连日来“福州古厝”成了“热词”。

据介绍,此次论坛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等境外驻闽媒体;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新闻频道、海博TV、新闻广播、交通广播、东南广播)等多家省属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东南网、海峡网等多家网络媒体。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市属媒体还开辟专栏持续报道。

采访中,与会媒体记者不吝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以专版形式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论坛举办的消息登上了当天央视《新闻联播》。海内外媒体的给力支持,不仅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而且提高了福州的美誉度。

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引发业内人士热烈反响

即时 | 2019-07-31 07:09

福州新闻网7月3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吴晖)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29日举行,市委市政府对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进行了全市域、全要素、系统性的推进部署,引发福州市相关部门和在榕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响。大家表示,新时代赋予了文保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要牢记嘱托,扛起责任,全力以赴,推动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文化遗产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延续历史人文脉络 彰显福州城市魅力

市名城委主任杨勇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目标清晰,市名城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和《<福州古厝>序》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并全面贯彻落实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

他向记者介绍说,接下来,市名城委将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统筹协调好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完成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编制,并推进相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加快冶山遗址公园建设,全面展示冶城2200年历史;持续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修复一批历史建筑,公布新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实施新一批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根据“福州海丝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海丝”保护研究等工作,助力福州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彰显城市魅力;与相关市直单位、各县(市)区共同做好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和传统老街巷的修缮等,延续福州历史人文脉络,以优异的古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成绩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按照任务清单 真抓实干

“全力以赴,按照任务清单,真抓实干!”30日,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在采访中掷地有声地说。他表示,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州古厝保护工作的意见》,按照任务清单要求,今年、明年牵头抓好全市20个重点文物项目落实。

对于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吴聿建如数家珍:完成于山大士殿、林则徐故居、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校长楼3项修缮工程;指导相关单位、县(市)区完成阳岐严复故居、连江长门炮台、南屿水西林明代建筑群、上下杭生顺茶栈旧址、罗氏绸布庄旧址、龙瑞寺大殿、于山戚公祠和补山精舍等7项文物修缮工程。

“文物基础性工作也不容忽视”。吴聿建介绍说,要完成福州文庙文物保护规划编制,以及展陈改造提升、福州市红色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福州市明代建筑调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传片制作;会同相关县(市)区完成24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和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定线落点工程;指导各县(市)区、高新区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会同市名城委组织开展福州古建工匠培训,培养一批福州本地古建工匠队伍,提升我市古厝修缮水平。

愿助力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黄汉民是市委、市政府聘请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专家顾问之一(在榕的专家顾问仅2位)。

“‘福州古厝’成热词啦”。这是30日黄汉民见到记者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举行,论坛上,30多个城市还共同发布了《福州宣言》,让我们看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传承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想,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使命。29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福州古厝保护工作部署会,部署了福州市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12项重点任务,印发了‘1+6’系列政策文件,项目清单非常具体、目标非常清淅、要求非常明确。作为福州人,我们的乡愁得以记取,我非常感动;作为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专家顾问,我非常振奋与荣幸,我愿与大家一道,助力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让文化遗产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福州朱紫坊:“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

即时 | 2019-07-29 15:40

(文化)(1)福州朱紫坊:“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

7月28日,游客在福州朱紫坊游玩。

当日,“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在福州朱紫坊38号古民居举行,来自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古厝的保护与利用。

福州朱紫坊旧称“达善境”,2006年,朱紫坊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文化)(2)福州朱紫坊:“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

  7月28日,游客在福州朱紫坊游玩。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文化)(3)福州朱紫坊:“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文化)(4)福州朱紫坊:“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

这是7月28日拍摄的“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举办地——福州朱紫坊38号古民居外景一角。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福州古厝:派江吻海放异彩

即时 | 2019-07-29 15:3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古建筑就是音乐里的“魂”。它是历史见证,是文脉所系。

这些天,榕城福州的古厝里,迎来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他们前来当地参加“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大家流连在三坊七巷,徜徉在烟台山古建筑群,在青砖黛瓦间寻觅着这座城市的“魂”。在嘉宾们眼中,那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筑、特色庄寨,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东海之滨、闽江之畔的榕城大地,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为什么在这个沿海开放城市,传统与现代能够如此和谐并存?为什么这里的古厝古建筑,能够历经千古沧桑依然安详?人们在这座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里寻觅着、探访着。

