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

从6月15日起,《学习时报》开始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福建》。这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的第六部。此前已陆续刊发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五个部分。《习近平在福建》反映的主要是他离开福州市,先后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的领导工作经历。

 资  讯 

省纪委监委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

即时 | 2020-07-04 08:03

东南网7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3日,省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汲取智慧力量,践行初心使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代理主任李仰哲主持并交流学习体会。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17年半,进行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要把采访实录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教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深刻理解这一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会议强调,要坚定信仰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推进,把好政治方向,落实政治要求,强化政治监督,注重政治效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执纪执法为民的政治立场,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传承优良作风,在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上走前头、作表率,公私分明、亲清分开、廉洁奉公,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省直机关召开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座谈会

即时 | 2020-07-03 08:57

东南网7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6月30日上午,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在福州召开省直机关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座谈会。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怀着对习总书记的特殊情感学,带着对新福建建设的责任学,推动采访实录学深、学透、学到位。一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党组(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各层级要各负其责,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充分发挥“三会一课”主渠道的作用,采取主题党日、专家讲座、现场教学等形式,推动采访实录学习全覆盖。二要坚持以上率下,突出示范引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领学促学,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重要抓手,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采取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载体进行延伸教学。三要抓好督促指导,务求取得实效。采取检查抽查、知识测试、在线竞答等形式,及时准确掌握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工委将把学习采访实录情况作为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评价标准,作为党建督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考评体系。

会上,6位厅处级领导干部分别结合工作职能谈了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的心得体会。与会者一致表示,将尽快组织动员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并与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等采访实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兴起新思想大学习热潮,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定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在福建(九):“习近平同志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

即时 | 2020-07-03 07:48

采访对象:贾锡太,1943年10月生,河南镇平人。1990年8月任青海西宁钢厂厂长,1993年2月任青海省省长助理兼省财经委主任,1995年7月任青海省副省长,2000年2月任福建省副省长,2003年1月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9年9月1日

采访地点:福州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贾锡太同志,您好!您2000年调任福建省副省长,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请您谈谈初到福建时的情况。

贾锡太:我2000年2月12日来到福州,暂住西湖宾馆。我刚在宾馆住下,习近平同志就和几位同志一起来看我。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习近平同志很热情,他刚一见面就和我亲切握手,说:“贾锡太同志,欢迎你来福建工作,你这一路辛苦了!”我说:“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我能在您的领导下工作,感到很高兴。”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走到小会议室坐下,随同而来的几位同志也都落座了。我一看,这是要开会啊。不过,习近平同志的话题却很轻松。他说:“锡太同志,你长期在青海工作,对那个地方的气候适应吗?你的生活、工作、身体怎么样?简单跟我们聊一聊吧。”

本来我初到福建,刚和大家见面,感觉还有点拘束,但习近平同志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放开了,就跟大家介绍说:“我是1967年大学毕业,当时中央搞三线建设,我就主动报了名,到青海西宁钢厂(原56厂)工作。从普通工人,到厂领导,到政府工作人员,再到副省长,这一下就在青海工作了32年。”习近平同志问:“现在青海发展得怎么样?”我说:“青海省的生态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也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之后有一定好转。青海的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当副省长的时候,全省财政收入才二三十个亿。”习近平同志说:“青海是高寒地区,你适应吗?”我说:“我去的时候才23岁,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现在身体也还挺好。”习近平同志说:“我对青海了解得不多,只是在资料上、书本上有一点了解。青海是很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发展比较滞后,但国家在发展,发展总是有层次的,青海会发展起来的。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到青海去看一看。”我说:“你啥时候去,就告诉我,我陪你去!”

接下来,习近平同志就向我介绍福建的情况。他说:“福建的生态环境很好,八山一水一分田,但是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比较困难的,福建的经济发展在客观上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之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一项都没有落到福建,因为那时福建是前线嘛。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比过去好多了。我是1985年到福建工作的,那时候的交通还很落后,从福州到厦门差不多走了一天,早上出发,傍晚才到厦门,但那时整个福建已经开始蓬勃向上地发展了,发展到今天,福建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认真听着,习近平同志接下来开始谈福建工业的情况。因为我之前在青海就是管工业的,虽然到福建还没宣布具体分工,但我估计还是分管工业。习近平同志大体向我介绍了福建省的工业情况:“福建省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门类也比较齐全,但基础工业比较薄弱。能源缺乏,没有石油,煤炭探明储量仅10亿吨,年产量仅300多万吨,不能满足本省需求。福建省的工业这些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是还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在还处在上升爬坡阶段。”介绍完基本情况后,习近平同志又说:“青海、福建两地的差距这么大,希望尽快适应啊!”我说:“近平同志,我尽我的全力吧,相信很快就能适应的!”

最后,我表示要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努力工作,向他学习,向老同志们学习,尽快适应福建的情况。习近平同志也很高兴,他说:“这样吧,你先休息一下,然后多到各地走一走。你是从外地来的,跨度大,青海很冷、很干燥,福建很热、很潮湿,你还需要适应一下环境。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你随时提出来,我们随时做一些安排,你一定不要客气,福建的同志们都很热情,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听了这番话,我心里暖暖的。初次和习近平同志见面,他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来之前,我还是有点儿忐忑的,但在这次见面之后,我感到他确实非常亲切。虽然这是初次见面,但是习近平同志待我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没有什么隔阂,一点儿也没有架子,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言谈举止那么朴实、亲切、稳重、诚恳,给我印象特别深。

很快,省政府分工就安排下来了,我分管工业、能源、交通、安全等工作。习近平同志找我谈话说,你刚来,大家都会给你介绍情况的,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要到第一线去了解第一手材料。因为时间有限,你最初的调研可能只是对情况建立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得更透彻,继而提出你的建议,我们大家再一起共同研究决定。我到福建的第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在做调研。听了习近平同志的谈话,我很受启发,对接下来的工作也更有信心了。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对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贾锡太:习近平同志考虑问题思路很宽,站位也很高。他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来不是想当然,更不会拍拍脑袋就作决定,因为一个方面的举措往往会牵扯到另外一个方面,一个事情解决了,有可能会对另外一件事情形成冲击。所以,习近平同志制定战略和作出决定,都会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未雨绸缪,做好善后,把可能的冲击化解到最小。

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建省政府工作期间,把各项改革都抓得很紧,的确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思想,很有谋略,考虑事情很周到。今天我们总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早在本世纪初期,习近平同志就对我们工业战线的同志们强调,要注意调整思路,帮助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今天民营企业的地位空前提高了,但事实上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来一定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福建民营企业的起步虽然很好,但当时遇到一些瓶颈,跟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比民营经济显得滞后了。习近平同志就亲自带着各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去考察,针对当时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总结各地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习近平同志之所以一直很有想法,很有创新精神,就是因为他始终注重深入实际,贴近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熟悉情况。他懂老百姓的心,喜欢和老百姓聊天,老百姓在他跟前有啥说啥,可以随便聊天,这个很不简单。其实,老百姓的话很直率,往往一语中的,对我们工作是很有启发的。

在我们研究工作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总是强调“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要及时审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又要注意了解存在哪些短板、未来还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比如,晋江过去是个“地瓜县”,出产地瓜、萝卜、花生等农作物,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很多人就去东南亚谋生。改革开放以后,晋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给民营经济的支持是很大的,结果民营企业百花齐放,各种形态的民营经济就像雨后春笋般一个一个往外冒。而且晋江的发展赶上了当时经济短缺的节点,产品生产出来很快就卖光了。到2000年,也就是我来福建的那年,晋江已进入全国百强县了。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晋江就遇到了瓶颈,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已经有了明显压力。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水平、技术档次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主要表现在:同质同类的普通型加工企业多,高精尖领军企业少;家族型企业多,现代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多次深入企业、基层、农村调研,从实践中寻求对策,帮助企业找方向、定航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他多次强调,晋江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港澳台侨的优势和敢拼会赢的精神,引导企业开阔视野,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晋江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断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到2016年,晋江连续23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第一位,连续16年跻身中国百强县前十位。

习近平同志密切关注晋江的改革发展,从坚持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深邃视角进行战略思考,系统总结和阐述了“晋江经验”的内涵和意义,形成了关于“晋江经验”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全国关注,这也成为晋江多年来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现在来看,习近平同志总结的“晋江经验”,不是对过去工作的简单总结,而是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晋江经验”的总结,推动了晋江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对全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个时候,福建经济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问题,习近平同志采取很多举措来加以推动,引进外资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他很早就注意到福建经济发展要跟国际接轨,通过引进外资能把很多资金强、技术强、管理强、影响力强的国外优秀企业引进来。习近平同志讲,要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他当省长的时候,就抓住了机遇,放手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他要求一定要努力引进世界500强,这些公司有先进的技术,有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带动福建的整体水平。但世界500强企业眼光也很高,他们会先看北京、上海、广东,把他们引进到福建来有一定难度,但习近平同志仍锲而不舍地做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采访组:我们了解到,奔驰公司是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时引进来的。请您讲一讲当时的过程。

贾锡太:汽车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对相关上下游产业有大规模的带动效应。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福建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当时,福建的汽车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闽台合作东南汽车一路快速发展,凭借得利卡、富利卡两款车型,迅速跻身全国轻客行业第二位,不仅引起技术来源方日本三菱的关注,也激发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巨头——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对落户福建的浓厚兴趣。当时,中国即将加入WTO,全世界的汽车巨头争相提前挤入中国市场。戴-克集团(2007年10月戴-克完成分拆后,才改称戴姆勒集团)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集团高层走遍了在中国的所有直接、间接合资企业。考察商机之后,2000年12月来到东南汽车参观,一下子就被东南汽车所吸引,决定与东南汽车开展合作。于是,双方展开了频繁的接触和商谈。

2001年2月,双方又作了一次高层接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月30日,戴-克商用车部副总裁斯加诺特(Scharnhlrst)先生来闽洽谈,闽台德三方合作进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5月30日,戴-克集团派出该合作案最高负责人、商用车部总裁卢贝克(Rolf Barke)博士来到福建,就未来各方合作股比、派驻合资公司职位等两大关键问题进行最后商谈。

