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第三个环境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中国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资  讯 

一图看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即时 | 2017-06-06 10:51

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即时 | 2017-06-06 10:29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李俊生

  今天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的理论精髓和重大论断。习近平同志曾经形象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理念:三阶段认识“两座山”关系,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只要经济发展,产生GDP,就不去认真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问题。第二个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还只是就生态谈生态,并没有从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生态文明进行论述。2012年11月17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在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2013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5年11月24日,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今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题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我们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时隔四年,当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仔细领会讲话精神时,体会到的是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讲话中多处使用了坚持、坚决、加快、最严格和最严密等字眼,凸显出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同时文中还出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类饱含深情的语句,体现了总书记尊重自然、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殷切希望。

  变革:构建四大体系、三大红线,完成六项重点任务

  由于我们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近年来,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比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大自然保护区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文明示范等工作;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方式,大力推动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让节能环保产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动能;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区域的品质和竞争力;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所取得成绩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治理和修复之前所出现的问题,恢复曾经的绿水青山。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中学习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6项重点任务。四大体系和三大红线的构建以及6项重点任务的提出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举措。

  从“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从“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到“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都意味着我们正在从过去环境的末端治理向生产生活各方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个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是一场涉及发展观的深刻变革,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转变,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能力,提高科学性,解决好环境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推动环保理念认识、管理思路、手段措施的系统化。既加强污染治理,又强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既依靠行政手段,又要提高法治化水平,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法治和政策红利;既强化约束机制,又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宣传,既曝光反面典型,又宣传正面典型,同时,提倡简约生活、绿色生活。只有这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变革才能够真正成功。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即时 | 2017-06-06 10:26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向牺牲生态和破坏环境等行为说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不要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对搞“假生态”、不计成本追求任期内视觉效果变化的地方干部要提出警戒。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 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关于生态环境,习近平对这些行为说不!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

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即时 | 2017-06-06 10:16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

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4月19日傍晚,习近平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习近平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提升全面小康质量的“金山银山”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如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背后是深沉的民生情怀。

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就曾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当下,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这样指出。在他眼中,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能否解决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对如何更好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思考。习近平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归纳起来就是要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正如他在2014年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所强调的,“希望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近几年全国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生态环境保护是习近平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总是详细询问、反复叮嘱,心中的牵挂溢于言表。

2014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连问“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件件事关绿水青山。

2015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对“蓝天指数”格外关注,追问空气质量优良的能占多少,强调不能只靠“借东风”,强调事在人为。

2016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一再要求青海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7年,习近平又接连在上海、新疆等代表团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突出强调。

人民的期盼,就是习近平的关切。他不只一次说,“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绿水青山——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将“中国美丽”并列其中,协同推进,体现的正是习近平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决断。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心系生态环境保护,更是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7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他强调,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如何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习近平给出的答案,也是习近平对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到地方考察调研,每到生态地位突出的地方,他都要就此重点强调。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已全面停伐,正处在艰难转型期的内蒙古阿尔山林区。习近平鼓励大家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他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6年8月,习近平考察青海时,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听取生态移民搬迁等情况介绍。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抓保护,就必须定红线。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严肃强调,“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列入后全党全国就要一体遵行,绝不能逾越”。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又进一步指出,“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只一次说,“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深层的内涵和境界,关键在“就是”二字。习近平意在揭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也是经济发展优势。

“十三五”时期,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上,实际上就是培育新结构、形成新格局的过程。

生态环境的问题,往上追溯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前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而目前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又与这些落后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因此,习近平大力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化解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供更多有效供给。习近平说,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习近平格外重视新兴环保产业,为何反复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2016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布局长江经济带发展时就突出强调了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他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同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习近平十分关注伊春上甘岭林区转型发展,他仔细查看蓝莓、榛果、木耳、蘑菇、木雕、药材等生态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对林业工人们表示,“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引领中国朝着绿色经济转型,也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陕西延安:南泥湾再现江南景色