彰显古城风貌,让城市基因不会流变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200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古厝》一书的序言,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形象描述了福州的山川形胜;字里行间,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7月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当天,举行了《福州古厝》再版发行仪式。

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群。福州的每一座古建筑,都记载着一段历史文化。论坛期间,中外嘉宾兴致勃勃寻幽访胜:在庆城寺闽王祠,探寻闽王王审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功绩;在咸康参号、永德会馆,感受当年福州上下杭商贾云集、商会林立的兴盛与繁华;在冰心、严复等名人故居,感悟着福州先贤“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气息。

“福州人有福,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古建筑文化;福州的古建筑有幸,得到了多年来的精心保护,得以保存。”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这样表示。

从20世纪90年代起,福州市委市政府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传承历史文脉一以贯之,为福州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当时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率先在地级市中开创了“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设立了一个文物局;组建了一支考古队;颁发了一颗印,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建设要征得文物部门用印同意;每年拨付100万元文物保护经费。

当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福州相继修复了闽王祠、华林寺、琉球馆、林则徐纪念馆等;对陈衍、陈若霖等64处名人故居,在全国首创实施了挂牌保护;将林觉民、冰心故居保护下来、进行修缮,作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王宁表示,近年来,福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思想,抓好名城、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2012年,福州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2017年4月,福州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部署文物、名城保护工作,增设专家委员,为高水平、精准化推进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留住千年文脉,让历史遗存不会流失

如果说每座古建筑都是一个灵动的音符,那么,一片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一段富有生命的乐章。“福州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令人印象深刻,每个古街区都显示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参观完福州鼓岭古街和三坊七巷街区,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苅谷勇雅先生这样赞许。

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福州部署由各县(市)区分别选择一片能够反映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文物历史的古建筑集中区,各打造一片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城市印记。目前,全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有序推进。

在号称“半部中国近代史”的三坊七巷,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留下了大量明清古建筑。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修复,三坊七巷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成为福建福州的一大亮丽品牌。结合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福州推进鼓岭古街、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让宜夏别墅、万国公益社等300多栋风格各异的古厝重焕光彩。在“闽商精神”重要发祥地的上下杭,当地保护修复了采峰别墅、古田会馆、建宁会馆等一批老宅楼阁,再现了“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古韵风貌,续写了千年商埠的兴盛繁华。

福州还重视推动古村落、古庄寨的保护利用。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大型古民居群落“三落厝”、闽中土寨堡“爱荆庄”、名人辈出的“梁厝村”等地,经保护修复之后,都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保护文化生态,让非遗载体不再流浪

在烟雨朦胧的三坊七巷水榭戏台,闽剧、福州伬唱轮番登场;在朱紫坊古民居,工艺师展示着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前来参观的论坛嘉宾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这里不仅是里坊制度活化石,也成为闽都文化传承发扬的窗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张之平曾参与了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工作,她欣慰地说:“三坊七巷不但把古建筑保存了下来,还让当地的非遗走进古建筑,使历史文化生态活起来、传承下来,功德无量。”

非遗“住进”古厝,让非遗不再流浪,有了扎根的“家”;古厝有了非遗,让古建筑不再寂寞,更添生机。福州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在修缮后,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通过老字号、老故事、名人轶事,使物质载体得以“活”起来。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闽侯县林柄村古厝李宅打造“书院”空间,开展国学活动,为村民、游客提供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百年古厝成为有书香、有颜值、有乡愁的地方。许多文化街区还结合当地民俗节日,举办中秋摆塔、重阳登高、拜月、妈祖巡游等特色民俗活动,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传承。

始终坚持历史与现代相统一、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新时代里,福州古厝正焕发迷人的光彩。本月初,福州成功获得了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权。这是时隔16年后,世遗大会第二次在我国举办。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论坛期间,数十个与会城市发布《“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福州宣言》,共同呼吁加强古厝保护和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文化的“根”,留住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全力保护好名城、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古建筑,努力让古建筑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宁这样表示。

(光明日报福州7月28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9日 01版)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让闽都文化绽放新光彩

即时 | 2019-07-29 08:31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在福州举行。福建日报通讯员 叶义斌 摄

规模宏大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昨日在福州举行,50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激荡的智慧,带来启迪思考—

守护福州古厝,让闽都文化绽放新光彩

东南网7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文 通讯员 叶义斌/图)

6月8日,在全国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福州古厝”一时成为热词。

一个月之后,再传喜讯。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由福州市承办。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

世界瞩目福州,古厝惊艳世界。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福州古厝、文化遗产永远绽放光彩?