2001年5月3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和我一起会见了戴-克集团商用车部总裁卢贝克博士一行,热诚欢迎戴-克嘉宾到访,同时欢迎他们到福建投资合作,有力推动戴-克集团与福汽集团东南汽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谈成合作并不容易。戴-克集团想控股至少50%,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整车企业的中方股比必须不低于50%,台湾中华汽车又不想缺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三方商定最终合作方案为:戴-克与台湾中华汽车在香港合资成立一家名为“戴姆勒轻型车香港有限公司”的企业,而后以此为主体,与福汽集团合资成立新的中外合资整车企业。戴-克集团来闽投资,为福建汽车工业发展和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习近平同志对福汽集团给予极大支持。2002年6月13日,他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东南汽车加快发展的关键问题,还重点研究与戴-克合作生产商用车等福建汽车“十五”期间重点发展项目,对下一步推进项目报批工作进行了部署。习近平同志要求,福汽集团抓紧编制与戴-克合作的商用车项目建议书,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条件成熟时上报国家计委审批。

2010年9月4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回福建视察,专门抽出时间到福建奔驰视察。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福建奔驰展示厅、总装车间,详细了解了企业股东方构成、年产销量、产品研发等情况,充分肯定了奔驰的产品质量,对福建奔驰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表示肯定。他强调,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量投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他还与车间一线青年工人亲切握手,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希望他们学好技术,好好工作。

习近平同志深情回忆道,当年选择在青口建设汽车城,他亲自参与了,很高兴看到青口汽车城发展起来了。他还向福建奔驰来自戴姆勒集团的副总介绍说,福建奔驰这个项目就是他任省长时确定下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对福建奔驰项目和福建汽车产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采访组:请您讲讲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福建石油化工发展的情况。

贾锡太:当时福建的炼油工业水平比较低。福建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炼油技术也不行,和中石化合资建设的年产250万吨炼油厂,根本满足不了全省每年1000多万吨的油耗,这是一个很大的短板。习近平同志说,一定要关注能源建设,因为能源是工业的基础,是工业的“粮食”。他深入到福建炼油厂考察,看看产能瓶颈、技术瓶颈到底在哪里。他还带队到北京去找有关部委和中国石化总公司,请他们给福建的石化工业一些帮助和支持,帮助福建炼油厂提升档次。

当时美国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沙特的阿美公司也在习近平同志的视野之内,他就派我到美国去考察。我看了他们的炼油厂,非常先进,全部自动化,厂区之内几乎看不到工人,这和我们的小炼油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小厂里面好几千名工人,光工资就把利润全部吃掉了,所以炼油成本很高。回国以后,习近平同志和我们进行研究,除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因素外,我们分析埃克森美孚是美国举足轻重的企业,如果能引入福建,对台海形势也会有正面影响。沙特是产油大国,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潜力也十分巨大。因此我们决定开始运作合资企业项目。但我们把方案报给中央有关部门之后,迟迟没批下来。习近平同志坚持不懈到北京去找有关部门和领导谈这个事情,反复强调现在是既有市场需要,又具备条件,希望能把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引进来。当时批项目确实很不容易。在习近平同志锲而不舍努力下,有关部门研究了这个方案,终于在2002年9月把这个项目批了下来。

企业投产后,成了福建省的骨干企业,多年以来都经营得非常好,2016年实现利税163亿元。习近平同志为这家合资企业的成立付出了大量心血,给福建人民做成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

采访组:“数字福建”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请您谈谈有关情况。

贾锡太:上世纪80年代的福建,同全国情况一样,计算机、网络尚未广泛普及。1989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凭着对信息化的敏锐和前瞻性认识,提出用通信改善弥补闽东老区交通不足。

1998年初,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以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形式构建地球信息模型,通过网络相互查询协作、共建共享。习近平同志对此高度关注。2000年10月12日,他在时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王钦敏同志《“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上作出长篇批示,指出: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支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

2000年10月27日,省委全会通过“十五”计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2001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建设“数字福建”提出明确要求。从此,福建拉开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在“数字福建”建设初期,习近平同志就明确了“数字福建”的发展内涵、建设模式和目标任务,为“数字福建”建设开好了头、定好了调、布好了局。2000年底,习近平同志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去考察,他考察得很详细,各方面细致入微,为后面的战略部署作了充分准备。

2001年初,福建省政府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亲任组长,潘心城、黄小晶和我三位副省长任副组长,18个省直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小组成员,各设区市建立信息化主管部门,形成上下职能一致、业务衔接、分工负责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数字福建”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备受各界关注。这些年来,“数字福建”系统工程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比如,第一个建成统一的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体系;第一个建成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第一个实现省级医疗保险联网和医院联网;第一个建成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运用的福建生态云平台;率先推行文件证照电子化应用,基本实现群众凭身份证号码、企业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可以办理个人和涉企服务事项;率先建成全省一体化“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闽政通APP”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高频便民事项“马上办、掌上办”。

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教育“班班通”工程全面覆盖福建全省中小学,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社保卡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做到一卡就诊、一卡结算,建立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积极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运管”建设,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福建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1.42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放大和倍增作用日益显现。

“数字福建”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他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采访组: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3年时间里,您有哪些体会?

贾锡太:习近平同志抓工作是非常全面的,他在工作指导上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在具体实施中有韧劲、敢担当,为福建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在他主持省政府工作的这一段时间,福建省“爬坡上山”的目标基本实现,而且为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过去越久,越能够看清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所做工作的深远意义。从中我也感悟到,作为一名领导同志,要带领很多人一起往前走,一定要有前瞻性、要有远见,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规划,起到引领作用,发挥“领”和“导”的作用,这才是优秀的领导,才会给国家和人民作出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时候,是福建人民的好领导,引领了福建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引领全国人民向前走,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使全国人民有盼头、有奔头,是全国人民的好领袖。

省委组织部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

即时 | 2020-07-02 07:59

东南网7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1日,省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感悟初心使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贤金主持并交流学习体会。

会议指出,《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学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新的鲜活教材。要学习秉承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始终把组织工作放在全省大局中去谋划推动;学习秉承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深厚为民情怀,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组织工作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学习秉承总书记大刀阔斧推动改革的责任担当,始终在守正出新、攻坚克难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秉承总书记严于律己、平易近人的高尚风范,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会议强调,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聚焦主题、精心组织,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在福建(八):“福建人民称习近平同志为‘百姓省长’”

即时 | 2020-07-01 07:37

采访对象:潘心城,1942年10月生,福建长乐人。1983年任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1985年任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1988年任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1994年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1998年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3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9年8月28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潘主席,您好!习近平同志1985年到福建工作时,您在省财政厅工作,那个时候您与他在工作上有联系吗?

潘心城:习近平同志1985年到福建任厦门市副市长,我当时任省财政厅副厅长。因为工作分工原因,我大半时间要跑龙岩、南平、宁德等地,也经常到北京汇报,所以当时和习近平同志没有多少往来。

我第一次与习近平同志近距离接触,是在1989年元旦,那时他已经在宁德工作了。我跟随王兆国省长到宁德调研。那几天时间里,省里和宁德地区的同志同吃同住同调研,我有机会与习近平同志有较多交流。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那时他年轻力壮,穿着非常朴素,待人非常诚恳、谦逊、亲切。

那次调研,习近平同志带我们到少数民族地区,还带我们深入部队。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到其他地方调研的时候,地方领导极少安排我们到部队调研。他安排我们去看的点,很明显都没有做任何特别的准备,为的是让省领导看到更多真实情况。

我们那次去宁德调研的老同志为数不少,我当时47岁,算是比较年轻的,其他同志都在50岁以上。习近平同志当时30多岁,一路上对老同志非常关照。比如,走到山区的时候,他会不时提醒老同志,走路要小心脚下;吃工作餐的时候,他一定会先安排老同志坐好,各方面都非常周到。

历时几天的调研中,习近平同志从没提过一句向省政府要项目要资金的事情。在我以前调研的经历当中,他这样的干部非常少有。

我们在与宁德的同志交流中也听说,习近平同志刚到宁德工作的时候,大家以为这下子可“攀上高枝”了,总觉得他身份特殊,往北京一跑,钱就来了,项目就来了,宁德就能够很快改变贫困面貌。但一个地区的发展并不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就能奏效的,一两个重点项目也不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整体面貌。习近平同志还是牢牢抓住最根本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走村入户,了解实情,不仅以身作则,也要求干部坚持滴水穿石,攻坚克难,共谋群众福祉。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也潜心学习和研究。他细致研读了宁德的地方志,了解宁德的历史和文化,参阅大量报告,寻找宁德发展滞后的各种症结,寻找切合实际打开局面的好方法。这些大量研究为他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省政府主持工作期间,您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请谈谈这段时间你们开展工作的情况吧。

潘心城:我就先从他刚上任时谈起。1999年8月9日,习近平同志担任代省长,他在省长办公会议上讲话说,今天我是第一次参加省长办公会议,我不是来搞什么施政演说的,我现在还没有资格搞这样的东西。毛主席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批评那种乱发议论的官僚主义作风。在省政府领导班子中,我是新来的“插班生”,对省政府的很多工作还不了解。我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尽快了解熟悉工作,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所以今天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同时也与大家作一些思想交流。习近平同志指出:第一,要坚决听党的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办事;第二,要坚持在省委领导下做好政府的各项工作,确保省委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在省政府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第三,要处理协调好省政府和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之间的关系;第四,要加强政府一班人的团结,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好工作。习近平同志诚恳地表示,希望大家在各方面都给我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

习近平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期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大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都是很开心的,也与他建立了深厚感情。在2000年省人代会上,习近平同志被正式选举为省长。他响亮地提出:“一定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心中最在乎的是人民,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他讲,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2008年10月,我去台湾出差,与台湾各界人士交流,得知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一定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这句话,以及他在福建省政府工作当中表现出来的实干精神,在台湾同胞当中也产生了极大反响。很多台湾同胞在议论,当年习省长对海峡两岸采取很多开明开放的措施。在这种氛围下,台湾同胞对大陆开放政策的了解不断加深,两岸的交流交往通商持续增强。

