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型专题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为全面总结和展示改革的进展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资  讯 

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与情怀

即时 | 2017-07-28 10:42

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家谈

作者: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连续数日观看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总是萦绕心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跋涉前行的进程中,多年粗放式发展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显露出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已近极限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回避,更没有退却,而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以宏阔的国际眼光和深邃的历史意识,冷静分析,积极应对,提出并实施了化肿清淤、祛邪扶正、刮骨疗伤、猛药去疴等一整套改革措施,使“中国号”巨轮坚定正确航线,穿过迷雾、越过险滩,稳中有进、劈波斩浪,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

《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宏大战役的系统回顾和充分展示。它以生动的画面、精辟的解说,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在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演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大剧,既有波澜壮阔的宏观鸟瞰,又有具体而微的细部观察,还有深入肌理的透视剖析,呈现了一部质朴而激昂的改革交响曲。

质朴是指该片虽然名为政论专题片,但并非侧重理论阐述,而是抛开凌空蹈虚的抽象议论,严格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改革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刚刚过去峥嵘岁月的回眸和讲述,解答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为谁改、怎样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现实—理论问题。该片呈现的一幅幅画面、一段段话语、一幕幕令人激动和感慨的瞬间,让我们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如何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重视改革实效,为全面深化改革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看到了伟大祖国和亿万人民如何期待改革、由改革而受益、因改革而面貌一新的动人故事。该片是一部政论专题片,也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昨天改革旅程的纪录片。它直面现实、真实讲述,处处彰显出质朴大气的神采。

激昂,是指该片对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的叙述和解读,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平铺直叙,而是以纵观历史和放眼世界的宏阔视野,在展现改革繁难历程的同时,揭示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智慧,丰硕喜人、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成果,让全片始终洋溢着不畏困难、奋发有为的昂扬格调。专题片浓墨重彩地刻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谋划、重大部署、重大举措和重大实践,如数家珍地呈现改革的重要成果、重要创新、重要突破和重要收获,描述这些改革方案制定出台和推进实施背后的精彩情节,突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闯改革深水、啃改革硬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该片诉说的是昨天的经历,也解读着今天的现实,对我们以稳健步伐走向美好未来,更是赋予诸多经验与启示、定力与情怀。

交响曲,是指该片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多角度、全景式、立体化的形象描绘,仿佛一个大型交响乐团弦乐、管乐、打击乐等不同声部都围绕同一主题,既有独立演奏,更多相互配合,倾情合力奉献出激荡心灵的优美旋律。专题片不仅对改革标志性、支柱性领域,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军队现代化、党的自我革新、民生建设等领域,以整体观照与重点剖析互为补充的方式逐一呈现,而且对改革的方法论,如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坚持人民利益优先与注重发展效益相统一等,都做了诠释。

《将改革进行到底》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丰功伟业的生动记录和深刻阐发,也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坚定改革信心、明确改革方向、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8日 02版)

回应时代热点 凝聚思想共识

即时 | 2017-07-28 10:42

回应时代热点 凝聚思想共识

——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光明日报记者鲍盛华 严圣禾 牛梦笛 杨亮 刘坤 周洪双 田雅婷 柴如瑾 李曾骙 俞海萍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以来,在全国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专题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报道,呈现了“四梁八柱”框架搭建的历程,讲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邃内涵与生动故事,尤其从“为什么改?往哪儿改?如何改到位?”等方面,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之问、胜战之问、人民之问。

固本谋远,彰显中国智慧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就没有中国奇迹的发生和中国梦的实现。

作为一名身处改革最前沿的理论工作者,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40个年头,我们需要这样的梳理,更需要这样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展示与思考。这是对中国改革成就的呈现,更是对中国道路的自我肯定,是对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最好诠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主题明确,思路清晰,任务艰巨,成就显著。专题片纵观改革总布局与思路措施,凝心聚力,形成全民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洪欣看了专题片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志坚定、充满信心。他说,专题片突出体现以问题为导向,集中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以人民需求为主的民生、社会发展关键问题;侧重以发展为导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的改革实践融入了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以色列管理学院以华传媒中心创始人兼主任裴则男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综合了中国在外交、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能力,对全世界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会员国,以色列非常看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积极参与诸多项目。裴则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来舒缓或解决政治问题。

