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 传媒评论 > 正文

让读者从“眉头紧锁”到“眉头舒展”

2022-01-17 11:44:46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隋明照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推出《提问2022 “强河南韧劲·稳经济增长”》系列报道

让读者从“眉头紧锁”到“眉头舒展”

每到年初,各级各部门工作规划陆续推出,擘画出新一年的走向。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22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这些规划中,很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怎样让百姓看得明白?让百姓感到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媒体“讲背景”“划重点”的工作便显得十分有意义。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在新年伊始推出《提问2022 “强河南韧劲·稳经济增长”》系列报道,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提出来,并多方采访寻找答案,在一问一答中解决实际问题,讲清政策内涵。

直面热点难点 反映百姓心声

“实”“急”“广”,这是《提问2022》系列报道的问题特点。从目前已经发布的稿件来看,篇篇都是省内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且涉及面广。

系列报道第一篇关注的便是基本生活需求——居民用水。郑州高新区和郑东新区白沙园区的居民反映,自来水虽说水质达标,但存在水垢多的问题,“做出来饭的味道都不对”,居民只能自费购买滤水设施或是到水站买直饮水,可由此带来的滤芯费用贵、老人提水不便等问题很是困扰居民。报道将居民的愿望直接写在了标题里——《郑州高新区、白沙园区今年能否喝上丹江水?》,这体现了系列报道关注民生基本需求的定位,也展现了媒体直面问题的勇气。

“在全球疫情之下,加上河南遭遇了洪灾和反复的疫情,2021年河南‘稳外贸’成效受到关注。”《2021年数字亮眼!2022年河南外贸能否延续高速增长势头?》一文回顾了成绩,但也直言不讳,把新一年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实实在在地点了出来。这篇经济分析类的文章虽然立足河南,但眼光没有局限于河南,文中提到特色产业,如许昌的假发在海外“大杀四方”——亚马逊北美站,排在前六名的假发卖家有4家来自许昌,也提到了“十四五”期间,河南跨境电商领域将力争培育100个全球知名品牌的规划,不过在陈述与外贸息息相关的交通、金融问题时,文章作者把视野放宽,结合2021年以来的港口建设、跨地区金融合作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参考。

多方寻求对策 提供明白答案

问题提出得精准与否考验媒体对于经济生活中重要问题的观察深度,问题回答得到位与否则考验媒体下功夫的程度。

从《提问2022 “强河南韧劲·稳经济增长”》已经发出的报道来看,采访对象涉及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多元化的采访对象、针对核心问题的追问,都体现出记者对找到问题答案毫不含糊的态度。

在《郑州高新区、白沙园区今年能否喝上丹江水?》一文中,针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记者询问了郑州高新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得知“目前硬件和技术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只要手续办好,阀门一开,高新区居民就能用上了”“2022年让高新区居民用上丹江水应该问题不大”。

系列报道的“育儿之问”关注托育需求和托育机构的生存状况,两篇文章中,一篇直面问题:夫妻俩忙于工作没空带娃,老人精力不够,请保姆又不放心,通过问卷调查,文章得出结论,家长对经济、专业、安全的托育机构有很大需求;另一篇文章则通过走访10余家托育机构,发现这个“朝阳行业”背后有亏损、倒闭,还有投资人当场落泪,回答了高质量托育机构为何仍然稀缺。

总的来说,《提问2022 “强河南韧劲·稳经济增长”》是一组实在的报道,报道策划源于过往成绩,但也直面身边问题,看这组报道中提出的问题时,不由让人跟着报道中陈述的问题皱起眉头,如关于幼儿照护、“双减”后家长的焦虑问题,不单单是河南一地的问题,是许许多多中国家庭正在皱眉思考的问题,因此“代入感”颇强。而当看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给出落实时间、学校正在努力解决偏科孩子的补习问题时,也不由让读者眉头舒展,跟随记者的视线,读者可以了解好榜样、好建议,相信问题解决是有希望的。这样有始有终,不含糊其词的报道,还可以再多些。(记者 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