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

在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前夕,东南网推出《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细数福建在商务、医疗健康、教育、住建、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农村农业、民生保障、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等不同领域这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十四五”规划及实施进展情况,进一步宣传福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成果和未来展望。

 资  讯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十:提网速、降资费 加快打造5G全连接工厂

即时 | 2021-11-23 20:51

通过手机监控查看家里情况。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1月2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爸,家里一切都还好吧?天气转凉了,您要多穿点衣服。远在意大利做生意的小晏正通过手机监控视频查看家里老人的情况,并通过扩音设备和老人进行通话。

在明溪上坊村,得益于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三明移动为240户村民提供“云广播”+“平安乡村”+“移动看家”融合应用。老人、小孩们还可以免费使用宽带和WIFI,通过摄像头,搭建与家人“见面”的桥梁,一旦家里的老人小孩跌倒了,或者有什么头疼脑热的症状,可在第一时间实现救助,为远在异乡的游子解决了后顾之忧。

过去的五年来, 福建增值电信企业突破4000家,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达342家,进入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4位,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信息基础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5G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区域和重点乡镇覆盖。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1000M,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较目标值提升10倍和3.3倍。用户普及水平快速提升,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居全国第2位和第7位;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全省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资费平均下降95%以上。

“十四五”时期,福建细化了十项信息通信重点工程,从千兆光网、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Pv6、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部署,统筹推进行业发展。尤其在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福建将于“十四五”期间支持信息通信企业与工业、能源、医疗、交通等行业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应用创新;提供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拓展5G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广5G+4K/8K、5G+VR/AR、网络视听、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5G应用从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

此外,“十四五”期间,福建将促进信息消费全面升级。鼓励和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推广5G+4K/8K、5G+VR/AR、网络视听、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应用,加速培育新型信息消费模式。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拓展5G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提升数字化治理服务能力。推进移动物联网在城市治理、安防监控、能源表计、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治理智能化。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九:推进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 托起全民“健康梦”

即时 | 2021-11-22 21:19

东南网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日前正式全面开诊。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是福建省第一个省级公立妇产专科医院,坐落于福州市晋安区五四北坂中路。医院设置床位800张,先期开放300张。占地面积184亩,建筑面积17.72万平方米。

医院正门(南门)1.jpg

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日前正式全面开诊(福建省妇产医院供图)

福建省妇产医院是省卫生健康领域民生补短板重大项目,列入“十三五”期间省属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及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事项。

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妇科内分泌、妇科微无创诊疗、高级生命支持、母胎医学为专科重点特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妇产医学中心。诊室更宽敞、床位更多、设备更高端、管理更智能、交通更便捷,有效填补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10项主要任务为:一是以健康为中心,构建健康优先发展新格局;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筑牢公共卫生安全新屏障;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整合高效服务新体系;四是突出重点人群,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新保障;五是发挥中医优势,实现中医药服务新突破;六是突出创新发展,培育医教与科研新高地;七是开展智慧服务,推动健康迈向数字新阶段;八是拓展对外交流,深化闽台港澳与国际新合作;九是激发创造活力,引导卫生健康产业新发展;十是加强综合监管,创新全行业治理新模式。

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支撑健康福建建设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普遍具备首诊分诊和健康守门能力,县域内人人就近享有便捷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到2035年,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实现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超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人民健康素养达到新高度,建成健康福建。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八):脱贫攻坚奔小康 乡村振兴焕新颜

即时 | 2021-11-20 16:59

东南网1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十三五”期间,福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准扶贫的福建实践

云霄县地处福建东南部沿海,是原中央苏区县,县域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有19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约43万人,是中国枇杷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城。近几年来,云霄县致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全县3139户10397贫困人口、4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稳定脱贫,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现如期摘帽。