即时 | 2017-06-05 19:40

央视网消息:陕西延安的南泥湾昔日是个黄土坡,看看究竟是怎样让它再现江南好风光的。

“绿水青山”的南泥湾

“绿水青山”的南泥湾

陕西延安:南泥湾再现江南景色

这里是距离革命圣地延安45公里的南泥湾,现在,正是各种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眼前,看到的这郁郁葱葱的山沟叫水围沟,这里的植被已把黄土高源上的千沟万壑变成了青青山谷。这条山谷中的碧波水面,是南泥湾的水库,它的域面积有300多亩,水质已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绿水映青山,水天成一色,不仅是延安人民的水源地,也是陕北好江南的风景区。

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秃了头发、破了衣衫”的南泥湾,是荒草遍山,黄土满沟。1999年延安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78%。

从伐木垦田到退耕还林,从“兄妹开荒”到“夫妻种树”,一部南泥湾的变迁史,折射出我们国家生存与生态的发展史。

镶嵌在山谷中的一块块稻田,让地道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黄土地上长出的一层层绿色,把南泥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87%,红色史历,绿色生态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大批游客。

南泥湾:从“无雨”到“雨季”

记者冒雨采访报道

  记者冒雨采访报道

如今的南泥湾总会遇到下雨的天气,因为降雨的多少,就是南泥湾生态变好的风向标。从当地气象台了解到,在南泥湾植被最少的时期,这个地方一年见不到几滴雨。而现在,南泥湾也有了自己的雨季。

南泥湾:不见黄土 又见绿湾

八九十年代南泥湾

  八九十年代南泥湾

来八九十年代的南泥湾,由于长时间的开荒,使南泥湾水土流失严重,一年四季只要有风,到处都是漫天的黄沙,那时的南泥湾只有黄泥,没有水湾。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黄土高原上也开始了轰轰烈烈植树造林。除了人们上山种树,还要让牛羊下山入圈,一切都要为生态恢复让出路。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南泥湾终于不见黄土,又见绿湾。

泥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87%

高景卫星上拍摄的南泥湾

  高景卫星上拍摄的南泥湾

今年5月18日在我国高景卫星上拍摄的南泥湾,在630公里外的太空上,看到了这样的南泥湾,除了一些农田是黄色外,80%多的地方都被浓绿掩盖。

山绿了,水青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富了。鱼塘里养殖着草鱼、鲢鱼、鲤鱼等,也有池塘养殖的是大闸蟹。昔日只能用雕刻的木头鱼来象征性招待客人的陕北人,现在也自己养起了鱼;以前踢着黄土打腰鼓的情景,现在也只能从影视片里才能看到了。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山东东营 黄河三角洲:从盐碱地到鸟儿家园

即时 | 2017-06-05 19:39

央视网消息: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4日开始,推出世界环境日直播系列报道——《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关注了曾经的荒山、钢渣山煤山、垃圾山、污水河是如何蜕变成今天的风景区的。接下来,跟随直播镜头去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看一看,曾经生态退化的湿地,是如何恢复勃勃生机的。

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整个保护区面积达1530平方公里,74%的面积是湿地。每年有近600万只的候鸟飞到这里繁殖栖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选择在这里筑巢觅食。

黄河三角洲:从盐碱地到鸟儿家园

鸟儿破壳而出

  鸟儿破壳而出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鸟鸣声一年四季都不会间断,它已成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个名副其实的鸟岛,有100多种鸟儿在这里安了家。眼下,正是水草丰茂的季节、鸟儿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季节,黑嘴鸥、东方白鹳等都在这里筑起了自己最温暖的产房,这些刚破壳而出的湿地精灵,就是最挑剔、最苛刻的“生态检验者”。

但在20多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受黄河断流的影响,淡水匮乏、海水倒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逐渐变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1990年,东营市政府下定决心成立黄河三角洲市级保护区,才使这里再现了河海交汇的雄浑、长河日出的壮阔,鱼鸟家园的生机勃勃。

