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绝不容忍国家分裂历史悲剧重演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资  讯 

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岸意义”

即时 | 2016-11-12 20:35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岸意义”

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查文晔

11月12日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对两岸中国人而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丰碑之上,从未磨灭,历久弥新。今天,站在崭新时代的坐标点上,两岸同胞深切缅怀伟人的不朽功勋和宝贵精神,不仅为了纪念,更当继承先生未竟的志业,体认到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并为之携手努力奋斗。

“中山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热爱祖国,这是两岸同胞今天纪念中山先生最应当学习和继承的。中山先生生于国家、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晦暗年代,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深重苦难,毅然踏上救国救民的艰难征途。在“爱国若命”的革命实践中,中山先生不但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同时坚定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家、民族。他深知国家统一与民族振兴密不可分,始终视二者为一体之己任。“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伟人的谆谆教诲,今日重温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实现国家统一,无疑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题中应有之义。两岸同胞要继承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最重要的也正是要将追求国家统一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山精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先生一生对台湾念兹在兹,光复祖国的宝岛是他谋求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兴中会时,中山先生就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他曾在1900年、1913年和1918年三次到访台湾,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深受日本殖民压迫之苦的台湾同胞以莫大的希望与鼓舞。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消息传到台湾,同胞人心振奋,岛内反日斗争随之高涨。在先生思想感召下,台湾涌现了罗福星、蒋渭水等一批爱国志士。1925年先生与世长辞,台湾民众哀痛万分,尽管面对日本殖民当局压制,仍有数千人在台北冒雨参加追悼活动。“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当时在北京求学的台湾青年写下挽联,充分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回顾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情缘”,祖国从未遗忘台湾,台湾亦无时不思念祖国。

“中山精神”更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珍视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同胞,为完成先生遗志奋斗不息。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台湾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1949年之后,两岸虽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共同实践着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愿景。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两岸同胞要求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与民族荣光的呼声始终高扬。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8年间,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轨道,各领域交流、对话与合作不断进阶、突破,成果斐然。无论是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的同感荣耀,还是遭逢自然灾害时的彼此援助,两岸同胞不断拉近着心理距离,实现着心灵契合,书写着心心相印的共同情怀。

历史实践充分证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继承和践行“中山精神”,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正确抉择。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统一则强,分裂必乱。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趋,不可阻挡。今年5月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两岸交流合作和广大同胞利益深受影响,“台独”阴影再现台海上空,两岸各界无不深感忧虑。中山先生曾义正词严地指出:“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这一论断今天看来,仍不过时。岛内一些政治势力不断煽动“台独”,只求一党一己之私,罔顾百姓苍生福祉,其心险恶而可耻。在纪念中山先生之时,两岸同胞更当团结起来凝聚力量,共同反对或明或暗的各式“台独”,绝不能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攸关两岸亿万同胞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责任。

“两岸同胞以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要携起手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出号召,道出了包括两岸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星空,感怀于中华民族的风雨求索,当我们翘盼未来的曙光,激越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圆,至盼两岸中国人坚定信心,并肩担当,携手开创美好未来。这才是对中山先生最好的告慰。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即时 | 2016-11-12 20:15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共同反对“台独”分裂 携手实现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两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的论述十分重要,针对性强,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两岸同胞应团结起来凝聚力量,共同反对“台独”分裂,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致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幽燕认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孙中山精神的重要内涵,回顾了中山先生有关国家统一的论述,并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民族复兴的大局,针对当前两岸关系形势,郑重重申维护国家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真诚号召两岸同胞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讲话意义重大,对推进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静涛说,诚如习总书记所说,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时,就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他还三次到台湾,给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台湾同胞带去了希望和鼓舞。先生辞世后,台湾同胞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伟人的爱戴与追思,体现了先生在台湾同胞心中的崇高地位。

他说,我们缅怀中山先生,要始终不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虽尚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改变。两岸同胞应共同继承先生遗志,携手应对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促进两岸交流往来和经济社会融合,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实现两岸同胞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来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表示,习总书记对中山先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讲话饱含深情,意涵深刻。今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告慰中山先生。他说,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两岸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都怀有“振兴中华”的梦想和追求。我们要共同反对“台独”,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争取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真正完成中山先生的理想与心愿。

来京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说,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让当时的台湾人民看到了脱离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怀抱的希望,岛内随之发动了多次反日斗争。