采访组:请您结合实例谈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在为人民谋福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潘心城: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举几个例子。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医疗改革工作。他在省政府层面积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2000年11月16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做了医改的统筹部署,以推动医疗机构改革。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说,我们要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要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他还指出,各级政府都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多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他提醒大家,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极为重视,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2001年国庆节刚过,习近平同志从北京探亲回来,就把我找到办公室说,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安装全民健身体育器材的工作,方便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根据他的指示,我们迅速跟省政府办公厅把事情布置下去。这个部署是省政府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始。习近平同志也将建设公共场所健身器材列为“2002年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2002年2月19日,仅仅4个多月后,习近平同志就带我们省里几位领导同志一起到福州街头考察全民健身点的体育器材安装情况。那天考察中,他与一位体育健身器材的企业家亲切交谈。他说,你们企业一定要保证体育器材的质量,确保群众健身安全。从这一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每年都部署这一项工作,当年就建立了350个全民健身点。到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的时候,大量的健身点已经建立起来,有力推动了全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习近平同志在治理水土流失中非常注重农民生活的保障。他任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就积极开展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绿化荒山,全民植树,禁止乱砍滥伐。但木柴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燃料,禁止砍伐之后,农民日常生活就会成问题。为此,习近平同志在省里面安排专项基金近百万元,补助农民烧煤。这样,既解决了乱砍滥伐问题,又让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2011年4月,我到之前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龙岩长汀调研,那里已经一改过去荒山秃岭的面貌,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果树。

习近平同志经常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下岗工人、贫困农民的实际困难,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子女入学、看病、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他要求省政府机关每一位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都要关注那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冷暖安危的事情。他强调,人民利益高于天、重于山,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所不惜。

习近平同志还亲自主持研究全省重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筹建情况。省博物馆、省体育馆、省广播电视中心、福建大剧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楼,都在他手上建设起来。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向重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潘心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他的领导下,省政府在教育事业方面做了很多大事,大大促进了福建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例如,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了福建农林大学;协调解决了仰恩大学的具体办学问题;制定省政府部门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高校的筒子楼改造工作如期完成;等等。

习近平同志对陈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学非常重视。1999年至2001年,他连续3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事会主席。他在一次讲话时中肯地说,我现在挂校董事会主席,这是沿袭下来的,省长都要挂,这是没错的,但是我这个人不愿意挂个空头衔。在其位谋其政,挂了就要关心,就要过问,所以我会经常来看看的,最起码一年来一次,否则就不要挂了。这段话令我印象深刻。他后面也确实是说到做到,先后7次到集美大学调研,其中参加董事会3次,另外4次都是带着问题来搞调研的。2000年8月,习近平同志带着有关部门到集美大学调研。11月,集美大学校董事会召开,他听取校领导汇报后说,今天我们挤时间来看一看集美大学,不仅仅是因为我兼董事会主席,而且这个学校也倾注了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汗水。我到省上工作以后,还参加了很多研究集美大学的专题会议,可见省委省政府对你们的重视。习近平同志指出,集美大学一大特点就是华侨办学,一定要弘扬好嘉庚精神,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作用,在体制创新方面争取新的突破,推动集美大学实现新的发展。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后,仍对集美大学非常重视。特别是2014年4月陈嘉庚诞辰140周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引起强烈反响。

2001年初,厦门大学书记、校长到省政府找到省长习近平同志,请示由省政府牵头筹办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的事情。他们谈话以后,习近平同志就把我叫过去商议筹备事宜。一所大学办校庆,由省政府出面来主持,这还是前所未有的,但习近平同志对此非常支持。在他的推动和协调下,筹备组组长由省政府一位领导担任,副组长分别由教育部、厦门大学各一位领导担任,同时省里还给配备了专项资金。

习近平同志还亲自推进福州大学城建设。2001年4月8日,他主持省长办公会议,听取省教育厅关于福州大学城总体建设方案有关情况的汇报。他工作做得非常细,要求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改以后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省各民主党派、省政府各部门,请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在这次会上,谈到几件事情都非常重要:第一,福州市要充分重视大学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明确新思路,建立新机制,高起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把大学城建成我省最好的教育基地。第二,大学城建设不是几所高等院校简单的搬迁组合,而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进高等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第三,大学城内各个院校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个院校办学积极性,鼓励科研院校扩大办学规模。第四,要抽调人员组成强有力工作班子,集中力量负责大学城的各项工作。第五,闽侯县要把大学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有力支持。由于思路清晰,部署得当,分工明确,在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下,大学城建设非常顺利。

习近平同志对福建的高等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我曾经陪他一起到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调研。总的感觉是,习近平同志站位很高,他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对高校建设的支持,是着眼于为国家、为福建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大局。

习近平同志对基础教育同样高度重视。2001年6月11日,中央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刚刚结束,习近平同志就带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计委的领导同志到福州市调研。7月3日,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推进基础教育各项工作举措,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推动福建文化事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潘心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事业十分关心和支持,对文艺创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深刻的思考。2000年11月,他先后考察了省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还到省电影制片厂、省文联、省书画院等单位考察。他对人亲切,平易近人,这些单位的同志们都很喜欢他,对他印象很好。习近平同志同大家谈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他要求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要适应形势发展,积极开拓创新,走一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新路子。

习近平同志经常到文化单位、文化团体调研。在调研中,他一旦看到问题,就会积极协调解决,把调研活动直接变成现场办公会。比如,芳华越剧团,是一个从上海搬过来的南下剧团,后来发展不太顺利。剧场很破旧,剧场外有一条河阻隔交通,很不方便,因此导致观众很少来看戏。习近平同志立刻就研究帮助解决,一是协调解决剧场修缮问题,二是要求架一座桥,方便剧场门口的交通。2002年4月26日,这座桥建好了,剧场也修缮一新。现在这个剧团可以容纳800人,设备齐全,观众也很多,非常热闹。这个文化团体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2000年9月20日,由福建省政府主办的“福建当代书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习近平同志带领我们给书画展剪彩,还亲自“客串”当了讲解员。他的讲解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反响非常好。

1999年秋,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万寿岩古人类遗址被发现,把福建的人类历史活动提前到18.5万年前。过去都认为福建是蛮荒之地,无人居住,现在看来,福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史前文明。遗址发现地的那座山是石灰岩的,山后面已经挖了一块了,保护工作亟待开展。习近平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为了保护万寿岩遗址,省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省市在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同志对万寿岩的遗址保护专门作了批示,他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明古代遗址保护,已于去年底专题协商,作出初步保护安排。请省文化厅进一步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2000年11月28日,省政府在三明市隆重举行三明万寿岩新闻发布会。习近平同志明确指示,务必使三明万寿岩的遗址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以利于我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我们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

为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做的一件大事。土楼的申遗工作启动时,龙岩和漳州2个市对土楼的命名应该是“客家土楼”还是“漳州土楼”争论不定,一直统一不起来。于是我们就报告习近平同志,请他定夺。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了省长办公会议。他在会议上对有关同志说,你们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如果以客家语系去申报,那就要报告广东,因为广东客家土楼是龙岩客家南迁以后建起来的,你们哪个部门去联络广东有关部门来共同商议啊?会场上没有人应答,就停在这里了。他接着说,漳州属于闽南语系,漳州土楼已经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了。福建到处都有土楼,现在整个福建的土楼都要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就称为福建土楼,这样八闽大地都有份,大家觉得这样是不是很好呢?大家觉得习近平同志说得有理有据,又顾全大局,纷纷表示同意。就这样,习近平同志在谈笑当中把这个之前争执不休的问题给解决了。后面福建土楼的申遗工作也顺利地开展起来。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还真抓实干,协调各种关系,推动广电事业发展,亲自研究推动了一系列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影响比较深远的大事。2000年5月16日,习近平同志带领宣传部、计委、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建设厅,还有福州市的有关领导去查看待建的广播电视大楼地址,并开了一个现场会。会上商议了筹措资金的事宜。那时,省里财力比较有限,习近平同志协调省协和医院,请他们出一笔钱支持新广电大楼建设,再把广电大楼的旧址给协和医院使用,几方在这个事情上协调得比较顺利。2002年7月31日,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新广电大楼动工剪彩仪式。旧的广播电视大楼就给了协和医院进行改造利用。这样一来,习近平同志用一笔钱办成了两件有利于老百姓的大好事。

习近平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的3年时间,做成的好事数不胜数。他为什么做成这些好事?后来我再回顾总结,认为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他始终心怀为民谋福祉的初心,把富民安邦作为自己从政的基本理念,他所制定的政策、实施的举措也都以此为核心;二是他能够有效加强组织领导,持之以恒抓落实,让政策发挥实际作用。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前后,你们还有哪些交往?