人工招引巢 为鸟儿搭建家园

高杆顶端的鸟巢

  高杆顶端的鸟巢

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高杆。仔细看一下最顶端都有一个鸟巢,这些就是东方白鹳的家,这些珍惜鸟类能在这里筑巢,这还要归功于保护区专门为鸟儿准备的这些硬件设施,竖起高杆,在上面搭起巢架,还撒上一些筑巢材料,让每一个需要繁育的东方白鹳家庭都能在上面建起一个4平方米的家。现在已经有210只东方白鹳幼鸟破壳了,这种鸟目前全世界仅有3000多只,而这里就生活着300多只东方白鹳的成鸟和亚成体。

老照片中的黄沙枯草

  老照片中的枯草

接下来,看几张老照片。照片都拍于上世纪90年代,因黄河断流,照片中的植物已经枯萎退化,地面全是裂痕。据当地的老百姓回忆,那个时候这里就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鸟儿偶尔从天空飞过,但决不会在这停留。

黄河调水调沙 给保护区重新注入生机

当时,这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水。

2002年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首次进行调水调沙,巨大的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最后来到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当地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开始进行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

那时候修筑的堤坝,它的作用就是要拦蓄黄河水,让这片盐碱地重新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源,冲碱压盐。

如今的绿水青山

  如今的绿水青山

如果仅仅是把黄河水拦在一个圈里,那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水库,达不到修复湿地的效果。深浅不一的浅滩和形状各异的岛屿,这些是建设者精心设计出来的。靠的就是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闸口,让每一个区域的水位高低不同,而里面还有一条条的暗渠,使水面最深的有2米多,最浅的地方仅有十几厘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的湿地生态环境,不同的植物、水草、鱼虾、鸟类等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环境。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屏障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恢复湿地230多平方公里,芦苇面积增加到了220平方公里。走在这个保护区里,会感觉空气湿度很大,温度要比市区低上四五度,很放松很舒适。专家说,芦苇的氧气释放量是森林的10倍。

现在,这里成了气候调节、提供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的生态屏障,也是研究世界上河口湿地的天然实验室,每年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约176亿元。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江苏徐州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成国家湿地公园

即时 | 2017-06-05 19:36

央视网消息:江苏徐州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曾经的采煤塌陷区是如何变成国家级湿地公园的。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江苏徐州贾汪区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浩荡,芦苇青青,初夏时节,随处都能看到如此美景。规划面积达52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开建于2010年。占地约7000亩的一期项目。不仅是百草园,同样也是鸟儿的乐园。您不仅能观赏到220多种植物,还看到200多种鸟类。应环保部门的要求,湿地公园正在安装水质和大气监测仪器。虽然目前公园的水质已经趋于2类水,但由于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因此环保仍然时刻不能放松。

现在的贾汪,用“一城青山半城湖”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在7年前,这里可以说是“一城煤灰半城土”。

央视记者

  央视记者

记者手里拿的是一个菜罩子,在上世纪80年代,乃至10年前,这是贾汪人家家户户必备的一个东西。因为开矿采煤、粉尘太大,中午吃剩的菜如果不拿这个罩起来,晚上就是一层黑灰。而长期采煤不仅带来了空气污染,更严重的是,由于回填措施不到位,煤矿踩空后造成了多达13万亩的采煤塌陷区。从过去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看到,塌陷区道路坑洼,房屋沉降,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塌陷成水塘,有的最深处达到18米,无法耕种,只能丢荒。加上历史百年的开采后,当地煤矿资源枯竭。一没煤,二没地的人们只能被迫外出打工。

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 打造人工湿地典范

煤场一角

  煤场一角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贾汪该何去何从?资源掠夺的老路不能再走,当地政府决定走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2010年,全区256个乡镇小煤矿全部关闭。同年,潘安湖湿地公园项目正式开始建设。通过联通多个塌陷地原有的水塘,再引入附近河水形成开阔水面;同步开展陷坑回填,整理耕地,修复生态。2014年,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全面建成,并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4A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拥抱青山谋发展 跳出挖矿老路子

