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人民日报谈常州毒地事件:无视群众利益 掩耳盗铃

即时 | 2016-04-28 07:41

视频:常州通报“毒地”事件:已对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 来源:上海东方卫视

学生健康岂容掩耳盗铃(凭栏处)

张 烁

“学校为什么要建在化工区?审批部门请给个解释!”“救救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我们的正当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早在几个月前,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就已在网上传播,然而,有关领导和部门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采取掩耳盗铃之策,眼看着事件持续发酵。

“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新形势、新技术、新挑战,都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不是吗?如果家长的诉求第一次出现在网上时,相关部门领导看到了,问题及时解决了,“毒地”问题也不会在网上“滚雪球”般放大成严重的社会事件。

对领导干部来说,常上网看看,就是走群众路线。在该事件中,网民观点及时准确地反映了群众的强烈意愿。有网友说:“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此事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排在最前面,最大程度、优先考虑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是教育优先发展更基本的层面。否则,失去强健的体魄,何谈人才培养、建设国家? 事实上,学生安全和健康一直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在学生营养都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无视群众利益,掩耳盗铃的“毒地”事件岂能容忍?

“毒地”事件是群众路线的“试纸”。透过网上的海量信息,我们不难发现,常州外国语学校所受到的污染威胁,不是由地方政府或学校觉察并阻止的,而是在学生已经出现身体不适后,一个个无助的家长拿着孩子的体检报告四处寻求说法时爆出的。在家长和学生都能闻到异味的情况下,当地教育部门官员仍然坚称“检测都是达标的”,其淡定态度和家长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媒体介入,学校仍然在公开信中坚称“并未觉得情况如此糟糕”,近3000名师生仍然在校坚持教与学。不知学校“底气”何来?学校本应扮演着保护学生的角色,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和家长作为弱势一方的无奈,屡次体检、屡次抗议、集资购买空气净化器……在这个时候,表示“问心无愧”的校长,可曾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对此,学校或许有难言之隐,校领导或许是迫于某种压力,但无论压力来自哪里,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心中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

“毒地”事件是发展理念的“试纸”。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常州外国语学校先开工、后环评,环评报告只考虑了氨氮、重金属、pH值等常规污染物指标,却未考虑到最要害的农药成分。与学校一路之隔就是曾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工厂旧址,学校为何能逃过监管、顺利建成?所幸,环保部、江苏省政府等已组成调查组专门调查这起事件,教育部国家督学也赴当地专项督导,该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此类问题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毒地”事件还给我们一个重要警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上网看看”,不能掩耳盗铃,世人皆知,自己却装糊涂,直到媒体曝光,网上舆论波涛汹涌之时,才硬着头皮站出来,从搪塞到认可,再到表态解决问题。只有及时透过网络或其他途径知民情、体民生、解民忧,才能真正把群众疾苦放在心坎上。

联合调查组介绍“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事件”进展情况

即时 | 2016-04-26 08:02

联合调查组介绍“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事件”进展情况

新华社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灿、秦华江)“常州外国语学校环境事件”发生后,环保部、江苏省政府联合成立环保调查组,国家卫计委和江苏省卫计委联合成立医疗卫生专家组,在常州迅速展开全面调查。教育部也派出督导组赴常州开展专项督导。25日,联合调查组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调查进展情况。

据环保调查组专家介绍,调查组通过查询原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污染物以及常外学校规划建设等相关资料,针对常外校区、原常隆等3家化工企业两块场地分别制定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案,有针对性地确定了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明确点位布设、采样频次和监测方法,并对监测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为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可信,监测方案还专门设置了对照点,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并开展了第三方质控监理等。

据介绍,目前监测工作正在按计划正常进行,从初步得出的大气监测数据来看,常外校区6个点位与青枫公园、常州工学院2个对照点位没有明显差异,最终评估结论尚待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才能得出。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包括打井等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开展。

据医疗卫生专家组介绍,根据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和学生家长提供的909人体检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247人,成因不明;浅表淋巴结肿大35人,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学校卫生、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食品卫生符合要求。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未发生传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环境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分析正在进行当中。

对此事件的处置,常州市委、市政府表示,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继续全力配合调查,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同时,持续开展环境监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常州毒地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即时 | 2016-04-26 06:45

常州毒地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初步调查显示学校在土壤修复未完工情况下仍搬迁

京华时报讯昨晚,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通报常州毒地事件调查进展称,要彻查常外事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调查。