据介绍,云霄县坚持特色化思路发展农业,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引进种植高优品种,培育形成了水果、蔬菜、茶叶、淮山、食用菌等5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云霄县坚持工业化思维做大农业,积极引办51家食品工业企业,建成总投资38亿元的富佳宝食品科技园,形成了农产品“种、加、包、储、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坚持融合化理念发展农业,精心打造生态旅游路线,举办自由采摘、美食节等活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实现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有的还做起家门口生意。据初步统计,云霄县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亿元、比2015年增长3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1元、比2015年增长53.6%,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

“十三五”期间,宁德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始终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提出的“扶贫先扶志”“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提升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等重要论述,集各方之智啃“硬骨头”、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

据悉,宁德大力推行金融扶贫、科技扶贫、龙头带动、能人引路等10种扶贫模式,坚持因户因人施策,一户一策推动。针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宁德市通过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累计为贫困户贷款9.1亿元、覆盖率达56%,平均每户落实信贷资金3-5万元不等。针对自主发展产业缺少经验的,宁德市则引导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电商+农户”“定制种养”等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十三五”期间,共有400多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与带动贫困户。针对农产品缺少销售渠道的,宁德市就发动干部、单位、工会和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利用“朋友圈”“亲友团”帮助打通销售渠道。仅寿宁县“下乡的味道”平台,就带动19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宁德全市共有2090名驻村第一书记、蹲点干部和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驻扎在脱贫攻坚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不断增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同时,结合推进乡村振兴,这几年还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到目前为止共选派388名具有乡村情怀、工作经验丰富的临近退休领导干部返乡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有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龙岩连城县宣和乡从党建工作的职能和特点入手,把党建工作进一步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文旅融合”,自2012年起,宣和乡培田村恢复并创新了春耕节传统庆典活动,立足乡土、面向世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城乡民众来这里体验传统的生态农耕,领略客家耕读文化的魅力。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带领村民、贫困户开办家庭农场、家庭旅馆、农家乐,指导土特产的加工和文旅产品的开发等,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该乡在确立了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9年,培田古村落门票收入超过了300万元,同比增长13.5%;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8%。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十三五”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300亿元,全面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助力宁夏和甘肃定西、临夏州打赢脱贫攻坚战,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十三五”时期,全省涉农领域制度性改革全面深化,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1563万亩承包地确权到户,470多万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15362村(居)全面完成清产核资,2900多万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7.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300个,形成5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米袋子”“菜篮子”保障方面,完成11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划定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1250万亩、500万吨。茶叶、食用菌、肉鸡等产量保持全国前列。

实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968”工程,创建8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推动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2020年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将突破2万亿元,各个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居全国第五位,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41:1,缩小到2019年的2.33: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8元,同比增长5.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书荣表示,“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全力推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实现“双过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全面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农户申请2325户,逐户核实认定,并分层分类进行帮扶。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每月组织开展专项筛查,每季度研判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搬迁户发展生产和稳岗就业政策,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搬迁户有效融入社区生活。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促进其发挥应有作用和效益。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福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创建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茶产业绿色发展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健全秸秆、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化肥农药持续减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1%,绿色农业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8亿元、比增4.8%,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974亿元、比增11%,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34亿元、比增18%,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000多家、上半年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全方位开展“生态福建·绿色农业”宣传推介,“福”字号福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福建将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和样板工程等6类19项重点建设任务逐项明确量化指标,生成项目清单,细化到县(市、区),并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加强工作调度,坚持每月一调度,对各市、县(区)进行排名通报。强化督促检查,运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互联网+督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共办理投诉举报398件;督促各地对国家组织的检查和省政府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压茬推进落实,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现场推进会,推动各项工作落深落实落细。八闽乡村不断焕发新颜,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全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强化“米袋子”“菜篮子”两大保障,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把福建建成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预计到2025年,福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取得显著成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完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2035年福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七)福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即时 | 2021-11-18 20:46

东南网11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近日,2021年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经过长达3个月的比拼,当天共有20家企业收获了奖项与荣誉。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经过5年的培育自大赛举办以来,已成为众多创新创业企业成就大业的逐梦舞台,在大赛带来的技术、资金、政策等资源助力下,已经有多家优秀参赛企业顺利获得总额超4亿元的投融资。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源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福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源,“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为重要抓手,先后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巩固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省份获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获得支持,全省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据最新统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9位,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居全国第9位,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居全国第7位。