过去留不住人的塌陷地现在成了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的风景区,而随着游客的增多,原本外出打工的当地人也陆续返回。现在大家看到的正在做绿化养护的工人都是当地人。因为环境破坏而被迫离乡的他们,现在成了景区里的绿化员,还有不少百姓围绕景区开起了农家乐。由景区带动产生的综合旅游收入在去年达到160亿元。拥抱收山谋发展,跳出挖矿老路子。从塌陷区到风景区,生态的好转让历经兴衰的贾汪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云南华坪:黑煤矿山变身芒果园

即时 | 2017-06-05 19:34

航拍

  航拍华坪县

央视网消息:云南省丽江市的华坪县有超过一万亩的果园现在正在向有机芒果基地转换。从高空上看,一颗颗均匀栽种的果树,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网,将整座山包裹了起来。为了防治病虫害,果农们在这个季节要给正在生长的芒果套上防护袋。现在的华坪县,已成为我国优质晚熟芒果的种植的基地,全县芒果种植面积接近20万亩。

而在十多年前,这座名子虽叫果子山的地方,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黑山,多个煤矿在这里数十年的无序开采,让这里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风刮来,煤灰漫天。而如今,这里的黑煤矿山已变成一片郁郁葱葱,在这绿色下一个个挂着的大芒果,不但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改善了华坪县境内的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让金沙江向下游的输沙量逐年减少。

2012年拍摄的

  2012年拍摄的华坪县污染严重

从2012年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这里许多的植被都被破坏,一到下雨天,黑黄的泥水就会被冲刷而下,顺着河流汇进金沙江。这几张前几年拍摄的照片,就是我现在所站的地方。

黑色变绿色 农民年均收入破万元

当地农民靠种植芒果发家致富

  当地农民靠种植芒果发家致富

从2007年开始,当地下决心恢复生态,用几年的时间,陆续关停了全部小煤矿,多方鼓励农民上山种芒果。下面我来通过两张图表,说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尽管当地财政收入比煤炭经济鼎盛时的2012年有所下滑,但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2012的7363元,增长了近40%,用绿色经济代替黑色经济。

煤山变果山 金沙江输沙量锐减一般

在过去63年间,金沙江向下游年均输沙量为2.23亿吨,而在近10年的时间里,金沙江年均向下游输沙量下降了一半以上,仅为0.936亿吨。随着,金沙江上游多个水利枢纽相继完工,金沙江向下游的输沙量还在逐年减少。而这里曾经的煤老板,转身变成了果园主,开山者成为了种树人,让越来越多的黑煤山开始披上了绿装。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吴淞炮台湾:钢渣废墟变身湿地公园

即时 | 2017-06-05 19:34

央视网消息:在长江的尾端——上海,当地对一座钢渣废墟的治理,让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给百姓带来的另一种价值。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曾因清代曾在此建造水师炮台而得名“炮台湾”。而现我们看到这个湿地公园,最近刚刚成为国家级的湿地公园。这片滩涂湿地绵延2公里,不仅有芦苇、藨草等133种植物,还有河蚬、跳跳鱼这样丰富的滩涂生物,这里的湿地生态成为了候鸟们迁徙路上的驿站。

“矿坑花园”警示后人

  公园内漂亮的小溪实际是矿渣废水

这条蜿蜒而过的小溪,常年保持这种独有的蓝绿色,这里被不少市民称为“小九寨沟”。独特的步道和蓝绿的溪水,是湿地设建设者们专门为人们散步所特意营造的。这个封闭式的内部循环小溪,其实是特意留下来的矿渣废水,我们仔细看一看,这样漂亮的水里面是没的生物的,这是因为一些废弃的矿物质溶解在水里,让水体变成了碱性,极少生物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而要让这样的水质恢复自然生机,至少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湿地公园用这样的形式来提醒人们爱护自然。