全部监测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消息称,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发生后,环保部、江苏省政府联合成立环保调查组,国家卫生计生委、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联合成立医疗卫生专家组,在常州迅速展开全面调查。教育部也派出督导组赴常州开展专项督导。

据环保调查组专家介绍,调查组通过查询原企业生产工艺、主要产品、原辅材料、污染物排放以及常外学校规划建设等相关资料,针对常外校区、原常隆等3家化工企业两块场地制定了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方案针对性地确定了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明确点位布设、采样频次和监测方法,并在常州工学院(功能区对照点)和青枫公园(清洁对照点)设置了对照点位。

为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可信,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并采取第三方质控监理等措施。监测工作正在按计划

正常进行。目前已经开展常外校区6个点位与2个对照点位常规和非常规指标的空气环境监测,从初步结果来看,常外校区与对照点位没有明显差异,但最终评估结论尚待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才能得出。

据医疗卫生专家组介绍,根据常州市卫生计生委和学生家长提供的909人就诊体检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247人,成因不明,但近年来在一般人群中检出率有大幅增高趋势;浅表淋巴结肿大35人,其最常见原因是感染。学校卫生、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食品卫生符合要求。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未发生传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环境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分析正在进行当中。

监管部门对地块修复监管不到位

对常外事件的处置,常州市委、市政府表示,在原常隆地块修复处置过程中,初步调查发现四个方面的问题:新北区没有按时完成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工程,学校在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未完工情况下仍按原计划进行搬迁,原常隆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要求落实防护措施,新北区监管部门对地块修复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等。工作中,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应急处置不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到位等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将全力配合国家和省专项调查,根据国家和省联合调查组的意见,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方面,坚持以师生健康为第一要务,继续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学校卫生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动态跟踪随访并及时治疗,邀请医学专家到校开展健康咨询、科普宣教、疑问解答、心理疏导。

同时,持续开展环境监管。对原常隆地块、常外及周边地区空气、土壤、地下水,开展全面不间断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一旦发现异常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做好处置工作。同时,抓紧实施土壤和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确保施工科学合理、规范有序。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加快原常隆地块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对全市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最后,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彻查常外事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得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严肃处理。目前,就发现的问题,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调查。

常州“毒地事件”后,来次全国拉网排查如何?

即时 | 2016-04-21 16:08

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许多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

江苏作为化工大省,类似事件近两年并不鲜见。鱼塘内长出变形鱼、养猪场“地下藏毒”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更长远一些,类似事件,在不同地域也同样上演。媒体曾报道过武汉、广州等地曾出现“毒地”上建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关于中国受污染的土壤面积,目前尚缺乏官方的确切数据。最新的土壤“家底”数据是2014年4月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这是中国首次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根据公报,此次调查覆盖面积为630万平方公里,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毒地治理”已然迫在眉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乱象丛生,监管责无旁贷。

“毒地”乱象让人想起美国著名环境学者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倡导的“土地伦理”。人与土地之间和谐相处,这是共同体理念,每个人都当对土地健康担责。只可惜,污染容易,治理不已。据说按一亩“毒地”100万至200万元的修复成本算,修复上百亩的毒地或许得上亿元。物质成本如此高昂,更不要说修复过程甚至长达几十年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与经济,化工与民生,并非鱼与熊掌的关系,在决策理性与民本行政中完全可以实现“多赢”——但前提,是该管必严管、不为眼前利益“遮望眼”。眼下而言,常州“毒地事件”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是否可以来次全国拉网排查,把类似常州的隐患主动发现、主动化解,以免害情出现后再亡羊补牢。

此次事件再次让我们意识到:环保这件事,虽是水磨的功夫,却更见公共治理的“真章”。

修复“毒地”为何造成“二次污染”?