据介绍,过去五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1.51%增长到2019年的1.78%,特别是近三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4.88%增长到57.6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4.7件增长至11.1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811家,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连续四年破百亿元。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和全省所有乡镇全覆盖。据最新统计,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7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居全国第9位。

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是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其数量和产值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出台《福建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18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3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大力培育和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2535家增长至2020年的6485家,年均增幅22%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8年的903家增长至2020年的3748家。

同时注重打造科技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等一批创新型成长企业。全省拥有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52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81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7家、省级222家。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攻克核心技术的生力军.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福建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等政策,近三年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年均增长40%以上。为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我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打磨自立自强利器。为突破项目瓶颈,“揭榜挂帅”寻高手。今年初,我省面向全国发布3项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

2025年 我省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基本形成

日前,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速继续保持高于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8%以上,科技综合实力全国排名进入前12位,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围绕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实施12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立10个重点产业攻关技术目录,梳理创新平台、研发机构、特色园区、重大专项等89项重大(工程)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位有新提升。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聚焦创新高地、重大攻关、创新主体、研发平台、人才育引、开放合作、体制创新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实施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行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行动、科技重大攻关行动、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提升行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高层次人才育引行动、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行动、深化海峡两岸创新融合发展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等12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其中,我省将以建设福厦泉科学城为核心,推动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将自创区打造成为全省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围绕10个重点产业技术领域,拟组织实施2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一批区域重大项目。至2025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0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000家以上,单项冠军企业达300家以上。每年省、市、县三级精准选认2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至2025年新建利益共同体100家以上,50家科技小院、30家以上省级星创天地。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六:商务事业奋进创新 增强发展新动能

即时 | 2021-11-17 17:28

东南网1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节”消费热潮中,福建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根据浪潮大数据初步统计,2021年“双十一网购节”福建省实现网络零售额458.7亿元,同比增长11.7%,位居全国第6位,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168.2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全省网络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84家。这五年来,福建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市场活动,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

今年11月,为抢抓“双11”契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省商务厅筹划开展以“全闽乐购——‘双11’要要购”为主题的系列促消费活动(“要要购”一语与“双11”谐音),并将在12月开展“跨年购•要你购”等活动。在此期间,全省各地组织平台、企业、商家等开展各类促销活动100多项,通过省市县联动、“商品+服务”、“政策+活动”、“线上+线下”,着力加快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全省消费信心强起来、气氛热起来、市场火起来。

去年疫情发生后,福建省商务厅积极策划,牵头开展“全闽乐购”福建促消费行动,全省通过政府搭台,协会发动,多方参与,打响“全闽乐购”品牌。去年以来,福建省各地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福建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6.5亿元,同比下降1.4%,增速好于全国2.5个百分点。其中,单月社零已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比全国提早了3个月。网络零售较快增长,实施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4.2%,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网络零售占比不断提高。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商家纷纷加大线上促销力度。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6.7%,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0.2%,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2和0.7个百分点。

“十三五”福建商贸流通扩容升级,消费对经济发展拉动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2273 亿元,增至2020年的18626.5亿元,累计增长51.8%,位次由2015年全国第11位上升至2020年第7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全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垂直电商平台、网上交易市场超150个。2020 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 6242.3亿元,同比增长24.7%,规模居全国第6位。

