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论文遭撤稿 中科协回应岂能“倒打一把”

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以下简称“施普林格”)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肿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涉及来自中国的524名医生及医学生。这些文章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涉嫌同行评议造假。

 资  讯 

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事件调查:黑中介如何敛财?

即时 | 2017-04-27 07:09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事件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杰文津、董瑞丰

近日,曾隶属著名国际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肿瘤生物学》发声,撤销杂志收录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为此,“新华视点”记者就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查。

焦点一: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医学界?

事情发生后,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何这107篇撤稿都集中在医学界?

知名医疗专业人士互联网交流平台丁香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涉事论文全部刊载于美国的《肿瘤生物学》,该刊属于医学领域专刊,只登载医学论文。

中科协表示,在我国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论文当中,医学论文占比超过一半,体量巨大,出现不规范的概率相比其他领域更大。

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告诉记者,本次大规模撤稿是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对2015年、2016年撤稿事件进一步人工清查的结果,并非新查出的造假事件。目前《肿瘤生物学》的出版方已换成SAGE公司。国内某医学SCI期刊资深编辑认为,“学术刊物出版商非常看重旗下刊物的声誉,在更换出版方期间清算此前遗留问题并不少见”。

焦点二:同行评议造假是程序造假还是学术造假?

据悉,此次被撤稿件大部分都是通过“真评审专家假邮箱”的方式,瞒天过海逃过评审监控。有些人提出,这种同行评议造假与内容造假不同,属于程序瑕疵。

中科协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行评议造假”就是不折不扣的“学术造假”。彼得·巴特勒表示,“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这是稿件被接收之前进行的科学审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科医师王子行说,不少学术期刊涉及多个学科,为尽可能节省办刊成本,一个大的专业下可能只安排几名编辑。医学领域包罗万象,审稿人不一定对所有稿件涉及的领域都熟悉,因此,同行评议人的意见是编辑的重要参考,也成为论文学术质量的“保险阀”。

既然评审环节如此重要,那么刊物为何允许论文作者自荐“把关人”?这样是否很容易导致造假行为的发生?王子行说,评审人的选择,一部分是刊物通过自己的渠道选择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自荐方式。这是因为刊物编辑对投稿人研究的领域和专家并不一定熟悉,挑选审稿人有困难,所以希望通过作者自荐的方式进行专家评审。彼得·巴特勒称,让作者自荐评委,是通过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方式缓解上述难题,“如果有人蓄意去规避系统,他们有可能会得手”。

不过,面对“如果编辑多打一个核实电话就能识破造假”的批评,彼得·巴特勒承认,“施普林格作为出版商有责任确保出版过程尽可能顺利进行,并符合伦理要求,同时也有责任以创新的工具来应对新的挑战。因此,施普林格将继续投资开发更多用于评审人身份验证的先进系统,以防范今后发生类似情况。”

焦点三:论文作者是造假中介的“同谋”还是“躺枪”?

施普林格方面称:“目前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晓这些机构假冒评议人的计划”。中科协方面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投稿人参与了造假行为。

据悉,国际论文投稿人聘请第三方公司提供语言润色服务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正当范围内也是允许的,主要是因为有些投稿人外语不够好、不熟悉流程。

记者从丁香园了解到,此次曝光涉及的524名医生中,有人确实不知情。一位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看到自己名列撤稿论文作者,表示非常冤枉。该医生称,自己确实对该论文所涉研究有一定贡献,但“投稿什么的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的”。据了解,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外,一些署名靠后的人员,往往只参与论文的次要部分或者仅属于同一项目组,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属于次要角色,因此有可能不知道自己被列名。

不过,一位原医学SCI期刊编辑认为,当发表论文的压力遇到牟利冲动,“有些人是纵容,至少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说,目前发表论文已成为年轻医生晋升的“命根子”,“只能拿手术刀、不能拿笔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因此,不少同行选择通过那些承诺能成功发表论文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投稿。

焦点四:论文“黑中介”是如何敛财的?