艺术来自于实践。《将改革进行到底》正是用生动的笔触和镜头把中国的改革故事变成人类历史进程的档案文献献给世界。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也高度评价了这部专题片:“它将时政评论这一高度思辨的内容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很好地处理了论与述的关系,将思辨性的理论阐释与现实生活的影像描述相结合,既不空洞,又观照细节。”

民安邦宁,呈现中国方案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时代赋予所有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历史责任,更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新的历史期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对其他领域改革具有牵引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财会专家、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张连起看了专题片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后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把握好这一战略重点、主攻方向。

专题片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提到了吉林省检察机关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拆庙减官”破解“官多兵少”痼疾,释放机构潜能的案例。“改革如果不改机构,包括办案责任制在内的许多问题就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其他改革也不会走远。”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说。“改革后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感都有了极大提高。”吉林省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检察官吕玖昌也深有体会,“改革使案件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司法体制改革的红利就是能够让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有效的公正处理,给社会带来安全感,给群众带来幸福感。陕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潘怀平也认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集,抓住了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到底的“牛鼻子”。他认为,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正义工程,绝不是一项内部性的、单一的司法技术革命,而是一项内外结合的聚集理念、人、制度、技术等核心要素的系统性革命。“只有正确处理了司法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关系、司法原则与司法方法论的关系,才能系统把握和遵循司法的运行规律。”

细涓成河,凝聚中国力量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大潮涌动,风生水起。大家表示,在改革的洪流中,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不做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用我们点滴的努力汇聚成气势磅礴的时代长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深有感触,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在发展和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说明,围绕推公平、提质量的教育改革,不仅成为共识,而且覆盖了教育的全过程。大刀阔斧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在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高校和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管仲军说,首都医科大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努力成为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智库和医学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扬民主,释放出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要强化医教协同,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表示,实干的落脚点就是勇于打破旧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更好地践行企业责任,服务于国人健康。作为医疗器械企业,威高集团将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依靠强大的技术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用更高品质的产品让中国人民享受到更健康幸福的生活。

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范笑天表示,要加强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伟大的历史抉择,是坚持不懈的历史接力。”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叶晓楠激动地说,面对改革,我们需要有攻坚克难的信心,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精心布局、运筹帷幄,蹄疾步稳,踏石留印。“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撸起袖子干出一番新事业,谱响奋进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8日 01版)

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是解决经济全盘问题的牛鼻子

即时 | 2017-07-28 10:41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 张佳琪)“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随着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于26日晚播出,中央组织拍摄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结束。该片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该片的播出,引发了全国各地各界的巨大共鸣,引发收视热潮。在接受央广记者专访时,专家们对这部专题片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让发展步伐变得合理而坦然

“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我们需要通过改革获得新动能,通过改革调整结构,通过改革提高效率,通过改革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所以改革是解决经济全盘问题的牛鼻子。”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告诉记者。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看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不会为了追求增长速度而采取过激的政策,致使财政收入状态失衡。做出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判断,追求增长质量,让发展步伐变得合理而坦然。

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周天勇认为,一是要科学调控经济,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防范金融风险,让经济良性运行;二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如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产权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释放红利的关键性、重大性、突破性的改革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将改革进行到底;三是结构性调整。关键在于创新,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产业结构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要朝着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开放的路上走得比别人好一些,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把握住了开放的节奏。”丁一凡指出,要有一定的控制力,逐步开放市场,一方面,我们要有自己的开放日程表;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调整。“通过更高层次的中国经济开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推进出口升级替代战略,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使中国一些优质产能走出去,将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势头,也凸显了中国的引领作用。”丁一凡说。

“改革从短期和局部看,会让一些利益集团遭受损失。”丁一凡同时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利益焕发出来,必须保持壮士断腕的决心,只有打破一些东西,才能让新形式、新技术发展起来,才会让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人民民主新境界:保持勿忘初心 民主必将会延续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方成表示,《人民民主新境界》从历史维度系统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豆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充分表明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制度不仅未被终结,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民主的历史没有也不会被终结,它会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向前发展。民主制的好坏,应靠人民群众去判断,并交由历史去检验。”袁方成表示,在复杂纷纭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经得起人民批判和历史检验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更好社会制度的积极探索,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