这个100多公顷的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将候鸟们迁徙的乐园与人们的警示池有机组合在一起,鸟儿在河滩湿地上栖息,而人们在散步中得到感悟。

  改造前的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改造前的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一片炼钢废渣的堆场,整个面积达到了4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0个足球场大,最深的地方有8米深。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满眼望去,是一片荒芜的灰白色,给长江和黄浦江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钢渣山上长出百种植物

2005年,上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这里规划建造湿地公园,公园的生态修复以钢渣不外运、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原则,在钢渣地上覆盖了一米多厚的土壤,精心挑选了适合钢渣地的植被种类,而且在覆土时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将钢渣与种植土进行不同配比的混合,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使种在钢渣山上的100多种绿色植物生长了起来,如今已经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矿坑花园

公园里人气最高的景点——“矿坑花园”。从两侧用钢渣堆设计成的假山,还能依稀感受到修复前这里的样子。旧迹还能找到,但旧时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湿地不但减少了城市的污染,也成了100多种候鸟迁徙的乐园。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天津:昔日污水库 如今变身生态湖

即时 | 2017-06-05 19:33

央视网消息: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直播系列报道——《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在天津,曾经有个污水库,存在了30多年,又经历了将近10年“脱胎换骨”的改造,如今变成了美丽的静湖。

美丽的静湖

  美丽的静湖

位于渤海之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静湖水域面积超过了117万平方米,在这个碧波荡漾的湖面下,生活着鲫鱼、草鱼、鲤鱼等多种鱼类。而在静湖的周边沿岸,生长着国槐、芦苇、火炬树等近十种植物,环湖绿化带超过20万平方米。

这里不仅是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是许多中小学生上户外自然课的首选地。今天,天津外国语大学小学部的学生,恰好就在这里上自然课,今天他们学习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为什么这个主题课要选在这里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因为静湖的诞生,就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经是数家化工厂排污的污水库,这种情况延续了30多年,周边水域和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体的恶臭让人也难以呼吸。而我们现在看着眼前的一切,完全想像不到当时的情景。

国际合作为污水库“脱胎换骨”

2009年的镜湖就是一个污水湖

  原来的静湖就是一个污水湖

当年被挖出来的污水库,周边没有任何植物,污水库里的水是含多种重金属的劣五类水。散发的恶臭,改造当初工人们不得不带着防护装备才能呼吸。

  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成立

2007年,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成立,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生态战略性合作项目,也是国际上首个国与国之间,共同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污水库迎来了“脱胎换骨”的生态改造。

385万立方污泥 分类处理利用

治水先得治土,治理污水库先从底泥开始。首先,要把385万立方米污染的底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装进这种巨大的袋子,就地做无害化处理,这就好比为污水库“脱胎”。

  污水库的底泥烧成陶粒用于生态城中盆栽绿植的使用

那么,污水库的“换骨”要分步进行。将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底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烧成了这样的陶粒用于生态城中盆栽绿植的使用;中度污染的底泥,在完成净化处理后,则留在了巨型袋子中,堆成静湖上人工岛的一部分。而污染程度最轻的底泥,无害化处理后,则被用于人工岛上的路基垫土。

在污水库完成“脱胎换骨”的治理后,现在这里的水体达到了四类水质,污水库也变成了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个静湖。而在今年人们又意外地发现,这里竟然成了候鸟们迁徙途中的“歇脚站”。

好生态 吸引来近5000家公司

从一个曾经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潭”,变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的“活水湖”,水清了,地也活了,到目前静湖周边不仅生活着7万多居民,还使4700公司落户这里。我们通过静湖这个案例证明,破坏了环境不仅换不来金山银山,反而让人没有了生存之地。有了绿水青山,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它也就是能为人们带来财富的金山银山。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广西 那考河:“臭水沟”变身湿地公园

