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海峡论坛12月10日在厦开幕

12月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拉开序幕。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举办方式开展各项交流活动,主会场设在厦门,福建省有关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相关活动。

 资  讯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举办

即时 | 2021-12-13 12:02

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开幕

即时 | 2021-12-12 09:07

妙笔传情 展望两岸文学趋势 

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开幕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许舒昕)昨日上午,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开幕式在厦门市委党校举行,100多位来自两岸的作家和评论家齐聚一堂,共话两岸文学未来发展。

笔会以“命运共同体时代下的海峡两岸文学”为主题,为期两天,由主题研讨、参观与沙龙讨论、专题讲座等三大部分组成。

会上,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余岱宗表示,本届笔会主题紧贴当下时代热点,深度契合当下所面临的变局,相信通过文学的作用和力量去探寻两岸在命运共同体时代的文学精神,必将共同谱就一场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来自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的台籍教授施沛琳,结合自己在大陆任教期间经常走村串巷、并在自媒体上发表介绍当地风俗民情文章的经验,表达了写作期许,希望能以城乡书写的方式来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命运共同体时代下的海峡两岸文学”主题研讨会等活动,8位来自两岸的作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对两岸文学的互补性、新媒体视域下的两岸城乡书写、命运共同体时代下的文学趋势、海峡两岸报告文学的回顾等方面进行探讨。

本次活动由省作家协会、市文联联合主办,市作家协会承办。据了解,海峡两岸文学笔会自2013年开始,迄今已举办九届,已成为两岸文化文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

原声

真诚真实用新媒体对话

黄智贤(台湾资深媒体人):在海峡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上,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媒体是两岸融合的新蓝海》,新媒体为我们带来非常多资讯,但也让我们面临如何从中辨别正确信息的挑战。新媒体如何在两岸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在我看来就是真诚、真实。真诚、真实地把实地、实际、实景、实情、实言、实践通过新媒体传递出去,就会有真正的力量。这种真正的力量就会让两岸真正在一起。 整理/厦门日报记者 郭 睿

新媒体连通两岸心灵

黎建南(台湾时事评论员):我七十多岁了,原本对新媒体是很排斥的,很偶然的机会,我从去年疫情开始在新媒体上做防疫宣传,做视频,后来我发现,新媒体是人工智能性的,好好用的话会在上面发现很多人性潜能的东西,包括人与人的亲情、关怀、共鸣等。两岸同胞在新媒体开了眼界,也开了心界,会用心去想很多事情,找回情和义。我也愿意继续在新媒体上寻找自己的乐趣、知音,贡献一些正能量的声音。

整理/厦门日报记者 郭 睿

两岸社区治理可相互借鉴

吴正隆(台湾注册建筑师):去年开始,我和另外5位台胞组成团队,运用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在福州晋安区完成3个社区融合的实践。在社区融合实践中发现,两岸居民都是中华儿女,都有养老、爱幼传统,两岸可以取长补短。大陆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更好推动事情解决。台湾在社区治理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可供大陆参考。作为民间交流的一员,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吸引各领域更多台胞参与到大陆社区治理中来,推动两岸融合。社区治理的实践重点在于推动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我们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携手推动海峡两岸社区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

整理/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探索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萧琮琦(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特聘教授):2017年以前,我在台湾长期从事儿童贫穷与儿童保护、灾变社会工作、非营利组织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7年来到成都后,也一直关注与儿童相关的科研工作。今年,我的工作重点转向了对标新的政策法规,将儿童保护的指标调整为儿童友好社区的探索建设。所谓儿童友好社区,主要讲的是政策、文化、服务、空间等四方面的友好。具体来说,以前在社区建设关于儿童设施的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是否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未来,会让儿童更多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真正为儿童营造公平普惠的成长环境。

整理/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举行

即时 | 2021-12-12 08:57

深化交流 共商调解工作创新

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举行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郑南希)昨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在厦举行。本次联谊交流会以“深化调解交流,共创和谐家园”为主题,交流两岸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方面的经验体会,共同探讨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来自云南、江苏、福建等省份的台籍调解员和大陆调解员共计40余人参加座谈。