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蓝博洲深有感触地说,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也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今天纪念中山先生,具有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积极意义。国家尚未统一,同志仍须努力。国家不能分裂,必须统一,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告慰中山先生。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表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诠释了中山先生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理想信念,联系当前岛内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实现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两岸同胞更应体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本源,坚持“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核心意涵,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他说,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推行“去中国化”,其中就包括“去孙中山化”,企图消泯台湾同胞对中山先生的记忆与崇敬,割断两岸精神纽带,改变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当前,岛内支持祖国统一的力量更应有所作为,积极呼吁台湾社会珍视“中山精神”作为两岸精神纽带的作用和意义,唤醒台湾同胞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台湾《观察》杂志社社长纪欣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诚恳真挚,道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愿。作为台湾同胞,我们要再次呼吁民进党当局尽快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使两岸关系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继续奉献心力。

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吴荣元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具时代意义,其中深刻阐明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重申了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再次向台湾同胞表达了诚意和善意。台湾社会尤应注意到,习总书记斩钉截铁地宣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两岸各界应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共同反对“台独”,继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亲情,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许育嘉表示,中山先生追求国家统一的精神,对当前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站在两岸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看待两岸关系前景,突破民进党当局造成的两岸关系困境,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引领台湾同胞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与大陆同胞携手完成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遗愿。

中国台湾致公党主席陈柏光说,共同尊崇中山先生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继承中山先生遗志,积极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道承担起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执笔:陈键兴;参与采写:齐湘辉、刘欢、赵博、李凯)

上海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

即时 | 2016-11-12 18:13

上海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 韩正回顾孙中山与上海渊源  

中新社上海11月12日电 (记者 姜煜)上海市各界人士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12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上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与上海的渊源。

韩正说,上海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重要筹划地。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思想发展和理论观点形成,在这里酝酿完善,在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四十余年中,上海始终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韩正表示,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爱民,毕生追求真理,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纪念孙中山先生,缅怀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建立的历史功勋,就是要继承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韩正指出,纪念孙中山先生,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行,不断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上海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应当为推动两岸各方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增进两岸同胞亲情和福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台盟市委主委杨健,团市委书记徐未晚分别在大会上发言。上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代表,部分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等500余人出席了会议。(完)

孙中山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即时 | 2016-11-12 16:50

作者: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 程冠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自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这一口号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时至今日,这号召仍然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我们就可以理出中国梦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重温中国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的百年历史进程,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强调,“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起航了。也就在那时,在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和任人宰割时代,一个历史伟人率先擎起了民族复兴的大旗,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复辟派所窃取了。孙中山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两大历史贡献不可磨灭:第一,他提出了振兴中华之目标;第二,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两点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点鲜为人知的是,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还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逃亡日本,1896年6月,孙中山转赴美国旧金山,9月又从美国纽约辗转英国。在英国,孙中山接触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使孙中山眼前一亮,自此他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对孙中山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后来他在《三民主义》演讲稿“民生主义”第一讲中说“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早在1912年,孙中山就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三天的演说,演说的主题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当时上海报界发布的新闻是“孙中山讲演社会主义先声”。在演说中,孙中山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学派作了比较之后,最终推崇马克思的理论。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

孙中山先生始终以民族独立振兴为己任,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作朋友。“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国民党一大闭幕后,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指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然,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孙中山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说中,他就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我今天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现在中国很流行,所以共产主义现在中国也是很流行。中国学者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来研究,想寻一个解决方法,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外国发明谤种学理已经有了几十年,到现在还不能够解决,此时传入中国。我们就想要解决,当然是不容易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既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心向往之,但是同时心中也充满了迷茫,因为他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点。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孙中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行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孙中山仅仅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当作一种学说而已,却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被谁找到了?被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找到了。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28年之际,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文中,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孜孜以求却没有实现的梦想。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建立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这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所在,因此,新中国的成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具历史意义的关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今天,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一个最具历史和时代意义的关节点上:我们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球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好注解,更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梦想。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回望来路,我们可以看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进行了艰辛探索,也正是在艰辛探索和不断思考创新中,我们才拥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有了四个自信,我们才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史海钩沉:孙中山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即时 | 2016-11-12 16:49

新华社台北11月12日电(记者赵博 李凯)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台湾,民进党上台后操弄“去孙中山化”,企图令社会陷入淡漠和遗忘的氛围。然而,昭昭青史不容成灰,台湾同胞对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尊敬与爱戴,对其革命思想和奋斗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均有史实为证。