潘心城:习近平同志2002年10月离开福建到浙江任职。10月8日上午,他在办公室跟我谈话,他说:“老潘,1985年6月我到福建厦门,过去那里是海防前线,现在是改革开放前沿,以后又到闽东宁德,到福州,1999年又到省政府,一转眼在福建工作了17年多。现在我要去浙江工作了,对福建的山山水水,对福建的老百姓,对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实在是难分难舍。欢迎你们以后有机会到浙江走走。”我说:“省长啊,我是福建人,但我因为工作关系,在省上还不到10年,你这一干就是17年多,你是为福建人‘打工’啊。我接触过的同仁,对你评价都非常高,都舍不得你走。我家乡的很多老同志,让我一定向你表达敬意。”

习近平同志走之前的10月10日中午,我们欢送他“聚餐”,这顿饭就是和平时一样在省政府食堂吃工作餐。我们大家平时都在这个食堂一起吃饭,那天这样的吃法恐怕是最后一次了,同志们对他都依依不舍。大家言谈话语当中都是在回顾这17年多的一些历史细节,回想往事,历历在目,很多事情一提起来,好像就是昨天刚刚发生的,都十分感慨。

2003年11月6日,我到浙江考察。当时习近平同志安排和我们见面,但我们路上耽误了时间,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到,他一直在等我们,实在让我们非常感动。第二天中午,他又和我们考察组的同志们见面,时隔一年多见面,我们算不上久别重逢,但感到非常亲切。我们交谈非常开心。谈话当中,他还念念不忘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事情,不断了解关心一些具体情况。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当省长的时候,福建人都叫他 “百姓省长”。党的十八大以后,福建不少人又称他为 “人民领袖”。因为他始终关心群众,为民谋福,热心服务百姓,不忘初心使命;而他做的每一件事,老百姓也都记在心里,从不忘记。我们与习近平同志分开有10多年了,但说起来,又似乎从未分开。福建是他的第二故乡,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始终在默默地关注他、支持他、祝愿他。这是令我们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

省委统战部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

即时 | 2020-06-30 07:40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29日,省委统战部召开部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邢善萍主持并作重点发言。

会议强调,《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为我们进一步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重要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提供了新的鲜活教材。统战系统各单位要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特殊责任学,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统战力量。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仰信念,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夯实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责任担当,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全力以赴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创新精神,坚持效果导向、锐意改革创新,推进“解难题、抓落实,争一流、创品牌”活动,不断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把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

《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持续在福建省掀起学习热潮

即时 | 2020-06-30 07:28

汲取奋进力量 务实高效工作 

《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持续在全省掀起学习热潮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昨日,学习时报刊登《“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习近平在福建(七)》连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最新采访实录,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领会。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践行了“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要大力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汲取奋进的力量,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务实高效做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瞻远瞩提出建设“生态福建”的理念和规划,并把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给福建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以求真务实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蓝天保卫战方面,针对臭氧问题实施更精准的治理,加强联防联控,推进钢铁行业和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在碧水保卫战方面,继续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整治,切实加强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净土保卫战方面,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对不同质量类别的耕地,分别采取农药化肥减量化、酸化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替代,划定特定农产品禁产区等措施进行管控,同时严格污染地块用地环境准入,确保每一地块都依法经过调查和治理修复,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作为工会的年轻干部,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坚定信念,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陈婧说,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也进入攻坚决胜时期,省总工会去年8月组织开展“万名工会干部进万家”帮扶行动,完成了对2017年以来建档困难职工的全面回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针对重病、残疾等难以脱困的深度困难职工家庭,加强送温暖走访慰问和就业创业、互助保障、金秋助学等帮扶手段,推动城镇困难职工跟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省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张盛丰说,要到基层到职工群众身边,积极开展富有工会特色和劳动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福州海关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并交流学习心得。大家认为,海关关员要理解和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作风财富和实践成果,并落实到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要一如既往地抓好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和内部人员防护工作,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履行海关在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及国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职责,筑牢国门安全屏障;要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放管服”改革,实现“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进一步巩固和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省市场监管局的干部职工在学习采访实录后表示,当前,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重点落细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用心用情用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担当尽责、精准施策,持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加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销售经营者和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食品抽检,落实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工作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六稳”“六保”作贡献。

>>>本网专题:习近平在福建

习近平在福建(七):“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

即时 | 2020-06-29 07:32

采访对象:曹德淦,1944年7月生,福建福清人。1985年任福建省委、省政府扶贫办副主任(1987年兼任省农委副主任)。1993年任漳州市委书记。1998年任福建省副省长。2003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贸促会名誉会长。2008年任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1年至今,任河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9年6月8日初访,28日再访

采访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福侨大厦

采访组:

曹德淦同志,您好!您与习近平同志初次见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当时他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曹德淦:

1988年11月,我在省扶贫办工作,随同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陈光毅同志去宁德地区最贫困的寿宁县竹管垅乡的桥仔头自然村调研,在那里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初次见面。尽管当时习近平同志新到任没几个月,却对宁德地区和寿宁县的贫困状况很熟悉,而且对做好当地扶贫工作很有思路,所提出的办法和措施也很切合实际。他认为,扶贫工作很重要,慢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按照规律办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有“滴水穿石”、不懈奋斗的精神,有“弱鸟先飞”、不停追赶的意识。那时,习近平同志很年轻,是从首都北京来的,又在经济特区厦门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但他穿着十分简朴,语言朴实无华,显得淡定、从容、干练,又很睿智。

与习近平同志的第二次接触是在1994年,我在漳州任市委书记,他是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当时,福州在引进台资和外资方面已经走在前面,做得很好。他得知漳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引进外资方面做得还不错,就来了解情况。他是从厦门坐船过来的,我到漳州港接他。一路上,他很认真地听我介绍情况,也提了一些问题,虚心好学,很亲切,很随和。虽然那时他已是省委常委,但可以看出,他是以市委书记身份来访的,完全没有让人觉得他是省委领导。

1996年,习近平同志再到漳州时,已是省委专职副书记。我陪他到漳浦县一家茶叶公司去调研。这是一家台资企业,当时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提升起到了很大的示范、推动和促进作用。临离开时,习近平同志在茶庄茶园里种植了一棵茶树。我这里还留有一张习近平同志种茶树时的留影。

采访组:

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1998年至2003年,您担任副省长。请您谈谈你们在一个班子里共事的情况。

曹德淦:

习近平同志接手省政府全面工作的时候,福建面临许多新情况,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发生了影响恶劣的“四二〇”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中央纪委派专案组进驻厦门,朱镕基总理亲自抓这个案件。二是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发酵,严重冲击福建在香港的窗口企业。三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应对“入世”已成当务之急。福建当时是中央采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两个省份之一,“入世”后就要从一定范围的开放转向全面开放,从优惠政策转向普惠政策,从依靠政策优惠转向依靠好的营商环境,实行国际通行的规则。

1999年8月9日上午,习近平同志被正式任命为福建省代省长。当天下午他就主持召开第一次省长办公会议,明确表示要抓紧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要找准自己努力的目标,给自己定位在担起跨世纪发展的责任上,定位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定位在为3000多万福建人民谋利益上;要加强政府一班人团结,接好前任的班,按照省委部署和已确定的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同志通过分析,统一了大家对当时形势、目标、任务的认识,起到了团结、鼓气、提劲、增强信心的作用。到会的各位副省长一致表示,要加强团结协作,在习近平省长的带领下努力完成省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

采访组:

您当时分管外经贸工作,对习近平同志支持外经贸工作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曹德淦:

习近平同志主持政府工作期间,我协助分管外经、外贸、外资,包括对港澳台经贸工作,还分管商业、粮食、供销社、物资和菜篮子工程。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也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域,外经贸自然是省里的一个工作重点。在习近平同志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外经贸工作上突出抓了几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加强各类经济开发区建设。8月10日到11日,即习近平同志担任代省长的第二天,我们就分头走访了马尾、福清等地的台资企业。马不停蹄,紧接着12日我们就赶往漳州,13日就展开调研。漳州有一个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很快。习近平同志到那里考察了台资和外资企业。他听取开发区负责人吴斌的工作汇报,听得很认真,问得很仔细,还提出不少指导意见,比如要求招商局与漳州、龙海在招商引资上形成合力,协同招商;开发区要理顺管理体制,减少摩擦,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政府工作层面讲,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都要有大局观念,从长远着想,坚持开明开放,把服务搞好。他这番讲话,大大凝聚了人心,形成齐心协力搞开发区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同志担任代省长后第一次下基层调研、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抓开发区建设。我作为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副省长,心里特别高兴,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信心也更足了。开发区是非常重要的开放平台,是外资、侨资、台资、港资聚集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习近平同志在开发区的土地供应、投资便利、快捷通关、政策扶持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想方设法提升开发区的服务水平。

第二个重点是抓98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平台的提升。98投资贸易洽谈会诞生于1987年,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行。最初是闽南金三角包括漳州、泉州、厦门和龙岩共同举办的。1988年升格为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发展势头很好。到1998年,在国家外经贸部支持下,升格为全国性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习近平同志担任省长期间,非常重视这个投洽会,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每年8月中旬,都领着我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检查投洽会准备工作,并亲自向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议汇报筹备情况,在投洽会举行的前后几天,更是亲自坐镇指挥。这对于我这个投洽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来讲,心里别提有多轻松、多高兴了。由于习近平同志大力支持、亲力亲为,投洽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到2004年升格成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个投洽会成为国际投资的促进平台、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权威发布平台、国际投资趋势的研讨平台,对促进投资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个重点是大力加强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建设。香港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澳门是福建加强与葡语系国家、与欧洲联系的重要通道。当时对台“三通”还没有实现,两岸的通邮和投资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进行。所以,香港、澳门对于福建的作用非常重要。1997年,香港回归,成立了闽港经济合作促进会。1999年,澳门回归,习近平同志抓紧成立了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2001年,我随同习近平同志一道赴港澳访问,广泛走访闽籍企业家和旅居港澳的乡亲。我们还拜访了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谈发展谈合作,谈笑风生,气氛非常融洽。他还领着我们专程看望和慰问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马万祺先生。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委副书记时,分管统战工作,基本上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亲自到深圳,把港澳的闽籍企业家、闽籍政协委员请过来座谈,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想方设法给予帮助。福建省的外经贸之所以能够很快复苏,走出当时的困境,习近平同志作为班长,起到了关键的领导、支持、鼓励、推动作用。

采访组:

对台工作是福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您当时分管对台经贸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曹德淦:

习近平同志早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就高度重视对台工作,担任省长后,抓得更全面。我与他在一个班子里,协助他分管对台经贸,体会很深刻。回过头来看,他的对台工作思想体现了很强的大局观,也很有远见。他说,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因而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肩负重大责任。他认为,对台经济工作,不是一般的业务工作,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工作。引进台湾资金和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快我们的经济发展、壮大我们的实力,这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补互利、共同发展格局,进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2000年、2001年春节和2002年元旦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台湾《工商时报》上分别发表题为《携手迈向新世纪谱写合作新篇章》《新世纪新起步新希望》《闽台携手共缔繁荣》的署名文章,以亲情、友情、民族之情向台湾同胞祝贺新春佳节,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和睦、亲人骨肉团圆,促进台湾同胞增强“民族心”和“祖国情”。