交流会上,5名台籍调解员和5名大陆调解员分别分享了各自的调解经验与心得,大家一致认为,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举办十一年来,两岸调解领域的沟通日益顺畅,感情更加深厚,双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机制日益成熟。大家纷纷表示,要运用好联谊交流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两岸和谐家园。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厦门、泉州、漳州、平潭等台商台企台胞聚集地先后设立了36个涉台调委会,搭建起涉台矛盾纠纷化解一体化平台;选任了142名台籍人民陪审员参与人民法院的涉台案件陪审工作,今年以来,已参与涉台案件陪审300多件,推动和促进了闽台同胞的互信融合。

交流会由国台办法规局、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等指导,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福建省人民调解员协会联合主办,福建省司法厅、厦门市司法局承办协办。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举行

即时 | 2021-12-12 08:55

同心筑梦 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举行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郭睿)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昨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马晓光,国台办交流局局长黄文涛,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延强参加论坛。

论坛以“同心筑梦 共赴新程”为主题。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两岸文化交流焕发勃勃生机。借助新媒体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两岸同胞将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更有温度、更有态度地诠释出来。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两岸共同的特色文化,也通过新媒体飞入千家万户,走向全世界。

论坛现场,台湾新党创始人郁慕明、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黎建南、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陈先才等多位两岸嘉宾和两岸青年一起,围绕“新媒体:内容的力量”“新媒体与文化交流”“新媒体的社会责任”等主题发表演讲、展开研讨,共论两岸新媒体发展,思考如何借力新媒体为两岸交流开启新征程,为两岸文化交流打开新窗口,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此次论坛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指导,今日头条主办。现场还举行了“两岸寻宝优秀表现者”颁奖典礼。

台青分享在大陆打拼成长的故事:“海峡这边的大陆有着无限机会”

即时 | 2021-12-12 08:52

“海峡这边的大陆有着无限机会”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三位台湾青年分享在大陆打拼成长的故事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昨日在厦门举行,两岸基层民众和各界人士代表赴会,现场内外处处可见两岸乡亲聊家常的交流场景,大家说着闽南话、客家话,乡音亲切。

比起往年的论坛大会,今年论坛大会的平台上,有着更多青春面孔。青年日益成为两岸交流的先锋,很多台湾青年不仅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当仁不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三位台湾青年代表在论坛大会上分享他们在大陆打拼成长的故事,精彩励志,引发共鸣。

“北漂”青年徐韬

在大陆市场的“海洋”中如鱼得水

1993年出生的台湾青年徐韬,“北漂”4年,创造了一个励志的创业故事。他说:“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海峡那边的台湾是有限的空间,而海峡这边的大陆有着无限机会。”

徐韬一直怀着创业梦想,大学读了7年,中途创业三次。毕业时犹豫着要去美国发展,还是留在台湾时,大学同桌、大陆交换生鲍冠羽给了他第三个选项。徐韬说,当时,小鲍同学在台湾同学面前自豪地畅谈大陆的共享单车和外卖小哥,让他对大陆新兴市场充满憧憬。他决定到大陆看看。

在北京,来自台北的徐韬和来自哈尔滨的鲍冠羽,成了事业上的合伙人。创业初期,他们经历了不同地域习惯的磨合。这对来自天南海北的“海峡组合”,思维方式不同,几乎天天“吵架”,却又好得像亲兄弟。徐韬笑说:“我们公司的官方语言是‘东北台湾话’。”他们经历了不被投资人看好、公司资金链断裂、甚至10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种种惨况,在8平方米大的合租房里,只能天天吃泡面。徐韬自嘲,他们的创业初衷,是想让每个普通人通过“小包智工”这个线上平台“随时随地找到更体面的工作”,然而他满腔热血地创业,却越过越不“体面”了。他不甘心放弃,调整心态,下定决心接地气,真正融入大陆的环境。