“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曾三度到访台湾。在其思想感召下,台湾涌现了罗福星、蒋渭水等一批青年志士,或奔赴大陆投身革命,或在台组织反日斗争,书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这足以证明孙中山与台湾的历史连结之深,社会影响之巨。”台湾历史学者、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说。

“三百万台湾同胞刚醒,微先生何人领导”

孙中山先生三次来台前后跨越近20年,均在台湾被日本殖民期间。他的每一次到来,都给挣扎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同胞以巨大的希望和鼓舞,也得到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和倾心相随。

廖家“一瓶酒”的故事流传甚广。1913年8月,孙中山二度来台,筹措革命经费。台中葫芦墩区(今台中丰原)60岁的区长廖乾三积极联系当地士绅募得6万元,交给儿子廖进平转致。据载廖家富甲一方,资产共约10万元,可见募款之丰。孙中山感激其壮举,特以威士忌酒一瓶相赠,廖家视为“传家宝”珍藏近一个世纪。

“在当时日本殖民当局强力镇压抗日分子的肃杀氛围下仍踊跃捐资革命,充分体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中兴的特殊情感。”戚嘉林说。

孙中山所宣扬的救国图强、民族复兴的革命思想,在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同胞心中激起共鸣,让日本殖民当局深感不安。1918年6月,孙中山第三次造访台湾,日本政府和日本在台“总督”竟不让他与台湾民众见面,只许小住一日便促其离台。此后,他便再也没能踏上台湾的土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消息传到台湾,民众哀痛万分。当时的《台湾民报》发表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洪炎秋等台湾学生写下挽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

两天后,台北爱国社团召集追悼活动,5000多市民冒雨参加。先生逝世两周年时,仍有4000多人不顾日本殖民当局的压制慨然参加纪念会。1929年,先生灵柩安葬南京,台湾民众又一次自发组织遥祭活动。

“台湾民众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哀悼、怀念与对祖国的认同,可从点点滴滴的历史窥见。这些都是抹不去的史实。”戚嘉林说。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

不止是亲临台湾奔走传播革命思想,1897年兴中会台湾分会、1910年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的成立,都源于孙中山的宣传影响。其“时代开创者”的历史形象深烙于台湾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带给台湾什么样的启发呢?‘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的一席话可以提供答案。”台湾历史学者吕芳上说,“当四万万同胞酣醉在大同和平的梦境中,生息在专制忘我的传统道德下,嬉戏在豆剖瓜分的危惧里,使我们晓得有种族国家,明白到有自己他人,这不就是先生呼喊的影响么?”

在日本加剧高压殖民统治的背景下,一些台湾知识精英把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希望,寄托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并不顾艰险毅然投身实践。

上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台湾新青年》曾发表文章说:“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候,台湾才有回复之时;待中国有势力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

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吸收的70多名台籍精英中,有慨然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的许赞元、罗福星,有挟血气之勇北上刺袁的翁俊明、杜聪明。

1913年春,台湾望族“雾峰林家”后人林祖密毅然离台,定居厦门并办理复籍,成为台湾同胞恢复当时中国国籍的第一人。1924年,台北青年李友邦入学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后组织台湾义勇队参加全民族抗战。

“在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的气氛下,台湾青年毅然奔赴大陆投入国民革命的行列,是可以想象的事。”吕芳上说。

“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

自革命之日始,孙中山就将收复台湾作为革命目标之一。1912年元旦,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直到1924年病危之际,先生仍念念不忘深受殖民高压统治践踏的台湾同胞。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和辛亥革命成功的激励下,台湾同胞焕发出强烈的抗日反殖斗争意志和愿望。仅仅在1912年至1915年的4年间,台湾与辛亥革命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较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就达9次,目标口号均为“驱逐日寇,收复台湾”。

受孙中山委派回台发动苗栗起义的罗福星是其中的代表。他在1913年3月15日发表的《大革命宣言》中列举了日本帝国主义的21条罪状,积极宣传抗日,很快得到台湾乡亲的响应和支持,点燃了宝岛同胞心向祖国的革命之火。

“与罗福星同案者包括地方上有资产有名望有学力的上流人士。据当时台湾的日办报纸描述,这些人被捕后泰然自若,毫无狼狈之色。连日本检察官都感慨‘乃真挚以革命不羁为目的者’。”戚嘉林说,可见孙中山对台湾社会的影响至深。

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主要成员有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洪元煌、林幼春等人。这是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战斗堡垒,而他们的启蒙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