习近平同志还亲自做重要台商工作。比如,他在福建就多次看望来闽投资的王永庆先生,有一次还带着我一同陪王永庆先生和夫人到北京去见朱镕基总理。王永庆原先计划在福建建一座发电厂,共6台煤电机组,每台60万千瓦。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有关部委先批了2台,剩下4台怎么办呢?见面时,朱总理讲:“王先生,2台已经投产了,经营情况怎么样啊?后面的几台,先等等,等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你再建设嘛!”王永庆说:“我6台设备都订购了,而且陆续到货,如果后4台机组不建,我就得盖个房子给它住,不然设备就会坏掉。这样吧,先让我把它建起来,你什么时候需要,我什么时候发电。你不需要,我就关停等候。”王永庆这样说,各方面都能接受。这件事情也算谈妥了,后来也是按这样办的。这原本是投资者的事情,叫个副省长陪着去就可以了,但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亲自上阵助推问题的解决,令人感动。

当台商遇到困难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总是想办法帮忙解决。当时一位台商,准备在马尾经济开发区创办一个电子配件企业,已经定下来了,还交了土地定金。后经再次评估,认为那里不具备建厂的条件,原来交的300万元土地定金迟迟拿不回来。那位台商就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反映情况。他收到信之后,马上批示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很快使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再如,台商宣建生先生在福清兴办冠捷电子企业,那段时间由于受两岸关系影响,给他的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习近平同志就帮他解决难题,让他稳下心来好好干,冠捷电子现在发展得很好。东南汽车也是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引进的,他亲自给台湾汽车企业裕隆集团董事长严凯泰写信,把他请来,亲自做他的工作,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坚定了严先生的投资信心,现在东南汽车同样发展得很好。

采访组:

请您讲一讲习近平同志担任省长期间处理的重大事件。

曹德淦:

在习近平同志大力支持下,我们处理了两项难度很大、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让我至今难以忘却,记忆深刻。

第一件事是应对、处置我省在港窗口企业华闽公司财务重组。华闽公司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福建省驻港“窗口”公司,主要业务是贸易、金融、地产、旅游、航运等。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华闽公司经营出现巨额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如何应对处置在港窗口企业的债务危机,不仅事关福建的信誉和形象,影响外资和港、澳、台资的信心,影响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而且还会影响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的繁荣稳定。中央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外经贸部牵头组成的六部委部际联席会议,给予帮助和指导。省委省政府经过权衡,决定对华闽进行重组,展开救助。

华闽公司当时亏损达44亿港元,涉及香港大大小小81家银行,而当时全省的财政收入只有270多亿元。由于华闽公司是福建在港“窗口”企业,所以境外债权人视华闽公司的债务为政府债务,追债的最终目标指向福建省政府。旅港乡亲出于爱国爱乡情结,出于维护省里形象,殷切希望省里出手相救。而省内一些部门和相当一部分干部对于要不要救、怎么救、谁来救、用什么来救,看法不尽相同,甚至还有人提出“在完全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国有企业能办得下去吗?华闽公司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重组华闽公司的工作归我分管,我深感难度太大,心里很着急。习近平同志宽慰我说:“老曹,不要急,我们一起想办法。”

要重组就要拿出优良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向国务院申请相应外汇指标、向银行申请购汇相应人民币规模,要有强有力的谈判小组。当时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同志亲自出马,同国家电力公司谈,把水口电站的36%股权谈下来,向国务院申请外汇指标,向银行申请购汇人民币规模。习近平同志还带我去向吴仪副总理汇报重组情况。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于习近平同志的具体领导和支持,谈判小组终于谈成了一个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方案。

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努力,华闽公司重组成功。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6月,与境外81家银行签署了重组清偿协议。各方面都认为华闽公司的债务重组是成功的,并给予很高评价。国务院部际协调小组认为:“重组方案是可行的,措施是有效的,谈判是成功的。”华闽重组顾问认为,华闽重组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案例,福建省政府尽了很大努力,拿出了各债权银行可以接受的好方案。香港中联办的领导认为,福建省下大决心挽救华闽,体现了福建省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对香港发展的信心,是目前为止中资企业债务重组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中联办将一如既往支持华闽。香港主要的9家报刊在显著位置对华闽重组的成功作了正面报道。

第二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8年,朱镕基总理亲自部署抓这项工作。这也是我分管工作中难度很大的一项。因为那几年,全国因粮食经营每年亏损达三四百亿元,到1997年,全国因粮食经营亏损引发欠贷1200多亿元,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才8000多亿元,已不堪重负。粮食企业职工发不出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出现收购粮食打“白条”现象。福建的省情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历史上就是个缺粮省,当时全年粮食自给率一直都在40%左右。每年因向外省购粮,花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往往拿着调粮指标,调不来粮食,或调来的是陈化粮、劣质粮。

习近平同志在1999年接任省长时,这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省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更突出地显露出来。当时省粮食局有个离休干部叫宁元祯,给习近平同志写了封信,提出了他所了解的粮食经营中存在的5个问题:一是陈粮、陈化粮太多;二是粮储设施长期缺乏维修、仓储条件差,上漏下潮严重,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粮储设施条件,库存大多不能避免变质;三是基层粮站经费紧缺,库存粮食虫害严重,无法抑制;四是消防器具配备不到位,粮库火灾隐患十分突出;五是拖欠职工工资普遍,职工队伍极不稳定,有的因生活困难只好外出打工,不少粮仓已唱“空城计”,仓管员把锁匙交给家属或上缴粮站。宁元祯同志信中反映的问题在全省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的信是2001年10月17日发的,习近平同志2001年10月18日收到后当即批给我,要求抓紧研处。我们于2001年10月19日就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办法。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委副书记时,主管三农工作,所以对我省粮食产供销情况、粮改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他很快就深入粮企、粮库、产粮区开展调研。亲自动手、下大力气落实中央提出的“三分开”(政企分开、中央粮食事权与地方粮食事权分开、经营与储备分开)、“三制度”(省、市、县粮食工作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三级粮食储备制度、三级粮食风险基金制度)、“一改革”(粮食企业改革)。

当时全国要求各省必须有3个月粮食供应储备能力。习近平同志根据福建长期严重缺粮的实际情况,大力支持并亲自决定将福建的供应储备能力提高到6个月,拿出真金白银多建45万余吨储量粮库,并增加粮食储备金,增加粮食保管费用。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很注意抓农田改造、兴修水利、培植地力、推广良种,提高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非常关注民生,很早就提出治理餐桌污染问题,您当时分管商业、流通、物资等工作,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曹德淦:

习近平同志对治理餐桌污染十分重视。他认为,随着生产发展,食品数量不再是大问题,主要是食品质量,食物中毒和食源性污染造成的疾病,对人的危害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早在2001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开展治理餐桌污染。他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具体部署在福建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并将这些列为当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件工作,成立由一位副省长牵头、几位副省长一起抓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习近平同志经常亲自到市场检查物资供应和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逢年过节,他经常会率队检查。曾经有人问习近平同志,一般说领导都会抓大放小,但您为什么会从一张小小的餐桌开始抓起呢?他回答说,民以食为天,所以老百姓的餐桌可不是小问题。

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福建省在全国第一个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积极研发、购置蔬菜农残和肉食品有害物质监测仪器,防止瘟猪和其他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大力推行“三绿”,即“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通道”工程,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大力普及健康、安全理念,推行严格管理的办法。习近平同志在一次全省会议上动情地说,群众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人民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使命。餐桌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当前治理餐桌污染问题依然任重道远,而习近平同志早在20年前就下定的那种决心,表现出的那种魄力和执行力,激励、引领着一任又一任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朝着实现既定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采访组:

您与习近平同志认识和共事不短的时间,对他领导工作的特点一定有一些深入的认识。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曹德淦:

我感到习近平同志对大局和形势的把握非常准确,做事情有大思路,眼界开阔,站位很高。他作为班长,对班子成员既充分信任又大力支持,帮你想办法,解决难题,有担当。就华闽公司重组方案来说,每一个计划、每一个重要步骤最后都要他拍板定调。我清楚记得,当我把经国务院批准的华闽公司重组方案送给他看时,习近平同志对我说:“老曹啊,想不到还把这个事办成了!”这句话我记得很牢。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他在为每一个重要计划步骤做出决定时,也深知其中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见的风险,他都替我们担着。他作为班长,就是这样既放手放权,又敢负责、有担当。

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过人的悟性。一些他原本接触不多、不太熟悉的工作,你一讲,他就懂,并能迅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对其中大事、难事,他还亲临一线,亲自动手。例如,当年水口电站的股权就是他亲自出面去谈下来的。因为水口电站虽然福建省有投资,但国家电力公司是大股东,如果是副省长去谈,恐怕很难谈得下来。

习近平同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问题放在会议上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比如,他担任省长的那几年,每年都花许多时间,亲自主持讨论改善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问题,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我们几位副省长很团结、也很坦诚,充分发表意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我分管外经贸工作,对减费、清规的意见和建议就会多一些。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取大家意见,经常诙谐地说:“现在请外商、台商代表曹德淦副省长讲话。”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那几年外经贸经营环境有很大改善。

习近平同志是一位能堪大任的领导,在他任上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处理了那么大的事情,但从来没见他着急上火,从来没见他训斥人,一直都是从容淡定,很有魄力、很有定力。

习近平同志善于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大力推进工作落实的时候,他不会讲严厉的话,而是说,那件事情怎么样了?我们要不要一起去看一下啊?态度很认真、很诚恳,也很严肃,让人不能不尽快去把工作做好。

采访组:

您的弟弟曹德旺先生是著名企业家,请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指示,谈谈他关心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

曹德淦:

2010年,习近平同志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他和彭丽媛老师一道回福建,在接见曾同他一道工作过的老同事、老部下时,彭老师高兴地对我说:“曹副省长,您的弟弟是大慈善家呀!”我笑着说:“他为扶贫济困做了些事。”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时,也询问了曹德旺捐资行善和创办基金会的一些情况。我们大家还一起合影留念。