“保持勿忘初心,民主必将会延续。”袁方成说,权力是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因此,必须对民主权利进行规范和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必将引领我们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保障

“中央在追求公平正义方面,不仅决心很大,也把追求公平正义的位置放得很高。”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公平正义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现代化的基本之路,同时也是群众的基本需求。为了达到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依法治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追究冤假错案上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显著成效。

王四新说,司法改革是确保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工作机制,是通向公平正义的基本方法。通过司法改革,如法官员额制,确立谁审案,谁判断,谁负责的机制,就可以形成对追求公平正义比较清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王四新特别提到,司法改革的成就之一是切实解决“谁审案子谁负责”的问题,赋予法官更多的职权,把有些不作为法官清理出去,让法官肩负起维护每个案件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十八大后,中央还加大了纠正冤假错案的力度,许多看似不可纠正的、所谓的铁案,在此期间都得到了很好解决。

“法治对于其他各项改革有着基础的保障作用。”王四新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法律为各项改革提供了稳定的操作规程和公平合理的程序。王四新同时认为,法治本身要解决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免走偏,会有“意外”,在此情况下,法律可以起到纠偏,扶正的作用,确保改革各项工作可以稳定有序的进行。

延续中华文脉:文化融合要“和而不同”

在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予敏看来,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很好的诠释了如何通过改革建立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具有根本性意义。同时,《延续中华文脉》突出了文化发展的辩证法,将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辩证的结合起来。

“曾经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之后日渐衰落,因为曾经的中国文化抱残守缺,只讲传承不讲创新。”吴予敏说,如果失去了传承,很多中国经典的文化就会被丢掉。但也要坚持创新,以多元、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全世界优秀文化的积淀,这些优秀的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的遗产,可以形成互补的效应。

“文化融合要‘和而不同’,‘不同’讲的是多样性,‘和’指的是有主导性的融合。”吴予敏同时认为,文化的主导性和多样性也要相互结合,没有主导性,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多样性既包括了个人的兴趣,也包括了地方的特色传统文化,同时体现创新的作用。

吴予敏表示,文化的繁荣首先需要开放、融合的政策,且能够成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虽然如今社会文化日趋多化,但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和生存现实出现矛盾,导致社会上充满不同的观念甚至矛盾。文化政策能为国家的精神、社会的价值观找到凝聚点,使不同文化契合到一起。

守住绿水青山:保护环境是发展的内在部分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领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是罕见的,速度是令人瞩目的。”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商务部贸易与环境专家组成员张海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只着眼理念,而是通过制度、政策、法律和实践,全方位、系统的解决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了强烈的大局观,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政治意愿非常强烈,令人印象深刻。”

“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国面对的问题,也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始终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张海滨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象生动的告诉世人,保护环境是发展的内在部分,保护好环境实际上便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协调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发展到现在,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环境的改善,将极大提升中国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进中国的社会稳定、繁荣和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绿色、低碳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一个主要趋势,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也进入到了同样的阶段。”

张海滨同时表示,过去的历史已经表明,只注重GDP的发展和增长是一条不归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明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能够守住绿水青山,中国的经济就有了长远、坚实的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这个梦想将离我们更近。

强军之路:军队改革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

“《将改革进行到底》用7、8两集的篇幅来展现改革强军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队改革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党群众人民和广大官兵对军队改革的高度关注。”

国防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郭凤海认为,这部政论片以鲜明的时代视角,展现了军队改革的进程。无论是深入改革前期的调查研究、顶层设计,还是谋划部署到全面推进,从精简员额30万到改革军队的领导指挥体制和管理体制,再到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既涉及到军队,从“脖子以上”的领导机关,又涉及到“脖子以下”的基层部队,一系列深刻的革命性的重组、重塑和重建,使人民军队,释放出更强大的战斗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郭凤海表示,当前国家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强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同时,国家的和平发展和崛起之路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强军是强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也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应对挑战,维护国家的和平发展。

“习近平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在郭凤海看来,习近平的改革强军思想,要求我们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增强战略定力,甚至是战略忍耐,同时还要保持战略自信;要用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更加坚定的获取军队改革的全面胜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军队由大向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履行维护国家和平发展大战略的使命。

