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永泰县盘谷乡党委书记丁虹:强化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文化赋能 打造乡村振兴盘谷新标杆

2022-01-20 09:14:37 作者: 来源:永泰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永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盘谷乡党委书记丁虹(左二)

高台垒土齐奋进,潮头扬帆再起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一次治理目标和政策措施的集中展示,是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格局,盘谷乡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精神,在省市县发展大局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前,永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盘谷乡党委书记丁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盘谷乡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以“三示范三跨越”为根本抓手,全力做好“特、富、美”三篇文章,对标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的要求,增强抢滩意识,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农村流通服务特色区、文旅融合示范区“三区联动”发展,把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转化为盘谷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果。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单元,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省党代会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市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丁虹表示,在下阶段工作中,盘谷乡将立足“特”字,发挥高山农业独特优势,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福州后花园”中的“数字农业特色园”。一方面,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挥市级黄甲鱼试养基地、稻田茭白生态养鱼试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永泰观春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产品种苗,培育高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重点抓好高效立体种养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发展反季节西红柿、玉米、槟榔芋等种植产业,加快推动规模化经营,创建省级莴笋育苗数字化研教基地,打造省级数字农业示范点。同时,积极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金融服务在农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为盘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发展的新动能。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提升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型发展水平。这既是目标又是要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为我们山区乡镇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丁虹介绍,盘谷乡坚持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扩宽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融合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切实撬动农产品价值高效转换。接下来,盘谷乡将突出“富”字,打开“电商”新通道,富民兴乡再赶超。

着重打造农村商务流通中心,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提高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流通组织化水平,大力推动绿色消费,促进农副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融合,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匹配和对接。同时,深入发展短视频直播带农货等新业态,创新发展农产品网络众筹、预售、领养、定制等产销对接模式,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动农民向农商转型,闯出一条山区乡镇农商融合新路子。

“省市党代会都强调了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盘谷乡有着福建三大民间信仰之一的张圣君,有着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独特优势。”丁虹说,今后,盘谷乡将紧扣“美”字,高品质开发休闲采摘、研学旅游、避暑康养等新业态,建设和美盘谷。一是发挥文化优势。系统塑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张圣君信仰文化故事精品,充分挖掘民间信仰正能量的文化内核,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焕发盘谷乡风文明新气象。二是发挥载体优势。大力提升方壶岩景区,筹备“张圣君文化节”活动,把张圣君文化打造成永泰民间信仰旅游的名片。三是发挥生态优势。串联旅游景区和农业观光景观带,扩大农业经济+观赏的叠加效益,推动一产向着旅游做精、二产向着旅游做优、三产向着旅游做强,打造省内知名的自驾车游目的地,答好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盘谷答卷”。

“我们还将用好科技特派员、北大思政实践基地和市驻村干部等丰富资源,健全盘谷人才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信息库和需求清单,通过实施村干部本领素质提升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工程,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养优良、敢于担当、战斗力强的乡村振兴领军队伍,为盘谷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丁虹坚定地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