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调查:安全性待考 出现这几种情况请别用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也“火”了!这种共享充电宝质量如何?用户使用时手机数据安全是否能保障?使用时又该注意点什么?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这些共享的物件用户首先考虑的是其质量安全问题。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因为多为定制版,其质量到底如何暂无权威消息。

 资  讯 

共享充电宝怎样迈过“信息安全隐患”这道坎

即时 | 2017-05-22 07:35

在共享经济大潮中,共享充电宝可谓异军突起。尽管共享充电宝的盈利前景尚不明朗,但在一系列数据支持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仍然被普遍看好。不过,在被看好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共享充电宝分三类

对于共享充电宝,各路资本都在蠢蠢欲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在投资层面,3月底至4月上旬,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共享充电宝领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把国内共享充电宝运营模式分为三大类:

模式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一地借充电宝到另一地归还。这种模式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模式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人在某一地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在付押金后从一个不算很大的机柜里借出。这种模式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模式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用户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市场“虚火旺盛”

与资本市场热火朝天相比,一些业内专家则对共享充电宝持冷静的态度。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目前的共享经济分两大类,一类是租赁的“互联网+”,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共享单车;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闲置物品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如Airbnb。

Airbnb是AirBed and Breakfast的缩写,中文名为爱彼迎。爱彼迎是一家联系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房主的服务型网站,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

“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第二类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应该是更加值得提倡发展的。共享单车的火爆其实只是一个特例,建立在自行车这种日常反复随时随地使用,且地点不固定、价格不高、耐磨损、不宜携带等诸多特质的物品的基础上。共享单车的模式能否粘贴复制到其他领域,我是不看好的,国际上也没有这样好的案例。”阿拉木斯说。

对于共享充电宝,阿拉木斯认为,共享充电宝首先是基于智能手机需要频繁充电的前提,如果智能手机待机时间大幅度延长或者通过石墨烯等技术使得一次充电只需几分钟的时间,那充电本身就不再是问题。也就是说,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充电宝本来就是个阶段性临时产品,5年前还很少有人用它。其次,充电宝本身是易于携带的,价格也不高,即便是出差坐飞机,只要是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也没有大问题,看不到很大的非要共用的必要性。即便是使用率很高的共享单车,其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互联网风投可以烧钱,但只是放长线钓大鱼,如果迟迟看不到实在的盈利模式,只会一哄而散。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认为,共享充电宝实际上只是披着“共享”外衣的租赁业务,属于“伪共享”范畴,有借风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国投融资环境的“跟风”特性,才使这一领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场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这很可能是“虚火旺盛”的表现。

硬件水平有待提升

尽管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是行业竞争却变得激烈起来。

“有了资本撑腰,创业者显然并不急于盈利,快速跑马圈地成为共识。”曹磊说。

目前共享充电宝比较受到用户关注的,则是其安全隐患。

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中提到,此前市面部分共享充电设备被曝出盗取终端信息事件,信息安全问题或将成为共享充电宝未来重要隐患。共享充电宝在多次流转使用过程中,与多台移动设备进行连接,而当前移动终端作为承载个人重要信息的载体,如何保证终端信息安全同样将成为用户在体验方面的重要考量因素。

曹磊认为,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身体的危害,现在充电宝的质量良莠不齐,更何况要辗转多人之手,其质量有可能难以得到保证。其二是数据安全,通过一根数据线就可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这很可能被个别企业滥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这是共享充电宝的致命缺陷。

“由于共享充电宝长期暴露在外面以及使用者使用不当,如果没有及时维修保养,就有可能给共享充电宝埋下安全隐患。共享充电宝被多人使用,有可能被植入病毒,又或者用户手机本身就有病毒,通过共享充电宝传播。”曹磊说。

对于上述安全隐患,阿拉木斯则认为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是按照我国标准生产的产品,按照说明书要求合理使用,安全都还是有保障的。在此基础上,没必要增加额外的约束。对于个人信息谈虎色变,好像处处是陷阱,也完全没有必要”。

对于共享充电宝今后的发展,曹磊认为,硬件水平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要素,也是平台竞争的依靠。不论是充电效率、使用时长、充电安全性等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小的影响。可以说,优秀的硬件会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因此,提升硬件水平,使用户充电更加高效、安全,对于用户的忠诚度有积极地影响。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

“对于共享经济,还是需要包容性监管和谨慎监管。我们的最大需求还是发展和消费。当消费迅速发展、产业迅速膨胀时,问题可能会增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发展中的问题,政府部门不应该贸然出手,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阿拉木斯说。