缘此,7月28日,福州市委、市政府联合福建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在福州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来自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参会。

1个主论坛、5个专题论坛、13场配套活动,围绕“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主题,专家学者掀起头脑风暴。他们激荡的智慧,必将为守护福州古厝、传承历史文脉、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带来有益启迪。

高规格 一个论坛汇聚八方智慧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序》中殷殷嘱托。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颇为认同这一理念。

“福州举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对于促进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和谐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来自以色列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乔拉·索拉(Giora Solar)先生认为,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就是能让人人参与,让公众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含义,让古代文明真正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绝不仅仅是文物、规划、文化等直接相关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守护。”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伍江教授说,此次在福州召开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论坛,一定会让更多政府相关部门重视保护与传承,同时引起更多的公众共同关注、支持和配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今天从历史走来,未来始于足下。珍视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我们才能把根留住、赢得未来。

28日下午,在马尾举行的“‘留存·弘扬’船政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题论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林林说,马尾船政文化本质上是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立文化。船政文化是福州独有的文化,需要大力传承弘扬。

保护好 传承历史文化的根脉

“福州古厝是福州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独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DNA。”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说,福州古厝不仅让人们记住了乡愁,而且有利于福州千年文脉的传承。

不仅是古厝,其他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等也是历史载体。对待它们,首先就是要保护好,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飞速推进的过程中,更应如此。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特地提到建筑大师、“福州女婿”梁思成先生曾说过的话——我们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对文物保护修复,要遵循‘最少干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郭旃说。

福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山两塔一条街”古城格局保留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6年间,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批示,就有30多次。”福州市长尤猛军介绍说。他推动的“四个一”创新之举——设立一个文物局、组建一支考古队、颁发了一颗印、每年拨付100万元文保经费,更是传为佳话。

保护文化遗产,赓续闽都文化的“根”与“魂”,福州一直在行动。近年来,福州市倾力打造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烟台山、冶山等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群和明城墙遗址、新店古城遗址保护修复工程,2018年又启动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

“从三坊七巷的保护到现在打造15个历史文化街区和200多个传统老街巷,我们能够看到,从单体建筑到成片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环境和整体氛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可喜的。”曾多次到过福州,参与过三坊七巷、乌塔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说。

利用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留得住,也要让其“活”起来。这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应有之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教授认为,一个城市的更新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历史街区实现复兴、活化、更具有活力,但如今的城市更新面对的不是一块空地,而是无数不同产权隶属关系的建筑物,这也是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不同之处。因而,必须处理好产权关系,选择正确的城市更新模式,其中,历史街区保护中吸收社区及社区居民参与很关键。

把古建筑利用好,让其“活”起来,这些年,福州市一直在探索,成效明显。

在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藏着一座古朴的三层西式建筑——林森公馆。每周末,络绎不绝的小读者来到这里,让这座沉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焕发生机。原来,2015年底,仓山区文化部门积极探索,在不损害文物的情形下,将其开辟成福州首家全公益绘本馆,免费对外开放,定期开展讲座、绘画、手工等亲子互动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这次“‘历史·文脉’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举办地——朱紫坊38号古民居也是如此。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民居与邻近的朱紫坊33号古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一起,被辟为福州漆艺展示中心。

“我们已经在这里成功承办了两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这里成为集中展现福州漆艺、推动与国内外漆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今年7月13日,2019福建文创市集也在朱紫坊拉开序幕,吸引了四方游客。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精彩发言不断!尤猛军:一以贯之 保护古城

即时 | 2019-07-29 08:25

28日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会引人关注

在分享中汇聚宝贵经验

在讨论中激发真知灼见

在交流中凝聚广泛共识

在碰撞中收获更多成果

28日上午,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主论坛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兄弟城市代表共聚于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畅谈古厝保护和文化传承。大家纷纷表示,要承担起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历史责任,共同守住中华文化的“根”,留住中华民族的“魂”,携手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长尤猛军以及四位专家

分别在论坛上作了发言

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啥?

