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这所当地最“小”中学,为何频频走出排球国手?

2023-06-15 09:49 作者:李倩薇、唐文豪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成都6月14日电(记者李倩薇、唐文豪)场内,拦网、传球、扣杀,比赛激烈;场外,鼓声、加油声此起彼伏……6月10日,在四川省第三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总决赛排球赛中,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队夺得冠军。

这是继去年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后,升庵中学男排再次夺得全省冠军。近年来,该中学培养出多名国家队、省队排球运动员,被评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为何这所规模很小、训练设施有限的学校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

简易训练馆里走出的国手

升庵中学成立于2002年,占地仅28亩,在校学生1900余人,是新都区面积最小的中学。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跑到操场上活动。操场一侧是学校的排球训练馆,二十几名排球少年正在这里挥汗如雨地进行着每天的排球训练。目前,该校男排队有8名队员入选本届四川省青年男排集训队。

和许多学校高标准的现代化排球馆不同,由于场地所限,且要给紧挨着的居民楼留出采光空间,升庵中学的这个排球馆较为简陋,无法做成封闭式场馆,因此“四面透风”“冬冷夏热”。

在队员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馆内蓝色的墙壁被凿出一个个斑驳的球印。十几米高的棚顶,有五个排球卡在上面,记录着一次次激烈的训练场景。

正是在这个简易排球馆里,培养出了多名国家队、省队排球运动员,多名学生通过排球专业进入985、211院校,升庵中学男排队也多次获得四川省、成都市排球比赛冠军。

2014年,升庵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授牌成为四川第一个“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20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近五年来,郭顺祥、陈禧龙、蒋志源3名队员入选国家(集训)队,今年夏天陈禧龙还将参加成都大运会。

常年如一日的坚守

谈及学校排球运动取得的成绩,今年55岁、在升庵中学执教20年的排球教练杜先钦说:“我觉得没别的秘籍,无外乎两点,一是坚持,二是热爱。”

2003年,35岁的杜先钦来到升庵中学担任排球教练,当时学校只有他一名排球教练,“学生们露天训练,网子用时拉开,不用时收起来”。

而今,杜先钦除了教排球,还是学校副校长,有了更多行政管理工作,不过,排球馆仍然是他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

每天早上7:00到校,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4:40到6:50进行排球训练课;晚上再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晚训,9:30之后离校回家——这是杜先钦每天的日程,寒暑假也不例外。工作之余,他还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排坛新的打法和训练方法,并与队员们探讨。

“眼睛盯好球,判断好位置!”在一众身材高大的球员中,杜先钦的身材显得很瘦小,背影有些佝偻。尽管只是每天的日常训练,他仍然十分严格,并在每次对抗训练结束后,针对问题一一跟队员们复盘。

“训练时,杜教练很严格,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大嗓门。”高二6班的巫张杰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接触排球,现在是升庵中学男排队的队长,也是四川省青年男排队的队长。

在巫张杰看来,排球运动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强健的体魄,也强大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能正视挫折,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2019年的一场重要比赛中,在关键分的争夺上,巫张杰和队友的失误造成了比赛的失利。之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沮丧。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他逐渐走了出来,开始愈加刻苦地训练,并在后续比赛中打出了好成绩。“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如果抱着想赢怕输的想法,那一辈子都打不出来,你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成长。”这是巫张杰的感悟。

高二6班的钟国亮印象最深刻的一场球赛,则发生在去年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

“上一届省运会时,我们输给了对手,屈居亚军,所以去年比赛前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要赢回来。除了更加刻苦训练,也要调整好心态来应赛。”最终经过激烈厮杀,升庵中学赢得了比赛。钟国亮说:“那一刻,我真的特别开心,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吧!”

在钟国亮看来,运动天赋只是一方面,要打出成绩,最重要的还是得日复一日坚持训练,要耐得住寂寞和枯燥。现在,他已是国家级健将。

排球教育事业的传承

在升庵中学进门处最显眼的位置,贴着“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安排计划”。在学校白色的教学楼上,书写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十个大字。

升庵中学校长袁大彬说,学校一直致力于“体教融合”的工作思路,坚持“五育并举”,让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排球运动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精神面貌更加阳光向上。升庵中学正在修建的新校区将配备专业的排球馆、足球场、冰壶馆等,给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运动条件。

杜先钦说,建校21年来,该中学历任5位校长都一以贯之地支持学校排球运动的发展,在有限的场地里创造训练条件,让更多孩子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让一批又一批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

执教30年,杜先钦也从壮年步入中老年。让他欣慰的是,不少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又回来了,和他一样投身排球教育事业。在新都区,就有十多名他的学生回到当地,带动排球事业发展。新都区也以排球运动为龙头,因校制宜地提升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现在,升庵中学的4名排球教练中,就有2人是杜先钦原来的学生,其中包括教练叶应权。叶应权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后回到母校,回到熟悉的排球馆,至今已在学校执教10年。

谈及即将参加大运会的陈禧龙,杜先钦掩饰不住地骄傲,他说:“相信他会全力以赴,也希望他能走得更远。”而巫张杰、钟国亮也以师兄陈禧龙、蒋志源等人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关键词:升庵,排球训练,排球馆,国手,关键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