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天下福清哥> 正文

曹于恩:编志虽辛苦但我很享受

fq.fjsen.com  2016-06-28 09:25:02  林明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相对于文化界人士而言,藏书是一辈子最珍贵的财富,但在得知福清市有意建方志库时,他毅然向福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捐赠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藏书,这其中包括清康熙和乾隆年间的《福清县志》等多个珍藏本。他认为自己已到耄耋之年,应该让自己一辈子的藏书有个好去处。这么无私的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就是福清市第一任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曹于恩。

修志,对曹于恩来说,是想都没想过的事。

曹老今年78岁。1959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永泰实验小学任教,两年后,他回福清师范附小任教,遇到“文化大革命”的洗礼,福清师范附小几乎解散,曹于恩则一直驻守在学校,等待着学生回来的那一天。文革结束后,曹于恩调到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与培训工作。1982年,曹于恩从教师进修校调到县委党史办,从事地方党史研究。1984年,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后,发动全省各地编修地方志书,曹于恩转到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事地方志工作,从此再也没离开过。

曹老感言,一部地方志书,几乎涉及当代所有学科的内容,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所以修编地方志书任务艰巨、复杂,对修志工作者要求严格,既要通晓古今历史、各学科基本知识,又要有坚实的文字基础。曹老回忆说,当时史志工作者都是门外汉,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让自己专业起来。

他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半路出家,只能靠勤奋了。于是,省里的每一次培训课,他都没敢落下;有关地方志的指导性书本、刊物他都全部买下来抓紧时间学习,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他是几十本几十本地看;别人在外面休闲玩乐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冷板凳上研究地方志的写法,研究到精彩之处,忍不住发笑出声……

经过多年的学习,对地方志编纂工作,曹于恩有了基本的认识。基本知识有了,曹于恩开始为第一部《福清市志》搜集资料。可没想到,到基层搜集材料时,基层负责人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单位又没钱没人,没辙了,曹于恩只好自己亲自干,偌大的一本市志,从资料搜集,到资料筛选,到排版编纂,再到结集出版,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曹于恩一手操办的。

10年后,曹于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胜利果实。1994年,第一部《福清市志》编纂完成,并付梓出版。福清也成为福州地区最早完成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县(市)。更难得的是,这部凝聚了曹于恩全部心血的市志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没人知道,曹于恩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第一部《福清市志》初稿200万字,几易其稿,最终定稿120万字,这200万字都是曹于恩一字一字码出来的;从事史志工作过程中,曹于恩搜集史志类资料(包括谱牒、编写指导书籍)大大小小近250本(册),在这些书中,他做了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由于长期埋首在书本和文稿中,加班加点工作,他的身体早就比不上同龄人了……

退休后,曹于恩仍在参与《福清市志》(1989—2005年)的总纂工作,继续挖掘撰写福清地方史志资料,不为人生留遗憾。他总是说,和以往相比,目前修志工作人员充足而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只希望,这第二部《福清市志》能打磨成精品市志。

如今,曹于恩仍在笔耕不辍。他抓紧时间搜集《福清市志》(2006—2013年)资料,为第三轮修志工作做准备。

提及自己的捐赠行为,曹老说,方志书库建好了,福清才无愧于“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雅称,方志书库建设非常有意义。它起着三方面的作用,包括资治、教化和存史。资治的作用在于帮助执政者总结前人经验,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教化是指可以从方志库收录的好题材中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史是指资料的保留基本上都是通过方志、谱牒流传下来的,对后世子孙有存史和借鉴的作用。所以,他希望福清文化界人士能够不吝所爱,把珍贵藏书捐献给福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为福清方志库建设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为后代子孙留下福荫。

  • 责任编辑:林增攀     标签:福清 福清哥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