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宁德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5-17 09:20:30  作者: 陈映红 叶陈芬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这是一份用接续奋斗、苦干实干挥就的澎湃“产业图景”——

福安湾坞半岛,青拓集团花园式工厂生机盎然,这是闽东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在此强势崛起;

东侨赤鉴湖畔,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科技龙头领舞,产城融合、开枝散叶,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

锂电新能源小镇。刘忠忠 摄

蕉城三屿园区,上汽宁德基地智能工厂气势恢宏,一座福建最大、全国靠前的“汽车城”拔地而起,宁德阔步汽车工业新时代……

一个个块头大、效益高、带动强的“金娃娃”,一张张名动四方的产业名片,当下宁德已是产业“卧虎藏龙”之地。

近年来,宁德始终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苦干实干、接续奋斗,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宁德故事”,推动闽东大地旧貌换新颜。昔日“老少边岛贫”地区,如今已是福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气势如虹。今年一季度,宁德再次“开门见喜”。在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有7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5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实现了良好开局,发展势头喜人。

经济发展 脉搏强劲

日晴风暖,夏意初现。徜徉闽东大地,从产业园区到民生高地,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

来到上汽宁德基地,运输机器人在厂房内有序穿梭,工人正熟练操作机械臂完成装车作业,扑面而来的“未来感”和“科技感”,让人倍感振奋。一季度,随着新能源汽车产能持续爬坡,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43.1%,顺利实现“开门红”。

上汽宁德基地。张桂汉 摄

走进青拓集团高性能不锈钢宽板及配套项目车间,大型器械高效运转,鲜红的钢坯加速“奔跑”,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73.5亿元,由青拓实业股份1780毫米热连轧及配套扩建项目和青拓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及配套项目(一期)组成,3月已进行试生产,正式投产指日可待。

在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三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为2023年度宁德市重点项目,该项目于4月开工建设,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目前,项目一期已有43家企业入驻,26家实现投产。

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如火如荼的建设画面,汇成宁德经济稳定向好的前行态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全力推进“开门稳”“开门红”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稳定保持全省领跑势头。

回溯过往,几番风雨,几番拼搏。今年,我市全力巩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势,让锂电新能源产业继续发挥经济发展“顶梁柱”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敢闯新路、先行先试,着力做强“三大产品”,大力培育按摩器、电动汽车、电动船舶,坚持一类产品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套政策,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着力谋划“三个千亿”,制定千亿项目储备、千亿招商任务、千亿投资计划目标,推动项目滚动接续、动能有效接续。一季度,全市新谋划储备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达可研深度)50个,总投资202.8亿元;累计开展招商180次,成功对接思客琦机器人智能装备项目(二期)等75个项目,总投资232亿元。着力抓实“三类创新”,在去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45.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2家、引进各类研发机构30家的基础上,继续聚焦这三大领域,深化推进科技创新扩面升级,加快创建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福宁船舶重工。张文奎 陈晓峰 图

此外,我市充分预估经济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想方设法做足准备。新年伊始,我市即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3条等措施,并因时因势制定鼓励春节工业企业不停产“5条”、巩固经济向好势头一揽子“45条”等系列政策,全力扶持市场主体、稳住发展态势。聚焦打响“宁德服务”,我市重新组建6个重点服务专班和3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同时,深化开展“三比三赛”行动,帮助重点项目解决3110亩用地、55个前期报批等问题,并落实资金457.3亿元、占项目年度资金需求的84.9%。我市还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持续做好民生领域补短板工作,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实施新一轮“十个十”民生工程,让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乡村振兴 特色鲜明

初夏时节,寿宁县下党乡迎来了研学旅游高峰期,被绿色环抱的村庄中,蜿蜒的巷道串联起民宿、乌金陶非遗传习所、书画院、廊桥技艺馆、古琴传习馆、电商直播带货馆、茶馆等业态,一波又一波游客流连其间,激活了这个大山深处的山乡。

下党乡,曾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多年来,下党乡牢记嘱托,传承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多措并举发展高山生态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以“下党的力道”打造“下乡的味道”,创造“幸福的味道”,不仅成为全国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典型代表,更迈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下党。张文奎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在产业引领、以城带乡、文化赋能、生态宜居等方面深化探索,效果初显——

产业引领,振兴“加速度”。我市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构建形成“一县一业”产业格局,实现9个县(市、区)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其中,大黄鱼、白茶、银耳、海参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宁德“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215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4亿元,同比增长4.2%。

以城带乡,走好“共富路”。我市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开展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推动人才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并对453个已脱贫村、161个老区基点村、246个少数民族村、44个海岛村,分别出台精准帮扶政策,不断把优质资源导入农村,促进乡村加速振兴。

文化赋能,乡村添底蕴。我市将注重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和引入现代元素相结合,精心培育金牌旅游村,新建“东海1号”风景观光道、福鼎渔井村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打造形成“古村落+文创”“摄影+民宿”“渔业+旅游”等一批文化新业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的融资模式、建设模式、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福鼎渔井村

生态宜居,建设新家园。我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等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森林覆盖率69.98%,是我国大陆沿海“最绿”的设区市。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村改厕改水,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此外,我市还聚焦农村所需、农民所盼,打造了一批具有闽东特色、体现宁德标识的创新举措。比如,搭建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建成投用485个“互助孝老食堂”等。

新征程有新使命。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我市将继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生态引领 绿色发展

初夏,宁德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徜徉在山海福地间,或山间品茗,或海岛观日,人间画廊的生态名片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一体化推动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系列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宜业宜居先行区,让“绿色”成为宁德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王志凌 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我市各级各部门出新招、实招、硬招,推进多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推荐参加全国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评选;海漂垃圾“陆海统筹”治理工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典型案例推广;成功举办全国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现场会……

我市十分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同时,持续宽严相济、优化执法,持续推进各类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天更蓝。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宁德市生态环境专项整治“1+14”工作总方案》《三都澳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1+N”方案》《宁德中心城区臭氧污染专项防控工作方案》等专项行动,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0.52万吨、0.09万吨、0.5万吨、0.6万吨。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96.1%提升到2021年的99.7%。

——山更绿。全市林地面积99.13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549.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98%,居大陆沿海设区市第一、全省第四,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榜“中国绿都”,柘荣、寿宁、周宁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此外,我市还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霍童风光。林秋鹰 摄

——水更清。我市持续实施流域整治项目403个,基本消灭劣Ⅴ类小流域、牛奶溪和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各类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县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一级A排放改造、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增加16.5万吨。重点流域、主要湖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霍童溪作为全省唯一一条河流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我市首次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城市,位列第27位,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地市进入前30。

绿色产业支撑绿色空间。我市加快产业绿色升级,全力谋划环境治理项目,开展全市“大环保”领域重大基础设施攻坚年活动,加快补齐我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我市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特色生态之路,花卉苗木、竹产业、油茶、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风生水起,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28.54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绘就业兴绿盈的美丽乡村。一方面,深化生态示范建设,新建提升绿盈乡村177个,继柘荣、寿宁、周宁后,古田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同时,持续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完成36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提升改造53个村级存量设施,核查173个村庄提升治理成效;目前,正在推进69个行政村污水治理项目。此外,强化生态环保修复,治理水土流失30.23万亩,植树造林19.7万亩,新增公园绿地1755亩、福道145公里。(闽东日报记者 陈映红 叶陈芬 张文奎)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