即时 | 2016-04-20 21:07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题:修复“毒地”为何造成“二次污染”?——常州外国语学校化工污染事件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连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疑似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常外周边“毒地”在修复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监管不力,发生了“二次污染”。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多地出现因化工企业搬迁留下的“毒地”,因监管缺位,这些地方发生“二次污染”的隐患重重。专家建议,土地修复在技术上困难并不大,但目前亟需明确工程建设规范,加大修复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常外“毒地”修复两大问题:未如期完工,未按方案操作

据了解,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毒地”原是化工厂,因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遭到周围居民投诉,政府下令要求企业搬迁。早在2011年6月前,位于该地的原常隆化工等企业已完成搬迁。

不过,污染企业虽然搬离,但“毒”却留了下来。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受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委托,原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常隆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风险评估。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常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较重,用于商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污染场地实施修复。

2012年3月批复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也提到了相邻地块是“毒地”: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据当地一位了解情况的基层环保官员透露,由于以前环保监管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化工厂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和无组织排放,留下了潜在的生态风险。来自常州市环保局的信息显示,常州2012年就对35家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修复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没有如期完工。据了解,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第二,没有按方案操作。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李飞承认,他们并没有采取钢结构封闭措施,只盖了薄膜。

浙江大学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中心专家尧一骏分析,在常外周边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中,无论是原计划将污染土壤挖出移走的异位修复技术,还是后来直接在污染场地进行土壤覆盖的原位修复技术,只要操作规范,并且经过专业的评估和验收,技术层面都是可以实现污染土壤修复的。

但是,他说,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该地块在修复中,没有使用大棚全覆盖来隔绝翻出污染土壤释放出的污染物,这是非常不规范的。同时,污染修复没有完成,常州外国语学校就已搬过来,显然不合程序。未加封闭的土壤修复现场,显然会对学校人员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红认为,目前,对受污染土地进行修复,在世界范围内技术上并不存在困难。“毒地”修复造成“二次污染”,更多反映的是操作层面不规范的问题。

全国多地存化工污染地,可能产生急性健康风险

实际上,在全国各地,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区规划调整,不少城市老化工厂搬迁新址,留下不少废弃“毒地”。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披露,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化工、矿业、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弃地是受污染典型地块之一。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5月,重庆市已累计完成377块搬迁工业企业原址场地的环境风险评估,完成34块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2014年湖南湘潭市关停了竹埠港工业区所有的28家化工企业,对腾挪出的“毒地”纳入岳塘经济开发区,实行片区整体开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发生曾参与主笔《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来划分,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土地大致可以分为:来自钢铁冶炼企业、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场地;来自农药等化工企业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场地;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

李发生说,总体上化工企业有毒有害的物质要多一些,常州出事的就是化工企业。相比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化工企业确实量多面广,涉化工企业的污染场地都比较敏感,应高度重视。

尧一骏表示,来自毒地的气态污染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急性健康风险。而在更多情况下,会由于长期暴露在低浓度污染中产生慢性健康影响,这意味着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恶性疾病。以工业常用的溶剂三氯乙烯来说,长期暴露可能造成肝癌、免疫缺陷、肾衰竭、淋巴癌、生殖系统疾病、中央神经系统受损等疾病风险。

检测结果与百姓感受差距大

记者调查了解到,常州“毒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前后发生过变更:根据2013年的原有风险评估报告,该块土地开发利用的性质为商业和住宅用地,并据此确定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范围以及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目标值。

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新校区。2015年12月中旬后,由于北风频繁和秋冬季节不利的气象扩散条件影响,土壤修复工程产生的异味对周边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等敏感目标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关于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工程应急处置相关事宜的会议纪要”的内容,为了保护现有敏感人群健康,将该地块土地利用性质拟变更为绿化及公共设施用地。

专家介绍,土地修复标准“因地而异”。一般而言,土地修复应根据受污染情况、拟开发利用用途等,来倒推确定相应的修复目标值、修复手段。

李发生说,中国各地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可能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地区、不同地段危害性也不一样,各地应该有符合自己土壤条件的修复标准。但是,不管是修复到绿地的标准还是住宅用地的标准,都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都应该是安全的。

侯红介绍,目前,土地修复在技术上有《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可以遵循,但对修复工程如何进行监理缺少国家层面的硬性规定。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组织专家只对修复方案进行技术把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产生不规范操作现象。比如,只注重土壤修复,不注重地下水污染治理;只关注受污染场地治理,不关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此外,在常州毒地事件中,“二次污染”检测标准缺失问题表现尤为明显。“老百姓反映有味道,去现场检测结果却是达标的。”新北区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如果把老百姓的人体感知度比作“民标”,他认为国标与“民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该局长称,目前国内的检测手段与国际先进检测手段有差距,基层的检测力量更是跟不上,检测设备落后。化工企业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太多,很多的确都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之内。

常州市新北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淑媛也表达了目前基层环保部门的“无奈”。她说,发现问题只能依靠现有标准来评价,没有标准的问题或现象则无法给出评价。