2019年底,小包智工成功获得了天使投资。“然而,紧接而来的不是喜悦心情,而是新冠疫情。”徐韬说,他第一时间接种大陆疫苗,见证了大陆各种有效的防控举措和经济复苏政策实施。大陆出台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相关政策,让他们的创业项目“因祸得福”。从去年至今,“小包智工”业务以每个月30%的速度增长。2020年,徐韬和鲍冠羽同登“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两人再登“胡润百富U30中国创业领袖”榜单。不久前,他们的公司再次获得了最新一轮战略投资。徐韬表示:“我们就是两岸齐心、其利断金的最好体现。”

“见到大海才发现过去的自己一直活在‘鱼缸’里,而这片‘海洋’就是大陆。现在的我如鱼得水、鱼跃龙门。”徐韬说,“来大陆的这几年,我才发现可以大胆地做梦是幸福的,只要愿意付诸实践,在这里,梦想真的能实现。”

“福建女婿”陈柏叡

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

2002年,17岁的台湾小伙子陈柏叡在台湾参加“高考”,被台湾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录取,最后,他选择了北京大学。临行前,母亲还在追问他:“你确定要去北京读书吗?”他的回答很坚定。如今回头看当年的这个选择,陈柏叡说:“我踏上一条幸运的人生道路。”

陈柏叡在北大苦读8年,完成了医学本科和硕士课程,还赢得了一位福建姑娘的芳心。陈柏叡追随爱人扎根福州,当福建在大陆率先开放事业单位招收台籍毕业生后,他成为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临床医师,成为福州市事业单位聘用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台胞。在福州工作10年,陈柏叡在各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不仅升级为副主任医师、医院的科研主力,还获得福建五四青年奖章,获评“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工作之余,他努力追求业务水平的精进,取得了同济大学博士学位,代表中国科学家到意大利参加世界级会议,申请到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们年轻人需要的是机会,是未来的无限可能。”陈柏叡表示,他很庆幸在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祖国大陆千千万万个建设者中的一员,在祖国大陆生活就业的这20年经历里,亲眼目睹了一个真实的飞速发展的大陆,一个敞开怀抱给台胞温暖和更多创业机会的家园,一个真真切切给台胞幸福感的祖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林哲元

认识祖国 认识自己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林哲元,从台湾到大陆学习工作超过10年,从“台生”升级成“台师”。2012年,他从南京大学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台湾人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林哲元说,每次他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最直白的理由是,因为台湾学不到;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要“认识祖国,也认识我们自己”。

在海峡论坛大会上,这位台湾青年与大家重温在抗日战争、台湾光复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台湾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的感人历史,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追求真理、救亡图存,希望当代两岸青年对国家、民族和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汲取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

他以两岸高校师生共同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开展脱贫攻坚深度调查,给台湾师生带来震撼的例子,生动说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句话背后深刻的含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林哲元说。

“今天祖国大陆的发展和进步,为广大的台湾青年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成千上万的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生活,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有力见证者。”林哲元说,希望更多在大陆求学生活就业的台湾青年摆脱“做客”心态,关心政治、关心社会、走向基层、服务群众,在实践中思考与观察,把更多真实客观的大陆情况传播回台湾,帮助那些没有机会来大陆的台湾朋友突破岛内舆论屏障,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两岸和平稳定,保护两岸同胞共同家园。

首届海峡两岸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论坛在厦召开

即时 | 2021-12-12 08:44

促进民间交流 共享前沿成果 

首届海峡两岸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论坛在厦召开

厦门日报讯 (记者 翁华鸿)12月11日至12日,首届海峡两岸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论坛在厦门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出席昨日举行的开幕式,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主持。

高翔强调,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事关基层和谐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亲情难断、血脉相连,两岸应进一步推动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加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交流与合作,推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拓展和创新两岸交流合作的载体和渠道,秉持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同胞心灵契合,不断夯实统一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认同。