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如约而至。期间,福建省设商务厅举办了多场配套活动,福建省在投资、采购、银行授信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前三届进博会上,福建省组织福建采购商与众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对接,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推动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口创出历史新高,进口5682.7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长37.0%,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增速居东部沿海主要省市第一位。20种商品进口居全国第一,其中石材、高粱、不锈钢、大麦、鱼粉等产品进口位列全国首位;铁矿砂、铜矿砂、液晶面板等进口位居全国前三。厦门湖里区入选首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成功打造了罗屿铁矿砂集散中心、整车进口平台、进口酒交易平台等重点进口平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福建省实际使用外资逆势上涨,比增10.3%,增幅创十年来历史新高。 五年来,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福建发挥独有的“多区叠加”战略优势,在主动扩大开放中激发潜力,进出口占全国比重,从“十二五”末期的4.27%,提升至4.36%,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第8。五年间,尽管遭遇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福建省对外经贸合作依然逆势上扬,对外贸易提质增效,进出口、出口规模分别保持全国第7、第6位,进口规模从全国第8位提升至第7位,贸易大省地位更加巩固,厦门、福州等6地获批设立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石狮服装城、晋江鞋纺城成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带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双向投资水平稳步提升——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一批外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十三五期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第8位,五年累计使用外资1541.5亿元。总投资净增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966个。截至“十三五”末,77 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闽投资项目213个,投资总额225.3亿美元。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全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项目 1487 个,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年均增长 7.4%,“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额176.2亿美元,是“十二五”时期累计投资额的3.4倍。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54.7 亿美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 倍。 

11月,由国家税务总局福州保税港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税务局联合打造的智慧云厅启用。这是福建首个投入使用的自贸试验区办税智慧云厅,也是全省首个税务局厅内“智慧办税区+人工窗口”综合办税厅。2015年挂牌成立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形成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明确试点的322项任务,已实施307项(国家部委暂缓实施和正在推进共15项),完成率达95%。累计推出实施17批48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96项、对台102项。34项创新成果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门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走在全国前列;179项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区内累计新增企业10.5万户,注册资本2.3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 6.7倍、10.2倍。新增外资企业4520家,合同外资335.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的 34.8%、38.4%,分别是挂牌前的4倍、4.4倍。培育发展了物联网、基金小镇、航空维修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平台,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福建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设定为6.5%,高于全国目标增速1.5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设定为14.9%,高于全国目标增速6.9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设定为5%,高于全国目标增速3个百分点;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900亿元。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五):文旅融合创新局 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感

即时 | 2021-11-17 22:17

东南网1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回顾“十三五”,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福建文旅精品、新品频出,诗与远方皆可得的情境,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体验。展望“十四五”,福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目标导向和任务要求,扎实推进福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开创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福建省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文化强省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入境旅游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朝着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工艺美术业、印刷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设计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全面打响。

此外,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高甲戏《大稻埕》、闽剧《生命》、电影《古田军号》、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广播剧《闽宁镇》、图书《谷文昌》等12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省成为文艺评奖改革以来全国首个实现“五个一工程”“满堂红” 的省份。

数字化赋能 助推业态创新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旅游业按下“暂停键”,福建旅游人转变思路,危中求机,充分利用旅游数字化平台,寻求文旅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通过直播和视频推介福建风景美食,以“云直播”按下旅游的“启动键”,提振旅游从业者的信心,加速整个旅游行业复苏。

奋进“十四五”绘制文旅蓝图

近日,福建出台《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持续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金字招牌,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规划》围绕全域生态旅游省目标,“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理念,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福建将推进省优秀中长篇小说创作工程等一批文艺创作工程,并发挥音乐“金钟花奖”、戏剧“水仙花奖”等文艺奖项扶持推优作用,打造“闽派”文艺品牌。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四:福建民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即时 | 2021-11-15 19:18

_DSC5393.JPG

2021年福建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大赛让养老护理员招得进、留得住。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东南网1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上个月底,由省民政厅、人社厅、妇联共同主办的2021年福建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开赛,来自全省各地市选拔出的50名优秀选手将同台竞技。

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全面提升养老护理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致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让养老护理员招得进、留得住,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民政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突破

“十三五”期间,福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70%建制村;全省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1.4万个,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5.5万张提高至2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十二五”末的30.1张提高至36.2张。

“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民政系统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民政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突破。

除了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全面实现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由“十二五”末的5736元/年、3406元/年统一提高到8260元/年,分别增长44%和143%;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十二五”末的每人每年6544元提高到15552元,增幅达138%;救助金额3000元以下的全部下放由乡镇(街道)审批发放。