2012年秋天,通过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系,我们在习近平同志的办公地点见了面。他手里拿着一支笔、一个本子,一见面就亲切地问:“老曹,今年多大了?身体还好吧?”他依然是那么真诚、亲切,身居高位也没有让人有任何距离感,完全是一种老同志、老朋友叙旧和回忆往事的情景。他依然十分关心福建的发展和进步,聊到不少事情。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当我起身告别时,习近平同志握着我的手说:“请向你弟弟曹德旺带个好,我们都还记得他为福建的民营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那一刻,我很感动,他已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还依然惦记着一个农民企业家。

后来,我还听说,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阳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2016年7月在银川主持召开中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也讲了曹德旺搞实业、行善举的故事。曹德旺是我弟弟,是一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很善良、很有爱心,又很耿直、很有个性、说话很直白。这些省里许多领导都知道,习近平同志担任过福州市委书记就更清楚。可他不仅在省、市工作期间关注和帮助我弟弟,而在身居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高位之时,依然还在关心。我在感动之余,联想到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向全党全国提出关心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中第五点讲到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又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的反映和诉求,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而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实际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是他成为总书记之后才提出来,也不是只让各级领导干部去做,而是他在省、市工作期间就是这样在行动、在实践。现在提出这些要求,是他长期率先垂范的总结与升华。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视察工作,公务之余亲切接见我们这些曾一道工作的老部属、老同志,还和大家合影留念。我这里保存着一张他与我当时拍的合影,今天我也带来了。你们看,他依然还是那么亲切、那么谦和。

《习近平在福建》激励福建省干群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

即时 | 2020-06-28 07:30

 24日,尤溪县委党校老师在办公室,紧密联系当前工作畅谈《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学习体会。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严士冬 摄

坚守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 

《习近平在福建》激励我省干群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 

东南网6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连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带着深厚感情、带着特殊责任学习采访实录,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他们纷纷表示,要结合本职工作找准自身职责定位,以一流工作业绩彰显党的初心使命,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担当作为的宽肩膀;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烈责任担当精神的成效,转化为建设新福建的实际行动;强化责任担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在省工信厅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在当前就是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百千”企业增产增效,实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行动,增强上中下游产业协同联动,加大工业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发展信心,用实际行动彰显工信干部职工的担当作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展现的率先带头、亲身示范、勇于担当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省财政厅社保处副处长叶丽表示,财政干部职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担起使命,扛起责任,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持续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管理作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落细落实惠民举措,抓好财税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省海洋与渔业局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转化为推动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方位推动我省海洋与渔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新格局;着力建设“海上粮仓”,推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加快养殖设施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渔港项目建设,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年规划三年完成”渔港项目建设目标;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渔业海漂垃圾治理和养殖尾水治理攻坚,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全力做好海上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有序推进渔业复工复产;实施渔业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近日,省卫健委党组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并交流学习心得。讨论中,医政管理处处长张国安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让我们更加坚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基层卫生健康处干部郭露华说:“作为青年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心系人民,勇于担当,努力践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精准对接人民健康需求,把基层群众关心的卫生健康事情办好办实,为推动我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自己的贡献。”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充分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科学理念、重要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交流探讨传承弘扬这一宝贵财富的思路举措。会议认为,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带着感情学,学出忠诚信仰,带着责任学,学出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勇当先锋的锐气、敢闯敢试的勇气、改革创新的胆气、凝心聚力的神气,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精气神,用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创新理念、科学方法和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在“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奋斗”“实干”“发展”等成为网友留言中的高频词。网友“哎呀”留言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网友“寰宇”留言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发展的指引,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在福建(六):“习近平同志有着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

即时 | 2020-06-26 14:38

采访对象:黄瑞霖,1944年6月生,福建闽侯人。1986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1988年任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副书记,1990年7月任省经贸委党组书记、副主任,1991年6月任省经贸委党组书记、主任,1995年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00年起兼任省总工会主席,2001年任省委副书记,2005年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2010年退休。

采访组:邱然陈思黄珊

采访日期:2017年6月3日初访,2020年1月6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黄瑞霖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黄瑞霖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的时候,您在省政府工作,请讲一讲你们交往认识的过程。

黄瑞霖:1986年1月,我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那时习近平同志任厦门市副市长。那年8月,我和他陪同时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序同志到黑龙江参加全国横向联合大会,并考察调研。一同去的几位干部,大多是50多岁,我当时40岁出头,习近平同志30岁出头,我们两个算是比较年轻的,所以很谈得来。在哈尔滨的招待所,我俩住一个房间,彼此好像有谈不完的话题。

聊天中,我们谈起各自看过的书。习近平同志的读书生涯令人惊叹,他8岁就看完了《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在农村插队和上大学期间包括工作以后,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读书,读书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他读书不是泛泛地读,而是对书中内容有所吸纳和借鉴,并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说起来,我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他是清华化工系毕业的,我学的是文科,他学的是理工科,但从阅读范围和理论修养上来讲,我确实比他差远了。我们一聊到比较深入的话题,我就明显感觉到他超越自己年龄的博学与智慧。

在黑龙江一起调研考察的这几天,我不仅和习近平同志认识了、熟悉了,还从与他的谈话中获取了不少知识。他对党的忠诚,要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先后在厦门市、宁德地区和福州市任职,根据您的了解,他在福建各个时期的工作有什么特点?

黄瑞霖:习近平同志在地市工作的时候,我一直通过不同渠道关注他,对他的工作情况有一些了解。

他在厦门期间,工作很务实,成绩很突出,对厦门初期的建设有很独到的见解。那次在黑龙江一起调研时,他就对我讲:“厦门现在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一定不能搞什么修大楼之类的形象工程。当前关键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改善投资环境。我要抓好基础工作。”由于习近平同志表现好,威望高,在1987年市政府换届时,市人大代表联名推举他为市长候选人。但他很谦虚,而且顾全大局,主动诚恳地向组织、向代表表示自己退出市长选举,支持上级提名的市长候选人当选。

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工作以后,我也注意了解他的情况。宁德在当时是福建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省里面把他派到宁德去,也是希望他能带领宁德干部群众“闯一闯”、“冲一冲”。他在宁德的工作风格主要是稳健和务实,避免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干快上”等冒进做法,也杜绝了“一夜暴富”的不切实际想法,而是踏踏实实地带领宁德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在抓宁德当地优势产业的同时,坚持抓扶贫工作。

在宁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习近平同志拄着登山杖,戴着草帽,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走遍了宁德的每一个县,走遍了贫困的山区、海岛。他踏足的一些非常偏远和闭塞的山村,甚至已经上百年没有县级官员进去过。对那些不通电、不通路的“被遗忘”地区,他通过调查研究,深切了解当地老百姓的需求和苦衷,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并且想方设法争取省里的力量来支持扶贫工作。

宁德在之后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习近平同志当年的工作思路——抓优势产业和扶贫。现在,宁德发展得很好,已经从原来全省的“老九”,提升到第六、第七位。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当时的思路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1990年,习近平同志调到福州市工作。初到福州,他就发现一些机关干部办事效率不高,存在懒散、拖沓现象。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理顺班子,抓干部队伍建设,狠抓落实,建立督查机构和督促机制。他所倡导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逐渐深入人心。每一项具体工作,他都做得非常扎实,非常有效率。比如,一个重要报告呈上来了,他会马上召集开会,充分探讨之后,该干的就拍板,成立领导小组,拨钱,从不搁置、拖沓。很多具体工作的领导小组都是他亲自挂帅,亲自抓,亲自督促,同时,他也负最大的责任。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那几年,是福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辉煌的时期。

那时我是省经贸委主任,常到福州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功成不必在我。”他深入调研,虚心听取大家意见,制定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按规划扎实推进。他不盲目上项目,绝不上有污染的项目。在发展上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不搞“寅吃卯粮”。不少地市主官走时留下一屁股债,而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州时,市财政盈余十多亿元,为下一任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属难能可贵。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后,历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在这期间你们一起共事较多。请谈谈这一段的情况。

黄瑞霖:习近平同志到省委上任是在1996年4月21日,那时候我是省委秘书长。4月22日,我就到他那里汇报省委领导集体的具体情况、办公厅各处分工等等。他虚心地说:“我刚到省里,情况还不熟悉,希望你们多提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以后,着力谋大局、抓大事。他任省委副书记时,主要分管农业农村等工作。1998年,他提出“山海协作、联动发展”规划,就是让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比如厦门、泉州、福州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当时,他作为省委副书记,亲自挂帅,组织了省里55个部门,调研了8个月,提出具体的协作发展方案。1998年10月31日,省委召开六届九次全会,作出《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和《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在他的具体领导下,加快了山海协作步伐,提高了福建省的综合实力。同时,扶贫工作也全面推开,精准进行,成效显著。

习近平同志对省外扶贫工作也非常重视。从1996年到2002年,他在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亲自抓对宁夏的对口帮扶工作。在6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参加了5次闽宁合作联席会议,其中两次带队到宁夏,作了三次讲话。他说,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是贯彻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他亲率代表团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考察,强调对口扶贫协作要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重点。

他对援藏工作也非常重视,曾经亲赴西藏林芝地区送援藏干部入藏,对援藏的各项工作作出重要的具体指示。

习近平同志大力推进“生态福建”建设,治理水土流失,这一举措也非常超前。龙岩市的长汀县,当时是全国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累积时间最久的地区之一。在民国时期,这里就设置有“治理水土办”。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也设立了专门的水土治理机构。但由于长期水土流失,漫山遍野都是白花花的风化沙土,不仅见不到树林,连草都难长。由于流沙堆积,山下的河床比旁边的稻田高出许多。

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后,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高度重视,他多次到长汀调研,并在规划上、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种草种树要花很多钱,在当时省财政很困难的情况下,他每年给长汀拨款100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作。他自己出钱买了树苗,还捐种了一棵香樟树,那棵树长势很好。2001年10月,他再次到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时,还亲自为他捐种的那棵香樟树培土浇水。