张彦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希望两岸专家学者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普遍规律,形成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实践价值、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要把造福两岸同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两岸同胞共享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成果;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社区融合发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本届海峡论坛首次设置海峡两岸城乡社区发展和社会治理论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两岸各领域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实务工作者参与。论坛旨在促进海峡两岸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民间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前沿成果。

大陆台青代表:不跨过这湾海峡 永远不知世界多大

即时 | 2021-12-12 08:41

不跨过这湾海峡 永远不知世界多大 

大陆台青代表在海峡论坛大会讲述打拼故事,鼓励更多台胞跨海发展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文/图)昨日,在海峡论坛大会上,三位台湾青年代表发表主题演讲。他们一位是老师,一位是创业者,一位是医师,讲述各自在大陆的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故事,分享他们在大陆的打拼、收获与心得。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台籍教师林哲元思考台青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中的责任与担当;北京台青创业者徐韬告诉台青朋友一个“成功筑梦公式”:大陆无限机遇+台青拼搏勇气=梦想就会实现;福建女婿、台籍医师陈柏叡把在大陆的两次“弯道超车”经历娓娓道来。

林哲元(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台籍教师)

大陆台青要摆脱“做客”心态

“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林哲元。”“台湾人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台籍教师林哲元一出场,就不同凡响,一个自我介绍,一个提问,已经成功HOLD住了全场,等待他揭晓答案。

林哲元的答案很简单也很实在,“因为在台湾学不到”。2012年,他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今,他在大陆学习工作已经超过十年,也从一名台生转变为台师。

林哲元说,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大陆,在台湾也有近百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他到了大陆后,更加深刻地学习和理解了这些理论,也看见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同时自己参与实践,因此有了更实在的体会与认知:这些理论,不是在喊口号,而是在真切实践给广大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未来。

尤其今年暑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台湾作家蓝博洲带领的台湾辜金良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组织大陆多所高校的数十名台师和台生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进行深度调查。在了解脱贫群众如何享有安全住房、医疗保障和免费义务教育后,台师台生对社会主义也有了更形象、具体的认知。“不管是台湾民众还是大陆民众,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而谁能让大家过好日子,事实才是最好的回答。”林哲元希望更多的台籍老师和学生,深入大陆角落,去了解、理解、感受这些努力脱贫的真实故事。他也期待更多在大陆求学、工作和生活的台湾青年,摆脱“做客”心态,关心政治、关心社会,走入基层,服务民众,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把更多真实客观的大陆情况传播回台湾,帮助那些无法来大陆的台湾朋友突破岛内的舆论屏障。

林哲元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在大陆的台胞,不要因为大陆的善意和关心而让自己有做客人的心态。他认为,在感受大陆同胞温情的同时,台胞也要担起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共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这才是一家人应该做的事情”。

徐韬(“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在这里真的能鱼跃龙门”

别看徐韬个子小,却显麻利能干,特有精神,在大陆的成功创业故事,也非常鼓舞人心。

这位在北京创业的90后台青,是“小包智工”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小包智工”是一个服务于灵活就业工作者的网约工作平台,通俗地说,就是做用工领域的“滴滴打车”。它将商家与距离最近且最合适的灵活就业者连接起来,让每个人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工作。资料显示,该平台在北京、上海、深圳服务着5000多家餐饮、商超和物业商户,平台上以学生、家庭主妇和退休人群等灵活就业者为主的日活“智工”超过30000名。

在昨日的演讲中,徐韬还开心地透露,几天前该平台又获得新一轮战略投资。由于“小包智工”的成功,202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小包智工”“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而徐韬和他的大陆合伙人鲍冠羽,还在2020年11月荣登“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在2021年10月20日入选《2021胡润U30中国创业领袖》名单。

说起这些成功,徐韬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他在台湾上大学时,认识了当时作为陆生的鲍冠羽。在鲍冠羽的鼓励帮助下,从小就不甘平凡的他,勇敢“登陆”发展。

创业之初,徐韬租房吃泡面度日,徐韬妈妈曾经质疑他是不是被大陆朋友忽悠了。创业中,也出现资金断链,很多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惨况,还遭遇新冠疫情,但他们凭着不放弃的信念,同时受惠于相关扶持政策,打拼了过来。