据调查,一篇SCI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发表费”,在数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中介能从中获取暴利。

2015年9月,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发布《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其中明确了“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并对第三方以提供“语言服务”为名行修改论文之实、代写代发等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记者近日在淘宝网以“SCI论文发表”为关键字搜索发现,大量商户标注了相关业务。一家名为“SCI EI论文学术服务”的商户页面显示有粉丝两万名。点选其中标注月成交量23821笔的“SCI论文润色EI英文润色代发修改英文文章翻译润色核心期刊代发表”一项后,记者就论文发表进行了咨询。

店家表示,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之内代写心内科主题论文一篇,并保证在外国SCI期刊上发表,刊物等级由记者自定,收费标准由期刊影响决定,价格3.8万元至18万元不等,约2000美元版面费也由记者承担。需先支付定金1万元,发表后结清尾款。店家还表示,“我们代写论文中所有实验数据全部真实,能显示实力。”

在一家名为“中英文医学之家”的商户,客服自称医学博士,并且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报价是影响因子五分以上的刊物为一分5万元,2000美元左右版面费自付,并明确告知可以发表在哪个刊物上。对于一篇论文27万元的价格,客服说,“都是这样,值得的,会有回报。”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2017年以来,平台通过主动管控同类风险商品,已拦截如“论文代写”“期刊代写”等16个关键词,但还发现有商家通过关键词变异,绕过平台监管进行发布。

焦点五:如何重塑中国学术诚信声誉?

施普林格方面向记者表示,“这些被撤销的论文并不代表和反映中国科研人员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的整体质量和开拓性成就。”但多位业界人士表示,我国科学诚信声誉受损是不争的事实。

据记者了解,在2015年发生了百余篇国际论文遭撤稿的事件后,中国科协在《关于BMC撤稿事件的调查报告》中预警了此后可能继续出现基于相同原因的大规模撤稿风险。这份调研报告指出,多数涉及撤稿作者所在单位未认真开展调查,对事件的严重性认识不统一,调查工作不深入,处理较轻,没有以此为鉴建立相应的措施;只有少数单位对涉事作者作出了取消职称、职务以及评优评先资格等严厉处罚。

近日,中科协表示,此次涉事论文中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必须追回,未来5年不得再申报基金,其他的处理由相关作者所在单位自行作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报刊处处长卓宏勇认为,期刊领域存在的问题,期刊本身是末端,人才评价机制往往是源头。丁香园内容高级经理陈韵医生认为,论文造假利益链条的衍生,正是由于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考核过度依赖论文发表。

2016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未来基层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

别再逼医生制造论文

即时 | 2017-04-25 07:33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据报道,撤稿涉及524名中国医生,他们中有不少都在知名的三甲大医院工作。

一次撤下百余篇造假论文,在正规学术期刊历史上罕见,作为主体的中国医生群体,连日来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个以特殊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操守著称的行业,却集中爆发出大规模的学术不端丑闻,其冲击力之大可想而知。在震惊之余,也很有必要去探讨问题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

如果只是个别造假案例,或许很容易将其归因于个人品行欠缺,但医学论文沦为造假的重灾区,却带有不容忽视的共性特征。一组来自医学行业媒体的调查数据显示,论文是中级以上医生职称晋升的硬要求,并且级别越高职称要求就越苛刻。接近四成的医生表示自己没有造假行为,但是迫于压力可能会有。与此同时,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生认为发表论文对提高医术不重要。

可以看到,这次被曝光出来的造假论文,可能只是真实情况的一个缩影。评高级职称,当上主任医师,意味着专业上的最高水平,也和待遇直接挂钩,可想而知,中国医生对论文的巨大需求依然旺盛。但大量忙于接诊和做手术的医生,实际上无暇写论文发论文。摆在中国医生面前的,是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和工作现实之间的矛盾。

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对一些理论性强的专业而言,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简单地将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力,推广到各种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衡量中,甚至充当硬性指标,就是制度与现实的严重脱轨,当前很多行业内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像医学、教育、艺术、工程和其他一些非常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行业,其评价标准有着各自的行业特色,但往往在评职称上对论文有着单一刻板的要求,由此催生出许多怪象,长期以来饱受诟病。