即时 | 2017-06-05 19:31

如今美丽的

  如今美丽的那考河湿地公园

央视网消息:位于广西南宁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在6公里长的河道沿岸上呈现出一片色彩斑斓的花海。一江碧水蜿蜒流向远处,从水底看,小鱼畅游其中,不时在水草中穿行嬉戏。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示范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是对城市水体的综合治理以及水生态修复。这条不长的河,通过治理后,提高了南宁市防洪防涝能力,也削减了当地的径流污染。

“那考”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绿色的水田,寓意着环境优美。但是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黑臭水体,被当地人称为臭水沟。

2014年拍摄的那考he画面

  2014年拍摄的那考河画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那考河的上游养殖业工业的兴起,那考河的水质被不断的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有四十多个排污口同时向那考河排污,那考河的水质每况愈下。达到了劣五类水,这是水标准当中最差的一档。

2015年正在治理中的那考河

  2015年正在治理中的那考河

2014年,南宁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南宁市重拳整治那考河。除了关闭排污口之外,在那考河的上游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对污水进行治理。另外,针对城市内涝和地表水污染,那考河湿地修建了净水梯田。

既能蓄水又能净水的“海绵”

  如今漂亮的那考河湿地公园

建设者从广西龙脊梯田稻作文化中得到启发,因地制宜,在那考河的坡地上建起了净水梯田。我们来通过旁边的立体模型来看一下净水梯田的构造,首先在坡地上分级修建了挡墙,然后在挡墙内用土壤和砂石进行填充,在土壤之上种植耐寒耐涝植物,像我身边的翠芦莉,这个植物就可以分解雨水中的有机物,去磷去氮,然后雨水通过土壤下面沙石的过滤,经过管道流向河中,最终达到净化的目的。

会呼吸的“绿肺” 百姓休闲好去处

当前,对景观水的要求是五类水,但是那考河已经达到了四类水。南宁市不但是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而且是所有示范区当中面积最大的。到2017年底,南宁市还将建成203个湿地建设项目,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生态环境。

【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扬州廖家沟:昔日垃圾场 今日绿色长廊

即时 | 2017-06-05 19:30

  美丽的廖家沟

央视网消息:位于江苏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廖家沟片区河网密布,小岛星落镶嵌,形成绿水绕绿岛的美丽景观。这是一片面积达10.7平方公里的绿色湿地,区域内现有258种植物,81种鸟类,67种鱼类。由于景色优美,现在廖家沟片区成为了国际赛艇项目的比赛地之一,这会儿正在河道上训练的是一支来自扬州本土的赛艇队伍,他们正在为今年9月份即将在此举行的一项国际赛事做准备。

在

  在廖家沟训练的赛艇队

但其实就在4年前,扬州人口中有一句话叫“好女不嫁廖家男”。之所以不嫁,是因为廖家沟的环境实在太差。就在我所站的位置,现在是一片绿水绿树。

2013年画面

  2013年廖家沟航拍画面

2013年废旧品市场

  2013年分布在廖家沟的废旧品市场

但将时光倒回,在2013年,同样的位置,通过航拍资料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河道两岸堆满了垃圾,甚至连河道上都漂浮着垃圾。2013年以前,廖家沟这一片分布着200多个废旧品市场,39家造船厂和砂石场。这些行业在产生一定效益的同时,对环境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生态修复 拒绝“短视”开发

历经四年改造

  历经四年改造廖家湾重焕生机

2013年,扬州政府提出了打造81平方公里生态科技新城的构想,廖家沟恰好处在新城的核心地带。为了恢复生态,政府主动放弃了区域内每年大约3000万元的税收,先后投入2个多亿,逐步取缔区域内污染产业。同时投入100多亿元开展修建生态修复及基础建设等工作。

生态优先 绿色经济效益初显

历时4年,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今天的竞技场,大公园。而环境的整治不仅仅是让扬州市民又多了一处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由于扬州是南水北调的东线取水口,环境的改善也进一步保障了南水北调的供水安全。

好的生态环境可以聚集人气,人才的到来又为发展带来更多的空间和机遇。淘汰了区域内的落后产能后,当地已引进了一批软件业,生态休闲业等经济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今后高端服务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将是这里的主要发展方向。绿色生活,绿色发展,廖家沟的发展变化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世界环境日 看中国的作为和担当