文化协会领导人蒋渭水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1929年1月20日至11月24日,他在《台湾民报》连续发表40篇《中国国民党之历史》文章,详细介绍孙中山的革命策略和政治理念。

“日本殖民当局所编《警察沿革志》记载,台湾文化协会人士心中认为中国是祖国,深信台湾会回归祖国。其‘文化抗日’活动极大影响了台湾民众,日据42年后有一份特务秘密调查文件,结语是台湾人未受皇民化影响的程度‘令人心寒’。”戚嘉林说。

先生身死,思想犹存。孙中山曾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振聋发聩的呼声,至今仍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

“检视当下,民进党当局不敢搞‘激进台独’,但操作‘柔性台独’,其中就包括以‘去孙中山化’企图消泯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应有的历史记忆和祖国认同。台湾人如果真的忘记了孙中山,忘记了先生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理想,就太愚蠢了!”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朱瓯说。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融汇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侧记

即时 | 2016-11-12 08:23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融汇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邹伟、张晓松、孙铁翔

一个民族不能忘却自己的历史,不能忘却引导人民前进的伟大历史人物。

2016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约3000名海内外人士齐聚北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传承和弘扬他为国家和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万人大礼堂内,雄壮的进行曲奏响;璀璨穹辉之下,气氛庄重而热烈。

主席台后幕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两侧各5面红旗鲜艳夺目,画像下方是“1866-2016”的白色字标。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历史文献纪录片《孙中山先生》。一幕幕穿越时空的影像,一幅幅历数沧桑的画面,引领人们的思绪重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给中华儿女留下屈辱惨痛的历史记忆,也激起爱国志士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不懈探求。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纪念,是对历史的尊崇,是对先驱的敬仰。

上午10时,纪念大会开始。慷慨激昂的国歌响彻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主席台前,发表重要讲话。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勋。

天下为公,矢志不忘。

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先生毅然投身革命,鞠躬尽瘁,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到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从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再到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40年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守革命理想和事业,“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卧病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薪尽火传,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此基础上继续奋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6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家属,我为中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广大海外华侨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都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孙中山先生的曾长孙、73岁的孙国雄专程从海外赶来参加纪念大会。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包括他在内的孙中山先生亲属及海外来宾代表。此刻,他感慨尤深,“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不断走向富强,所有华人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引领和支撑。”

血脉相连,割舍不断。

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先生百年前的殷殷话语,至今依然透出令人激奋的力量,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誓言,让人们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更加炽烈。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深有感触地说,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所有形式的分裂,确保每一块中国的领土不被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手段加以切割,维护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同声共振,共谋伟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号召,回荡在万人大礼堂内,回荡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中。

孙中山研究专家、年逾九旬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尚明轩说,孙中山是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他的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人民大会堂外,疾风正紧,红旗猎猎;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浮雕震撼人心。

走出会场,民革中央办公厅干部陆祎难掩激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一定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务实的工作,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中山先生如是嘱托。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已经融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伟大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即时 | 2016-11-12 06:25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认为,“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他坚信,革命成功以后,经过全民族努力,中国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他满怀豪情地说:“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6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孙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不泥古、不守旧,不崇洋、不媚外,强调“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他从坎坷人生经历和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深知人民是最伟大的力量,强调要实现革命的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今天,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我们党就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孙中山先生眼界宽广、胸襟开阔,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物。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而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他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无论是从社会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民主革命者,还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都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就必须树立宏大历史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新篇章。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但为了“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他从不因失败而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退缩,坚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坚信只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直到卧病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以毕生奋斗践行了他的誓言,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执着追求。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样的人物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因为这样的人物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今天,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就必须冷静审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全面把握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什么时候都不要想象可以敲锣打鼓、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增进同胞福祉和亲情。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两岸同胞前途命运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两岸同胞以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要携起手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共同创造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志们、朋友们!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孙中山先生希望“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孙中山先生在从事紧张的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建设中国的问题。1917年到1919年,他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的确,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实践充分说明,只要道路正确、理论正确、制度正确、文化正确,只要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朝着伟大目标持之以恒前进,风雨如磐不动摇,我们的目标就能够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92年前,孙中山先生这样表述他对中华民族的期盼:“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30年前,邓小平同志说:“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都发展得好,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已经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未来岁月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也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孙中山先生当年说:“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因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和风险要去战胜。

我呼吁,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无论党派信仰,无论身在何处,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发行

即时 | 2016-11-11 12:17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已陆续发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三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法定货币。

