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福建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教育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与政策落地带来的大变革。在省两会召开之际,东南网回顾“时光里的福建”,让我们一起看看最大的民生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感受孩子这一年孩子们上学方面迎来的变化。

 资  讯 

时光里的福建(三)福建文旅:打造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新模式 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

即时 | 2022-01-20 17:26

游客欣赏永泰梅花 东南网记者 陈楠摄

东南网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1月的永泰正是赏花好时节,作为“中国李梅之乡”8万多亩梅树竞相开花,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去年以来,福建文旅精品、新品频出,紧扣产业兴旺,深耕“ 美丽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在省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网记者回顾“时光里的福建”,一同感受这些变化发展。

2021年,福建在文化强省思想的引领下,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朝着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加速迈进。全省工艺美术业、印刷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设计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全面打响。

酒香也怕巷子深 数字化赋能福建文旅 助推业态创新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旅游业按下“暂停键”,福建旅游人转变思路,危中求机,充分利用旅游数字化平台,寻求文旅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如何将优质的文旅资源和潮酷传播科技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前文旅行业的破局关键。

2021年9月,由省文旅厅主办的“八闽山海行·清新福建旅游直播节”,举办了百场主题直播,通过景区账号直播、媒体号直播、达人号直播、服务商联播等多种形式,为网民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新福建之旅——网民可以在云游八闽山海的同时,抢到热门景区、餐饮、酒店的各种优惠。

清新福建旅游直播节结合视频转播生活产品,将直播、短视频、话题、达人等玩法嵌入整体活动中,以全新视角展现八闽山海特色文旅,带给观众截然不同的看播体验和购物体验,让文化旅游不仅鲜活有趣,而且消费更加便利便捷。

“金名片”带来“金饭碗” 乡村旅游展新颜

2021年,经福建省文旅厅、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住建厅联合组织专家评审,公布了2020年福建“金牌旅游村”名单,全省今年有36个村上榜。福建聚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高品质生活,积极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味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里是著名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在永定区洪坑村振成楼内,林日耕热情地向游客们讲解。林日耕,是洪坑村的村民,也是当地的“金牌导游”。

依托“村景融合”“产业交融”,乡村旅游释放出乘数效应。洪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建宏告诉记者,近八成讲解员都是本地人,很多年轻人纷纷回乡开饭店、开店铺、卖土特产等,据统计,全村将近200人从事旅游讲解工作,有180 多人从事旅游酒店服务业,有210 多人家里有开旅游民宿,乡村旅游的发展,真正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了“金饭碗”。2021年,洪坑村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洪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福建金牌旅游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在洪坑日渐清晰。

鲤鱼衔走旧梦,炊烟等归人。入夜,在位于鲤鱼溪畔的“鲤想青年”民谣小酒吧内,慕名而来的游客,三三两两地各自围坐一桌,小酌几杯,并随着吉他节奏轻声吟唱《老下雨的周宁》。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鲤想村民”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依托鲤鱼溪优美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村规民约和家训家规,建起了民俗客栈、餐厅酒吧,并搭配唱歌培训、木工传统技艺、夯土学堂等研学生态。

古村落的发展,也吸引43岁的黄传杰返乡创业。此前在上海经商的他,去年回到周宁县礼门乡常源村开办集餐饮、休闲、娱乐、民宿于一体的古村山庄,并开设农场养殖白雪鸡,种植黄花菜。“家乡建设得好,想回村做点事情,也带动一些村民增收。”黄传杰说,现在来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多,山庄的收入达6万多元,一年四批的白雪鸡养殖预期收入将达十五、六万元,并带动3名村民增收1万多元;后期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据介绍,2021年,福建推出了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农耕民俗、红色教育、闽茶文化、温泉休闲、非遗体验等主题研学产品,举办丰富多彩、“土”味十足的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不断做活乡村旅游文章。

时光里的福建(五)福建持续打响“全闽乐购”品牌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即时 | 2022-01-20 22:12