片面追求论文发表,一方面真正做事又不肯耍花样的人得不到承认,另一方面部分想方设法发论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凭着论文数量评上高级职称,这本身就反映出评价机制的缺陷。而由此产生的一连串灰色产业链,也为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推波助澜,让那些顶不住压力的人顺水推舟,花钱“办事”,用不当的方式应对不当的机制,助长整个行业的不正之风。

专业评价机制事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以论文论英雄,尤其是眼睛朝外,一味盯着国际期刊,这样的思路明显已经不适应现实。要杜绝类似大规模论文造假的问题,需要有更加科学合理和多样的制度设计与探索,让那些真正勤于学习、精进业务的人得到有效的激励,树立起行业的标杆。

107篇被撤论文部分作者致歉 出版社称或涉第三方机构

即时 | 2017-04-25 07:27

107篇被撤论文部分作者致歉

出版社称或涉第三方机构 有网站称五六千元可代发国外期刊 代发包括“同行评审”

4月20日,世界知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发表一篇撤稿声明称,由于第三方机构涉嫌违规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曾在旗下出版的期刊《肿瘤生物学》撤回107篇出自中国作者的论文。目前部分作者已向出版社表示了歉意。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许多机构自称交五六千元即可代发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审也包含在代发业务之中。

声明

“107篇被撤论文”或涉第三方机构

4月20日,美国SAGE出版社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期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将撤销107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因为这些论文涉嫌违规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

在《肿瘤生物学》撤回的107篇论文中,大部分作者均为国内医院医生,所属的机构单位多是国内高校的附属医院,包括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

北京青年报记者搜索发现,《肿瘤生物学》是“国际肿瘤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官方杂志,曾属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底该刊物被转给了美国SAGE出版社,此次涉及的论文为转让前发表在该刊物上的。

根据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介绍,有一定证据表明,此事中,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经过确认,这些评审人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在撤稿名单中,北京顺义医院普外科的医生席浩和解放军总医院三名医生合作的论文也在其中。4月23日,北青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席浩,席浩表示,自己是从网上看到论文被撤稿的消息,到目前为止杂志社没有联系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三名医生也在撤稿事件中“榜上有名”。4月23日,该院科研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院方正在调查该院医生论文被撤稿一事,“具体处理结果要等院方的声明”。而涉事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情况。

进展

部分论文作者已向出版社致歉

4月23日,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此次撤稿并非是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肿瘤生物学》在2016年撤稿后进一步人工核查所发现的结果。撤稿后,他们联系了每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并请其通知其他所有作者,“有些人表示了歉意,有些也提供了一些第三方机构为之提供帮助的情况”。

但关于第三方机构,他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因为我们主要是与作者进行邮件沟通得知第三方机构情况的。”他坦言,即便掌握了相关信息,验证第三方机构信息并要其担责,这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权力范围。

此事后,涉事作者再给《肿瘤生物学》或施普林格投稿时,是否会受到限制?彼得·巴特勒对此回应称,出版商的角色是在必要时纠正科学文献,撤稿的目的并不是惩罚作者。在此次事件中,有的作者或许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今后投稿给施普林格的期刊时,会依稿件本身的价值来评判能否选用。但由于《肿瘤生物学》目前不再由施普林格出版,该刊是否再接受这些作者的投稿,决定权在新的出版商。彼得·巴特勒称,今后,施普林格将继续投资开发更多用于评审人身份验证的先进系统,以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调查

有人称五六千元可代发国外期刊

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在网络上仍有许多自称可以代发论文给国内外期刊的网站。昨日,北青报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一家网站,在该网站医学期刊专栏的显目位置上,打出了“SCI医学类论文100%发表”的广告语。

一名自称该网站编辑的人员介绍,他们可以提供国内外期刊论文代发、代写、翻译等服务,“而且保证可以刊发”。这名编辑介绍,医学类论文如果代发中文核心期刊,单篇价格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而代发国外的一般期刊,单篇价格为5000元至6000元之间。此外,如果需要翻译,则需对每1000字符收费400元。