多位专家建议,在我国,土壤修复刚刚兴起,应尽快出台避免对周边环境“二次污染”的相关措施。据悉,目前,我国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还没有一部法律,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应尽快实施。

李发生表示,修复一吨污染的土比处理一吨污染的水,价格可能要高出上千倍。受地方财力的影响,有些地方只能量入为出地控制污染土地的环境风险。建立费用合理分担的多方筹资机制,解决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问题,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政策机制。(记者秦交锋、秦华江、陈尚营、吕昂、丁文杰、翟永冠)

常州家长委托检测机构显示:常外学校地下水受到污染

即时 | 2016-04-20 13:57

  采样点位图

  六种有机物质(二氯乙烷两次)

央广网常州4月20日消息(记者吴喆华)据常外部分学生家长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2016年3月24日至26日,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内地块的6个点位地下水进行取样,检出二氯乙烷等6种有机污染物(如下图)。检测采用水和废物中痕量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该检测机构具有法定资质,专业从事土壤、地下水等环境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6种有机污染物均不是地下水本底存在的物质,检出即证明常外校区内6个点位地下水分别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该检测结果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与2013年9月12日常州市环保局公布的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物种类相符,表明常外校区地块地下水已受到污染且具备流动性。

目前该检测报告已由学生家长转交环保部和江苏省联合调查组以及常州市环保局。

学校选址,距“毒地”100米——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追踪

即时 | 2016-04-20 09:04

新华社南京4月19日电 题:学校选址,距“毒地”100米——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追踪

新华社记者秦华江、陈刚、杨绍功

一边是7年前三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

本该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学校选址却建在“有毒地块”旁;本应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却身体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连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500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厂污染地块中毒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环境敏感区建学校,本应慎之又慎,但为何学校要建在距“毒地”仅100米的地方?环评警示为何没有得到重视?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为何差异这么大?新华社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

选址之祸:7年前埋下的“定时炸弹”

既然地块“有毒”,常州外国语学校为何在此选址?

记者了解到,常外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2015年搬迁前,常外因学生数不断增加,教辅资源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系数较低,需要进行改造建设。

而这个问题,常州市“颇费了一番脑筋”。常州市政府透露,近年来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常州高新区、产业园区集聚,新北区也急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异地重建和搬迁,不仅可缓解学校原处区域主干道的交通压力,也可以大大提升北部新城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根据常州市新北区所做的规划,常外新校区位于通江路以西、辽河路以南、千岛湖路(龙虎大街)以北,该地块原系太平洋电力机械厂及自然村,虽非原化工厂地块,但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定时炸弹”就此埋下。

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污染的原化工厂地块,包括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由于化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周围居民反映强烈。于是,政府便下令要求企业搬迁入新区。此后,这一地块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2009年5月,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启动。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

根据当地早前的相关规划,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原计划在修复后将用于商业开发,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但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问题还不止于此。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

生态风险:有毒地块未修复学校就开建

既然是“有毒地块”,该校新址环评结果如何?

记者调查,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这被质疑为未批先建。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行奠基但并未正式开建,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常州市环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显示,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成为学校环境的重要隐患。

报告称,该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同时提示,常隆等化工厂原厂址地块开展修复后,会产生空气污染,学校如在地块修复验收前投入使用,就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常州市也政府表示,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

而事实是,早在2013年10月学校就已开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这表明,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污染没有重视;原本应在学校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意外延期,学校搬迁计划却不调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致使环境风险不断加重。

健康之争: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差异咋这么大?

常州外国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但去年底以来,这所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噩梦。

“每天都很担心,女儿检查出了淋巴肿大。”一位秦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12月,周边的原化工厂地块翻土修复,刺鼻味道越来越重,孩子出现嗜睡、头皮屑多等症状。1月10日左右,他的女儿被检查出淋巴结肿大,一个多月后再次检查,有一侧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另外一半没变。

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份有常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史品南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至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常州市政府表示,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相关检测数据与家长提供的差别较大,但指标异常者也超过百人。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出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甲状腺炎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白细胞异常的4人。

针对家长反映的有学生受污染土地危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卫计委医学专家组组长、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说,有一个病例在学校搬迁之前就已确诊,目前正在治疗。

在一封“常州外国语学校全体家长”1月8日写给“各级政府、环保、教育、信访部门领导”的联名信中,家长质疑“是孩子健康重要还是项目发展重要”。

教育部、环保部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部、江苏省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表示,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的有关进展,记者将进一步追踪。


4月18日,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2008年的正射影像图。左边手指位置为现在常州外国语学校现在校址,右边手指位置为当时三座化工厂的位置。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生态风险:有毒地块未修复学校就开建

既然是“有毒地块”,该校新址环评结果如何?

