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小吃吃出大产业——来自餐饮业一线的观察

2023-05-29 09:15 作者:韩佳诺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福州5月28日电 题:小吃吃出大产业——来自餐饮业一线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佳诺

2022年在美团平台上各地方小吃品类中,沙县小吃活跃商户数占比为9.6%,占地方小吃总交易额的10.4%,店均年订单量超过4000单,超过其他地方小吃品类位列第一,在各主要小吃品类中交易金额排第四位。

口感软糯的芋饺、光泽莹润的玉糕、独具特色的金包银……近日,在福建三明沙县区举办的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活动,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吸引一大批消费者前来尝鲜。

“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还能看师傅制作小吃的精湛技艺,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吴女士说。

小吃是各地美食代表和文化象征,体现出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悠久性。小吃产业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是餐饮业中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业态。

此次中国名小吃文旅嘉年华活动举办的同时,由商务部主办的小吃产业发展现场会也在沙县举办,全国小吃产业发展较好的多地代表、餐饮领域行业协会和平台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推动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王东堂介绍,我国餐饮经营主体超过60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收入规模达4.4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10%,其中,小吃是餐饮业中最大的品类。

近年来,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柳州螺蛳粉等一批地域小吃品牌不断涌现,体现了我国小吃在消费多样、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发展,也给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兴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美团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国小吃快餐外卖消费订单量和到店消费订单排名中,地方小吃均居前三。小吃在餐饮外卖的订单量占比达到60%左右,交易金额占比超过50%。

沙县区委书记吴健成说,目前,全国已有近9万家沙县小吃,吸纳沙县本地超过6万人外出经营餐饮,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

此外,小吃产业还对食材种植、加工烹饪、食品检验、旅游、文创产品等一二三产业都有很大带动作用。

沙县以小吃产业为依托,从最初的餐饮业,延伸为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等多环节、多系列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已建立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带动2万农户从事种养;沙县还建成沙县小吃产业园并投入使用,已入驻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等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24家,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同时,沙县积极组织开展小吃文化展示、小吃制作工艺比赛等小吃题材系列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激活文旅消费,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来沙县观光旅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1至4月份,我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8%。在推动餐饮业稳步复苏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小吃产业的作用受到业内关注。

此次商务部主办的小吃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来自国内多个省份的餐饮业代表提出,目前我国小吃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化、国际化、连锁化发展不充分,菜品的创新和系统推广不够,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王东堂表示,下一步,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一批小吃产业集群,推动小吃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小吃产业知名品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从提升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等五个方面提升小吃产业发展质量,有效发挥小吃产业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华小吃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蕴和内涵丰富多彩,要引导小吃产业向健康、精致、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创新中传承经典;并为小吃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平台资源,有计划组织国际饮食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特色小吃走出国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说。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正研究制定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引导生活服务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数字化品牌和标杆,加快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餐饮业,沙县小吃,产业升级,产业链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