随后,北青报记者询问代发国外知名期刊是否会遇到“同行评审”问题。“同行评审”为一种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加以评审。对此,代发网站编辑自称,“同行评审”包含在代发流程中,“我们有专门的审稿专家团队,保证同行评审的专家是真的专家,而不是伪造的专家信息进行评审。”但对于专家的具体信息,对方称“不方便提供”。他还介绍:“评审时会去掉作者的信息,双盲评审的时间为6至8周。”

随后,这名编辑向北青报记者提供了包括《护理学杂志》、《现代肿瘤研究进程》、《临床研究》等18家国外期刊的名称,并把这些杂志按照“国际期刊比较好过的”、“有点困难的”、“对文章要求相当高的”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北青报记者随机选择了“通过有点困难”的一个杂志,询问能否代发医学类论文,这名编辑承诺交了钱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够发表。

延展

找第三方机构代发论文或因职称评定

据一名出版界的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评定职称需要等原因,许多人都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就造成了期刊能发表的内容有限,但等待发表的文章过多的现象。所以,有的人选择花钱找论文代发机构。

而在医生行业中,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职称评比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医生王伟(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国内,个人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职称的评比,而在国外期刊发表文章比在国内发表困难,所以在国内的评审体系中,在国外杂志发表过文章的作者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作者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帮助来发表论文较为常见,“因为有时第三方代理机构和出版社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更熟悉投稿发表的流程,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高于个人投稿”。

王伟表示,进行论文代发业务的第三方代理机构是一些民间机构,他们一般会帮助两类人来发表论文,一类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家已写成论文,代理机构只是帮忙润色,使作者的语言表达得更加清晰。另一类是代理机构明白一些出版社出于对作者的信任,不会去真正重复试验论文数据,因而替作者撰写文章和数据。

关于“同行评审”,王伟透露,做同行评审的专家一般都是在本行业中能力表现较好的,而每个出版社一般会有一个专家库,需要做同行评审时就会从专家库中找相应的专家,由于同行评审是匿名的,所以作者不会知道是谁给自己做的同行评审。

107篇论文被撤,又是同行评议造假惹的祸

即时 | 2017-04-24 07:12

107篇论文被撤,又是同行评议造假惹的祸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编辑总监接受科技日报采访

大规模撤稿、中国作者、同行评议过程造假、第三方机构操纵,由这些关键词构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4月20日的声明,除了一次性撤销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这个创纪录的数字,并无新意。

从2015年起,中国作者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儿年年有。“为什么这次数量如此之多?”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虚假同行评审曾导致2015年和2016年的论文撤稿,其中涉及《肿瘤生物学》。此次撤稿并非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期刊进一步人工核查所发现的结果”。

短期内还会有更多由于同样原因被撤回的论文吗?彼得·巴特勒表示:“我们的调查比较彻底,确信已较好地掌握了整体情况,但仍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据悉,《肿瘤生物学》2016年底已改由新的出版方赛吉出版。作为老东家,施普林格此次发声,可以看做是对过去问题的一次了断。

国际通行的基于诚信的同行评审机制会有所改变吗?彼得·巴特勒说,由作者建议同行评审人是许多期刊认可的做法。《肿瘤生物学》发表论文所需的同行评审流程,遭到了假冒同行评审报告的蓄意破坏。论文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评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

“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彼得·巴特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制度本身并无漏洞。不过,同行评审流程如评审人的筛选等,可以更加严格,他们已着手强化评审人验证流程。

他介绍,施普林格已经投资,并将继续投资开发更多用于评审人身份验证等先进系统,以防范今后发生类似事情。“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如单位名称、以机构名称结尾的电子邮件地址、ORCID/SCOPUS数据库身份号码、发表文章列表的链接等。在作者方面,我们已开始执行一个新的功能,该功能可自动提示论文修改前后的作者变化。为了检查剽窃及包括在稿件中的伦理声明,我们将在改进后的新工作流程中纳入稿件筛查的服务。”

据了解,此前曾大规模撤稿的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MC)已经取消了作者建议评审人的做法。

