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谣滚 | 国社实地调查,打脸美媒所谓“债务陷阱”

2023-07-17 09:26 作者:刘天 田栋栋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西方媒体举着“阴间滤镜”对其极力抹黑。日前,美联社炮制长文《中国贷款将世界最贫穷国家推向崩溃边缘》,再度污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事实真相是什么?新华社驻非洲和亚太地区多国记者实地走访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经调研,不仅证伪了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还查实了让发展中国家深陷债务困境的真正罪魁祸首,恰恰是西方国家的高息贷款。

数据道明真相

美联社文章指责中国制造了所谓的“债务陷阱”,宣称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是“受害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华社调查发现,根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4月,巴基斯坦外债总额为1257.02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贷款为203.75亿美元,占巴外债总额的16.2%;截至今年3月,斯里兰卡现有外债276亿美元,其中私人债权人占比最大,为53.6%,多边债权人占比20.7%,中国占10.9%;截至今年3月,肯尼亚外债总额为366.6亿美元,其中46.3%的债务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来自中国各种实体的债务占17.2%。

调查报道采访的专家还指出,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集中爆发的真正原因。美国先是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低息美元大量涌入非洲及新兴市场国家,然后激进加息,吸引美元回流美国,导致发展中国家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货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偿债压力飙升。

西方污蔑中国另有原因

既然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债权人,为何西方还要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答案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经济“造血能力”,一旦这些国家实现经济独立发展,就不用依靠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钱维持生产生活,这就等于断了西方国家一条财路。

一些发展中国家饱受西方债务之苦。在采访调查中,来自非洲的专家和官员对新华社记者“倒苦水”:“非洲各国长期疲于支付西方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在中国(提供帮助)之前,对于非洲来说,如果想要资本,去巴黎,那里的资本很贵。去纽约,那里的资本更贵。如果去伦敦,那里的资本‘贵翻了天’。”

网友“强力挑战者2269”直言:“如果西方政府和媒体告诉你,你陷入了中国的‘债务陷阱’,那证明你做对了。对待西方媒体和政府宣传的信息,你得反着看。”

还有网友留言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基斯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混乱负有责任,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西方试图通过制裁中国来控制亚洲经济。”

中国投资受欢迎

归根结底,偿还债务要靠发展经济。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不仅要通过债务处理等手段治标,更要通过提升其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来治本。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有利于其改善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增强经济“造血能力”。

调查报道援引有关数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非洲智库“中非政策研究中心”指出,过去20年来,中国已毫无疑问在非洲市场成为了“领头羊”,而美国只能望其项背。

网友利利安娜·弗赖斯直呼:“中国请帮助安哥拉,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忍受过欧洲国家的糟糕对待,它们该迎来转机了。”


关键词:美媒,打脸,一带一路,债务陷阱,造血能力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