数据统计,福建省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3.27万个。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力量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十二五”末的1.5万人增加至4.7万人,注册志愿者516.8万人,占居民人口比例的13%。慈善事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5年来,全省慈善组织共募集款物逾120亿元,受益群众800万人次。

救助对象由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拓展延伸,全省现有城乡低保对象52万人、特困人员6.8万人,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了8.6%和0.2%;全省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1.4万个,比“十二五”末增长120%,基本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和72.1%建制村;1.1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按散居孤儿保障标准纳入保障。

此外,福建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展,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1%。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残疾人69万人。基本殡葬服务更加惠民利民,节地生态安葬率提升至76%,火化率多年居全国前列达99.8%。

全省共有1232家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签订协议共建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 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全省老区县69个、老区建制村(居)8540个,老区县占全省总面积96%。近年来,我省创新帮扶机制,持续攻坚克难,全力推动老区苏区跨越式发展。

2019年底,省民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印发《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

福建省盲人协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挂钩帮扶革命老区、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宁化县安远乡永跃村,对村里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困难村民家庭进行逐一入户摸底调查,对村人口情况、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精准了解需求。

省盲协主席王永澄说,“虽然我们不能看见光,但愿意成为一道光。”一年里,协会动员爱心单位23家投入帮扶资金130多万元,直接服务和惠及村民4000多人次。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阳光1+1”牵手计划改变以往一捐了之的帮扶模式,发动社会组织把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老区村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等优势结合起来,以双方深度合作“造血”共赢模式发展老区优势特色产业,既增强老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又促进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自身发展壮大。

武平县黄金果协会立足老区生态优势,通过“技术引路,带动农户共建”“销售引流,促进产销共引”“品牌引领,致力百姓共富”“信息引导,推进资源共享”的“四引四共”模式,带动老区农民脱贫致富。2020年全县种植百香果达2.53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32家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签订协议,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形成了产业、就业、消费、技能、公益、专业社工服务等多种结对共建模式;各级社会组织直接投入近2亿元,引导会员企业(单位)投入8.76亿元,生成各类项目4981个,惠及老区村群众278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日,福州茶亭街道福德社区长者食堂开业,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或实惠的餐饮服务。受访者供图

“十四五”期间 福建民政将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

“十四五”期间,福建民政部门将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从困有所济、老有所养、幼有所保、残有所助等方面入手,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困有所济上,民政部门将实施精准救助,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力争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施智慧救助,建设全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救助”服务改革;实施温暖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资+资金+服务”模式延伸。

在老有所养上,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至2023年底,在全省打造4000所三星级及以上农村幸福院,每年新建不少于100处老年人助餐点,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每年推动7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支持每个县(市、区)建设不少于1所老年人养护院,到2025年,全省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推动每个设区市建设不少于1个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品质养老项目。

在幼有所保上,推动乡镇(街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干,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每个设区市建设1所集养育、康复、教育、医疗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院;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在全省打造100个示范乡镇,创建具有福建特色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示范地区和品牌。

在残有所助上,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探索推动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向三、四级智力等非重度残疾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家庭,推进“两项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相衔接;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省级重点支持全省改扩建或迁建7所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三):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着力构建交通强国先行区

即时 | 2021-11-14 21:04

东南网1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7230亿元,形成“两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初步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路网更加健全完善 “轨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

平潭公铁两用大桥如今成为平潭到福州的主要交通通道。作为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也是合福铁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桥起自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在苏澳镇连接平潭岛,全长16.34公里,其中跨海段超过11公里。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已于2020年10月1日通车试运营;下层为双线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

大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平潭、长乐与福州老城区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对更好发挥福州中心枢纽作用,带动闽东北区域整体开放开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五年,我省路总里程达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00公里(密度排名全国各省第3位),实现80%的陆域乡镇30分钟内便捷通高速;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达1.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5%以上;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9.3万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2万公里,实施公路安保工程2.3万公里。“轨道上的福建”初步形成。建成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铁路运营里程3884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达1906公里,实现9个设区市动车环形运营,福州、厦门双双迈入“地铁换乘时代”。