共享充电宝面临多重安全风险 信息泄露成最大担忧

即时 | 2017-05-22 07:35

调查动机

共享经济俨然是当前最“潮”的发展模式,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相继问世,其中,尤以共享充电宝的关注度最高,既因为给手机充电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标配”,也因为这款共享产品带来不少争议。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在共享经济圈刮起一阵旋风。

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手机,由此产生了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的需求。那么,当共享充电宝到来,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市民使用体验不同

在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中,《法制日报》记者选择了两款产品并关注其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定位,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购物中心的一家餐厅内,记者同时发现这两款共享充电宝产品,二者相距十多米。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其中一款产品是桌面式共享充电宝,同一个充电装置可以同时给好几个手机充电。用户不用付押金,充电收费一元钱一小时,不过不能携带。

另一款产品是便携式移动充电宝,一个设备上有多个格子,每个格子里有一个移动电源。在设备的大屏幕上有“借”和“还”两个按钮,根据屏幕的提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二维码,支付押金100元。支付宝芝麻积分在60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免押金。1小时内使用免费,超时1小时后,每小时收取1元,封顶是10元/天。使用这款共享充电宝,用户可以一边逛街一边给手机充电。

曾经使用过这两款共享充电宝产品的北京市民杨女士说:“使用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时,我只能在那里等着,比较无聊。使用移动式共享充电宝时,借取和使用都很便利,但是需要自己到处找网点去还。一般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App显示的归还经常是0。上次我就找了一会儿,按照App的导航走到一家饭店才把充电宝成功归还,这其实很浪费时间。”

有人赞同有人担忧

尽管购物中心里人不少,但记者观察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人。

为了了解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看法,记者在购物中心里进行了随机采访。

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咖啡店、餐厅以及购物商场,她曾多次看到共享充电宝,但是她暂未使用,“应该会比较安全”。

“我觉得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性质是一样的。共享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很多共享充电宝机器的位置是固定的,比如在餐厅、购物商场,如果使用者想要弄虚作假,周围那么多人看着应该是比较难的。而且,我觉得共享充电宝本质就是移动充电器,里面是电路电池,也不存在什么智能化的芯片,所以应该很安全。”张女士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部分市民认为,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使用者可能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这一点,张女士比较乐观。“我知道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需要通过微信及支付宝扫码,不过,只要使用者不点击一些莫名其妙的授权应该没有问题。微信、支付宝类电子支付几乎已经成为生活常态了,现在很多人去超市购物都使用扫码支付。我认为,大家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是好的,但是在如今这个科技社会如果做什么都战战兢兢,那就会被淘汰了。”张女士说。

北京市民林先生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安全隐患也存在。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过对共享充电宝‘加料’的视频,技术人员通过一些手段可以在共享充电宝里加一个芯片,其他人在连接共享充电宝时,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他人手机进行操作。比如,对共享充电宝做手脚的人可以在电脑端用他人手机号码发短信、进行在线电子支付,窃取手机里的个人照片、聊天记录更是不在话下了。”林先生说。

《法制日报》记者在一家视频网站找到了一段视频,是某电视台拍摄的节目,字幕显示为“谨防‘加料’共享充电宝”,大意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将一个手机与“加料”充电宝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说法,当手机连上“加料”充电宝后,手机就被接管了。网络安全工程师可以通过电脑进入手机支付宝二维码页面,即使不知道密码,也可以把钱“偷走”。此外,无论是短信还是通话记录,网络安全工程师都可以通过电脑随意打开,甚至可以遥控手机拨打电话。即使断开手机和充电宝的连接,手机仍然处于被劫持状态。

面临多重安全风险

作为使用者,北京市民杨女士也向《法制日报》记者谈到了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一些担忧。

“首先是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当我把共享充电宝拿在手里时,我觉得安全性没那么高。我们自己的充电宝的外壳很多都是橡胶或金属的,但感觉很多共享充电宝的外壳是塑料的,感觉质量没那么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说的移动充电器爆炸问题,现在我暂时还没看到共享充电宝爆炸的相关新闻。不过,我有一次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大概30分钟,手机电量增加20%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充电宝和手机都开始发热,于是我立刻给拔掉了。”杨女士说。

杨女士也担心在使用共享充电宝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就个人信息安全而言,我觉得桌面共享充电宝相对比较安全,因为位置固定。不过,便携式充电宝的安全系数就没那么高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借还,如果会技术的黑客将充电宝借走,之后往里面加芯片,那么后续使用的人就会面临手机信息被窃取的风险”。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曹先生也在公共场所多次见到过共享充电宝,不过,他明确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他不会使用共享充电宝。