这次撤稿事件只涉及中国作者,是否意味着没有发现其他国家的作者采用这种造假手段?对于这一问题,彼得·巴特勒认为,对同行评审及投稿系统做手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科研人员有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不仅是在中国,全球范围也如此。但在中国,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

调查显示,此前被撤论文涉及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有当事人自己完成后由第三方机构润色的,有当事人提供部分数据第三方机构加工的,还有完全代写的。

“国外有非常规范的第三方机构,为英语非母语作者提供语言润色,或建议你可以投哪几家杂志,但仅此而已,绝不会越过红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本人就请两家美国的第三方机构为论文做过语言润色。“但完全代写、代投,甚至编造审稿人,性质就变了。”

中国论文再度出丑:都是谁的错?

即时 | 2017-04-24 07:11

4月20日,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一次性撤销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的107篇文章,这些文章被认为涉嫌同行评审造假。

此次大规模撤稿调查源于2015年、2016年连续曝出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表示,论文的发表者伪造莫须有的同行评审,论文投稿者“既是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

4月21日,中国科协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科协改革进行时”发表文章——“施普林格撤稿,中国科协喊话:出版集团也有责任”——该文透露, 4月18日,中国科协就撤稿事件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会谈。两天后,施普林格方面发布了撤稿消息。

撤稿规模破纪录

“Yes,107”。

著名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在报道中感叹道,这次事件撤稿数量创了该网站创立以来论文同时撤稿的纪录。

据称,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会进一步调查这类文章,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论文因伪造同行评审而撤稿。

此次被撤论文,以高校附属医院的为主,一些普通高校也榜上有名,共计77家单位。许多中国名校或附属医院“中枪”,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及附属医院等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此次论文集中曝光的重灾区。在科室分布上,以泌尿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被撤稿的论文发表时间从2012年至2016年,相当一部分文章有被引记录,引用次数从0到十几不等。

据中国科协官网的报道,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在与中国科协方面会谈时透露,此次撤稿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Tumor Biology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年—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被撤论文。

目前施普林格方面已经停止与Tumor Biology杂志的所有者“国际肿瘤学与生物标志学会”的合同,2016年底停止了该杂志的出版。新出版商SAGE在今年1月接手了这份“问题”杂志。

“第三方中介”是罪魁?

有关方面称,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同时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代表安诺杰表示,在撤稿事件中,出版集团确实存在期刊编辑对评审专家信息及其评审意见审核不严等问题,正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内控机制,出版集团已经解除与涉事期刊的合作。安诺杰称,出版集团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作者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第三方中介为何能够假手其间?这与期刊采取的同行评议制度不无关系。一位期刊出版人士表示,传统上期刊是允许作者推荐审稿人,编辑部参考选用。此次事件中,稿件处理过程确有问题。

显然,正是这种推荐审稿人的做法导致同行评议漏洞,被中介公司利用,伪造虚假审稿人信息,进而批量犯案。

但是,上述期刊出版人士强调,这种推荐审稿人的做法是“基于诚信基础的”,“说到底还是学术诚信问题”。

中国学者为何频频被撤稿?

事实上,几十年来,国际论文被撤稿也在逐年增加,大有随论文发表数量“水涨船高”之势。其中,伪造、剽窃以及不可重复是论文撤稿的主要原因。

中国学者被大规模撤稿并非首次。2015年和2016年,中国学者先后遭遇BioMed Central出版集团和Springer集体撤稿,共计105篇论文。

去年5月5日,基金委对论文造假者进行集体通报,不仅要追回他们相关项目的科研经费,同时也勒令取消他们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尽管如此,也没有阻止他们继续顶风冒险,伪造同行评审。

2016年6月,基金委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国基础科研的不足之处做出如下判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缺乏开创重要新兴学科和方向的能力;引领科学潮流的世界级科学家匮乏,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尚需改善;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有待提升;创新文化氛围有待改善,科研诚信状况不佳、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伦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医学论文为何成撤稿重灾区?