平潭公铁两用大桥 胡鹏 摄

四好农村路 给乡村插上致富的翅膀

丁屋岭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被誉为“客家山民原始生活活化石”的客家古寨。过去的丁屋岭,久在深山人不识。由于通寨道路狭小、崎岖多弯,车辆无法通行,不但游客寥寥无几,连村民出行都成问题。自从当地交通部门将丁屋岭通寨公路列入福建省“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建成了6.5米宽的农村公路后,旅游大巴开进山,丁屋岭这座“宝藏山寨”开始向世人展示其独特魅力。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路修好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数多了起来,一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万元,是通路前的3倍以上。

这是福建省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立乡村道专管员队伍、实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加快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统筹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成效斐然。这五年,全省97%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约6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车;农村邮政快递网络不断下沉,建制村直接通邮率100%,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100%。

“十四五”着力打造福建“211”交通圈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体融合,围绕福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核三支”总体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枢纽、国家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战略支点、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支柱、两大协同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着力打造福建“211”交通圈(各设区市间2 小时通达,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1 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1 小时基本覆盖)。“十四五”期,综合交通运输力争完成投资8300亿元,圆满完成交通强国试点示范创建任务,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六个更加”(网络设施更加先进可靠、运输服务更加便民惠民、绿色交通更加低碳环保、智慧交通更加创新融合、安全应急更加快速有力、行业治理更加规范高效)。

到2035年,建成交通强国先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枢纽和两岸往来的便捷枢纽基本建成,建成“福建211交通圈”,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即时 | 2021-11-13 16:48

东南网11月13日讯(本网记者张立庆)回顾“十三五”,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展望“十四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多项教育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前教育普惠化、优质发展家门口有学上

家住福州市五一路传初幼儿园附近的居民林女士表示,家门口的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方便了孩子就近入园,每天看着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心头满满的幸福感。

74e50b69fc1e1d01955234.jpg

家门口的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传初幼儿园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2018年,由鼓楼区创新打造的家门口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传初幼儿园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正式开园。首家微型精品幼儿园这在全省属于首创,将为探索解决幼儿园入学难、入园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幼儿园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一层为厨房等公共区,二、三层为教室、休息室,四层是教师办公室,顶楼还配有全玻璃的绿色观景平台。位于福州市五一北路蒙古营巷口的温泉街道传初幼儿园是福州市鼓楼区合利用零散闲置资源,改建或创办“家门口”的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补足教育短板的重要尝试。如今提起幼儿上学的问题,不少市民表示,幼儿上学的问题可供选择的范围不少,有公办园、还有民办普惠园、经济条件较好的也可以选择一些高端幼儿园。

在福州市鼓楼区,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2017年底,鼓楼区出台《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教育服务实施细则(试行)》,计划3年出资1亿元,以政府补贴、最高限价等方式,降低幼儿园入学费,解决“入民办园贵”问题。政府补贴款及时发放到位,2017年底,鼓楼48家民办幼儿园中有39家被认定或自愿申报为提供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全区普惠园覆盖率达87.1%,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和省市提出的普惠性工作任务。

传初幼儿园.jpg

幼儿园探索混龄教育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福州市鼓楼区为解决家长幼儿上学的难题的创新举措值得点赞。为了解决好幼儿入园的难题,福建省每年积极聚焦重点难点,聚力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激发教育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改革创新不断突破,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如我省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集中财力解决了一系列教育热点、难点问题。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建成的,应依据有关规定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未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应限期移交。限期未移交的,将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规定,将失信行为作为对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市场准入、退出等的重要参考。对已挪作他用的,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收回,并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将产权移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对移交的幼儿园办理土地、园舍移交及资产登记手续。《方案》提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后,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福建省“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8.81%、高13.61个百分点。而在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巩固率达99.36%、高4.1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33%、高6.1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8%、高3.48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59.92%、高6.42个百分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38年、高0.58年。