根据人民银行相关发行公告,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孙中山先生像,并刊“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和“1866-2016”字样及面额,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币直径22毫米,面额100元,成色99.9%。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并刊“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和“1866-2016”字样及面额,正面图案为国徽。银币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

铜合金纪念币正面图案为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其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左下方刊“孙中山故居”字样,下方刊面额及发行年份。背面图案为孙中山先生像,其上方刊“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1866-2016”字样。铜合金纪念币面额5元,直径30毫米,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习近平: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即时 | 2016-11-11 12:08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今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普通纪念币行情高开低走

即时 | 2016-11-11 08:08

东南网11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钟榕华)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普通纪念币的预约兑换已过去好几天了,与当初火爆的网上预约相比,该币的市场行情却是高开低走。

孙中山纪念币是在10月25日零点开始网上预约的。和国内其它城市一样,厦门的网上预约也相当火爆,约一个半小时就被预约一空。

网上预约火,纪念币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11月5日至25日是预约兑换的时间。在11月5日和6日,成卷包装的卷币,成交价一度达到了10元左右,相比该币5元的发行面值涨了一倍,但此后即节节下滑。

目前盒币8元左右,卷币7元,散币6元多。”万寿路旧货市场邮币卡商白建群表示,不过,该币制作精美、质地优良,经历一段时间的盘整之后有望企稳回升,“目前的价位入手,风险应该不大”。

“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北京举行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即时 | 2016-11-11 07:16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郑巧)由民革中央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主办,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师生、亲友和各界嘉宾共180余人与会。

98岁高龄的台湾新同盟会原会长许历农致辞时指出,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是为了追求国家统一和富强。举行“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则是为了传承中山、黄埔精神。国家统一的关键在于大陆的富强,富强到一定程度,障碍将自然消失,两岸统一水到渠成,“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统一”。

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表示,衷心希望两岸同胞继续秉持先辈遗志,传承和发扬“爱国、奋斗、团结、牺牲”的黄埔精神,积极践行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豪言壮志、“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维护统一”的坚韧意志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呼吁,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及亲属积极行动起来,传承弘扬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更广泛地团结两岸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文化、国家认同,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自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说,台湾某些人企图切割历史,最近甚至提出要改黄埔军校校歌,各方力量一定要团结起来予以还击,也希望台湾年轻人多多了解孙中山先生。

论坛上,黄埔后代代表、黄埔一期郑洞国将军之孙郑建邦,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达等发表了缅怀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发扬中山、黄埔精神的主题演讲。两岸青年黄埔代表还围绕“黄埔精神传承与发扬”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论坛发表《共同宣言》,号召两岸青年继承发扬中山精神,担当起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据悉,首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于2010年在台北举行,此后每年举办一次,曾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香港、天津举行。(完)

第七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在京举行

即时 | 2016-11-11 07:11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姜潇)由民革中央、黄埔军校同学会共同主办,第七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黄埔校友、后代及各界嘉宾180余人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主题,秉持先辈遗志,弘扬中山精神,倡导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积极行动起来,携手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天下午,两岸青年黄埔代表还围绕“弘扬中山精神 缅怀黄埔先烈”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台湾退役将领团、知名黄埔后代代表,两岸暨港澳的知名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

据悉,“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自2010年在台北首次举办以来,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成为特色较鲜明、社会影响较大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在弘扬黄埔精神、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这些场合,习近平都提到了孙中山

即时 | 2016-11-10 22:14

【学习进行时】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中外讲话中多次提到孙中山,并引用孙中山语录纵古论今。新华网《学习进行时》为您一一梳理。

历史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了老子、孔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近代以后,中国饱受战乱动荡,历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磨难。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15年,当地时间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多次引用孙中山语录

孙中山的语录中,习近平引用最多的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响亮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现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我相信,两岸同胞愿望不可违,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只要国共两党胸怀民族复兴理想,广泛团结两岸同胞,就一定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强调

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讲话

“诸君,我们大家是中国的人……”——台湾岛内珍藏史料中的孙中山

即时 | 2016-11-10 17:17

新华社台北11月10日电(记者赵博 李凯)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祖国宝岛台湾珍藏着许多弥足珍贵的孙中山文物,而保存最多、最全、最有系统的无疑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馆藏的中山先生文物很多,主要涉及重要文稿、信件电文、任命书、图片、‘中华革命党总理’‘大元帅’等印章及书法作品,甚至还有书桌、猎枪、穿过的衣服鞋子等等,林林总总,是研究中山先生、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王文隆对新华社记者说,馆藏与中山先生有关的文物具体有多少没仔细算过,不过确实很多。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在台北曾多次搬迁,目前位于台北市八德路二段的八德大楼四层,面积不大,但馆藏文物多达300多万件,目前向公众开放电子档案查询。