徐韬感叹,台湾人常把“爱拼才会赢”挂在嘴边,如今他深深地感受到在大陆“爱拼真的就会赢”,在大陆真的可以大胆做梦。“过去的我,就像一条鱼缸里的鱼,如今我看见了大海,大海就是大陆,才发现现在的我如鱼得水,而且在这里真的能鱼跃龙门。”“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徐韬动情呼吁,身为台湾青年,无论未来是否来大陆发展,都要了解现在的大陆发展。

陈柏叡(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

两次幸运的“弯道超车”

陈柏叡,来自台湾苗栗,现为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他2002年选择来大陆求学,一待就是20年,再也舍不得离开。他说,因为这个选择,走上幸运的人生道路,收获爱情、家庭以及事业的发展,拥有幸福的人生。

陈柏叡说,从小父亲最爱的电视节目就是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父亲把对祖国大陆的情怀寄托到他身上,帮他报考了大陆高校,“没想到父亲超前的视野,给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而陈柏叡也幸运地考上了精英荟萃的北京大学,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弯道超车”。在北大,陈柏叡还遇见了人生伴侣,娶妻随妻回到福建,在福州扎根发展。

到了“福地”福建,陈柏叡又迎来了第二次“弯道超车”。2009年,福建率先开放事业单位招聘台湾籍毕业生,2010年7月陈柏叡成了幸运儿,成为了福州市事业单位的首位台籍硕士研究生。陈柏叡开心地分享道,由此他跟本地的职工,享受一样的工资、奖金,以及学习、升迁等同等待遇。在医院的培养下,他也成长为了一名副主任医师。此后,还迎来不少机会,与行业的领军人物接触,向他们学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越幸运越努力,越努力越幸运。”多年的奋斗,陈柏叡收获满满,曾获得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十佳福州青年先锋等多项荣誉。

陈柏叡表示,他庆幸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抓住机遇,成为祖国大陆成千上万个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和无限可能。在大陆20年的生活经历,看到了一个真实、飞速发展的大陆,一个敞开怀抱给台湾同胞温暖和更多创业机会的家园,一个让台胞真真切切获得幸福感的祖国。他鼓励台湾学子勇敢来大陆,特别是福建,这里是最适合台湾医师发展和成就的热土,这里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有同样的乡音乡情,有最惠台的政策,“愿两岸灯光共同璀璨,共筑美好第一家园”!

第八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在厦门举行

即时 | 2021-12-12 08:37

推动两岸社区治理交流不断深化 

第八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在厦门举行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12月10日,以“敦亲睦邻守望相助”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在厦门举办。“长期以来,大家积极推进两岸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交流合作,为增强两岸基层互信、推动两岸社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在致辞中希望,要坚持和发展两岸社区治理交流,推动交流不断深化;要用好交流成果,为两岸社区发展提供新动力;要营造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为两岸居民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台湾社区发展协会联合总会和台湾卓越社区联合会联合主办,来自福建省各设区市民政局和部分省级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单位的领导、一线社区工作者代表,以及在厦门生活的台胞社区志愿者代表,共80余人参加。

“2021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在厦门举行

即时 | 2021-12-12 08:34

两岸携手共同增进残疾人福祉

“2021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在厦门举行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常海军)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残疾人、残疾人组织代表以及两岸高校专家学者、各界爱心人士等共聚一堂,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社会融入制度建设、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等议题开展现场交流、研讨互动。12月10日,由中国残联主办,福建省残联、厦门市残联、厦门大学中国残障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台湾5个残疾人组织和助残组织协办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2021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在厦门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致辞中鼓励两岸残疾人友好往来。他说,海峡两岸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希望大家能克服疫情影响,利用“云”渠道,继续深化交流,加强两岸在残疾人事业方面的互动。

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通过视频为活动致辞。他说,本次活动邀请了海峡两岸基层、民间的残疾人、团体代表、专家学者来到阳光明媚、一向关心残疾人的厦门市召开,非常有意义,必将增进两岸残疾人的福祉。