“改革没有退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郭凤海认为,必须以习近平主席改革强军的战略思想来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刻认清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定位,时代价值和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在改革征程中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和铁一般的担当,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并融入改革。坚决啃下改革这个硬骨头,淌过深水区,打赢攻坚战。

党的自我革新: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即要有决心;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走向幸福,这就是信心。这对于十九大和十九大以后的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看来,这部政论片表达了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在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要用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郭建宁看来,四年多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已在全党上下形成了三道防线:一是理想信念,不想腐;二是纪律规矩,不能腐;三是高压反腐,不敢腐。

“解说词说,作为一个具有96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我党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来解决自身问题,这也是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郭建宁说。

人民的获得感:民生诉求是改革的方向标

“我国的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有一种获得感。”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艾奎宇认为,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包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收入、物价水平等,是实实在在、最直接的获得感;二是精神层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满满幸福感。

“民生诉求是改革的方向标。”袁方成表示,正如影片中习总书记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渐丰富多样,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多样化需求是改革的应然导向。一定程度上讲,是否满足了人民多元化、多层次生活需求,是否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以满足民生诉求、发展民生政治为目标导向,坚持百姓改革有所呼,中央改革有所应,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的指引方向。

作为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收尾篇,《人民的获得感》以精准扶贫、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户改、食品药品监管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人民获得感为主线,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的奋进征程。

艾奎宇向记者表示,专题片以《人民的获得感》作为结尾再好不过,它简单归纳了党和国家近年来的工作与成就,这些工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但却实实在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看完《人民的获得感》,给我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生活是幸福的,是温暖的。”艾奎宇说。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 为中国深化改革营造氛围

即时 | 2017-07-27 17:31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马海燕)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26日晚结束播出。过去10天,该片引发中国各界广泛关注,“将改革进行到底”也成为网络搜索高频词。

专题片共十集,分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强军之路(下)》《党的自我革新》和《人民的获得感》。中国梦、供给侧改革、不忘初心、八项规定、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过去五年,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热词一一出现,而背后呈现的是经济、民主、司法、文化、生态、党建等宏观领域改革大事。全面深化改革更是贯穿每集始终。

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而言,意味着新的征程。不仅有“深水区”的利益之惑,更有“无人区”的创新之难。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言,改革先易后难,先吃肉后啃骨头。早期改革触及既得利益少,改革相对比较容易,后来触及既得利益庞大,要克服既得利益,难度更大。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还有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民众对改善民生的需求、执政党自身建设面临难题……

因此,在2013年12月底,以深化改革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一个月后,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2014年至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了278个重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1204个改革方案,回应了“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问题,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课题作出深入探索。

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通过片中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传递出来。云南的卢荣新受益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个人命运重新改写;安徽农民徐长林的土地流转承包几经反复,最终受益于“三权分置”的改革思路,徐长林和他的同村伙伴放心达成了协议;广州护士韩秋兰受益于积分落户政策,在城市生根,家人生活发生了改变……这些小故事都让改革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更具说服力。

片中还有一些普通人,手里捧着的白板上写着“我们在城里安家了”“药价降了”“我有老二了”“孩子落户了”“涨工资了”“不用多跑路了”,更有2700万人摆脱贫困、1800万城镇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正在开展等数字作证,都让民众对改革的切身体会更实在。

“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诸多改革金句贯穿专题片始终,更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如何增强民众的获得感,用改革为国家长远发展添活力,事关中国未来发展走向。对中国而言,改革仍将在路上。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解说词

即时 | 2017-07-27 15:29

【解说词】

2014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发表了新年贺词。

此时的中国,刚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一幅促进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字幕】 2013年12月31日 北京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们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解说词】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90多年栉风沐雨,持之以恒,坚定地践行。

当中国踏入新的改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字幕】2012年11月15日 北京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推出片名: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十集 人民的获得感】

【解说词】

2013年,深秋的北京。

【字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同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解说词】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

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

【同期】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通过改革夯实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改革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让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

【解说词】

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有一座“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的必经之路是17条藤梯,其中连接村庄的两条藤梯几乎是垂直上下。

