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福鼎嵛山:海蓝岛绿“旅游热”

nd.fjsen.com  2021-12-15 09:58:24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嵛山岛 刘学斌 摄

一座海岛,一方绝色。30.12公里的海岸线和11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是福鼎嵛山岛的“最美资产”。登岛之后,环山而行,一边是万亩草场拥绿叠翠,一边是海浪礁石船影点点,可尽览山海湖草、鸥鸟群飞的极致景观,动人又震撼。

向海而兴展画卷,这是嵛山岛发展旅游的“底气”。如何保护这些独具优势的天然生态环境?

多年来,嵛山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广大党员干群“念活生态经”“凝聚人才心”“走宽旅游道”,推动传统海洋渔业、休闲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升级,在边干边试中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国最美十大海岛”的惊艳蜕变。2020年,嵛山岛游客接待量达18万多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647元。

“生态+”念活绿色经

在鱼鸟村的巷道拐角,一家“鱼鸟客栈”尤其惹眼。不大的院落,保留着原始的海岛石房、青砖瓦片,多肉绿植搭配着就地取材的树枝木块,随意而别致。

“这些都是嵛山岛无人问津的海漂物,比如废弃的木头、锈迹斑斑的废铁等,经过筛选再加工,又有了‘新生命’。”客栈老板陈启云是来自叠石的“85后”青年,2017年被海岛的原生态美景吸引后,便留在当地成为一名“拾荒者”,经常自发到海边捡拾海漂垃圾,再带回家打磨成艺术作品。

“起点是海漂物,终点是好生态。我还想做一个拾荒纪录片,用视觉冲击力唤醒大家对海洋生态污染的重视,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陈启云说。

如陈启云一样坚定的信念,也是“原住民”殷丽容始终所坚守的。由于嵛山岛四面环海,海漂垃圾被风浪一打就紧贴在石壁、沙滩上,难以清除。因此,早从2013年起,殷丽容每个星期都会去清理这些垃圾,分门别类进行回收或焚烧,并把回收得来的钱捐给慈善组织。

“一开始,村民们很不理解,但看着海湾一天天变漂亮,自然也就认可、加入了。”殷丽容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单打独斗到组织成立以党员和妇女群众为主要力量的青蓝环保志愿队伍,如今环保理念正辐射到全岛每一个角落,全岛民众年清理海漂垃圾1500多吨,有效保护了海洋环境。

凝心聚力,守护碧海净滩。嵛山镇还深入推进农村“一革命四行动”和“三清一改”工作,建设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中心,引进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设备,实行海上和陆上垃圾清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计划建设一座海漂博物馆,提高全民护海意识,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

“人才+”改出新渔村

东角村是嵛山镇人口最多的村落,有大小渔船100多艘,各种渔网具1.5万多张,长期以来,大量渔网渔具沿路堆放,是个令人头疼的“邋遢村”。

如今,漫步在村内,干净的村道贯穿一路好风景,废旧的鱼露仓库已变身兼具茶饮、阅读、观影等多功能的礼堂,融现代化与烟火气于一体。

这一切,源于“政府+学院/校友团队”新模式的推动。2018年,清华大学与嵛山岛达成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以及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协议,一批批清华师生、实践支队成员和清华校友团体踏上了海岛,对东角村村庄进行改造升级,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村内文创产业发展。

据统计,嵛山镇共接纳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师生8批次300多人次,先后建成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一期、二期项目,推动东角村公交车候车亭、观景平台、旅游公厕等10多个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落地实施。

今年10月底,在嵛山岛第五届渔旅文化节上,九六公社就建设嵛山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项目与政府及村集体合作社达成了协议。该社是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全链条运营团队,以清华大学九六级的一群校友为发起者,聚合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农科院等全方位人才。

“我们将以技术支持和管理升级助力全岛的旅游规划和服务,让海岛乡村真正成为面向大海、未来可期的美丽乡村。”九六公社负责人张海龙表示,团队将积极配合嵛山镇党委、政府,发挥岛上环境微缩景观的特点,引导游客感受嵛山岛青山、碧海、草甸、渔村相融合的“自然+”人文风光,延长上岛旅行的停留时间。

“旅游+”激发新活力

迎着海风,渔民叶友城领着一批游客出海“打渔”。当船只稳稳行驶在整治有序的海面上,从小与大海打交道的他随之打开话匣子,介绍起了当地特色海味。

“打渔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作业方式及收入来源。”叶友城坦言,受自然因素影响,传统渔业纯属靠天吃饭,这样的“渔饭碗”端在手上并不踏实。

近年来,嵛山岛开辟芦竹港深水大网箱养殖基地,发展58口深水塑胶大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进一步推进海上养殖升级改造,并确定“渔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让传统渔民也能吃上“旅游饭”。

生态海湾育民富,美丽海岛谱新篇。依托渔村生态禀赋和旅游资源优势,嵛山镇还进一步采取“1+5”模式,以岛上天湖景区为一个轴心,辐射带动海边沿线5个渔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旅游业态,打造大使澳、阳光鼓、月亮湾、好望角、桃花谷、羊鼓尾等珍珠链条景点,构建海岛全域旅游新格局。

看中家乡旅游商机,外出的岛民纷纷返乡发展民宿。原来在外地经营酒店的张诗川也回到了村里,打造12间独具特色的星座主题民宿,取名“星海居”。每间民宿由一圆一方两个结构组成,空间虽不大,却透着精致与时尚,开窗时海景尽收眼底。自营业以来,该民宿每逢节假日及周末基本都是爆满状态。

随着“旅游+”提速,渔旅、农旅、体旅、茶旅及旅游民宿等应运而生,嵛山敬财羊庄、康勤香莎农场、蔓丹渔耕乐园、海明辉农庄、南风湖民宿村等融旅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风格多变,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筑好‘生态巢’,引来‘人中凤’,写好生态兴旅、人才兴旅大文章,努力开创嵛山生态休闲旅居海岛建设新局面。”嵛山镇党委书记杨世凌说。(闽东日报 王婷婷)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旅游,生态,海岛,发展,乡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