在官方文件中,除了频频出现的“第三方”问题之外,值得关注的是,被撤稿的重灾区往往是医学论文领域。

近年来,中国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论文发表总数位列全球第二,高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居世界第4位。这被视为中国科学崛起的重要标志。而医学领域恰恰是论文产出大户,有研究者表示,医学论文占据着全球论文的一半左右。不难理解,在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评价中,论文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一些大学忙不迭地要建设医学院。

同时,上述研究者强调,中国的医生评价体系也有问题,中国大学的附属医院也要按照大学的科研评价进行评估,“逼拿手术刀的去拿移液器”。出现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另有学者认为,对待此次事件,现行的科研管理与资助机构也有一定责任。医生一边要忙着诊治患者,一边又要为论文操心,于是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论文撤稿事件发生。科研管理者需要重新考虑现行的评价体系。

一位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就此评价道:那些杂志、论文公司都只是为了赚钱,而中国医院的科研大跃进正好是他们的“金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合伙制造垃圾。

中国科学国际形象遭重创

接受《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访谈的不少科学家认为,中国学者论文集体被撤,给那些真正从事科研的工作者不小的打击,亦让他们的国际形象受损。当下很多学者大谈如何弯道超车,认为中国科研应把握大好时机,努力追赶。有人表示“弯道超车,用英文表述为‘Cut Corner’,它也有‘投机取巧’的意思。”此次事件“投机不成”,反让中国科学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影响。

上海药物所俞强研究员表示:“这和商业社会竞争的大环境,国内的评级晋升制度,甚至大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相关。商业社会,一切向钱看。假文章不过是各种假产品中的一种。”他还表示:“惩罚应是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正反面教育都缺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表示:“中国科研在前进的过程中两级分化,有很多实验室其实不行,走捷径,走歪了。”他同时表示,此次事件“不知道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还不能跟抄袭一样对待。其实很多杂志都有语言服务(Language Service), 如果试验结果基本没有问题,英语不行的话,应该找那些正规的服务机构。”

107篇中国论文遭国外期刊撤稿 涉及多家医院医生

即时 | 2017-04-22 15:57

4月20日,美国SAGE出版社旗下的《Tumor Biology》(以下译为《肿瘤生物学》)期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将撤销107篇出自中国作者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嫌违规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另一家国际机构The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以下译为出版伦理委员会)声称:“这些违规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机构策划的,他们为论文作者提供这种违规服务。”

107篇文章遭期刊撤稿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肿瘤生物学》网站上看到,期刊在4月20日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根据出版伦理委员会的建议,出版商和编辑决定撤稿。在经过彻底调查之后,我们相信论文在同行评审环节中有违规操作行为。”

在撤稿声明中,期刊列出了一个发布在出版伦理委员会网站上的声明,声明中介绍:“机构已意识到属于不同出版商的几家期刊,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系统的、不适当的操纵。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机构策划的,他们为论文作者提供这种服务。”

北青报记者查询看到,《肿瘤生物学》是“国际肿瘤学和生物标志物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ncology and BioMarkers)的官方杂志,曾属于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网站上介绍其影响因子为2.926。而斯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以出版学术性出版物闻名。2016年底,《肿瘤生物学》被转给了美国SAGE出版社,从今年1月起,美国SAGE出版社开始出版这本期刊。

被撤稿作者涉及多家医院医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肿瘤生物学》提到的被撤稿的论文共有107篇,涉及国内多个城市。其中大部分作者均为医院医生,所属的机构单位是国内高校的附属医院,包括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湘雅一、二、三院等知名医院。

昨天,北青报记者试图联系期刊中列出来的被撤回论文的作者。其中,一篇发表于2016年的《Regulation of activating protein-4-associated metastas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by miR-144》中的几名作者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泽峰承认其在同时间在《肿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但他表示自己只是作为科研小组的一员参与了相关研究,对论文发表的具体流程并不清楚。该院的另一位主任医师刘俊峰则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拒绝了采访。

同行评审环节被指造假

在出版伦理委员会发布的声明中提道:“有些为作者刊发论文提供服务的机构,在同行评审中涉嫌造假。”