义务教育更均衡城乡教育缩小差距

为了解决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问题,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发布《福建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

均衡资源,提升质量方面,《意见》提出,各地要坚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与优化提升办学能力相结合,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坚持基本办学条件改善与办学内涵质量建设相结合,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

IMG_7791.jpg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赴平潭屿头中心小学开展送教活动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作为福建省省属小学和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近年来,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也乐于交流,积极发挥学校的辐射引领的作用,让经验传出去,与省内多所小学持续保持积极友好的结对帮扶关系,有:上杭县古田中心小学、长汀濯田中心小学、长汀涂坊镇河甫小学、平潭屿头乡中心小学、闽侯高新区第一中心小学等。

微信图片_20210428091110.jpg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赴平潭屿头中心小学开展送教活动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通过建立“名校+”、“名师+”、“名教研员+”的扶智体系,精准推送名校校长管理经验、名师教学经验、德育工作交流、以及共享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三明市,推动建立主要领导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挂钩推进一批教育重点难题等“六个一”工作机制,探索山区小市办“大”教育,财政穷市办“富”教育。

南平市深化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管理机制,推进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建立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参与“小片区管理”学校158所,参与“委托管理”学校112所,参与“集团化”办学数4个。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更多学校跻身省一级达标高中

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让孩子们都有接受普惠、优质、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加快省一级达标高中和示范性高中建设,推动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这是《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五年,福建省高中学校以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走多样化特色发展之路,成为省市有名气、有影响的特色学校,让更多学生展翅翱翔,圆上大学梦,实现终身发展。

QQ图片20201221175818.jpg

福州七中拥有“武术社”等15个学生精品社团,着重培养学生特长。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在福州市第七中学,学校现有“武术社”、“文学社”、“街舞社”、“合唱团”、“管乐团”、“天文社”等15个学生精品社团。每年12月举行社团巡礼活动,展现新时代学生的文明风采。从2010年至2020年,累计96名专业突出、成绩优异的队员凭借武术特长被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重点本科专业录取。

五年来,我省各地加快省一级达标高中和示范性高中建设,一大批高中学校通过达标建设,调整办学重心,激发办学活力,实现了弯道超车,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群众认可的优质高中。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首轮复查结果显示,又有新一批8所高中学校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福州华侨中学、福州金山中学、连江黄如论中学、厦门实验中学、漳浦一中、泉州十一中、宁德高级中学、屏南一中。对于省一级达标高中名单,我省建立的是“动态管理、能上能下”的机制,让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 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2021年8月,福州大学能源与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福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出冷链外包装表面病毒的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装备,为我国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防控提供了新技术、新装备和新途径。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该实验室党支部积极探索“以党性引领科研初心、选题紧扣国家需求”的党建、科研双融合模式,引导党员在“卡脖子”关键领域攻坚克难。今年5月,该支部所在团队的外墙自洁技术还首次应用于中共一大会址修缮。

GetAttachment.jpg


福建工程学院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揭牌仪式现场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2021年10月18日,福建工程学院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成立。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有关代表,福州高新区党工委、闽侯县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出席,共同见证,并就高校如何发挥智库作用,为福建产业发展共同献计献策。

福建工程学院表示,《福建工程学院服务“海上福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目标要求,面向大海洋,谋求新突破,搭建宽平台,融合优资源,推进深交叉,产出大成果,将强劲的外在需求和强烈的内生驱动充分汇聚,在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研究、开展智慧海洋研究、推进临海能源研究、开展海洋文化研究和加强海洋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使得“大海洋”成为学校继“大土木”“大机电”之后又一张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亮丽名片。