即时 | 2017-06-05 19:29

今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也逐渐为我国社会所关注。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今年的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今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良好的生态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向往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从一定意义上说,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绿色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的福祉和未来,同样关系全人类的命运和未来。

诚如习主席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正是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经济转型期,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既是着眼实现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强烈担当和积极贡献。

坚定承诺负责任。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表明通过气候行动打造绿色未来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作出坚定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这是我国在严格履行国际公约、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所彰显出的中国责任。

植树造林作贡献。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现在有近10亿亩,占世界50%以上,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数据显示,APEC区域森林面积在2007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1540万公顷,总面积已达到21.9亿公顷。森林面积增加最显著的经济体为中国(1230万公顷)、美国(380万公顷)和俄罗斯(360万公顷)。2015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全球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约40亿吨。研究小组成员称,这是由一系列环境和经济因素综合导致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这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我国政府对世界承诺所作出的中国贡献。

全球合作展担当。随着经济全球化,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主动适应生态全球化的趋势,积极推动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建立,为建设绿色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极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倡议定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至今已举办三届。这一由中国政府倡议举办、亚太森林组织资助并协办的对话平台,是目前亚太区域唯一的林业部长级对话交流平台。这一机制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交流林业发展经验、深化林业发展合作、促进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适应“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关切,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优化生态条件保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比如,中国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签署了双边林业合作协议,启动了亚欧林业示范项目,举办了中亚地区林业战略合作高级研讨会。比如,大力推动中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机制下的沟通协调,等等。这是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所展现的中国担当。

当今世界,绿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以对人类共同负责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实现各国绿色发展。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必将能够继续以自己的强烈大国担当与作为携手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世界,一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即时 | 2017-06-05 19:28

作者: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这一理念,向世界昭示中国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愿景,把中国追求“绿水青山”与践行一个大国应有的承诺与责任联系在一起。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无不昭示着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职责和义务,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发展低碳经济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政府言出必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付诸实际行动。“十二五”以来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采取强有力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十二五”碳强度累计下降了20%,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7%目标任务。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2%,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11.4%的目标。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没有增加,有国际舆论认为主要是中国作出了贡献,因为中国的二氧化碳增长缓慢,煤炭消费大大减少。“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目标是能耗的强度要下降15%,碳强度要下降18%,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要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

不仅如此,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的会议上还宣布,2017年中国将要启动全国的碳市场。此前,中国已经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市场的试点工作,做到了有机构、有地方立法确定配额,建立配额的分配办法,以及核算报告、核查的体系,建立了交易规则,完善了监管的体系和能力建设,基本形成了要素完善、特点突出、运行平稳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止到2016年9月,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这些进展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都受到国际舆论的持续关注。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在履行国际公约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方面,中国率先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以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探索低碳发展道路。超额完成《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含氢氟烃(HCFCs)第一阶段淘汰任务,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的50%。在《斯德哥尔摩公约》26种受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已全面淘汰了17种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三个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降低超过15%。积极建设性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还作为首批签约国签署并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利用高层互访和重要会议推动谈判进程是中国政府又一实际行动。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家机构的务实合作。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批准、生效的整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做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使《巴黎协定》成为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巴黎协定》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就是确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这和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战略、政策措施都是一致的,说明中国政府所确定的长期发展的目标战略既符合世界潮流,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目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后续谈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巩固、保持和发扬巴黎气候大会和巴黎气候谈判形成的氛围,切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大会上提出的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需要各个国家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追求合作共赢。

中国除了与发达国家加强合作,还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累计投入了5.8亿人民币为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物和设备的援助,对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政策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并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培训1000名应对气候变化的专家和官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展现出中国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大国担当的责任意识。

给你一首歌的时间 看山看水看“来之不易”的中国大美

即时 | 2017-06-05 19:19

央视网消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6月5号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配乐:《山水间》-玖月奇迹)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