全闽乐购“万福·跨年购”促消费活动现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她经济活动现场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马上就要过年了,有很多需要采购的商品,这个时候推出优惠活动,真是及时雨。”年终岁末,家住福州的张女士开启了购物模式。最近,福州启动了“惠聚榕城·乐购有福”暨“福虎网上年货节”新春促消费活动。期间,福州全市重点商圈、重点商贸企业、银企将开展线下促消费活动1000场(次)以上,发放各类消费(优惠)券3500万张以上,金额5.5亿元以上,这为购置年货的消费者省下了一笔不小开销。

《福建省“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主要定量指标: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4.9%。在促进内贸流通扩容升级上,从持续扩大“全闽乐购”影响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提升消费载体、建设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五个方面,增强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夯实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

去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出台多项措施,持续打响“全闽乐购”品牌,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较大增长。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7.05亿元,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同期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与全国持平。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6921.41亿元,增长9.8%;餐饮收入额1655.63亿元,增长11.6%。

每到节假日,在厦门湖里区某商场经营一家餐饮店的老板郭先生都会忙得不可开交,政府部门推出的促消费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走出了家门逛街购物。“去年餐饮业复苏了不少,整年的营业额估计有增加50%以上。”郭先生说道。

根据“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双十一”等不同的时间节点,福建精心策划推出了全闽乐购系列活动。去年春节期间,福建推出了“云上跨年购”活动,推动省市联动线上促销、日消品专区促销、网上年货节促销、重点企业平台促销、商务局长直播带货促销、网红直播带货促销等活动。在中秋、国庆期间,受到省内疫情的影响,福建各地整合利用电商平台、商圈、龙头企业、商业综合体、步行街、企业自媒体等线上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云上促销。去年11月份,省商务厅开展以全闽乐购·“双11”要要购为主题的系列促消费活动。期间,全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跨界融合的促消费活动。

去年12月9日-12日,第三届商博会暨全闽乐购“万福·跨年购”促消费活动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览面积超5万平方米,900家企业参展,企业、采购商和市民观众总人数近6万人次,共有近1500种品类产品、超5万种商品在现场展出售卖。

福建省商务厅还积极打造“万福”商旅伴手礼公共品牌,通过“闽菜、闽品、福茶、福酒”的有机结合,帮助优质闽品开拓市场。去年8月,在福州上下杭·金银里步行街建设了首家“万福”商旅伴手礼线下体验店,店内集中呈现了共100多款“万福”商旅伴手礼产品,涵盖化妆品、鞋服、箱包、电子产品、休闲食品、茶叶、家居用品、陶瓷制品、建盏、水产品、工艺品等20多个产品门类。

去年,福建通过积极引进了商贸龙头企业,促进消费升级。第九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期间,福建省商务厅与麦当劳中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本协议,未来五年,麦当劳中国将加大在福建省的投资力度、扩大产业布局,将新增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新开设餐厅超过250家。新奥莱控股集团与福建省商务厅还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重点推进新奥莱产业在福建省的全面布局,包括福建省万福商城、国际网红直播基地、全球商品交易中心、新奥莱购物广场、环球免税公园、全球绿色产业基地等系列项目在福建省区域的建设和运营。

为抓住今年一季度传统消费旺季,进一步激发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福建省商务厅制定《一季度“开门红”促进消费工作措施》,主要通过壮大市场主体规模、鼓励开展促销活动、扩大“福”字号消费、优化消费载体工作等举措,抓住一季度传统消费旺季,进一步激发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日前,福建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启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同期举办2022电商主播大赛,并推出“全闽乐购 网上年货节”各项促消费活动,在大力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的同时,推动直播电商新业态健康发展。

此外,福建省财政在年度促消费活动基础上,追加安排4100万元用于支持跨年促消费行动,推动开展300多场线上线下跨年促销活动。支持引导各地举办各类汽车展览展销、汽车消费补贴和汽车下乡推广等活动。鼓励各地持续开展“大众茶馆”创建。在省内打造100家“闽茶馆”,推动各地以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为载体,组织品牌特色、老字号等餐饮企业,通过让利促销、推出创新菜品、提供优质服务等,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