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孩子们的求学路,就是这条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路。

【字幕】2017年3月8日 北京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去年媒体报道了凉山州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

【解说词】

让习近平总书记揪心的不仅是“悬崖村”。

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让所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这是改革必须直面的严峻现实。

2015年10月16日,一场以“携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国际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解说词】

70%——这是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中一个引人骄傲的数字: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7000万人——这是一个令人牵挂的数字:截至2014年,中国仍有7000万贫困人口。他们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此时作出的减贫承诺,一诺千金。

【字幕】2015年10月16日 北京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说词】

这比联合国确定的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0年。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

【字幕】2013年11月3日 湖南湘西

【解说词】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解说词】

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形象地解释了何为精准——要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不能拿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同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永富

很难说“一把钥匙开一千把锁”。现在就是像中医看病一样的,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来施策。

【解说词】

精准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改革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带有方向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建档立卡,这项首创的中国式方法,是精准扶贫的工作起点。档案里每家每户的贫困原因写得清清楚楚。

明白账在手,7000万人脱贫的路径实施图也清晰地描绘出来——

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1000万人脱贫;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字幕】2015年11月27日 北京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解说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他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在国务院扶贫办,存放着一叠看起来很普通的文件。

这是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的《脱贫攻坚责任书》。如此立下“脱贫军令状”,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

为保证“军令状”不放空炮,脱贫目标第一次纳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为严防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中央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省际之间进行交叉考核,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

【同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永富

这一系列的举措,就是我们党和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解说词】

石漠化,大地上的疮疤。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人口最多。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仅贵州省惠水县就有17475人将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同期】贵州惠水县明田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 罗应和

不管我们是来自苗族也好,布依族也好,汉族也好,我们都是一家人。

【解说词】

当过兵的罗应和是安置点新民社区的支部书记。

【同期】贵州惠水县明田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 罗应和

我们家总共五口人,只有九分多一点的地,在石缝之间种一点玉米,这个粮食不够吃。

【解说词】

2015年,当地政府开始在村里登记摸底,同时组织搬迁点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

2016年,罗应和与来自58个山寨的4684个村民一起,搬进了家具齐全的新家。

【同期】贵州惠水县明田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 罗应和

我就感觉到,党的决策,肯定想办法把我们这些最穷的人,想方设法把我们搬出来。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解说词】

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将统筹安排6000亿元。2016年,全国已经有249万人搬进了新家园。

2016年11月,“悬崖村”的藤梯换成了安全的铁梯。这个小村庄将和全国许多贫困村一起,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守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要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字幕】广西龙州县下冻中心小学

【解说词】

瞄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义务教育投入最大的工程开始启动。2014年组织编制规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开展专项督导;2016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孩子们需要好老师。2015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300万乡村教师因此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愚公移山,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两年后,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已经有2700万摆脱贫困,向着更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字幕】2014年1月 内蒙古 兴安盟

【解说词】

距离2014年春节还有五天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兴安盟林区困难职工郭永财家中。

【字幕】2014年1月26日 内蒙古兴安盟 习近平总书记慰问困难林业职工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对祖国作出贡献的我们林业工人,党和国家都不会忘记。

【解说词】

民生领域的改革始终坚持“社会政策托底”,牢牢守住民生底线。

目前,1800万城镇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正在开展。


【字幕】2016年1月18日 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开展了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居住证制度、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一体化制度等专项改革。

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发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说词】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乡村。

在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上,既体现着中国社会变革的活力,也体现着变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4年6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构建新型户籍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是让农民简单地进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同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李铁

户改实际上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它涉及到大概2.8亿的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要解决他们的公共服务问题,使他们能把根扎在城市,又能解决城市的各种消费需求,来带动城市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

【解说词】

一个薄薄的户口本背后,是厚厚的利益。要让农民工和其他打工者进入城市,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

【同期】公安部副部长 黄明

户籍制度改革,如果说是公安在户籍上做改革,那是很方便的事情,但是由于户口背后负载着太多的利益,关系到众多的领域,它就需要配套改革。这是总书记、党中央在亲自抓的,如果仅仅是靠公安部门是推不动的。