“像我们这种技术人员知道‘猫腻’可能出现在哪里。”曹先生说,“我见过很多立式带有显示屏的公共充电桩,每次看到有人在那里充电,我都为他们捏把汗。其实那种公共充电桩本质上就是一台电脑,有内置的集成电路板、芯片,并且靠程序运行。有程序的地方就会有人,有电脑的地方就会有黑客。对于这种立式公共充电桩,我们普通的程序员写一段程序找机会置入,就相当于用自己的电脑对其进行接管,人们通过数据线将手机连接到充电桩上,其实就相当于把手机同时连到我的电脑上。这样一同步,我就可以接管其他人的手机,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这种立式充电桩并不安全。”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曹先生也不乐观。“现在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数据公司和社交软件合作,无孔不入地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我知道借还共享充电宝是要扫二维码的,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对其进行授权,但是微信、充电宝其实都绑定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在扫码过程中,就给信息泄露提供了可能。也许做共享充电宝的公司不会对个人信息挪作他用,但是数据库泄露也不是不可能的。”曹先生说。

共享充电宝市场硝烟弥漫 或陷高开低走窘境

即时 | 2017-05-19 07:10

在南京一家汽车配件厂工作的张先生近期在上海出差,一天外出办事时发现自己的iPhone手机电量不多了,于是通过手机上安装的共享充电宝APP搜寻到附近一处商家,然后步行到商家处扫码租借了一个充电宝,花费一元钱给手机充了一小时电。“既解了燃眉之急,收费也不高,整个过程比较新潮、有趣。”谈及正被舆论热议的共享充电宝使用感受,张先生如是说。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国内异军突起,从最初的共享出行、共享短租等服务,到近期正在跟风兴起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共享经济正成为一种极具颠覆性的经济现象。有专家预测,“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担忧,当前市场上的一些共享服务可能只是“伪需求”和炒作噱头、互联网泡沫。

共享充电宝:逾10亿资金热捧

以“共享经济”名义出现的共享充电宝近日正迅速成为国内资本界和移动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新“网红”。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内,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30多家投资机构入局,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Hi电、来电、街电、小电等先后获得投资。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获得的融资金额,已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聚美优品对深圳街电科技的3亿元投资最为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一家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为何投资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的答复是,因为充电宝是高频刚需,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他还透露,未来3个月内,聚美优品还将继续注入街电科技几十亿资金。

资金追捧共享充电宝有其一定的投资逻辑。如今,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电量不足、频繁充电是用户面临的一大困扰。智能充电宝在这方面能够解决一部分特定用户的“痛点”。

“现有锂电池的技术发展相对停滞、诸如石墨烯等新兴技术离商用还太早,而移动端的用电需求仍在增大,因此二者之间的不匹配正是共享充电宝可为之处。”近日领投移动电源租赁项目“魔宝电源”的水木资本合伙人刘若川称。

面对共享充电宝的意外“走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争相入局,通过投资来布局这一市场。在互联网从业者看来,共享充电宝作为新兴市场,投入成本低,回本速度快,线下快速盈利、支付场景高频,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关注点。“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将使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追捧也意味着烧钱补贴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资本的推动,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正加快推广步伐,在各大城市掀起新一轮“跑马圈地”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目前共享充电宝还处在起步阶段,最主要就是快速抢占市场,积累稳定用户。同时,也要大力推行信用免押金租赁,提升硬件水平,使用户充电更加高效、安全。

共享经济:乱花渐欲迷人眼

共享充电宝的兴起,只是当前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共享经济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渗透,颠覆并重新构建着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公共出行领域,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新的便利;在短租住宿领域,小猪平台、蚂蚁短租等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青睐;在共享办公领域,国内正迎来爆发期,全国已经有近3000个联合办公空间……

“目前在国内,在出行、酒店、餐饮、快递、知识共享等各个领域,共享经济正在不断深化普及,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现象。”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国内正涌现出一大批共享经济创新模式,已经涵盖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比如在人们日常穿衣方面,衣橱也能“共享”,用户每月只需几百元,就可以天天穿大牌,数万件服饰任意换穿。这种模式眼下正在一线城市中流行。不久前,磐霖资本宣布领投时尚共享平台“衣二三”,磐霖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宇辉表示,衣二三正是满足年轻城市女性用户需求的“共享衣橱”。

家用电器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件消费品,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共享家电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一些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创维等正在尝试推出共享洗衣机业务,以满足部分流动人员对于洗衣机的需求。

而在近日,继共享充电宝之后,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也争相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共享经济大潮中的崭新案例:共享雨伞已在广州、深圳及江浙沪一带开始试运行;共享篮球不久前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一些篮球场边,近期将陆续在全国开始布局。

艾媒咨询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已进入快速扩展期,未来仍将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精神资源共享需求增多,特别是能满足日常刚需的兴趣爱好服务上的共享,预计未来用户普及度会更高。