记者调查,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这被质疑为未批先建。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行奠基但并未正式开建,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常州市环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显示,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成为学校环境的重要隐患。

报告称,该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同时提示,常隆等化工厂原厂址地块开展修复后,会产生空气污染,学校如在地块修复验收前投入使用,就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常州市也政府表示,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

而事实是,早在2013年10月学校就已开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这表明,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污染没有重视;原本应在学校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意外延期,学校搬迁计划却不调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致使环境风险不断加重。


  4月19日,一名学生走过常州外国语学校大门。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健康之争: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差异咋这么大?

常州外国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但去年底以来,这所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噩梦。

“每天都很担心,女儿检查出了淋巴肿大。”一位秦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12月,周边的原化工厂地块翻土修复,刺鼻味道越来越重,孩子出现嗜睡、头皮屑多等症状。1月10日左右,他的女儿被检查出淋巴结肿大,一个多月后再次检查,有一侧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另外一半没变。

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份有常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史品南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至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常州市政府表示,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相关检测数据与家长提供的差别较大,但指标异常者也超过百人。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的医学专家组提出的数据,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甲状腺炎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白细胞异常的4人。

针对家长反映的有学生受污染土地危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卫计委医学专家组组长、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说,有一个病例在学校搬迁之前就已确诊,目前正在治疗。

在一封“常州外国语学校全体家长”1月8日写给“各级政府、环保、教育、信访部门领导”的联名信中,家长质疑“是孩子健康重要还是项目发展重要”。

教育部、环保部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部、江苏省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表示,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的有关进展,记者将进一步追踪。

常州“毒地”事件再次敲响环境安全警钟

即时 | 2016-04-20 07:46

张伟宾

常州“毒地”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着常州外国语学校近3000多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乎着未来类似事件中更多人的健康权益。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够不再发生。

日前,央视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据悉,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事件经报道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环保部、江苏省政府等已组成调查组专门调查这起事件,教育部国家督学赴当地专项督导。

媒体梳理发现,常州外国语学校所在的常隆地块修复工程,曾经多次遭到附近学校学生、家长的抵制,并不是第一次暴露在舆论场之中。这次经央视报道后,常州当地回应也非常迅速,常州市委、市政府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将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18日下午,常州外国语学校发公开信,承认央视报道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但也存在一些“硬伤”,认为央视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同在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向澎湃新闻发了近5000字的书面材料,就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日前报道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土地污染以及部分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事件逐条做出回应。

从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常州市的逐条回应与央视的报道在出现异常症状学生的人数(央视报道493名学生,常州市回应有133名)、周边土地污染是否可控、校区内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附近化工地块是否存在偷埋危废等核心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尽管有很多问题有待调查组彻底查清,但是学校未批先建、学生身体出现异常等核心焦点,在常州市新闻办和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回应中都没有予以否认。

常州“毒地”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着常州外国语学校近3000多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乎着未来类似事件中更多人的健康权益。当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从目前报到出的事实看,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一问学校目前是否还有环境污染的隐患?目前大部分学生仍在校正常就读,如果仍存在环境危害的隐患,那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权利怎么保护?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该校学生的身体状况,无疑是社会的最大关切。根据常州官方的回复,学校周边地块在2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而根据央视报道中专家的说法,污染物质并没有消除,在地底下仍是一颗生态炸弹。关于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问题,无疑需要更明确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在涉及孩子健康安全的问题上,只要可能存在隐患,就必须“零容忍”,不能让这些学生暴露在已知或潜在的健康隐患中。


二问质疑颇多的环评报告是怎么通过的?从常州外国语学校网站上的环评报告看,各项检测结果均是“合格”,然而现实是至少133名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学校搬迁之后,学生家长、教师分别以各种形式对学校的环境安全提出质疑。环评报告的作用是准确评估项目的环境隐患,那么环评报告的准确性和独立性又有谁来保证?这不是政府背书就能消除的质疑。如果对环评报告有争议,那无疑需要更权威、更专业、更独立的机构来评估环境安全隐患,环评报告不能成为橡皮图章,为不环保的项目充当门面。群体性环保问题需要更具公信力的机构参与,要加强环保部门尤其是环评报告的独立性,从源头堵上可能的漏洞。