撤稿声明中提到的同行评审是一种审查程序,出版单位会以此方法来选择稿件录取与否,具体操作就是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评审待刊发的学术著作。同行评审环节需要提供参与评审的专家学者的真实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学术期刊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件向这些专家学者确认评审意见。

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同行评审的专家名字虽然是真的,但电子邮件地址却被怀疑是假的。因为不少提到名字的专家,出版机构早有他们的电子邮件,跟这些论文中提供的邮件地址对不上。

一位从事过同行评审的业内人士对北青报记者分析称,此次《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中,因为怀疑评审专家的邮件地址是假的,所以编辑部不敢确定那些评审意见是不是真的。

该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疑似问题论文在刊发之初,期刊就没有尽到审查职责。因为即便论文作者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信息,期刊编辑部也可以自行联系那些具名评审的专家学者予以核实,因为那些专家和学者很多就在学术期刊的评审专家库里,但他们没有去核实。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8月,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均出自中国作者。早在2015年3月,英国出版社BMC宣布撤回43篇学术文章,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在这两起“撤稿风波”中,出版商均给出了“同行评审中涉嫌造假”的理由。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表示,医生工作再忙也不能找第三方机构代理论文。“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国际期刊投稿都是在期刊官网上进行,按照说明顺序操作。论文中介不可靠,万一出了问题,可能会连医生都做不了了,一旦被认为论文造假,就是身败名裂。”

文/本报记者 郭琳琳

实习记者 徐丽娜 刘思佳

“代写论文”红火,诚信环境堪忧

即时 | 2017-04-21 08:21

每年的6月份,全国有数百万应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而在此之前,论文几乎成了每一位毕业生最为耗时的一道“考题”,令不少忙于找工作或理论水平较差的学生头痛,大量“论文代写”机构也因此出现。“代写论文”“保证通过”的小广告由校园张贴延伸到网络发帖、淘宝交易。有知情人向河南商报报料,一个从业不到半年的论文写手,月入近3万元,而其秘诀是网络摘抄、拼凑后“降重”。(4月20日《河南商报》)

以往,代写论文的“枪手”也是有背起 “职业道德”的,至少承担都是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的论文写作,交出的论文也有一定的份量。但从记者的调查来看,现在很多承揽代写论文业务的写手,论文竟然来自网络摘抄、拼凑,“降重”的秘决不过是多一些摘抄来源、多换一些说法而已。

摘抄、拼凑而非自己原创,看来,连“枪手”的业务能力也在下降,“敬业精神”也在消失。从购买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很多毕业生宁肯花钱买这种摘抄、拼凑的论文,也不肯自己亲自去摘抄、拼凑一篇,这说明,一些人已经懒得不能再懒了。

当然,论文“枪手”再“敬业”,他也仍然是个“枪手”,做的不是什么正经买卖;买论文的人即使勤快一些亲自去抄去拼凑,他也仍然不是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在投机取巧,在浪费金钱和青春。

不过,说到根子上,问题仍然出在学校和老师那里。如果把关的老师们个个都严肃认真,个个都容不得弄虚作假,学生们还敢胡乱抄摘或拼凑一篇东西就当作论文交上去吗?代写论文的市场还会这么繁荣吗?这就跟执法不严会吸引更多人违法乱纪是一样的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写论文市场越繁荣,说明高校的教师队伍越浮躁,越不负责任。不过,反观现在的一些高校教师们,他们的论文很多也是花钱买版面才得以发表的,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也多有抄袭、作假的成分,他们与自己的学生之间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而已,谁又能笑谁呢?

代写论文市场背后,是一个不诚信盛行的环境,而且,这个环境的边界因为这一市场的存在而被一点点地扩展着。一个即将踏上社会的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呢?如果一个高校向社会输送的是不讲诚信的所谓人才,这个社会的诚信环境又如何营造和改善呢?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消除代写论文市场的买卖繁荣,首先应该从整顿高校教师队伍入手。只有他们自己身正了,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诚信学术的榜样;只有他们自己心正了,才能不在那些摘抄、拼凑的论文面前“睁只眼闭只睁”。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视诚信为生命的人才来,也才能营造出讲究诚实信用的社会大环境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