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学子赴宁德霞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8-14 10:48:32  作者:刘昊 李辉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8月14日讯(刘昊 李辉煌“在霞浦县的所见所闻,让我充分感受到畲族文化的魅力,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陈书达收获满满。

福建是畲族最大的聚居地,其中近一半畲族同胞居住在宁德市。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8月6日至7日,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惠行动·情暖畲乡”实践队奔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开展社会实践,探寻新时代畲族聚居地的科技赋能、数字产业与特色文化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场培训和宣讲活动: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畲族,是一个茶文化极丰富的民族,与茶‘交往’的历史悠久,霞浦白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水门畲族乡天然峰农业专业合作社,霞浦白茶制茶技艺传承人刘开云为实践队介绍了畲族的制茶文化,“畲家白茶传承古法制茶工艺,冲泡后香气留喉,滋味纯正。”随后,实践队一行前往山上的绿色生态茶园进行参观。

“千年茶文化,昔日今朝共传扬。”还未进入茶园,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步入茶园,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茶农正忙着采摘。

“正是这小茶叶带领乡亲奔向致富大路。”刘开云说。原来,水门乡曾因制茶技艺、发展观念落后等原因,群众收入不高,茶园出现荒废。

2007年后,刘开云回到水门乡创业,积极改进传统制茶工艺,引进现代设备和技术,有力提高当地茶叶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合作社吸纳的3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无人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实现远程施肥打药,还可以进行无人播种等。”为了帮助当地茶农实现作业效率新突破,实践队员为大家进行了一场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

队员李辉煌、陈书达、屈忠灿共同组装了学院自主设计的“青农”无人机,并在现场操控无人机对茶园进行了航拍。

“我们可以利用无人机开展植保飞防服务建立起梯田茶园的生产体系。”陈书达说,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无人机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的农药残留、解决白茶生产过程中用药不科学等问题。

通过本次培训,合作社社员加深了对植保无人机运用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现代农业新技术的信心和动力。“有了无人机,以后都不用上山就可以对茶叶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解。”社员郑孝长对日后使用植保无人机充满期待。

“智慧农业,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在霞浦县寨下钟兰茶叶专业合作社,实践队师生对数字赋能振兴乡村产业进行了宣讲,重点介绍了如何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链案例以及农村电商新业态。

“企业要想发展,还是需要紧跟政策发展潮流啊。”合作社负责人钟桂雄表示,通过宣讲他对数字赋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新业态新思路下拓宽销售渠道、数字赋能增强茶产业融合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场交流访谈会:加强畲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畲族花斗笠,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加以保护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实践队走进上水畲族非遗馆,在交流中,上水村村长兰石金告诉大家,伴随着各种新型材质的生活用品进入生活,越来越少人生产或销售花斗笠,花斗笠制作技艺几近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庆幸的是,党和政府早已关注到传承这门畲族珍贵技艺的重要性——上水畲族花斗笠被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当地政府开办花斗笠传承班、成立上水畲族传统工艺制作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花斗笠销售市场等助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通过数字化记录的方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走向未来。”实践队员李辉煌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传统非遗文化可以通过融媒体、移动数字博物馆等方式走近青年、影响青年,丰富传承渠道。

 在上水会场,实践队还参观了现存的畲族古建筑。

畲族民居,从其营造初始的选址、选材,到后期的装饰等,都包含了畲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世代累积的智慧,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在高地上,既可防洪,又可避虫蛇,下层往往用竹篱圈围,四面透风。

“得益于政府的及时保护,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富有畲族特色的古建筑。”村民陈汶说。

一场红色学习活动:从闽东畲族革命史中汲取奋进新力量

闽东,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提出:“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在建军95周年之际,实践队决定拜访畲族老红军后人,聆听畲族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在霞坪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实践队员们见到了畲族老红军后人雷振华。“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在闽东大地传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雷振华说,很多革命老前辈,都是畲族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

“在革命年代,闽东的畲族同志没有一个叛变”。提起畲族当年的革命历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兰永义依然感慨万千。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畲族文化长廊,实践队员纷纷驻足观看、思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团结各个民族的力量。”实践队员屈忠灿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作为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子,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道上,我有责任更有信心,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力量。”李辉煌说。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法律顾问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