福建农林大学,以科技特派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选派有突出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特派员,分领域举办各类技术需求对接会。累计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1132人,组织团队科技特派员118支,1位科技特派员被授予“全国创新争优奖”,1个扶贫案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启动实施社会服务团队建设计划,每年遴选10支并给予每支20万元经费支持,滚动支持3年,期满考核优秀可继续支持,目前已遴选服务团队50支。支持建宁县申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与古田、尤溪等县市共建技术研发平台18个,共建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模式,年销售额超10亿元。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研究生教育扩容提质等方面提出举措,构建集群创新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喜迎党代会 数说福建这五年】系列报道之一:城乡建设品质提档升级 “造”出宜居新环境

即时 | 2021-11-12 21:52

龙岩城区罗桥节点提升工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1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在龙岩城区罗桥节点提升工程新建的高架桥上,车来车往,井然有序。这段路是龙岩中心城区的交通要道,百姓常常因交通拥堵而困扰,随着罗桥节点高架桥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该节点交通压力,改善城市道路通行条件。过去5年,福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造”出宜居新环境。

龙岩城区罗桥节点改造提升工程为2020年龙岩中心城区“重中之重”为民办实事城建项目。工程建设将大大缓解“五路一桥”(北环西路、龙川路、双洋路、西安路、龙兴路和老罗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两座人行天桥一座跨越龙岩侨中生活区的北环西路,一座跨越龙川北路,两座天桥通过烈士陵园山体步道衔接,实现跨越两条大道的功能,保证了行人通行和安全。”龙岩市政集团总经理孔华告诉记者,项目在罗桥与龙川路交叉口建设“Y”型人行天桥与山体步道衔接,完善周边慢行系统;在龙兴路工程起点建设人行天桥,联系东西向居民。

这5年来,像罗桥节点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全省遍地开花。“十三五”期间,福建完成城乡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万亿元,有史以来投入最大。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福州、厦门迈入“地铁换乘时代”。新改扩建城市道路7400公里,新增城乡公共停车位近20万个,新建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管网3万公里,较“十二五”实现翻番。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1%大幅下降到7.22%,成效显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州三江口生态公园。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环境更靓百姓生活更幸福。福州三江口生态公园,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在此游玩休憩,该公园北起魁浦大桥,南至清凉山,全长约12公里,总绿地面积1893亩。三江口生态公园在9月30日开园,国庆假期7天里客流量达13.7万人次,车流量超3万辆,成了福州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很适合周末遛娃,有许多儿童游乐设施,还有很好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市民余女士说道,在三江口生态公园可以零距离感受通透的闽江之美。

这5年来,福建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公园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人景互融,绿色共享,宜居生态的城市新格局。“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绿量的增加,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增长21.59%,达到8.94万公顷,全省建成区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三。各地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不断完善绿地布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沙县旧城改造。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三明沙县区不少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貌焕然一新 。从2018年至2020年期间,沙县区相继完成了对老旧街巷罗家巷、曲巷、清水巷、池尾巷、班厝巷、田公巷等6个街巷片区的改造,总投资2750万元,改造面积约10.92万平方米,涉及1898户家庭。

沙县区城管局局长罗邦铭表示,改造完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旧街巷管线老化、楼体饰面脱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缺损、安全隐患多、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城市管理问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福建省高度重视城乡居住品质提升工作,“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全面推进棚户区、旧屋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全省70万户居民从棚户区、旧屋区搬出、住进新房,28万户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全省预计改造68.3万户老旧小区。

在宁德蕉城区城南镇福洋溪,清澈见底的绿意水道,碧波荡漾。而过去,福洋溪却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蚊蝇孳生,受到周边居民的诟病。蕉城区城南镇党委书记王致松表示,福洋溪长期以来,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排现象,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和损害中心城市形象。该溪经过综合治理成效凸显,昔日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的福洋河成为历史,再度呈现“水质清澈、鱼翔浅底”的优良水体生态和景观风貌。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结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等各专项工作,推动基础设施从城市延伸至乡村,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镇村水冲式公厕4个“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95%、自来水普及率8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2.1%,乡村基础设施和镇容村貌明显改观。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深入实施宜居环境、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畅通城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供水水质提升等专项行动,完成投资超过1.05万亿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基础设施10项主要指标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占总无害化处理能力比例均居全国第3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