【解说词】

改革首先填平了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身份鸿沟,又分别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让社保制度的公平性显著增强。

改革实行了人、地、钱挂钩的配套政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动城市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

在特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所限,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但同时,开辟了一条公开透明的落户通道,建立起积分落户制度。

2013年,广州试行积分入户政策,对申请人年龄、学历、居住证、缴纳社保等多项指标打分,在总排名中谁的积分高,谁就优先入户。已经在广州“漂”了多年的韩秋兰试着提出了申请。

【同期】广州番禺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 韩秋兰

很荣幸一下子就给我过了。有了户口之后,我孩子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我也有了更好的工作。

【解说词】

重大改革,也需要细微切口。

户籍制度改革的小切口就不少。

【同期】公安部副部长 黄明

解决无户口人员的登记户口问题,开始有一些政策上的障碍。总书记的态度非常明确,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要全面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依法登记户口。他还关心异地办理身份证的问题,要求我们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解说词】

目前,全国已异地办理身份证668万个;1395万多无户口人员已经登记了户口,到今年年底,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将基本解决。

【解说词】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寄托着生存和希望。

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人民渴望得到全面的发展,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活出高质量,活出精气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知易行难。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解说词】

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作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全国有1846万宝宝出生,比“十二五”期间的年平均出生数增长了近200万。

教育,百姓高度关切,热点难点频出: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的“择校热”,中小学课外负担过重、中高考加分项目过多等等。

利益盘根错节,矛盾积蓄已久,改革迫在眉睫。

【同期】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改革,覆盖了教育的全过程。每一个学段都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都有亮点纷呈的改革措施。我们把公平和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公平,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抓;质量,也是覆盖整个教育领域的。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成为共识。改革贯穿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着力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

改革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中央财政投入1032亿元,全国“入园难”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关注度最高。尤其是北京的择校问题,是教育界公认的“硬骨头”。

一场大刀阔斧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由此展开。

【同期】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宇辉

推进学区联盟、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等,就是通过名校、优质学校来扩大它的影响范围,带动薄弱教育的发展。

【解说词】

2014年,优质资源校北师大实验中学组建教育集团,除自身作为核心校外,成员校有二龙路中学等五所不同阶段、不同特质的学校。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组合,而要让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尽快渗入到成员校,提高总体教学质量。

【同期】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蔡晓东

思想融合、工作融合、情感融合,老师天天需要一块备课,一块研究学生,一块研究我们课堂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同期】北师大实验二龙路中学学生家长 桑春茂

我们孩子去年考到了二龙路中学,与实验中学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提高,让我们家长在择校这方面确实不像原来那么痛苦了。

【解说词】

到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择校热”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全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4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提升了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2016年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1万人,比2015年增长21.3%。取消和规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分类考试、异地高考等一系列热点领域的改革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全国92%的中职学生都免除了学费,近40%中职学生、25%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全国1.25万所职业学校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

改变“大而不强”,推进内涵发展,《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等,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小学到中学、职业学校、大学,全国太多校园里留下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解说词】

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领域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紧密地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特别是把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同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今年在城镇新增就业多少人,失业率要控制在一个什么水平上,这样中国就业才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局势才能比较稳定,GDP高一点低一点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是要满足充分就业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把就业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来看。

【解说词】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就业形势带来深刻影响。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仅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一年就有上百万的职工需要安置。

【同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对这项工作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确实有明确的指示,明确了职工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的渠道和一些政策措施。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讲还是平稳、有序的。

【解说词】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与服务,积极构建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工作生活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条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逐渐明朗起来。

2013年到2016年,我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58万人,连续四年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就业大局的稳定为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说词】

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居不安则心不定。

在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

【解说词】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起步,到2013年建立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张网越织越密,今年已经覆盖了13亿人。2015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提高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的同时,几块最难啃的“硬骨头”考验着改革者的魄力和智慧——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大检查、大处方的现象仍然存在,医疗资源“倒三角”分布格局尚未打破,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

【同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李斌

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总书记九次主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来审议关于医改的一些重大文件。我们制定出台了大体是56件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既涉及到立柱架梁的任务,也是接地气的,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解说词】