三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是否充分表达?网络上搜索发现央视报道前就有不少关于学校周边土地污染和学生反应异常的质疑和讨论。有媒体报道,部分在事业单位任职或担任公务员的家长透露,他们还遭遇单位“组织指导意见”。央视报道后,这起事件中的主角,学生和家长们在媒体上目前并没有太多发声。只有让各相关主体的环境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消除可能存在的环境隐患。

环境问题是任何地区经济发展都绕不过去的。这次污染问题也许只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但却为我们思考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常州外国语学校是当地一所名校,仍处于这样的境地,那么全国其他地区又有多少学校暴露于环境污染的伤害中呢?因为环境污染出现异常症状的学生的损失如何弥补?如何在事前就堵住安全隐患?这些现实问题既需要政府加强各个环节的环境监测与评估,贯彻好、执行好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强化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环境治理参与机制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远离“毒地”。

钱能买空气净化器,可以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但是永远买不到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孩子成长的安全的土壤。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希望常州“毒地”事件能够在“零容忍”的标准下得到妥善处理,更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够不再发生。

常州外国语学校被指新址污染 国家督学赴当地专项督导

即时 | 2016-04-18 16:51

中新网4月18日电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就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据媒体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

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常州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表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另外,国家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在获悉该事件后也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赶赴常州现场调查。

常州一中学搬新址493名学生身体异常 环保部将调查

即时 | 2016-04-18 15:54

人民网4月18日电 据央视报道,有关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央视此前报道称,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

报道说,学校原建筑存安全隐患所以另建校区,教育部门称已做环评。然而评估报告只考虑了常规污染物指标。报告中还指出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而建校用的正是抽上来的重污染地下水。

常州一中学近500名学生出现身体异常 家长疑与污染有关

即时 | 2016-04-18 12:56

央广网常州4月18日消息(记者景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5年底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地块有关。然而,学校和当地政府称,经检测,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该事件,环保部和江苏省政府将成立联合调查组,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

常州外国语学校现有初、高中部58个班级,约2800名师生员工。2015年9月,该校迁至位于常州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新校区。自当年年底起,陆续有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家长怀疑与一路之隔的化工厂,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土地有关。

据央视报道,在一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上,这片地块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多环芳烃以及金属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00多倍和78800多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其他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指出,以上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就会导致白血病、肿瘤等。而当地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群体性的症状,且发病率这么高,应该与该地块的严重污染有一定关系。

据了解,作为该校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也就是说,学校开始施工的时间比环评批复时间整整早了7个多月,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2015年9月,大批学生入校,但此时北边的污染土壤正在开挖修复中,直接导致污染物大量溢出。

实际上,早在2015年12月,有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闻到学校周边有刺激性气味,纷纷质疑学校选址不当,部分家长希望学校搬迁到其他校区过渡。但是遭到拒绝。

在整个事件中,可以说家长和当地官方是各执一词。学校和当地政府同样拿出了有关机构的监测报告。但是,结果都是显示,符合国家标准,建校的依据和学校环境没有问题。

据报道,对于该事件已经引起了环保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关注。环保部、江苏省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尽快赶赴常州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常州成立调查组调查处置“学生环境异常反应事件”

即时 | 2016-04-18 09:54

新华社南京4月18日电(记者秦华江)记者18日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新闻办获悉,在媒体17日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一事之后,常州市委、市政府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展开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针对学校搬新址后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及相关污染问题,常州市政府回应称: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事情发生以后,常州市和新北区两级党委、政府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按照公开修复方案、公开监测结果、公开验收结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开一监督”原则,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同时组织实施该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2月15日,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据称,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常州市政府表示,欢迎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于报道中提及的相关问题,将按照“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江苏一中学搬新址493学生身体异常 地下水含污染物

即时 | 2016-04-18 07:11

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经检测,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专家称校区受到的污染与化工厂地块上污染物吻合。(央视记者蒋晓平)

中学建在“毒土地”,所有环节均失守

即时 | 2016-04-18 07:11

【如果整个社会的安全制度总是频频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们都缺乏遵守制度的习惯,那么又如何奢望他们在有关学生安全的事情上会痛改前非,采用有别于常的另一套正式规则呢?】

自2015年年底开始,搬入新校址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不断有学生出现不适症状,先后有641名学生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其中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个别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有关。