在所有文物中,王文隆最为推崇的是孙中山手书的三民主义原稿,称之为“镇馆之宝”。“……何谓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曰民族主义,曰民权主义,曰民生主义是也……”在这篇原稿上,可以看到不少修改、增删、勾画,显见当时孙中山对如何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有着深深的思考与探索。

“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重要的思想,因而这部手稿具有珍贵的历史、学术、文献价值。”王文隆介绍说,馆藏的珍贵文稿还包括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图谋民生幸福、忠于国家”的誓词,以及国民党成立宣言等。

在馆藏文物中,有一份极其珍贵的孙中山原声录音,据说是他一生唯一留下的声音档案。这段录音是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录制的,分普通话和粤语版:“诸君,我们大家是中国的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正在落到这个地步,我们应该要赶快想想办法,怎么样来挽救……”历史的声音,虽隔近百年,依然振聋发聩,令听者为之心绪激荡。

“天下为公”“博爱”,是最广为海内外华人所知的中山先生书法题词,国民党党史馆里藏有多幅真迹。为什么中山先生最爱这两句话呢?前任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历史学者邵铭煌认为,这是中山先生的信念、革命出发点,就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

书信是重要的馆藏文物,记录着历史,也记录了在海内外奔波于革命的孙中山对家人的浓浓关爱。信中,除了日常生活大小事外,他常常鼓励儿子孙科多阅读书籍,并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将书籍带给在旧金山留学的孙科,充溢着孙中山对培育后代的用心和父子情谊。

馆藏文物里还有不少“重器”,中山先生用过的办公桌椅就是其中一件。这套桌椅为20世纪初西式掀背式书桌及椅子,有上百年历史,是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社时期使用过的。史载,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少年中国晨报》于1910年创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重要宣传阵地。孙中山在该报发刊词中写道:“革命事业可分两时期,一曰空言鼓吹时期,二曰武力实行时期,今日的口诛笔伐,是使革命思潮,为之澎湃而不可抑。”对于这件“重器”,王文隆笑着说,这可是我们不远万里从美国“背”回来的。

“一些文物还颇为‘有趣’”。王文隆所指的是被戏称为“国民党的舍利子”的孙中山遗牙。据介绍,1923年8月,孙中山因牙疼请侍卫邀广州名牙医到大元帅府治牙。由于当年孙中山牙齿状况不佳,结果掉落了一颗,原由牙医自己保留,后来捐给了国民党党史馆。王文隆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最终灵柩安葬在南京,这颗牙齿可是在台唯一保留的中山先生的‘身体遗物’。”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民党党史馆将在台北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举行纪念特展,展示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革命先贤的文物史料,其中也包括蒋渭水、罗福星、林祖密、李友邦等众多台湾仁人志士心系祖国、出钱出力支持革命、奋勇抗日的事迹。

孙中山曾三次来台,光复台湾一直是他的革命政策之一,其著作和言论中数十次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直至逝世前也念念不忘。

“中山先生之所以投身革命,是因为眼见甲午战争的爆发,而第一次起事更与清廷割让台湾有关。台湾的失去是孙中山革命的起点,其革命事业也多受台湾民众的支持。”王文隆说:“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实现了中山先生的愿望。毫无疑问,中山先生与台湾有着不解之缘。”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文学讲座今日举行

即时 | 2016-11-10 14:24

东南网11月10日福清站(记者 王晶 见习记者 戴亚妹)今日上午,一场以《缅怀革命先烈 继承先辈遗志——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主题的文学讲座在福清市政协隆重举行。讲座由中共福州市委讲师团特聘教授、福清市阅读协会主席、致公党福清市委副主席、福清一中工会主席何华龙主讲。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讲座中,何华龙从走向共和、布衣总统、捍卫共和、历史地位等四个方面,以图文、视频并茂的形式,揭开了一百多年前孙中山的精彩往事和传奇故事,为在场观众展示了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的光辉形象。“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何龙华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文学讲座,继续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继承革命的遗志,为福清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据了解,福清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福清市民宗局机关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干部、骨干党员,以及各镇街宣传统战委员等参加本次讲座。

1  2  3  4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