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库斯·费尔森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乔·斯佩思提出,大意是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在获得报酬的同时还产生额外的附加值。

在专家看来,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共同拥有而不是占有。通过整合闲散物品或服务资源,让用户以较低价格获得产品或服务。从2014年移动打车等交通共享应用大规模进入市场后,国内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迎来飞速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共享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在需求与政策支持下,共享经济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经济模式。

艾媒咨询此前所做的一项中国网民用户对互联网共享经济认识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网民表示通过互联网共享经济可以用低价获取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中国网民对互联网共享经济看法比较乐观,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期望。用户对共享经济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预计也将会有更多的共享商业模式出现。

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兼CEO陈大年曾认为,共享经济将改变80%的行业。共享经济深入生活,背后的本质是对全行业的颠覆性改造。共享经济将对行业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带来本质的改变。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在其《创业3.0时代,共享定义未来》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些东西没有必要购买。理论上讲,共享经济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能够产生闲置资源、过剩产能的行业。事实上,共享经济也正在从交通、住宿拓展到生活服务的其他众多方面。

喧嚣背后谨防“伪需求”和泡沫

共享经济热潮四起,但同时一些新模式也面临质疑和担忧,特别是近期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的争相涌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异于一场投资泡沫和炒作噱头。

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吸引逾10亿元资金入局,共享充电宝吸引了无数人眼球,但也有专家指出,共享充电宝的真正用户其实有限,市场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旺盛,当前的热潮只是一场伪需求、低门槛的“资本游戏”。共享经济一般要价格相对较高、大件不方便携带或购买的刚性需求物品才较为适宜,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而一个价格并不贵的充电宝、雨伞、篮球等,可能只是一种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其实并不大。而且,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速充电、无线充电等模式的兴起,共享充电宝将面临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技术进步的双重风险。未来,它可能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

资本喧嚣背后,缺少清晰盈利模式,这也是当前一些共享经济业态被人诟病的原因。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租赁费用、押金、广告收入、周边产品售卖,但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盈利模式不足以支撑高额运营成本。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业界对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大多仍持保留意见。当下共享充电宝企业致力于扩大市场规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要实现盈利,市场仍需探寻多元化盈利模式。

模式尚不清晰,前景仍然存疑,但市场却一拥而上,为抢夺用户不惜“烧钱大战”,大家深陷同质化竞争,这是当前共享经济领域的另一乱象。共享单车行业迄今已融资了上百亿资金,为抢占市场份额,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在大街上随意停放、恶性竞争,引发种种投诉和不满。

专家强调,共享经济正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但发展共享经济应避免泡沫和噱头,不能只靠炒作共享经济概念而无共享经济实质,否则最终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私有化失败财富大幅缩水 投资共享充电宝盼翻身

即时 | 2017-05-16 10:11

私有化失败财富大幅缩水 投资共享充电宝盼翻身

陈欧:CEO营销还能走多远

文章导读: 从6年前横空出世成为最年轻纽交所上市公司CEO,到跌落云端的偶像,陈欧和他的CEO营销能走多远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2017年五四青年节,两个备受关注的青年商界人物利用社交网络公开叫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聚美优品宣布,该公司创始人CEO陈欧出资3亿元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街电”),陈欧将拿下公司60%的股权,并出任董事长,进军共享充电宝市场。

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发文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从6年前横空出世成为最年轻纽交所上市公司CEO,到跌落云端的偶像,陈欧和他的CEO营销能走多远呢?

创造“共鸣体”

打开聚美优品的官方网站,对创始人陈欧这样描述:陈欧,聚美优品CEO及创始人。16岁留学新加坡就读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期间曾成功创办在线游戏平台Garena,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27岁创立聚美优品,29岁荣登福布斯创业者榜。

他亲自出镜为公司拍摄的“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大片引起80后、90后强烈共鸣,在网络掀起“陈欧体”模仿热潮。作为中国电商界的黑马,聚美优品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单月销售额从10万元到6亿元的突破,牢固占据中国美妆类电商的领航地位。

从这两段文字,不难看出陈欧的辉煌经历。

2008年上线,2014年上市,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垂直美妆电商,聚美优品在上市当天就以高于发行价24%的27.25美元开盘,报收于24.18美元。直到当年的8月18日,达到最高值39.45美元。不仅仅是聚美优品,就连他们的投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用38万美元,在4年间获得了800多倍的回报。

尤其是,陈欧创造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亲自上阵为公司代言。

2011年8月,陈欧第一版“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出炉,将80后,蜗居、奋斗、裸婚等能够引起年轻人共鸣的元素加诸其上,迅速引爆舆论场,聚光灯同时打到了聚美优品和陈欧身上。借此,聚美优品的月营收从4000万元上涨到8000万元,超越乐蜂网,成为行业第一。