一以贯之 保护古城

让文化遗产为高质量发展增辉添彩

——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尤猛军

1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福州古厝》作序,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这里面,体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挚情怀,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深邃思考。

福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怀着特殊的感情,带着特殊的责任,致力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风貌、焕发城市活力。我们 通过强化立法保障,夯实名城保护的法治基础。先后颁布了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等12部名城保护法规。通过完善规划,把名城保护融入城市总体布局。编制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32项专项规划。 通过建设古城遗址公园,留住闽越族群的“根”。按照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标准,新建冶山、新店2个闽越古城遗址公园,完善提升新石器时代昙石山遗址公园。 通过保护修缮文物和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陆续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100多处。 通过重塑传统城市格局,彰显古城韵味。改造屏山、于山、乌山和乌塔、白塔景观,打造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3处历史风貌区,让福州传统城市格局得以重现。 通过挖掘特色历史文化,追溯城市文化的“源”。在全市12个县(市)区复活了鳌峰坊、苍霞、梁厝、南公园、温麻等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保存传统市井文化,留住老城记忆。整治、保护传统老街巷232条,挖掘老故事,寻找老传说,让市井文化鲜活起来。 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了永泰嵩口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连江三落厝等民间古民居、古建筑经过修缮,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景点。 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闽都特色。持续办好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全力支持福州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油纸伞、茉莉花茶等非遗项目创新发展。

现在的福州,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历史街区正在恢复,文化基因得到延续,正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风采。我们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与时俱进应用科学的办法,致力文物的修复、展示和利用。将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保持城乡文化的真实性、多样性和完整性。 将一以贯之、全力以赴,传承好、守护好、建设好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文物“真实性”

坚守最少干预原则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郭旃

世世代代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历史的信息,是文明的见证。为了子孙后代,继承保护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它们的全部真实信息传下去。这里,我特别强调, 要保护文物的“真实性”,保护它的“原状”,坚守最少干预原则。

文物的“原状”,是其在近现代文化遗产科学保护体系中,以法律的形式或社会公认,被界定为文物保护对象时的“现状”。“现状”存在不利于文物安全,有悖于可持续保存和传承的因素,应予以整治,此时要注意遵循最少干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

关于真实性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很难。我想说,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小看我们的同胞,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会以不可预料的速度提升审美水平和文物真实性观念。

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保护不是保持落后。保护和发展协调发展,需要系统的政策保障和可行措施的支撑。我认为,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原则和手段之一,就是所有修缮都应被充分记录和存档。

另外,保护之余,还要让文物“活”起来。这不仅是搞文创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遗产故事传达出去,让世界能够听懂我们的历史,听懂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就让我们关注到文化遗产的环境问题。红花还要绿色托。文物建筑的保护很重要,同时还要保护好相关的历史环境背景、景观氛围等,搭建好文化遗产的载体,让故事传得更远。

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

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 乔拉·索拉

城市在产生和演变中经历着无数的沧桑变幻,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福州在这方面就做的不错。参加论坛前,我去参观了福州的三坊七巷等地。在三坊七巷,我听当地居民说现在还有许多人住在街区,尽管周边有很多高楼大厦,但街区被保护得很好,高楼和古厝和谐共生,这让我非常震撼。

25年前,我来到过中国,当时这里还有点落后。今天,中国在很多方面领先全球,文物保护工作也不例外。近几年,我参与了很多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特别感受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很浓厚,不仅政府部门积极出台政策、举措,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更是深入人心,甚至许多民众都成为了专家。

论坛发布的《福州宣言》让我很受启发,里面提出的内容非常全面,我很希望能拿到英文版本。我想更重要的是,各类规则和宣言背后的理解,以及我们的行动。此前我在非洲一个国家工作,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巧上的帮助,但我发现这里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因此我想建立保护理念的共识非常重要。

在行动上,以我参与各地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家都能遵从各类保护规则,但又不会盲目照搬做法,而是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最后,我想说历史文化遗产存在于活生生的城市中,如何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一项重大的考验。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古老的纪念碑,也要倾听大众的声音,关注周围环境。