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1年,福建成立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任组长,开始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2002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着手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也正是在2002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4年底,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在当时不少人连生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搞生态建设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情况下,习近平同志力主生态省建设,并制定宏大的战略规划,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福建是林业大省,习近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要保护森林,必须抓林权改革。他很早就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给予特别关注。2002年6月,他到武平县调研后,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如今,林权制度改革已被誉为“我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超过7亿亩的山林承包到户,为5亿农民带来了福祉。

治理餐桌污染也是他在省里工作时的一个突出亮点。化肥农药残留和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但是因为这跟一时的产值、GDP没有太大关系,被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因而广受老百姓诟病。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基层,对群众的呼声十分了解。他亲自抓餐桌污染问题,亲自挂帅,还派两个副省长具体抓,并要求所有相关单位各负其责。从源头上,要保证种出来的菜不能有毒,养出来的禽畜不能注水;从流通环节上,施行标准检查,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要在各个环节治理好各种添加剂超标问题。正是因为习近平同志听了老百姓的声音,重视群众的诉求,所以食品安全工作,他在全国抓得是最早的。

习近平同志抓“数字福建”建设,在全国也是很领先的。世纪之交,电脑尚未普及,人们对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不甚了解,反而有很多争议。2000年,福建处于工业化初期,要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虚心征求专家学者意见,成立领导小组,亲自任组长,组织编制和审定“数字福建”建设方案,审定项目建设方案,支持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的开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组织建立了“数字福建”的总体框架,为“数字福建”定好调、布好局、开好头。今天,“数字福建”已取得了可喜成绩。

习近平同志在当省委副书记和省长期间,很多事情都要亲自抓,我上面提到的这几件,是他抓得比较大的、具有战略性的重点工作。其实,只要是有利于福建发展,有利于民生的事项,他都认真抓,如保证粮食安全、治理闽江污染、菜篮子工程等,他都十分关注,一抓到底。

采访组:经过与习近平同志这么多年的合作与共事,您认为他在领导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黄瑞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福建工作。他随着工作调动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从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但我一直都很关注他在各个地方从事领导工作的具体举措。

我觉得,习近平同志领导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视野开阔,思路超前,具备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积累。这使得他既能高屋建瓴,具有前瞻性,又能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性。他在开会讲话和平时分析问题时,很喜欢借鉴一些历史上的典故、成语和格言来辅助说明问题。他的讲话很有文采,既接地气又很有深意,大家很爱听,也很容易接受。

他对历史和现实都很了解,看问题非常深刻、开放,知识面很广,无论是与知识分子交流,还是与农民交流,都非常顺畅。他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了解基层是怎么工作的,也了解上层是怎么运作的。他不是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干部,也不是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土干部”,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他都吃得很透,做得很实。他是一个脚踏实地、胸怀全局的好领导。

第二点,习近平同志注重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厦门任副市长,在宁德、福州任书记,还是到省里担任领导,这个工作特点他都是一以贯之的。比如,他在省里提出“山海协作,联动发展”,举全省之力,加快山区脱贫。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队整整调查了8个月,在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现状之后,提出非常有针对性的举措。

他做任何工作,都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曾说:“做事的第一步就是‘谋’。”他向来都是把谋划放在第一位,在谋划的基础上真抓实干,从不盲目地“大干快上”,更不会糊里糊涂地干。

在作出一项举措之前,他会找干部谈,找专家谈,找老同志谈,充分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经常跑下去,开座谈会调研,倾听“八面来风”。

第三点,习近平同志向来主张抓试点、推全面,处事沉着稳重。通过抓试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再来全面推行。比如“生态福建”建设,他首先就以治理长汀水土流失为试点,并且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他和当地干部座谈,和农民座谈,了解情况细致入微,甚至种草种树需要多少钱这种具体问题他也要切实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正是坚持抓试点、推全面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同志做工作一直都非常稳健,做一件,成一件。在福建工作的17年里,他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第四点,习近平同志为人低调,明确站位,从不越位。他沉下心工作,从不包装和宣扬自己。多次有记者想写他,电视台想宣传他,他大都谢绝了。当副市长时,他非常尊重书记、市长;当省长时,他非常尊重省委书记。凡事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一切服从党委安排。他任省委副书记时,非常关心办公厅的同志,他常和我们谈心,平心静气地和我们商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他很有亲和力,大家都喜欢和他一道工作。他待人以诚,团结同志,在哪里担任一把手,哪里的班子都非常团结。

采访组: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变化有什么感想?

黄瑞霖:召开党的十八大的时候,我们省里的同志都对习近平同志充满希望,知道他一定能够当好这个家。不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所展现出来的魄力、担当、强有力的领导,仍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他主政这几年来,发挥了巨大的能量,让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国家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特定的困难和历史局限性,也都会不可避免地积聚一些问题。比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道德滑坡、党内腐败等问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在他的指挥下,一项一项卓有成效的举措开始施行,有力地捍卫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也捍卫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的成果。他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作风建设、零容忍反对腐败、军队改革、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巨大的魄力、卓绝的智慧和高超的掌控能力。

我相信,我们的党和国家会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继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福建(五):“习近平同志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

即时 | 2020-06-24 07:53


采访对象:游德馨,1931年2月生,福建罗源人。1948年3月入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福州市区县乡和市直机关工作。1980年任福州市市长。1984年任福建省副省长兼外经贸委主任。1992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任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03年离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3日初访,2020年1月12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游德馨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游老,您好!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在福建省任职,与习近平同志有很多接触,请您先谈谈他在宁德工作的情况,以及他后来到省里工作继续支持宁德发展的情况。

游德馨:1988年6月,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到省人大工作,组织上调习近平同志到宁德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是我们福建九个地市中最贫困的地方,省里期望习近平同志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能够带领宁德干部群众“闯一闯”“冲一冲”,改变宁德的面貌。习近平同志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他上任伊始,就确立了宁德发展的基本思路。他对宁德的干部们讲:“虽然我们现在很穷,但是我们要有‘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弱鸟先飞’的精神。”他还提出“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习近平同志不仅有思路,还有切实的行动。他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

那时,宁德市寿宁县的下党乡还没有通公路,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徒步走两三个钟头的崎岖山路才能走进去。习近平同志先后走进去3次,开展深入调研。他支持下党乡的脱贫工作和建设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期间,特别支持福(州)温(州)铁路宁德段的建设,组建地区铁路办公室,抽调人员,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后来他调到省里工作,仍积极支持福温铁路和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建设。

1982年,福州市首先开通全国第一部市内程控电话。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市话程控化一开始,他率先带领地区邮电局长杨锦炎等同志到福州参观学习并向省里争取项目,抓紧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后改蕉城区)两县程控电话建设,走在全省程控化的前列,大大促进这两县对外的信息交流、生产发展,方便了群众。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同志还始终记挂着宁德百姓的生活,茅草房户搬迁和连家船民上岸是他到省里工作后开展的。茅草房是贫困农民遭灾或家里极贫,无法建瓦房,只好用茅草搭盖避雨,冬不御寒,夏不消暑。当时宁德地区就有2104户、7701人住茅草房。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听省政协汇报后,即带领有关部门同志到闽东调研,并拨款600万元支持茅草房改造。省委省政府把茅草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财政投入,经省、地、县、乡各级的努力,1997年底茅草房改造与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习近平同志对连家船民上岸工作十分尽力。连家船民是生活在江海边的特殊渔民,无土地、无房屋、无户籍,终年漂泊在海上的破旧渔船里,“讨小海”为生。组织他们上岸要解决土地、住房、路水电配套,还有就业、小孩上学等问题,比解决茅草房还艰巨。省政协宁德地区工委把情况反映到分管扶贫工作的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时,他非常重视,与省委书记陈明义一起批给有关部门办理,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的通知》。1998年12月1日,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在福安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讲话,要求各级领导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造福工程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会后,他深入移民定居点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了解上岸后船民生活。由财政拨出1477.28万元,民政、水产、水电、教育等厅局及省计委安排950万元,加上省里逐年投入及市县配套资金。经过3年努力,全省新建连家船民新村65个,上岸定居船民4273户,19378人,其中宁德地区占90%,结束了连家船民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历史。他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感谢党和政府为民办的这件大好事。


采访组:请谈谈习近平同志到福州市工作以后的情况。

游德馨: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到福州任市委书记。他做事非常扎实,也非常有魄力。在福州期间,他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他提倡并实行“一栋楼办公”,提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受到各方好评。

在战略规划方面,习近平同志思路非常清晰。1992年,他提出构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福州“东扩南进”的发展规划,请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刘太格来搞福州长远规划。福州的东边、南边都靠海,江河众多,发展要依靠江海。为了构建福州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真正把福州建设成滨海滨江的现代化大都市,习近平同志专赴闽江口、马尾、长乐沿海进行调研,作出了福州“东扩”往马尾、“南进”至长乐的“东扩南进”战略决策。为响应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习近平同志任总指挥,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发展的战略设想,即“3820”工程。现在的福州,还是依照“3820”工程的发展战略往前走,基本形成了他当年提出的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抓招商,特别重视“引侨、引台、引外”工作,为福州大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时任福清县委书记练知轩同志曾陪同他去东南亚,把林绍良、林文镜、林学善等侨领吸引回国投资发展,做成了很多重大项目,如冠捷电子等。这些项目为福州市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修建福州二环路。当时,作为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福州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大型港口,市内交通也不通畅,这些都是制约福州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市区交通拥堵,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福州二环路从1992年开始动工。那时福州财力不足,他提出“勒紧裤腰带”来搞,先把主道贯通,人行道的修建和行道树的栽种放在后面陆续做。现在福州的交通主要就靠二环路。这条路是环市郊农村走的,围绕福州中心城区而建,全长28.5公里,在减少交通拥堵方面功效显著。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分管统战工作,您那时是省政协主席。请谈谈他是如何支持政协工作的。

游德馨: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时候,分管统战工作,对于我这个政协主席非常支持。