据陈欧自己总结,之所以亲自上阵,是因为当时聚美缺钱,CEO 自我营销是一种省钱的办法。此后,陈欧在这条道路上大步流星,创业者变成代言人,为聚美优品节省了很大一笔广告费。

“估计有1个亿。”陈欧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相较同行每年花费30%~40%的收入用于推广,聚美优品的营销费用比例在行业中是非常低的。几次广告营销下来,聚美优品的销量几乎涨了十几倍。

疑似“售假”损失惨重

但是,好景不长。

2014年8月18日之后,聚美优品股价由盛而衰,虽然途中也有较为明显的反弹,但并未改变其一路下泻的整体趋势。2016年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9日),聚美优品股价只剩下6.44美元,较最高位缩水84%。

尤其是,聚美优品屡次被爆出疑似销售“假货”,对公司形象影响极大。

2013年,聚美优品“三周年”活动,兰蔻、娇兰、DHC等全球知名品牌声明未与其合作。

2014年7月,聚美优品被曝其供应商祎鹏恒业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聚美优品因此事陷入信任危机,股价大幅下跌。

2015年1月6日,一位自称聚美优品前员工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爆料称,聚美优品的大牌化妆品出自广东某山寨专业地,假货比例高达90%,邮件还爆料聚美供货商走私2000万化妆品被海关查获。聚美优品相关人士随即称此事子虚乌有。

2015年,陈欧还与微博大V就聚美优品假货问题展开论战,效果不佳。

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2月17日,聚美优品管理层联合红杉资本等投资人以7美元一股的价格提出私有化方案,这一价格远低于22美元的发行价、39美元的最高价及2015年的平均价,众多中小股东强烈不满,最终导致私有化失败。

2016年10月3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中(榜单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16年8月15日),33岁的陈欧财富缩水64%至20亿元,排在第20位,成为最近一年财富损失最多的80后企业家。

押宝共享充电宝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尽管聚美优品的品类有一定想象空间,但经营层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聚美优品来说,早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在遭遇假货风波后,其实受到了削弱,所以促使其不得不去做业务转型。

事实上,陈欧近年对于转型不遗余力,但都不太成功。

2016年1月,陈欧宣布聚美优品将进军颜值经济、影视文化。陈欧表示,聚美优品将向“时尚娱乐媒体+电商”方向靠拢,将娱乐与电商业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016年5月,陈欧宣布创立独立品牌Reemake,并发布了该品牌旗下的两款空气净化器,进军智能家居市场。

但业内人士认为,陈欧选择进军陌生领域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他和聚美优品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上,并没有任何积累。

如今陈欧又高调入局共享充电宝,并亲自担任董事长。对此,业内再次打出问号。

5月8日,小电科技、Hi电和非常电3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相继公布融资。在小电科技的新一轮投资方名单中,腾讯赫然在列。

易观IT分析师朱大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表示,充电宝的销量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进入井喷状态。现在人手一个甚至两三个充电宝的现象很普遍。低价、高频,按照设想,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类似。不过,从目前实际运营的情况来看,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水平还有待提高。

海归创投人曲凯认为,充电宝没有技术壁垒、品牌优势、网络效应,罕有规模效应,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垄断,多家共存。

目前,陈欧的一系列跨界动作让外界看不清聚美优品的发展重点。这一次,是陈欧赌输,还是王思聪去吃翔呢?

共享充电宝调查:安全性待考 这几种情况请别用

即时 | 2017-05-16 07:12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吴涛)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也“火”了!这种共享充电宝质量如何?用户使用时手机数据安全是否能保障?使用时又该注意点什么?中新网对此进行了体验与调查。

共享充电宝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中新网吴涛摄

体验

——共享充电宝租、还流程顺畅

想要租用一台共享共享充电宝,首先你需要找到它。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普遍采用APP定位方式,即APP上会标注何地有共享充电宝,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北京阜成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进门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台共享充电宝机柜。中新网记者试着租用了一个充电宝,交押金、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后,充电宝就从机柜中弹出;使用完毕后,在充电宝机柜点击“归还”的按钮,将充电宝放入充电宝机柜即可。价格1小时1元,租、还流程流畅。

那共享充电宝充电效果怎么样呢?中新网拿了一台完全没有电量的iPhone 5S进行了测试,充电四十分钟差不多充了30%的电量。

共享单车的押金难退问题曾饱受吐槽,中新网注意到,不少共享充电宝也需要押金,其押金好退吗?中新网也进行了测试,几乎是“秒退”。

共享充电宝还是新生事物,市场接受度如何?上述咖啡馆服务人员对中新网表示,“每天使用这个(共享充电宝)的人还是很多的。”有租用充电宝的用户对中新网表示,来咖啡馆一般待的时间比较长,手机很容易出现电量低的情况,共享充电宝的服务其实还是蛮人性化的。

小机柜模式的共享充电宝。中新网吴涛摄

共享充电宝质量如何?