时光里的福建(四) 福建人的健康获得感:更优质、更便捷、更温馨

即时 | 2022-01-20 22:12

专家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偏远的患者进行“云查房”(受访者供图)

准妈妈和准爸爸来到福建省妇产医院参观产房环境。(福建省妇产医院供图)

东南网1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十三五”期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我省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有利于支撑健康福建建设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日,“时光里的福建”将带你感受福建人的健康获得感。

妇幼健康服务提升 为我省医疗服务体系补短板

2021年10月14日早上7:15,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迎来了开诊后出生的第一个宝宝。这名小名为“茅台”的男宝宝体重2965g,哭声嘹亮,肤色红润,出生过程非常顺利。从他的妈妈到达医院,到他发出第一啼哭、爸爸亲手为他剪下脐带,仅一个多小时。福建省妇产医院打造以茉莉花文化为主题的人文院区,该院试运行后,小“茅台”是第一个在这里诞生的宝宝,因此,医护人员亲昵地喊小“茅台”为“茉莉宝宝”。

福建省妇产医院“茉莉产房”让准妈妈们体验了“家庭式分娩”。过去,准妈妈从待产到分娩,要在病房、待产室、分娩室之间来回穿梭,一道门把家人隔在外面,新妈妈难免恐惧、紧张。如今,家庭式产房,待产、分娩和产后监护都在同一房间进行。资深助产士全程陪伴,指导呼吸减痛法、音乐放松法,实施自由体位及水中待产等,让准妈妈可以在安静、独立的私密房间里更放松地完成分娩,同时准爸爸可亲手剪脐带,一同感受新生儿出生的喜悦。

福建省妇产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北院区)是福建省第一个省级公立妇产专科医院,坐落于福州市晋安区五四北坂中路。医院设置床位800张,先期开放300张。福建省妇产医院是省卫生健康领域民生补短板重大项目,列入“十三五”期间省属重点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及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事项。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妇科内分泌、妇科微无创诊疗、高级生命支持、母胎医学为专科重点特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区域妇产医学中心。诊室更宽敞、床位更多、设备更高端、管理更智能、交通更便捷,有效填补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三孩”政策的落地,对我省妇幼健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通过加强全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整合优化县域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通过开展“云上妇幼”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县域内打造涵盖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和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妇女更年期等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组织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和开展儿科、儿童保健服务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落实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共筛选50所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试点。  

互联网技术赋能 偏远基层患者享便利

去年年底,在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病房内,挂职任该院副院长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朱庆棠教授,为远在三明市大田县的患者进行着“云查房”——通过两地的远程智能设备,朱庆棠在县医院医生的支持下,访视了一名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在“云查房”的一周前到大田县巡诊时,朱庆棠为该患者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此次“云查房”,他详细了解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过高清音视频系统查看了伤口,提出了康复锻炼意见,并解答了患者的问题。

提起第一次在三明开展“云查房”的经历,朱庆棠为记者算了2笔账:一笔是时效帐,专家从三明市第一医院到大田县总医院进行床边查房,往返需要5小时;同样时间,通过“云查房”手段可以为20名患者查房。另一笔是经济账,患者奔波两地的车费、挂号费、餐费等,一天就需要400元左右;看似简单的“云查房”,可以为每位患者节省400元。按照一位专家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查房5名患者计算,一天就能为40名患者总计省去16000元以上。

作为医改的排头兵,三明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赋能,产生“级联放大效应”,让本地更多医生和患者共享合作成果,对医生和医疗机构、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是莫大的福音。

记者了解到,日前,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补位作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三明市将通过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帮助12 家总医院加强院间协作,联合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组建数字化专科联盟,促进科室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用数字化平台协助各总医院(含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从家庭医生服务、慢病管理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多方面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实现“纵向到底”。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提升

疾控体系能力直接反映出社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推进省、市、县(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福州、三明等一批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并依托省疾控中心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加强我省人兽共患病和重大传染病、健康相关因素、食品安全三个研究中心建设。