福建省副省长郑建闽表示,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残助残政策,努力完善残疾人民生保障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广大残疾人朋友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希望两岸充分发挥好“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这个特色品牌和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无障碍环境建设:两岸合作,一片蓝海

即时 | 2021-12-12 08:15

无障碍环境建设 

两岸合作,一片蓝海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才能切实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令他们‘无障碍’地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底色。”10日,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2021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活动中,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的台籍教师许智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许智富在台湾铭传大学任教时,开始尝试无障碍环境研究和推广工作。2017年,许智富跨越海峡,来到集美大学任教,继续致力于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大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规的出台,在无障碍理念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完善无障碍环境正当其时。”许智富说。

“大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快速发展,丰富多样的移动终端和应用程序,为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许智富认为,两岸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合作是一片蓝海,“台湾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大陆具有信息技术的优势,两岸携手完善无障碍环境,有助于打通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嘉年华期间,许智富受邀与残障朋友一起参观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无障碍设施建设。“山海健康步道全长约23公里,全程坡道设计,还配备有无障碍电梯,是一条没有‘门槛’的步道,让残障人士也能够亲近大自然。”许智富说,厦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越来越有温度,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两年我撰写了《厦门地铁无障碍环境的调查报告》,期望能为完善厦门的无障碍环境尽绵薄之力。我相信通过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残障人士的出行会更便利。”许智富说。

两岸业者共谋闽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即时 | 2021-12-12 08:12

东南网12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10日,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以“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共促两岸乡村振兴”为主题,10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台农台企及对接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论新时代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

本次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会议期间,共有10对闽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进行现场对接,并签订合作协议,涵盖水产养殖、苗木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生物科技等领域,凸显了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同时,在论坛主题分享环节,李素馨、林智远等5位两岸“三农”领域专家学者还围绕乡村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建设、乡建乡创等主题作了主旨演讲,分享两岸乡村发展建设的经验和理念。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突出乡村产业融合,大力推动两岸农业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深度对接,引导台湾同胞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合作、品牌培育、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式来闽开展产业合作;突出乡村建设发展,积极支持台胞台企实施乡村产业项目,鼓励台湾建筑师团队参与我省乡村规划设计、产业选择等;突出两岸人才交流,大力支持台胞参与农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等;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惠促融,不断落实落细系列惠台利农专项政策,为台胞来闽投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保障。

会后,台湾对接企业代表、新农人等赴台湾农民创业园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考察交流。

指尖论道话融合

即时 | 2021-12-12 08:08

11日,新党前主席郁慕明在接受采访。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11日,两岸青年交流新媒体从业经验。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摄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11日,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参会的台湾嘉宾与大陆业者共话两岸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论坛上,一位台湾老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可是个自媒体的超级玩家,可以熟练地使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功能发布内容,在大陆的社交平台——今日头条和B站上拥有众多粉丝。他就是新党前主席郁慕明。

“当我有了想法和主张的时候,就会架起手机,自拍一段,再传回台北,请别人帮忙加上字幕。如今,大陆的网友都亲切地喊我‘郁爷爷’,还会时常嘱咐我要注意身体呢!”郁慕明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拉近了人与人的时空距离,两岸青年可以透过这一通道,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对此非常认同,并积极付诸行动。“虽然我离开了电视台主持人的岗位,但我可以用自媒体的镜头,来告诉台湾青年一个真实的大陆。”黄智贤告诉记者,新媒体要向传统媒体学习,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而要用最质朴的感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打动人。

近年来,黄智贤走访了大陆40多座城市,她用视频记录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百姓的幸福生活。“希望通过我的新媒体作品,改变岛内民众因政治意识形态形成的误解和偏见。”黄智贤说。

网名为“台湾小仙女颜妍”的台湾青年林逸妍是一位“90后”,也是一位自媒体创作者。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与两岸网友们分享自己在大陆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