——或和普通充电宝无异

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这些共享的物件用户首先考虑的是其质量安全问题。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因为多为定制版,其质量到底如何暂无权威消息。

中新网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目前共享充电宝还没有被曝发生过自燃事件,不过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过有充电宝出现自燃。有的企业还在共享充电宝APP的用户协议(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中写进“不保证本服务安全可靠”等字眼,比如泡泡充电。

当然,也有企业给用户加了一道保险,如“来电科技”官网显示,其服务安全保障由中国平安保险担保。在调查中中新网还发现,为保证质量安全,有些共享充电宝一开始就是和知名电池公司合作生产。如此次中新网记者租用的共享充电宝上印有:“制造商:飞毛腿电池有限公司”。

据飞毛腿官网介绍,其ODM业务中,已成为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等多家厂商的主力电池供应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共享充电宝的质量或和市场上的品牌充电宝无异。

某品牌共享充电宝外形。中新网吴涛摄

用户数据安全能保障吗?

——使用时还是要当心

除了质量安全,不少网友还关心到使用共享充电宝时的数据安全问题。甚至有网友想到共享充电宝可能被黑客或不法分子借用后被安装“树莓派”(百度百科: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微型电脑),进而从事非法活动。

共享充电宝有没有可能被植入上述微型电脑?来电科技CMO任牧对中新网表示,首先来电保证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用户每次归还充电宝时,共享充电宝机柜都会自动检测该充电宝状况,被拆卸过或改装过的充电宝会被立刻发现,并被当做故障充电宝退出市场。

对于市场上的其他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这方面的安全隐患,任牧表示,“不予置评”。

还有一种情况,共享充电宝有没有一开始就收集用户数据的可能?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非常宝贵,而共享充电宝又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了用户最为敏感的手机。

有用户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手机隐私问题,虽然普通的充电宝还没有收集数据的功能,但是这种共享充电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我还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租赁协议中对存储内容一块也有提及。比如街电充电宝租赁服务协议中的隐私保护中有这么一句话:“本公司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本服务时存储在‘街电充电宝’软件中的非公开内容。”

存储在充电宝软件中的非公开内容?这具体是指什么内容?街电充电宝客服对中新网表示,这部分内容主要指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宝登录的基本资料,也包括一些绑定银行卡用户的的支付信息等,“对用户手机中的照片、视频等是不涉及的。”

用户使用时应该注意点啥?

不可否认,共享充电宝的出现方便了一部分人群,如果真需要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中新网梳理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供网友参考。

1,在充电时如果手机弹出是否激活开发者模式的提示后,请立即放弃使用。

2,充电时如果手机弹出是否允许设备访问照片和视频或提示是否“信任”该设备时,最好放弃使用。

3,充电时如果充电宝发热异常,保险起见请停止使用。

任牧还特别提醒网友,从来电充电宝机柜里面借的的充电宝可以使用,但不要借用别人手中的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风口还是风险

即时 | 2017-05-11 06:36

上周,小小充电宝爆出了大新闻。据悉,短短几天内,三家共享充电宝相继宣布获得共计7.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5月4日,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科技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投资;5月8日,Hi电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同日,小电科技宣布拿到3.5亿行业内最高融资,红杉资本、高榕资本领投,腾讯“加持”。共享充电宝俨然成为新的风口,整个业界为之侧目。

所谓共享充电宝,大致就是企业为个人提供充电服务,用户可以从A地点取得一块充好电的充电宝,并在B地点归还。这和当下流行的一些共享经济模式不无相似。但也有人不认可这种模式,甚至嗤之以鼻。如本身就是投资达人的王思聪干脆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知名自媒体“三表龙门阵”以《卑鄙的共享充电宝》为题,批评共享充电宝是“给懒惰、不节制的人群提供了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条件”。

共享充电宝的模式,与其说是共享,不如说是租赁。更准确地说,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租赁服务。在城市中无处不在的wifi、4G技术,以及便利的手机支付,是催生这一新鲜事物的基础条件。这也使得原来一些难以实现的商业模式,就此走进大众生活。就此而言,共享充电宝是否真正的共享经济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客观上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求。

但满足部分人的需求,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成为一个产业,就能够实现规模化和盈利。就现有条件来讲,共享充电宝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如何归还会是一个大问题。按理说,在飞机场、火车站和大型消费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会出现对充电的需求,但这只要固定充电设备就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而无须移动式充电宝。更何况,如果有人把充电宝带走,还得满街寻找归还的地方,这岂不是很痛苦?这样的话,共享充电宝就成了一种商业噱头。

