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福建日报记者通道远程 邮箱 传稿
222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马来西亚站 > 今日福建 > 正文

福建贡院古砖“密码”被破解

2021-06-08 17:45:14 管澍 林双伟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亮  

冶山公园内的贡院墙。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2017年,在冶山历史风貌区仁寿堂背面的工地上发现了一块福建贡院古砖。之后的几年间,300多块刻有“鸿福”“鸿禄”“鸿寿”“鸿喜”等铭文的古砖在冶山提升工程工地中陆续被发现。

日前,精选了福建贡院古砖60多个最具代表性的铭文拓本集《福建贡院砖铭拓本集》出版发行,为读者揭开了明清时期福建贡院的历史。昨日,记者采访了该书的作者陈元春和邱婷。

筛选古砖

建起贡院墙

在冶山春秋园的天泉池附近,有一处用福建贡院古砖砌成的贡院墙。上面不仅刻有“鸿福”“鸿禄”“鸿寿”“鸿喜”等吉语,还刻有古窑名称、工匠名字和记年等铭文。

据了解,福建贡院带字古砖出土后,以陈元春为代表创建的冶山斈(“学”的异体字)社的社员将古砖清洗干净并制作拓本。去年夏天,在福州市名城委的邀请下,冶山斈社的陈元春、邱婷等人从300多块贡院古砖里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古砖,用于建造冶山春秋园贡院墙。

《福建贡院砖铭拓本集》对贡院古砖铭文进行注释,解读字义及其出处,力图探究文字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书中还介绍了福建贡院的历史和周边的古代建筑及人物活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贡院的职能。

古砖上的铭文。

根据铭文

找到古砖产地

据介绍,出土的贡院古砖大都来自清道光七年(1827年)福建贡院的一次修缮。

2020年秋天,根据“大文山”“仙岐窑”“其元山”等古砖上的铭文,陈元春、邱婷等8名冶山斈社的社员,和民俗专家方杰一起前往闽侯县南通镇文山村、仙岐村、其元村考察,一天之内找到了文山窑、仙岐窑、其元窑3个古窑。

据了解,这3处古窑自元代开始就烧制砖瓦,前几年才停窑。在此之前,三坊七巷的古厝修复曾使用过文山窑生产的砖瓦。

闽都文化专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说,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调查考证,将古窑列为保护对象。他说,冶山斈社通过古砖对福建贡院的建筑建造特征进行挖掘,是冶山历史文化研究的一种新模式。

ADD: 18M, Lorong Thambi Dua, Pudu,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03-21448972, 21448872 FAX:02-21412030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