2019年10月,林逸妍拍摄的视频“台湾小妹被国庆阅兵震撼,热血沸腾!大喊:为祖国感到骄傲!”,获得了两岸网友的关注,播放量达282万次。“未来我希望通过视频,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为两岸融合发展尽一份力。”在论坛的两岸青年交流环节,林逸妍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网名为“宝岛帅女生”的黄恺嘉来自台湾新竹,她是今年4月才落户厦门的新媒体创业者。出席正式活动时,她总会身着中式长褂登场。“因为我太热爱中华文化了,我登‘鹭’创业的目标就是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两岸故事’。”黄恺嘉告诉记者,当她第一次看到黄河时,那波涛汹涌的壮阔场面让她心潮彭拜,脑海中回响起《我的中国心》的旋律。

“让更多台湾青年看见不一样的大陆。”带着这个初衷,黄恺嘉计划明年推出“梦回母亲河”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她眼中的大陆分享给更多的台湾朋友,让他们也感受到这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海峡影视季晚会昨晚播出

即时 | 2021-12-12 07:59

东南网12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11日晚,“2021光影航程——海峡影视季晚会”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厦门卫视与观众见面,并通过央视频、东南网等平台进行同步网络直播。

晚会上,揭晓了本届获奖的优秀作品,《江湖儿女》《三十而已》分别成为最受台湾观众欢迎的大陆电影和电视剧,《叱咤风云》《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分别成为最受大陆观众欢迎的台湾电影和电视剧,《缉魂》是最受两岸观众欢迎的合拍电影。

本届海峡影视季于今年5月在两岸同时启动。今年影视季更加注重两岸影视业界青年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新增了厦门、福州、成都、广州、台北五场两岸高校海峡影视季作品交流论坛,以及两岸影视业界青年研修交流活动,为两岸业界及青年创作者搭建交流的桥梁。

作为影视季的配套活动,海峡两岸青年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展以“共同的记忆”为主题,包括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微电影、短视频、网络电影等五大单元,共征集到作品1209部。

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海峡影视季驶入了第13年新航程,已成为海峡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合作、宣传展示、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举行

即时 | 2021-12-12 07:56

东南网12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全幸雅) 11日,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出席论坛并致辞。

阮诗玮代表福建省政协向论坛的举办致以诚挚祝贺,并向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胞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海峡论坛诞生于两岸关系发生历史转折之际,见证了两岸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伴随着两岸的密切往来,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最坚实的联结纽带之一,这也让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的举办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阮诗玮强调,新媒体时代下,海峡两岸文化传播也有了更崇高的使命,那就是通过更加广泛、多元、持续、深入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共识,促使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起让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绽放出更加闪亮的时代光芒。希望两岸同胞能够借助新媒体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更有温度、更有态度地诠释出来。

本次两岸新媒体发展论坛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指导,今日头条主办。论坛上,两岸媒体人围绕“新媒体:内容的力量”“新媒体与文化交流”“新媒体的社会责任”三个主题展开研讨。

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举办

即时 | 2021-12-12 07:52

东南网12月1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10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在厦门举行。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宁宁出席并讲话。

郭宁宁指出,福建是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实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最密集的区域。近两年在疫情阻隔严峻考验之下,两岸经贸往来逆势上扬,今年前十月,全省新设立台资企业数1200个,同比增长22%;闽台贸易额860亿元,同比增长27.4%。同时,闽台金融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在闽台资背景金融机构2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福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与台湾地区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516亿元,21家台湾地区银行在厦门开立40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清算金额超1880亿元;省内银行累计为1099家台资企业提供授信1363亿元、贷款余额481亿元;累计培育推动8家台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展示挂牌台企达2661家;率先开展台湾地区征信查询服务;首创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试点。

郭宁宁表示,福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希望广大台胞台企积极融入福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建美丽家园。

本次论坛以“促进台资企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北交所政策解读和台企发展机遇等热点。论坛上,金圆集团与全国台企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发挥对台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推动台企积极融入和主动参与大陆经济发展新格局。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