在此过程中,福建省、市、县(区)疾控中心基本检测项目将分别不少于800项、500项和200项。同时,通过省疾控中心建设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设区市疾控中心建立现场流行病学实训平台,加强疫情形势研判、传播规律研究、流行病学溯源等能力培训。

我省还将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到2025年,将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人数控制在6万人以下,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5.2/10万以下。此外,强化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提升地方病监测和防治能力,实现了监测全覆盖。

时光里的福建(二)福建民政:兜底保障更加密实、养老服务体系更完善

即时 | 2022-01-18 21:50

微信图片_20220118210452.jpg

南安市实行结婚登记“全省通办”的首对非南安户籍的新人。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日前,在泉州工作的平潭籍新人郑先生与永春的陈女士在丰泽区婚姻登记处顺利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原本他们的户籍不在丰泽区,无法在丰泽区办理结婚登记。实行新政策后,现在只要福建户籍的居民持有丰泽区的有效居住证,便可以在丰泽区婚姻登记处进行结婚登记。去年以来,福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密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更加健康向善……在省两会召开之际,本网记者回顾“时光里的福建”,一同感受这些变化发展。 

福建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

来自平潭的郑先生说道,“我和我老婆户籍都不在丰泽区,而我又长期在泉州工作。原本正计划要请假回老家去办结婚证。刚好了解到结婚登记可以全省通办了,赶紧挑个好日子过来办证。不用特地跑回去真的很方便。”

能够有如此便捷的婚姻登记,来自于2021年福建省民政厅出台的一项便民举措,即从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福建省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省通办”。

“全省通办”适用于省内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即将男女一方或双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省的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由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放宽到由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和涉港澳台、华侨及涉外国人的婚姻登记不在此次“全省通办”范围。

记者获悉,截至1月4日,福建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已办理2042对新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_DSC5370.JPG

2021年福建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密实 精准救助帮扶3.56万人

去年,福建省出台《福建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5条措施,修订特困群众认定办法和低保工作规范,加快构建新时代综合救助格局。11月,12家省直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形成了特困、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的梯度救助帮扶机制,对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和支出型困难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实施单人纳保。目前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53.9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7%。

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与专项救助部门和乡村振兴局等10个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动态预警监测,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2.2万人。先行开展兜底保障“回头看”,扎实开展“精准救助”专项行动和“漏保”“漏救”点题整治,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政策宣讲进村(社区)”,全省共摸排困难群众51.11万人次,精准救助帮扶3.56万人。创新“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出台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文件,全省共有322个购买服务项目,投入资金2.11亿元,推动形成医疗互助和商业保险帮扶、统筹资源挂钩帮扶、结对帮扶、“爱心+近邻”等服务模式。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办理流程,下放审核确认权限,开通省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推动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提高救助效能。救助资金纳入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对资金“流向、流量、流速”全程跟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微信图片_20220118205851.jpg

古田县“互助孝老食堂”探索农村养老服务运营新模式。受访者供图

推动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去年12月,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北京发布。由福建省古田县申报的“互助孝老食堂”项目榜上有名,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

互助孝老食堂充分整合现有农村幸福院、老人俱乐部、宗祠、党群服务中心等位于村(社区)中心、交通便利、通风采光良好的场所,进行适老化、结构安全改造,开发乡村助老公益性岗位,提升乡村养老互助水平。

古田县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古田县经过多年探索努力建成了“互助孝老食堂”,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养老服务运营模式。针对“谁来做”“钱在哪”“怎么做”等问题,古田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政府统筹双推进,强化资金保障和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双保障,遵循共建共享和公益普惠双主导,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目前,我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超过75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0%。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留在家里养老。

对此,出台福建省加快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省民政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区和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的通知》,提出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要求,即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无偿交付使用。要求新建城区和住宅小区应当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且单处用房面积不得少于400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区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应小于700米。