注重城市街区历史保护和有机更新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联合国

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GUPES)主席 伍江

历史记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文化沉积与延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而城市风貌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延续人类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就体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们更重视个体文物建筑的保护,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城市街区是历史建筑不可或缺的背景,或者说城市街区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是,保护工作不是把文化遗产一动不动放在那里,我认为要保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了解整体空间尺度和空间肌理。如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治与更新 应遵循最少改变原则或最多保留原则,尽量采用“修”,而非“拆除重建”的方式。

在我的眼里,城市是“活”的有机体,文化遗产也是“活”的,要不断新陈代谢。因此,历史街区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城市的历史街区保护是建立在以旅游开发甚至房地产开发为目的的基础之上,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还有一些历史街区的整治和保护视“破旧”为敌,以历史风貌的崭新呈现为荣,以现代审美要求历史风貌,对现存的文化遗产无动于衷,而热衷于“重塑”历史风貌,这都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中所面临到的误区。

而正确的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与方法应该建立在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之上,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专业化的管理体制,引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这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不断践行去实现。

城市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要让历史文化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得意延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加强中日传统建筑文化友好学习交流

——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日本地方政府文化遗产和历史城镇理事会主席苅谷勇雅

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感受到中国和日本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上世纪19世纪,日本政府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文化遗产保护法——《古器物保存法》,后来又陆续颁布了许多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并于1950年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文化财保护法》。在各项法律法规的“护航”下,日本的许多文化得到妥善的保存与修复。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历史文化建筑多为木结构,在维护保存方面存在难度。以京都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京都是仿造唐代时期的长安城建设的,是日本著名的古都之一。1930年京都开始实施景观政策,至今经过近90年的时间,对建筑物的限制高度、对室外广告牌设定越来越严格。

同时,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环境评估上。在制定政策前,先对周边环境进行具体评估,使保存和活用相协调。

京都有近4万间町屋,大部分都有悠久的历史,旧时町屋兼具商住功能,现在町屋则被用于餐饮及展示,为保存老建筑,町屋即便是个人所有,改建时也需要政府统一评估、批准。

中日两国的古建筑各有特色,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中日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交流,让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互利共勉,共同进步。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发布!

即时 | 2019-07-29 08:25

昨天上午,“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活动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围绕“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发布了《“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

全文如下: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2019年7月28日)

值此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发表17周年之际,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在福州隆重开幕。围绕“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与会兄弟城市和中外嘉宾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对话,就保护文化遗产、保存城乡风貌、传承传统文化等重要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谨发表如下宣言:

我们认识到,古建筑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城乡传统风貌的真实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我们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见证着城市变迁,维系着民族精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持城市特色个性、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认识到,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以发展的名义,破坏古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

我们认识到,保护文物和活化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要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结合点,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我们承诺并倡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主动承担起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历史责任,承担起发扬光大、古为今用的时代责任。

我们承诺并倡议,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保护为发展增辉添彩,让发展为保护保驾护航。

我们承诺并倡议,坚持“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采取科学的保护方法,通过微改造等多种形式,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留下记忆,留住乡愁。

我们承诺并倡议,秉持保护优先、强化管理的理念,加强地方立法,健全长效机制,引进人才,加大投入,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我们呼吁,具有丰富城乡历史文化遗存的各兄弟城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精神,加强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文化的“根”,留住中华民族的“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举行

即时 | 2019-07-29 08:24

福州新闻网7月2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覃作权/文叶义斌/摄)7月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宁出席论坛并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建勇,副省长李德金,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兴出席论坛。市长尤猛军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乔拉·索拉、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苅谷勇雅等先后作主旨发言。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举行

王宁说,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为《福州古厝》一书所作的序言,闪耀着思想光辉、哲理光芒,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饱含着对福州的深厚感情,对我们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6年间,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传承历史文脉一以贯之,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为福州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近年来,我们传承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思想、重大举措,以推进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名城、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我们将以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新契机新起点,始终坚持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全力保护好名城、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古建筑,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黄艳表示,多年来,福建省及福州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要求,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大力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论坛集中展示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示范。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体系和制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历史文化保护道路。

顾玉才说,近年来,福建省及福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明年在福州举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福建、福州文物保护工作的认可。希望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系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开幕式上,15位专家学者受聘为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专家顾问,举行了《福州古厝》修订再版发布活动,北京、重庆、杭州、南京、福州、厦门等30多个城市共同发布了《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