问题还在于,对企业来讲,共享充电宝可能只是资本运作的一个载体,他们更注重的是用这块充电宝去讲一个能够打动投资人的故事。投资人当然也不是傻子,他们争先恐后地杀进这个连盈利模式都看不清楚的领域,或许只是为了一起吹大这个泡沫,让后面的投资者或者用户埋单。比如这家共享充电宝企业估值10亿元,有人投5个亿占50%股份,下一轮融资的时候估值20个亿了,前面这个人就赚到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共享充电宝成为新的风口的同时,风险也正在集聚。而一旦最后这个泡沫吹破,很可能留下一地鸡毛。此外,共享经济并不是免费经济,用户在享受其便捷的同时,也在支付各种有形无形的成本和费用。比如自己的个人信息,又如在使用过程中要先支付押金,等等。这对个人用户看似没有什么风险,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化成为金融风险。共享单车被批是变相吸储,问题也就在这里。

如今,除了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有打着共享名头的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珠宝,可谓无奇不有。对这些创新服务模式,原本没必要一棍子打死,而应当乐观其成。但当大量资本积聚于相关产业,甚至在看不清楚运营与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这就需要引起警惕。

共享雨伞、充电宝等产品走红 花式共享上街靠谱吗?

即时 | 2017-05-10 07:12

近日,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充电宝也在昆明亮相。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就能完成充电宝租借。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摄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那么,这些共享产品都靠谱吗?他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也都做了起来,并得到投资人青睐。

共享经济模式被投资人看好

本月5日,共享篮球项目“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投资方为马笛儿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快球场铺设,升级优化后端管理系统及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据介绍,“猪了个球”的共享篮球概念主要通过电子储球柜落地,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扫码取球,并提供控制柜门、锁定和计费等功能。“猪了个球”的共享篮球收费为2元/小时,押金费用为29元,主要部署在全国80%以上的室外运动场馆内,未来计划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的23个城市进行大量铺设,目前“猪了个球”的收入来源主要为篮球的租金,未来则希望通过积累流量进行变现,同时会涉及广告和赛事运营。

此前,聚美优品宣布向共享充电宝“街电”投资3亿元,投资后,聚美优品将占街电科技约60%的股份,陈欧还将出任街电董事长。另外,热门的共享充电宝项目还有众多实力玩家。“小电”3月底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4月10日再次宣布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5月8日又宣布完成3.5亿元的B轮融资,“来电”也于4月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

虽然共享充电宝领域玩家众多,不过模式略有不同,“街电”主要做小柜机,一台柜机可容纳10个左右的充电宝,场景是电影院、餐厅、商场等;“小电”主做桌面模式,充电宝不能随时带走,一般配置在KTV、餐厅等固定场景,无需押金,用完即走;“来电”则提供大柜机,一台大柜机里包含几十个充电仓,适用于商场、火车站、机场,用户需支付押金。

另外,目前市面上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多项业务,通过手机查看雨伞的位置、数量,刷手机进行借用,分享玩具、服装,以提高闲置物品利用效率。这些服务目前都可以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中找到,芝麻信用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赁。

各种流行共享都是“押金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概念并不新鲜,网约车就是一大案例,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使用而非占有”,最初的模式是陌生人之间闲置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不过现在这些共享经济模式大部分是公司购置一批物品,用户可以分时租赁使用。

充电宝、篮球、雨伞等物品,都被投资人看做是“高频、刚需”,这也是他们选择投资的原因。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拥有一个百亿级市场,这样的刚需市场需要早占位。来电的投资方SIG合伙人张琳娜认为:“大机柜的垄断性场景和专利是公司的壁垒和护城河,且暴露空间大、附带屏幕,在高流量人群场景下广告优势也是营收的现金牛;来电作为该领域先行者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把充电宝租赁当作入口,信用消费、广告都是可以承载的业态。”

而“猪了个球”的初衷也是针对大量篮球爱好者在打球过程中面临着忘记带球、带球麻烦以及随身物品存放等问题,希望通过篮球共享、物品存放的模式来解决以上痛点,对于篮球爱好者来说,篮球是一项高频的刚需。

也有观点认为资本看重的并非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而是押金和支付入口。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认为,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或共享其他项目的相似之处都在于“押金”模式。共享单车押金是299元、199元、99元,而充电宝则是100元押金。这也被认为是VC最看重的盈利点,也是他们说服其他投资人一起投钱的最主要依据。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让他们不担心自行车损毁、充电宝不还。磐石之心表示,细细研究发现,这些项目的投资人其实都是一拨人,而且他们进入的节奏也非常一致,先是“金沙江投资”这样的天使投资人进入,接着引入腾讯、阿里巴巴、IDG、红杉等。这些项目的发展模式也很类似,都是先疯狂烧钱培养用户习惯,抢占市场,最后利用资本的力量迅速实现垄断或者寡头垄断。