实施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在原乡镇敬老院的基础上新改扩建8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竣工后,乡镇敬老院将转型升级为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强化县、乡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实现应收尽收。全省建成长者食堂、老年人助餐点588个。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改造提升15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总结推广了三明市沙县区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上杭县发展普惠养老、宁德市互助孝老食堂服务等一批新经验新做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微信图片_20220118205847.jpg 

 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现场推进会举行。受访者供图

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 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扎实有序

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近邻党群服务驿站启用,为居民群众提供近邻服务地图等六项服务,驿站一开门便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探访。

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积极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在统筹小区党员活动室、党建超市线下体验中心等场所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推出了近邻党群服务驿站。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团队和社会组织等三支队伍入驻驿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包括四史宣传教育、近邻服务地图、议事恳谈交流、闲置物品置换、食物爱心货栈和志愿积分兑换六项服务。

这是福州市积极推广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缩影,目前,福州市确定了鼓楼区、晋安区作为省级近邻服务试点区,中山社区、锦江社区等15个社区作为近邻服务省级试点社区和汤边社区、建华社区等41个社区为市级试点,有步骤地统筹推进近邻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开展新一轮社区综合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近邻服务,计划打造一批涵盖助幼、助老、助教、助医、助困等近邻服务为内容的服务型社区。

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了解到,我省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扎实有序。省社区办印发《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五助”为民服务,要求不断完善近邻服务内容,实现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服务,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全省民政系统组织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党建+近邻服务”模式,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144个省级试点、288个市级试点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其中,厦门市深化近邻服务经验做法在全国民政厅(局)长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上作经验推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微信图片_20220118205841.jpg 

 大田县阳光1+1助农产业馆。受访者供图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更加健康向善

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 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全省老区县69个、老区建制村(居)8540个,老区县占全省总面积96%。近年来,我省创新帮扶机制,持续攻坚克难,全力推动老区苏区跨越式发展。

2019年底,省民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印发《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福建省盲人协会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挂钩帮扶革命老区、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宁化县安远乡永跃村,对村里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困难村民家庭进行逐一入户摸底调查,对村人口情况、特色产业、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精准了解需求。省盲协主席王永澄说,“虽然我们不能看见光,但愿意成为一道光。”一年里,协会动员爱心单位23家投入帮扶资金130多万元,直接服务和惠及村民4000多人次。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阳光1+1”牵手计划改变以往一捐了之的帮扶模式,发动社会组织把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老区村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等优势结合起来,以双方深度合作“造血”共赢模式发展老区优势特色产业,既增强老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又促进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自身发展壮大。

去年3月,省民政厅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主动减免部分经营困难会员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生存困难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会费和其他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会员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共减费8393万元,惠及2.3万家企业。

2021年,福建省社会组织年报首次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社会组织年报办理实现“多上网、少跑腿”。

在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活动中,全省共摸排核查线索172条,曝光4批37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劝散105家、取缔26家、引导进行合法登记19家;在全省范围内排查“僵尸型”社会组织,已引导注销591家、撤销登记295家、激活473家。

福建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福建省民政厅将民政系统新风正气福建名片确定为“为民爱民增福祉 同心携手创美好”,并建立贯彻落实该项工作的机制,不断开拓为群众办实事的途径,推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削减环节、简化程序、压缩办理时限。下一阶段将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民政职责,努力以新的更大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时光里的福建(一):福建打好“组合拳” “双减”落地见效

即时 | 2022-01-17 16:40

东南网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教育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小学生上学时间延迟了、作业负担减轻了、低年级纸笔测试取消了……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与政策落地带来的大变革,福建各地各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双减”成绩单。在省两会召开之际,本网记者回顾“时光里的福建”,今天首先来看看最大的民生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感受孩子这一年孩子们上学方面迎来的变化。

幼小衔接全省区域化试点 一年级新生迈好入学第一步

刚步入一年级,孩子们还喜欢玩,喜欢自由拼搭、尽情涂鸦。2021年的9月1日,在福建师大附小,学校贴心地在每个教室外都布置了大幅的乐高拼搭和涂鸦墙,公共区域还有适宜孩子们阅读的精彩丰富的绘本、童书。其中,地毯飞行棋更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的热门区域……欢声笑语在校园里流淌。

