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宁德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最美海岛“凤”舞翩跹

nd.fjsen.com  2021-12-27 09:24:33 王志凌 来源:闽东日报  我来说两句

12月4日,北京清华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吹响寒假社会实践动员令,远在千里之外的福鼎嵛山海岛再次成为集结地之一。这是嵛山与清华结缘的第四年。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重要一环。地处福鼎东南海域的嵛山,虽然风景如画,跻身“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列,但远离陆地,受地理等条件所限,引才聚才兴才步履维艰,呼声也尤为迫切。2018年以来,嵛山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候鸟人才驿站暨清华大学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资源优势,筑巢引凤,打造校地合作的“嵛山样板”,赋能乡村振兴,最美海岛“凤”舞翩跹。

从“远亲”到“近邻” 

宽敞明亮的大厅,古朴简约的装修,融图书阅览、观看电影、远程教育、会议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走进嵛山镇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这原是一个废弃已久、散发恶臭的鱼露仓库,村民路过都要捂紧鼻子。经清华学子们的妙手改造,于2019年3月24日竣工启用,成为村中最亮丽的地标建筑,儿童画坊、周末影院等各色活动更是让小渔村活力焕发。

据悉,这是嵛山候鸟人才驿站暨清华大学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的一期工程,由此也拉开了清华学子扎根海岛、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

嵛山海岛以独特的生态、人文环境,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清华学子社会实践的脚步,校团委还在东角村设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结下了这门“远亲”。如何更进一步,为当地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清华力量”?一场“双向奔赴”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

2018年7月,嵛山镇与清华大学达成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及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协议,在东角村设立“清华大学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并斥资700多万元分四期建设人才驿站。其中,一期暨东角乡村振兴大礼堂已投运,二期暨人才驿站综合服务中心也于去年竣工,满足办公、住宿、培训、会议、展览等综合性功能,三期、四期正筹建中。这些项目均由清华学子选取村中闲置建筑设计改造而成,惠及当地百姓的同时,也为他们长期扎根、提供驻点服务以及引留各类人才营造了温暖的家。

据悉,该工作站是清华大学在全国首个建成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启用至今已吸引8批次近300位清华学子进驻实践、服务,登岛最多的达10余次,驻岛服务时间最长的达160天,“远亲”成了真切的“近邻”。

镇里还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对接、保障实践团队开展工作以及后期成果的转化落地,同时着力做好人才的引留和关怀,为进岛实践3次并促成实际成果转化的6名学子颁发“荣誉岛民证”,进岛乘船坐车进入景区一站式免费,享受岛民待遇,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奉献海岛的融融暖意。

从兴村到惠岛 

从乡村振兴大礼堂到旅游公厕、公交站亭,从房屋立面到特色街区、村内景观,徜徉东角村,清华师生精心设计改造的建筑、景观应接不暇。前段时间,村子还获评“宁德市最美渔村”。

“这是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东角村党支部书记邱丽辉感慨地说。据介绍,东角村是岛上最大的渔业村,过去渔具乱堆乱放,村庄脏乱差是常态。随着清华大学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设立,东角村近水楼台先得月,迎来了转变的契机。

清华大学福鼎乡村振兴工作站由建筑学院学生牵头,并不断吸纳美术、经管、法学等院系学生。立足各自专业,建筑学院学生主研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美术学院学生负责文创设计;经管学院、法学院则开展各类调研,为文创及规划工作提供可靠素材。驻站以来,学子们利用专业知识通过讲座培训、入户宣导、问卷调查、活动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环保垃圾分类等工作,引领向上向尚的文明乡风。同时,对村庄空间、村内景观、房屋立面、传统民宿、特色街区、景观候车亭等进行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及改造升级,推动村庄向亮洁美转变。他们还推出“共生计划”,与村民共同生活生产,着力在建筑设计、产业文创等方面发力,大力探索社群营造等实践新方向,将成果落实、落地。

四年扎根实践,再回首,小渔村旧貌换新颜,新兴旅游业风生水起,“最美渔村”生机勃发。

“村子变美了,村民的意识也提高了。以前大家是盼着能早点离开这个岛,现在是想着如何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邱丽辉由衷地说。

以东角村为起点,清华学子们的步子越迈越大,公益服务辐射全岛,开发香砂、虾皮、紫菜等土特产礼盒装,为丰富嵛山全域旅游业态注入强劲“清华力量”。

“工作站就像针灸那样楔入乡村,成为我们长期扎根、驻点服务的根据地,因地制宜地响应当地发展需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张弘说。

从“驿站”到“洼地” 

10月30日,第六届中国大黄鱼文化节暨嵛山岛第五届渔旅文化节暨海岛音乐嘉年华精彩开启,音乐、人潮、烟花引燃了嵛山之夜。其间,还有一场重头戏:九六公社签约落地,参与“东角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

据介绍,九六公社是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全链条运营团队,以清华大学九六级的一群校友为发起者,聚合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农科院等全方位人才。而该社的“嵛山之约”,正是通过嵛山候鸟人才驿站平台结下的。

九六公社负责人张海龙表示,团队将以技术支持和管理升级,助力全岛的旅游规划和服务,让海岛乡村真正成为面向大海、未来可期的美丽乡村。目前,该团队已驻岛展开各项前期工作。

“候鸟人才驿站,既是清华大学驻岛的乡村振兴工作站,更是一个纽带、一座桥梁,串联起各类人才资源。”嵛山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陈维新说。借力这一平台,至今已吸引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师生进岛研学实践、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完成天湖茶坊、公交站亭、灶澳村风貌、马祖文化公园、码头景观等13个建设项目设计。同时,开展和承办学生实践、交流研讨、公益讲堂、诗会读书、项目洽谈等各类人才活动35场次,服务各类人才1800多人(次),活动满意度均达100%,俨然已成一个引才聚才的“洼地”。镇里还出台优惠政策,并在东角村流转了10多栋闲置民房无偿出让给来此实践的学生开发精品民宿,鼓励引留高校年轻学子在岛创业置业,成为高素质的新岛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嵛山乡村振兴。

“驿站通过发挥人才交流和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为嵛山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智力支持,实现了多方共赢发展。”嵛山镇党委书记杨世凌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继续深化这一校地合作新模式,筑好“生态巢”,引来“人中凤”,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为嵛山建设生态休闲旅居海岛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 责任编辑:王予捷     关键字:乡村,振兴,人才,实践,学子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东南网新闻援助频道
宁德新闻官方微信点击或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