花式共享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基于与传统共享经济概念的不符,这些共享产品从本质上就遭到了质疑。互联网观察家葛甲指出:“本质上这些都不是共享经济,都是租赁的一种变体。共享经济的要义是闲置资源进行共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而不是让你一家公司买了充电宝放到外面让人用,期待形成使用习惯后再来收费,或通过无利可图的业务发展来支持资本溢出效应,这些做法本质上是与共享经济背道而驰的。”

这些共享经济的业务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有其便利性,不过对于一种商业模式来说,能否赚钱、怎么盈利才是投资人最关心的。目前,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项目都刚刚起步,并没有明确的盈利点,他们所宣传的“希望通过积累流量进行变现,同时也会涉及广告和赛事运营等层面”或者“把充电宝租赁当作入口,信用消费、广告都是可以承载的业态”也都是预想中的商业模式。

共享物品的经济模式基于高频,其盈利点也需要用户的高频使用。如果用户的使用率较低,那么成本势必会提高,盈利也增加了难度。更重要的是,共享的物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可以看得到共享单车的破坏率就是一个例子。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的红点中国管理合伙人袁文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规模的角度看是闪电战,从体验、运维角度看则是持久战,如果连续打开两个充电宝都是坏的,用户很容易流失”。袁炳松称,虽然进入门槛低,但打一场持久战则需要融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能力,战争才刚开始。

厦多处商圈、影院出现共享充电宝 支持异地归还

即时 | 2017-05-03 09:45

 厦门不少餐厅、影院都可见共享充电宝身影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出门在外,一边用着手机,一边又担心手机没电——不少公司瞄准这一痛点,开发出一种专门用来租借充电宝的设备,业界称其为“共享充电宝”,用户可以像租借共享单车一样,手机扫一扫,就能租借充电宝。时下,在厦门的一些商圈、餐厅、影院、KTV和酒吧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记者体验】

轻松扫一扫,就能借到手机充电宝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机柜式租赁机器,租赁机固定,用户可以带走实体充电宝;另一种是实体充电宝,主要是桌面固定充电宝,连线充电,无法带走。在厦门,尤以机柜式租赁机最为常见。

昨日,记者在中影数字梦工坊影城的来电科技充电宝机柜进行了体验。共享充电宝的借用流程很简单——扫描、支付押金,并按操作提示就能完成借用,整个过程不超过2分钟。

通过体验,记者了解到,只有芝麻信用分超过600的支付宝用户才能实现免押金,而微信用户则需要交纳100元押金,在收费方面则是1小时内免费,超过部分为1元/小时,每天封顶价格为10元。归还方面,充电宝支持异地归还,归还后系统将退还押金。

需要指出的是,充电所需的数据线必须自备或购买,一根数据线的价格通常为5元-10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盈利模式】

充电是刚需,利润多源于卖数据线

最早涉足共享充电宝这一业务领域的来电科技厦门分公司负责人谢益凡说,来电科技于去年6月进驻厦门,截至目前已在厦门铺设了40台机柜式设备,一个月租借累计上万次,租借频次高的多是酒吧、KTV等娱乐场所。

谢益凡透露,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超时租赁费用和数据线的售卖,其中数据线的售卖较为高频。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手机依赖症捆绑了现代人,充电的重要性对手机重度使用者来说好比空气和水,行业人士由此坚信充电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

“过去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的手机基本都是两天一充,后来智能手机出现了,尽管续航能力不断提升,但充电的频次并没有因此降低,为什么?因为我们太需要手机了!”在谢益凡看来,技术的升级换代抵不过人们对手机的强需求,“未来的充电设备可能会换一种形式存在,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是刚需。”

【业界反响】

获资本热捧,十余天融资近3亿元

共享充电宝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市民表示担忧。市民霍先生说,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用户在使用充电桩后,手机被下载了陌生的App,致私人照片外泄。

尽管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就在上个月,共享充电宝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十几天里,几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近3亿元。有评论说,其将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也有相关质疑。比如,“共享充电宝”最初并没有“共享”二字,其名字的变化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利益驱动。“共享充电宝早在2014年就启动研发了,它出现的时间点比共享单车要早,只是现在共享单车火了,它借着共享单车的风潮强调‘共享’这一概念。”采访中,多位受访者提到,所谓“共享”更多是商业包装的需要,其本质仍属于分时租赁的范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