微信图片_20210901130427.jpg

福建师大附小开学第一天,一年级新生在衔接适应课上玩游戏。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2021年9月1日,福建师大附小幼小衔接正式启航。开学前,福建师大附小就与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了双向衔接的教研实践平台,研究小幼衔接的课程内容、环创布置、育人模式等实施路径,形成园校协作、资源共享的和谐生态。第一周不上课本新课,用心设计了为期6天的“4+2”的启航周课程——4天在校学习生活,2天居家巩固适应。课程融合了道德与法治、体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多学科,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平稳过渡。

2021年10月13日,福建省教育厅官网发布《关于公布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校(园)名单的通知》,涉及10个县(市、区)66所学校(幼儿园)。福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幼儿园、福州实验小学;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等66所学校(幼儿园)结对。

《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不断调整完善工作试点方案,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小学和幼儿园实施、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工作机制,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改革试点,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幼小衔接工作递进式区域化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17102637.jpg

在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一场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活动吸引众多老师观摩。 学校供图

近日,在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一场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活动受到了大家的热切关注。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李杰老师执教大班数学活动《面积守恒》、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陈孟佳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面积守恒》。本次数学同课异构活动的打磨是从无到有的创课过程,榕博幼儿园与榕博小学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中,激发了双方对活动源起、设计与组织的深度思考。福建省教育厅四级调研员郑晗认为,晋安区的幼小衔接工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幼小科学衔接要打破学科壁垒,聚焦学科整合,改革教学方式,完善评价制度。

优化设计,作业减量提质

“双减”政策出台,推动着“五项管理”的深化落实。“作业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项。除了做到减少作业量之外,如何优化并设计有效作业,是减负增效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所在。

05.jpg

 仓一小同学们制作的数学小报 学校供图

本学期,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数学组围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以尊重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为落脚点,改变形式,布置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亲子互动等“花样作业”,保障“双减”中真正做到作业“量”减“质”不减。一、二年级开展亲子悦读,说知识,话绘本,老师们设计“课课过关”清单,亲子互动“课课过关”,同步练习,日积月累,增长知识,构建孩子们的知识系统。三年级开展话”数学家 追成长梦“活动,通过说数学家的故事,加强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五年级开展学生“巧思辨、道算理”数学讲题活动,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们不仅会做数学,还会说数学,语言表达促进思维的发展,良好的逻辑思维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六年级绘画数学小报,学科融合,广采博闻,学生快乐表达,促进课外阅读,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双减”政策下,我省各地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让孩子站在学校中央”办学理念,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进课堂改革,向作业要质量,让孩子作业在学校完成,让学生书包的重量大大减轻。

虎年“双减”增见识 快乐探秘智慧园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让小学低年级学习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近日,多所学校纷纷将纸笔测试变为闯关嘉年华活动。1月13日上午,鼓楼第五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在布置精美充满童趣的场地上,进行以“虎年‘双减’增见识,快乐探秘智慧园”为主题的期末语文素养闯关游园评价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117150507.jpg

鼓五小一年级学生期末测评在游戏中进行。学校供图

老师们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需掌握的知识,进行精心的策划,把游园闯关评价内容分别“藏”在五个情境中:“智树发芽——音节认读”“智树长叶——词语认读”“智树开花——生字组词”“智树结果——课文背诵积累”“收获硕果——送新年祝福”,通过智树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丰收的过程,来体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长。

“双减”之下,语文期末评价不是一味地在试卷上写写写,而是像在游乐场里玩“闯关”游戏,一个个漂亮的小印章见证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评价,不仅完成对学生们一个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安排、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通过实施作业精细管理促进计划、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施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计划等,不断健全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教育体系,实现校内外协同育人明显加强,教育生态逐步优化,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持续向好的目标。2022年学校作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业负担显著减轻,校外培训真正成为有益补充,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