央视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从当年化工厂的违规操作,到相应环保执法的疲软;从学校选址的疏忽大意,到奠基施工时的未批先建;从环境评估的漏洞百出,到对环评建议的置若罔闻,几乎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制度都遭到忽视、废弃乃至违反。在事情演变的逻辑终端,只能是学生的生命健康被无情伤害,最终危害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发现危害时间的早晚。

这是制度失守的悲剧,更是难以原谅的人祸之痛。当地教育部门称,当时选址已做过相应的环评,检测结果都是达标。那么这份符合规范的评估报告为何只考虑常规的污染物指标,而没有考虑检测化工厂生产的农药成分?既然已经确认符合建校规范,为何环评报告又强调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还建议“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这份“自相矛盾”的环评报告又是如何做出的?

更值得追问的是,学校奠基施工时间比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提前了7个多月,这就意味着学校是在没有环评依据的情况下开工建设的,那么又是谁决定未批先建的?难道,环评在相关决策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与学校一路之隔的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普遍超标,最高浓度超标近10万倍,且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确的致癌物,根据常识我们也不难判断,在这种高敏感、高危险区域建设学校,客观、中立、全面的环评应该是一个关键环节。遗憾的是,这道守护安全的最重要链条完全失守。

从“毒跑道”“药儿园”到“毒土壤”,每一次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件都令人愤慨,但悲剧总是不断,这究竟是为什么?个案中总有其特殊的原因,也总有共同的制度病灶。

我以为,要守住校园安全、守住学生健康,还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社会体制。如果整个社会的安全制度总是频频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们都缺乏遵守制度的习惯,那么又如何奢望他们在有关学生安全的事情上会痛改前非,采用有别于常的另一套正式规则呢?

安全的校园是建立在安全的社会基础上的。缺乏制度支撑的脆弱社会,犹如流动的沙丘,建筑不起牢固的安全校园。如果一个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们就不可能指望校园成为“世外桃源”。因此,要让学生逃离各种安全威胁,必须从建构一个安全的社会开始,夯实我们的社会根基。

沈阳高校被指强制学生看球赛 校方:传达有误

即时 | 2016-04-18 06:46

近日,有微博爆料称,恰逢中超比赛的辽足主场对阵天津泰达,辽宁多所高校强制学生去现场观看比赛。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沈阳确实有几所高校的学生反映被强制看球,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球迷协会会长王老师称,号召和组织该校学生去现场观看17日的乙级联赛是球迷协会的行为,“但是在过程中,可能个别辅导员对学生做出了错误的传达”。

近日,有微博爆料称,恰逢中超比赛的辽足主场对阵天津泰达,辽宁多所高校强制学生去现场观看比赛,并“点名”了几所沈阳高校。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向多所被“点名”学校的学生求证该消息。

沈阳大学大三的一名张姓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网上传言的沈阳大学强制学生看球的说法并不属实。据他介绍,沈阳大学确实是在清明节前下达过一个看球赛的通知,但因为观看比赛的时间正好占到清明节假期,所以同学们在网上怨言颇深。考虑到这些问题,学校后来又及时改变了政策,该政策也被沿用至今。改变之后的通知,明确标明了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制,也没有出现请假会扣学分的规定。该同学说:“我比较喜欢体育运动,而且比赛现场氛围也确实不错,是非常不错的体验,即使让我花钱,我也会去。”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大二的一名何姓学生向北青报记者反映,全班同学被强制要求去看17日的足球联赛,“辅导员说学校从上到下特别重视本赛季足球赛,要求我们必须去看球,不去不行”。随后,北青报记者从该学校球迷协会会长王老师处知悉,号召和组织该校学生去现场观看17日有城建足球学院比赛的乙级联赛是球迷协会的行为。他表示,“全国都很关注中国足球的发展,沈阳正在建设‘足球之都’,我们自己的球队能进入联赛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因此球迷协会“组织同学利用休息时间自发地看球”。王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但是在过程中,可能个别辅导员对学生做出了错误的传达”,让学生误以为是被强制去看球。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的一名同学在之前也遇到了被强制看球赛的事情。她告诉北青报记者,13日全班同学被辅导员要求去看球赛,“那天下着大雨,看台根本没法坐,我们在寒风里站了两个多小时,回来时鞋都湿了”。她还表示,“辅导员让我们必须去,但没说不去要处分”。

文/本报记者 邢颖 实习记者 王者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