林瑞良、吴贤德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陈为民、何静彦、黄忠勇等福州市和福州新区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部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内兄弟城市代表,福州市各界代表等共500多人参加活动。

15位专家学者获聘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顾问

即时 | 2019-07-29 08:23

15位专家学者获聘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顾问

  福州市聘请专家为文保顾问。

福州新闻网7月2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叶义斌/摄)在28日开幕的福州古厝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上,福州市聘请15位专家学者担任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专家顾问,凝智聚力,守护闽都文化的“根”与“魂”,为建设有福州之州、打造幸福之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这15位顾问是: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郭旃(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规划与设计研究所顾问)、伍江(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联合国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吕舟(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委会主任)、张之平(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杰(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乔云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李永革(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女,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导)、郑国珍(中国文物协会副会长、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黄汉民(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古厝”亮相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即时 | 2019-07-29 08:23

“古厝”亮相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展开展。记者张人峰摄  

福州新闻网7月2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蒋雅琛)昨日,一座“古厝”现身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大厅,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展在此举行。作为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展重温了《福州古厝》一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介绍了福州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经验和做法,收获了与会嘉宾的肯定和赞誉。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表示,成果展高度凝练了福州多年来传承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验做法和重要成果,是了解福州名城保护工作的窗口。

成果展现场设置了一块触摸屏,观众可选择查看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古迹今昔对比照片,通过这一形式,直观展现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的过程和成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张之平全程参与三坊七巷的保护修缮工作,看到三坊七巷今昔对比的巨大反差,她感触良多:“这张老照片就是2006年三坊七巷启动保护修复前的样子,当年我们将实地了解到的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很重视,给予了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全力支持。经过多年来持续进行活态保修,如今三坊七巷已经成为一项实物例证,展示福州发展的历史。”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 大咖齐聚福州

即时 | 2019-07-29 08:19

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举行

即时 | 2019-07-29 07:26

东南网7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7月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出席论坛并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建勇,副省长李德金,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兴出席论坛。

王宁说,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为《福州古厝》一书所作的序言,闪耀着思想光辉、哲理光芒,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饱含着对福州的深厚感情,对我们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6年间,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传承历史文脉一以贯之,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为福州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近年来,我们传承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思想、重大举措,以推进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名城、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我们将以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新契机新起点,始终坚持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全力保护好名城、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古建筑,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黄艳表示,多年来,福建省及福州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要求,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大力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论坛集中展示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示范。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构建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体系和制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历史文化保护道路。

顾玉才说,近年来,福建省及福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明年在福州举办,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福建、福州文物保护工作的认可。希望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系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开幕式上,15位专家学者受聘为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专家顾问,举行了《福州古厝》修订再版发布活动,北京、南京、福州、厦门等30多个城市共同发布了《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福州宣言》。

50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参加活动,福州市长尤猛军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乔拉·索拉、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苅谷勇雅等先后作主旨发言。

国内外古建筑界大咖齐聚福州 共议古厝保护与传承利用

即时 | 2019-07-28 22:19

 

论坛上国外专家发言(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7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蔡娴)“历史街区的旅游和商业价值是延伸价值,而不是根本的价值所在。”今日,受邀出席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的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提到了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的挑战,他说,旅游开发甚至房地产开发作为历史街区保护和整治的最大动力和最主要目的,同时,喜新厌旧,视“破旧”为敌,以历史风貌的崭新呈现为荣,以现代审美要求历史风貌,分不清“假古董”与“真古董”的本质区别。

本次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指导,福州市委市政府、福建省住房和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活动以“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为主题,以地域古厝为切入点,举办了主论坛和5场的专题论坛,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探讨历史建筑、特色街区、传统村落、名镇名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遗产元素的保护利用。

伍江还担任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GUPES)主席,长期从事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在谈到历史街区保护时,他认为,要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提高相关立法层次,健全相应制度体系,形成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和非政府监督机制。在历史街区遵循“以修为主”原则,对于各类各级法定保护对象坚决社绝“拆除重建”,对于可拆可不拆的一般历史建筑对象尽量不拆,在历史街区内鼓励新功能的引进以激发其活力。