1999年6月17日下午,在我和时任省委统战部长金能筹同志邀请下,习近平同志来到省政协,与我们进行座谈。会上,我们共同研究了政协和统战部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和统战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他讲了很多具体意见。比如,换届时人事安排形成方案后,要先征求政协意见;政协、统战干部如何列席会议;如何建立制度,互相沟通;等等。他还说,政协和统战部的工作目标都是一致的,政协是搞统战工作,统战部也是搞统战工作,为避免重复,就要通过相互沟通,把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好。

他很支持省政协的工作。省政协向省委汇报工作,他都参加。我们汇报完后,他都发表意见。

1996年7月30日下午,听取省政协工作汇报后,他指出,省政协上半年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确实开得不错。最近联系一些党外人士,他们也都感到政协工作很重要,也很实在,都愿意参加这方面的工作。省政协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委部署,把握重点,献计献策,工作扎实,有一定的深度,研究也有水平,起到了借鉴、参考、指导作用。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对省政协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指示。

1997年2月4日,习近平同志听取省政协工作汇报后说,这一届政协工作开展得很有成效,工作上了新台阶,对我省“两个文明”建设起了推动作用。这一届政协工作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责任心强,政治水平高,熟悉情况,能很好地领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以后,还做了哪些您印象深刻的事情?请您讲讲具体的事例。

游德馨: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以后,我们接触就更多了。他做工作很有预见性,思路很超前,也很有远见。他教育干部“要目光放远,算大账,不要因小失大”。

2000年10月,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为做好“数字福建”建设,他专门成立了“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当时的福州大学副校长王钦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当时网络尚未普及,很多人对电脑、互联网都不太了解,但是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坚持建设“数字福建”。时至今日,“数字福建”的建设使福建人民的生活与数字化、信息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数字福建”在为福建人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大推进了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1年2月,新华社连续刊发反映国内餐桌污染的两篇报道。近平同志看到这两篇报道后,深感餐桌污染问题之严重,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他的指导下,福建展开了餐桌污染治理工作,是全国第一个治理餐桌污染的省份。餐桌污染治理连续14年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思想十分超前,对民生十分关切。

还有一件事就是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地貌的典型特征,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广大福建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林业发展面临着“产权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门到福建林业大县武平进行调研,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承包到户’‘发证到户’”的历史性决定,为福建的林业改革一锤定音。从2002年到2017年,历时15年的艰辛实践,福建林权改革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人民日报》内参2017年刊发《福建十五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强大生命力》一文,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福建的林权改革,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政策,政府将森林从个人手中购买过来,但是林权证还照常发给个人,给个人管理权,每年也会发给个人管理费用,但严格规定不能砍伐。这样就把个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了。这是习近平同志率先在福建省提倡实行的。

他还做了一项非常有预见性的工作,是我们当时谁都想不到的,就是开展台湾海峡桥梁隧道论证研讨工作。台湾海峡桥梁隧道设想是怎么来的呢?1997年,清华大学吴之明教授到欧洲开会,他乘坐的车辆穿过英吉利海峡跨海隧道,受此启发,他认为我们国家也可以建设海峡隧道。回国后,他就向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方惠坚同志汇报。方惠坚同志认为,要建设海峡隧道的话,肯定是在福建和台湾之间。于是,他就向习近平同志说明了这一情况,共同研究决定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福建省合作进行论证研讨。习近平同志认为,这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可以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开始进行,使它成为团结台湾同胞、两岸携手振兴中华的一个平台。于是,习近平同志指定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作为我省一方,与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合作,来推动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工作。

首届“台湾海峡隧道论证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会议,接见全体代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代表们说,这项计划虽然是一个漫长长河的起点,但它必会引起两岸有识之士和广大华侨关注,相信两岸同胞携手振兴中华、共创华夏文明的一天一定会到来。经过几次会议研究,专家们提出三条线路构想:北线平潭—新竹,123公里;中线莆田—苗栗,150公里;南线厦门—金门—澎湖—嘉义,270公里。专家们从海洋、地质、地震、工程难易及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北线比较理想。这些研究成果上报之后,交通部制定全国20年公路网长期规划,把京台高速公路列入,以海峡隧道作为入台通道。这条未来的台海通道将由桥梁、隧道、人工岛结合组成,造价不菲,工程艰巨。但专家们认为它将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一定会物超所值,对两岸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他们对习近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科学态度深表钦佩。从1998年11月到2014年11月,先后开了十次研讨会,每次规模一两百人,都是以大陆和台湾工程学会、大学、海洋研究所、交通协会等为联合召集单位,还邀请美、日、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有两次是到台湾岛内召开,江丙坤参加会议并讲话。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共事多年。据您的了解,他在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特点?

游德馨:做领导工作,除自己要做到位,还要会用人。习近平同志在用人导向上一直非常明确,他起用为人民谋福祉的人,起用忠诚担当能干事、干好事的人。为鼓励干部大胆做事,他建立了容错机制,只要为党为人民工作,他会谅解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例如,福清市委书记利用华侨捐助资金建设闽江调水工程,他没有向市委汇报就开工,水渠挖到邻县的乡村时,村民起来反对,堵截福厦路,造成交通中断。习近平同志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位领导同志,而是派公安干警和县乡干部疏导劝说村民,使工程继续进行。

习近平同志很亲民,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老干部非常尊重,也非常关心,这在老干部当中广为传颂。比如,他对我个人就很关心、爱护。2001年,我给组织写报告,主动提出要从省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让给年轻同志担任。在2001年12月12日省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我退下省政协主席职务,省长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他在讲话中多次对我给予肯定和鼓励。2014年年底,革命老前辈、福州市委原副书记成仞千同志逝世,习近平同志送了花圈。2017年5月27日,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福建省委原主委蔡载经同志逝世,他也送了花圈。他的这份情谊让人非常感动,体现了党的领袖关怀革命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的高贵品质。

习近平同志博览群书,眼界开阔。他不仅知识面非常宽,而且很有情怀,写了不少感人至深的诗词,如《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七律·军民情》等。

习近平同志生活俭朴,下乡也是轻车简从。他的夫人彭丽媛同志在福州生小孩时,住的是和老百姓一样的普通病房。在习近平同志的身上,没有任何特殊化的东西,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习近平在福建》激励福建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有为

即时 | 2020-06-24 07:53

把人民放在心中 把责任扛在肩上 

《习近平在福建》激励我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有为 

东南网6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连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深入学习采访实录,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初心未改”的深厚赤子情怀感人至深,通过学习采访实录,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要把这种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学习采访实录,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派驻屏南县甘棠乡梅花地村第一书记黄子建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驻村以来,黄子建带领梅花地村村民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班子建设,探索“党建+产业”促扶贫工作模式,吸纳村主干、党员、乡贤等壮大精准扶贫力量,实施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与企业合作发展芙蓉李电商项目,让曾经的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他将坚持靶心不变、焦点不散、频道不换,坚决落实攻坚责任,强化精准施策,加强监测预警,加快补齐短板,深化扶贫举措,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盼。

“《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生动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生活情景,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赤子情怀,感人至深。每一篇采访实录我都认真学习,很受教育、很受鞭策。”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处处以人民为中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二字已铭刻在他的内心深处,“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笃定地扎根他的心底。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事事关系百姓,我们民政工作者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传承好,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持续深化学习,践行为民宗旨,把理想信念筑得更牢,把初心守得更好。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着想,想想他们缺什么、要什么,我们就补什么、提升什么,让他们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学习好践行好。”共青团福建省委派驻建瓯市川石乡伏演村第一书记杨荣章说,我们要坚定不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深入农户当中倾听村民呼声,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驻村两年多来,他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深厚人民情怀,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伏演村是建瓯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先后争取到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了产业发展、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20余项,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昔日有名的贫困村、难点村,摇身一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初心未改’的赤子情怀饱满深厚,隽永悠长,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情怀的集大成。”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苏德新表示,体育部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怎样顺应广大群众盼健身、盼健康的强烈愿望,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路子,这是新时代福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一道必答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民健身根植于民、服务于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练”“练什么”“谁组织”“谁指导”的问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

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省信访系统和信访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要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全面推行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的“四门四访”工作机制,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家。

省委宣传部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

即时 | 2020-06-24 09:15

东南网6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23日,省委宣传部召开部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邢善萍主持并作重点发言。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理解、大力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作风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和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力量。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断提升宣传工作实效和水平。

会议要求,要精心组织系列采访实录学习宣传,围绕主题、全媒联动、持续发力、走深走实,打好组合拳、总体战,凝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大精神力量。

网友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热情高涨

即时 | 2020-06-24 09:15

精神深受振奋 思想得到升华 

网友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热情高涨 

东南网6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15日起,学习时报开始连载《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东南网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和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等平台纷纷转载,吸引众多网友点击关注学习,并纷纷留言点赞。在这些平台上,网友们留言表示,通过学习采访实录,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孜孜探索、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我们只有传承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才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大动力。

采访实录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初心未改”的深厚赤子情怀。在“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网友“夏目”学习采访实录后,深受感动,激动地留言说:“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半,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网友“方寸云山”则备受振奋、倍感自信,留言表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要搭乘新时代快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一起努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

网友通过持续深入学习采访实录,深刻感悟总书记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东南网微信公众号,网友“采薇”留言,采访实录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各部门将连家船民搬迁上岸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体现了他对基层群众的关心。不少网友还留言表达过上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有网友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建设“生态福建”,又亲自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是给我们带来了民生福祉,能生活在美丽福建,幸福感爆棚。

连日来,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和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转载的《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都获得高点击量,网友们纷纷留言交流学习心得。网友“柠夏初开”在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留言表示:“‘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字字珠玑,提醒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奋发有为、主动担当!”还有网友在新福建客户端留言说:“学习采访实录,领悟赤诚情怀,在青春道路上拼搏,与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

即时 | 2020-06-23 07:30

强党性 守初心 见行动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 

东南网6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22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张广敏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间大刀阔斧、超前谋划、开拓创新的领导风范,展现了他率先带头、亲身示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彰显了他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珍贵的教材。

会议强调,全省各级人大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科学理念、重要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人大一切工作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根植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为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1  2  3  4  5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