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美政治炒作“哈瓦那综合征”闹剧收场

2023-03-05 11:33 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瑶

新华社洛杉矶3月3日电(国际观察)美政治炒作“哈瓦那综合征”闹剧收场

新华社记者

3月1日,美国多家情报部门联合公布了针对2016年以来困扰部分美驻外使领馆人员的神秘怪病“哈瓦那综合征”的调查结果:该事件由外国敌对势力造成是“极不可能的”,致病原因可能与基础病、健康问题及环境因素等有关。近几年来,美国政客和媒体利用这一话题反复炒作“外国威胁论”,将医学和科学问题政治化。如今闹剧收场,所谓“哈瓦那综合征”成为他们歪曲科学、炮制“阴谋论”的最新注脚。

耸人听闻的“微波武器”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埃夫丽尔·海恩斯1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去年美国情报机构曾发布关于这一事件的中期调查结果,认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美国的“对手”没有参与导致“哈瓦那综合征”的全球行动。此后情报部门调集政府资源及专业力量继续调查。如今大多数美国情报机构已得出结论,即报告的这些“哈瓦那综合征”病例“极不可能”由外国对手造成。

所谓“哈瓦那综合征”指的是自2016年以来,时常有美国驻外使领馆人员报告出现听力下降、头晕、恶心、偏头痛、乏力等与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相符的症状。美国驻古巴首都哈瓦那外交人员最先报告这类症状。美国政府宣称这类症状是古巴使用某种“秘密武器”所致,称其为“哈瓦那综合征”。

此后,一些美国外交和情报官员称他们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德国和俄罗斯等国也出现类似经历。美国舆论渲染这是敌对国家的“微波武器”所致。

美国媒体曾报道,美国政府怀疑是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动用了某种“微波放射性武器”,在美国本土及海外专门针对政府工作人员实施“袭击”,导致受害者出现神经性症状甚至脑损伤。

自我打脸的“政治闹剧”

这次最新公布的结论是美国情报部门历时两年多、审查了约1500例病例后得出的,给这起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闹剧“定性”,也使美国陷入自我打脸、自相矛盾的境地。

美国媒体《政治报》报道称,此次美情报部门通报的结果与先前各政府部门的调查结果相矛盾——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称,“哈瓦那综合征”最可能的病因是“定向脉冲射频能量”;一年后,美政府官员告知国会,可能是“外敌”俄罗斯针对美国人“使用武器”所致;情报部门专家小组也宣称,可能是“外部能源”导致了这些症状,并且可能涉及“外国势力”。

该报道称,出现“哈瓦那综合征”病例报告之初,美情报部门官员表示,医学研究表明这代表了一种新的、类似于创伤性脑损伤的医学症状。现如今,情报部门改口称,对这一事件的医学看法已经发生变化,“哈瓦那综合征”不属于任何可辨别的症状。

科学界一直认为,所谓“哈瓦那综合征”的成因存在多种可能性,包括环境因素、未查明的健康问题、心理压力等,反对出于政治目的炒作科学问题,怀揣“阴谋论”否定科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教授马克·拉塞尼克在一次学术活动上表示,“哈瓦那综合征”是被媒体贴上标签的。科学界应把重心放在寻找事件背后的真相,而不是只片面关注问题的一个方面。正常的做法是不要有“假想敌”,要搞清楚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调查。

美国媒体《沙龙》曾刊文指出,科学界对心理疾病以外的任何因素导致“哈瓦那综合征”的说法表示怀疑,许多人认为它根本不是一种身体疾病。医学界也认为,所谓“声波武器”导致外交官生病的报道缺乏物理依据。

曾参与“哈瓦那综合征”研究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戴维·雷尔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科学界必须承认对这种“综合征”知之甚少。有很多信息仍然缺失,并且对“哈瓦那综合征”如何发生的分子机理认识还很缺乏。没有直接证据支撑“微波致病”理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神经学教授罗伯特·巴洛表示,声波武器造成选择性大脑或内耳损伤的想法“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最初在古巴报告“哈瓦那综合征”的21人中有8人记录了自己听到的声音,专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由蟋蟀引起,排除了微波与此有关。

推波助澜的“冷战宣传”

美情报部门官员此次表示,他们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可以将个别案例关联起来的共同模式或条件,也没有发现包括法医或地理定位在内的证据足以证明有对手使用某种形式的无线电波或超声波束等定向能量。

美国网络杂志《公平观察者》一篇题为《“哈瓦那综合征”的真相》的文章指出,这起始于2016年的事件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部集体心理剧,看过的人都会明白,除了称自己经历过症状之苦的人之外,关于“哈瓦那综合征”的一切都是“冷战式宣传”堆砌起来的“人造世界”。中央情报局“刷存在感”的时间尽可能越拖越长,一些媒体推波助澜。

如今,美国情报部门的最新调查结果意味着,这起美国政客和媒体以政治偏见干预科学研究、以政治谎言歪曲客观事实的闹剧不得不收场了。

关键词:综合征,哈瓦那综合征,创伤性脑损伤,政治偏见,情报部门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