“城市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城市的生命在于其不断迸发的活力,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最重要在于如何激发其当代活力。”伍江说,城市不要破旧立新,而要推陈出新,城市的历史文化在持续不断的有机更新中得以延续并不断获得新的生命。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护部原主任乔拉·索拉同样提出城市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和谐共存的问题,他说,古迹存在于城市之中,是无法被隔离的,因为城市是活的,所以不能单纯因为古迹保护而侵犯人们生活的权益,古建筑也应发挥价值,与人们生活相融合。

第一次来福州的乔拉·索拉还特地参观了三坊七巷、长乐郑和公园圣寿宝塔、马尾闽安古镇和罗星塔等地。他说,福州许多古建筑物保护得非常好,同时建设了非常多的高楼大厦。“希望在保护古建筑物的同时,也兼顾到高楼大厦的开发与建设。”他说。

“建筑遗产保护的变与不变都应大道至简,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于坚持真实性理念和‘最少干预原则’。”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提到了古厝保护的几个原则,他说,所有修缮都应充分记录与存档的原则,尊重原物的原则,避免结构上的篡改和矫饰的原则,充分尊重珍惜老化的价值原则,以及保护本体还应保护相关的历史环境背景、景观氛围的原则。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之平从2006年起便参与了三坊七巷的修复工程,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压力,但修复人员也从未因为赶工期而使质量受到影响。

“对三坊七巷进行的工程是修复,而不是重建,坚持真实性是第一原则。”张之平表示,保护遗产,不忘初心,不是让遗产焕然一新,而是要传承古代流传至今的优良工艺,维护传统特有的色彩。

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研究馆员李永革是福建的“常客”,他说每次来福建都对当地古建筑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受益良多。他提到,福建的古建筑种类众多,不仅有石头建造的,还有纯木结构的,也应用了很多民间的工艺,“有些建筑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一年去泉州看到一座建筑,里面融合了石雕、木雕、砖雕,墙上的对联都是大漆做的,非常美,充分体现了老工艺人鬼斧神工的技艺。”

作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传承人李永革表示,丰富多样的古厝、古建筑和高超技艺,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他说,古厝建设的规矩十分多,不了解古厝建设的特点是做不好的,只有真干、实干,才能推动古厝建设的进步,因此希望通过培养古建的专业人才、探索建立工匠选拔、培训与考核的机制,从而推动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与研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古厝保护与利用专题论坛现场(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专家发言(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文薮鼓楼·雅诵鳌峰”深入学习《〈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诵读会举办

即时 | 2019-07-28 21:37

 

《〈福州古厝〉序》(节选)朗读(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7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晚上,“文薮鼓楼·雅诵鳌峰”深入学习《〈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诵读会在福州鳌峰坊广场举行,现场朗读、诗词朗诵、相声、福州语歌曲演唱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本次诵读会由福州市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福州市鼓楼区博物馆主办,福建省海峡朗诵艺术团、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承办,安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福建鳌峰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闽派艺术馆共同协办。

诵读会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的朗诵中拉开序幕,序言中充分体现了对保护传承好古建筑、古街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对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感情。

在活动中,朗诵者为观众倾情演绎古今众多名篇佳作,有《开元寺》等10首有关鼓楼文物古迹的诗词歌赋,有《鳌峰书院赋》赋文朗诵、有少儿组合诗词合诵、还有《三落厝》等福州语歌唱演唱、相声及女声独唱《我和我的祖国》等节目,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诗词里的大美福州。现场节目或豪迈,或婉约,或深情,或质朴……一篇篇美文佳作和本土原创歌曲,让观众在浓浓诗歌中感受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及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据介绍,作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建筑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福州在保护好古建筑和文物的基础上先后对10多个历史街区进行修缮升级,让一批批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今年以来,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冶山历史风貌区、屏山公园等改造,提升工作的推进,更加彰显了古城风貌。

“以诗言情,以诗明志,以诗载道,诗词歌赋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示了各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深刻领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文章精神,保护好古建筑、传统街区、文物、名城和自然遗产,做好古厝保护的统筹、传承与创新,需要每一个福州市民共同努力,为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贡献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组合诗词朗诵(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少儿诗词朗诵(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语歌曲演唱(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诵读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声《儿歌新唱》(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