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回应和平呼唤 展现责任担当——中外人士谈全球安全倡议

2023-02-23 09:46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题:回应和平呼唤 展现责任担当——中外人士谈全球安全倡议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成欣、曹嘉玥

外交部21日举办“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蓝厅论坛,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系统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

与会中外人士认为,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回应了国际社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普遍关切,展现了中国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概念文件的发布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推动倡议框架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帮助各国更加有效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各种挑战。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倡议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表示赞赏支持。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在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突出,紧张局势加剧,冷战思维在一些西方国家盛行,给国际沟通交流造成很大困难。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为全球安全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框架。倡议强调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些正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所宣示的重要价值观。

概念文件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与原则归纳为“六个坚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朱中博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多重安全困境,“六个坚持”明确了有效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理念指引、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等。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表示,只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挑战,维护全球安全。

专家指出,制定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是中方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份文件进一步阐释了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针对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提出20个重点合作方向,涵盖发挥联合国作用、推动政治解决热点问题、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并就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设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处长吴晓丹表示,这为解决全球的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也为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走深走实擘画了路径,为守护世界和平指明了方向。

在谈及国际热点问题时,许多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观公正,坚持劝和促谈,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发挥了负责任、建设性作用。

“这正是我们需要采取的方法和态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认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各国应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推动协商对话,一味地军事扩张只会让世界陷入危机的泥潭。

“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只顾一个国家的安全而罔顾其他国家安全,牺牲别国安全而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行的,最终也会贻害自身。”吴晓丹说,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形成合力共迎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挑战的根本方案。”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认为,面对世纪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难民危机等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全人类的共同期待,适用于各种政治制度。

“依照‘六个坚持’,沿着20个重点合作方向,借助五大类合作平台和机制,必将有效凝聚全球共识、汇聚国际合力,极大地促进人类和平的事业,彰显人类文明的新境界、新高度。”朱中博说。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