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闽西“寄养妈妈”们的故事

www.hyyz888.com 2014-02-28 08:55  张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寄养妈妈”杨素玉幸福的一家人

东南网2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温连光 陈俊宇 文/图)

阅读提示:为了让原本只能生活在各级福利机构的孤儿、弃婴等回归家庭,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2003年年底,国家民政部出台了《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自身条件许可的儿童采取家庭寄养的方式。由此,“寄养妈妈”这个称呼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其实,早在1993年,闽西老区就已经产生了第一批“寄养妈妈”。20多年来,当地的“寄养妈妈”以老区人特有的质朴和坚韧,用亲情温暖那些与之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儿童,演绎着一幕幕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

默默无闻的“寄养妈妈”究竟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那些特殊儿童在“寄养妈妈”家过得如何?2月底,记者走进闽西“寄养妈妈”们的家庭,聆听她们的故事。

带过36位福利院的孩子,有脑瘫的、肢体残缺的……每一个孩子都很“难养”,但蔡红莲总是尽最大努力给他们家的温暖

“老大龙福良早上犯了癫痫,现在还情绪不好;老二李杏妍送去做康复了,等一会儿就回来;最小的苏展文才1岁多,已经睡着了。”2月20日11时许,在龙岩市区女人街的一间单元房里,48岁的蔡红莲正坐在客厅里陪龙福良。

蔡红莲是龙岩市新罗区首批“寄养妈妈”中的一员,也是坚持时间最长、接收寄养小孩最多的一位,21年来一共带过36位福利院的孩子。

在蔡红莲家寄养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龙福良,他比蔡红莲的儿子只小两岁,到蔡家时才3岁,双目失明、不会讲话、不能独立行走,还患有癫痫。蔡红莲照顾龙福良很辛苦,有时还请公公婆婆来帮忙,但再苦再累她都没有丝毫怨言。

“我妈很偏心,疼孤儿胜过疼亲儿子。”蔡红莲的儿子苏健说,“小时候,我想要玩具,妈妈舍不得花钱,却买玩具给福良。”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