改革剑锋首先直指医改的硬骨头之一——公立医院改革。

从2013年起,福建三明市围绕医药、医保和医疗,三医联动,推进综合改革。改革要把药费降下来,让群众得实惠;把诊疗费提上去,让医生的利益不受损失;让医保支付更科学、更可持续。

【同期】福建省三明市居民 吴嫦娥

过去的话,一个月药费就要大几百块钱,我们退休工人都没多少钱嘛,吃不起。现在真的是很轻松的。

【同期】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晓帆

年收入现在是12万多一些,比过去翻了一番还多一些。


【解说词】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向全国推广包括三明在内的八个方面24条典型经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医疗资源,也有着最复杂的利益纠葛。2017年4月8号,北京市的公立医院改革翻开了标志性的一页——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实行药品的阳光采购。

北京的改革对促进引领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2017年9月,公立医院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

【字幕】2014年12月 江苏镇江世业卫生院

【解说词】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镇江世业卫生院,调研村民看病问题。

【字幕】2014年12月 江苏镇江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基层医疗改革情况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如果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解决,北京的那些大医院,永远是像战时医院的状态。所有的人他最后,或者他的病在其它的地方,他觉得没有希望,他都要到北京去一下。这个状况还是要改变的。

【解说词】

改变这一状况的改革举措就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起来,服务于基层患者。

青海就成立了医疗集团,省城西宁的专家由此参与到了一个县医院的手术中。

【同期】青海省西宁市卫计委主任 桑淑娥

一个手术,如果在市级医院做,可能大概要在一万三到一万四,但是在县级医院7000块钱就得到了救治。一个血透病人平均下来,一年就要省医疗费用和成本费近两万到三万块钱。

【解说词】

群众表达诉求,改革及时作出回应。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独特气质。

2016年春节刚过,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医改办收到了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一个“命题作文”。

当时,“儿童看病难”成为媒体高频词。“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儿科医生和儿童家长都苦不堪言。

【同期】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 梁万年

中央抓住了这一个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老百姓的痛点问题,要求抓紧研究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儿童医疗服务改革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就是老百姓有所呼,改革就有所应。

【解说词】

仅仅两个月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字幕】2016年8月 北京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解说词】

2016年8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高规格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时,人们敏锐地发现,会议更名为“卫生与健康大会”。

一词之差,意义重大。

【同期】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健康中国其实是要从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地维护人民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它是精神的、身体的和社会福利的一个完美状态。让老百姓有更干净的水、更好的空气、更安全的食品以及更好的生活环境。

【解说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字幕】2015年5月29日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

【解说词】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

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着“舌尖上的安全”。

【解说词】

一个国家对待健康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字幕】2013年8月 辽宁沈阳 习近平总书记与社区老人座谈

【解说词】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与社区老人座谈,他说,“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照顾好”。

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市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

孙阿娥老人已经95岁了。她所在的上海静安区在居民小区里设立了“长者照护之家”、“为老服务中心”,这些机构由政府兴建、公司运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24小时托养、日间照护、临时寄养、居家照护服务。

【同期】上海居民 孙阿娥

晚上吃完了一起睡觉,开开心心。早上起来吃早饭,老开心了。

【同期】孙阿娥老人的女儿 钱明娟

她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解说词】

马求恩老人已经年过70,家里还有95岁的老母亲常年卧床。政府出钱,为他家每月购买了50个小时的养老照护服务。

【同期】上海居民 马求恩

给老人洗脸、吃药、洗头、洗衣服,还要给她敷药。他们是专业服务的,对老人照顾得很好。

【解说词】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一项项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福祉的改革,都在坚定而审慎地推行。

【解说词】

平安是福。

【字幕】2014年1月7日 北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

【解说词】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

2015年10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各地积极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构建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2016年1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强调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了职责明确、务实管用的责任体系。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这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责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已成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

【解说词】

上个世纪末,习近平还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下了这句话——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这也是支撑起每一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四梁八柱。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中国家庭的生活变化,共同绘就了国家文明进步的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深刻、生动,创造了更多就业,增加了更多更稳定的收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更加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热情得到有序释放;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艺精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感染着、凝聚着亿万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正逐步成为现实;绿色理念正转化为绿色机制,老百姓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普遍增加了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真刀真枪、大刀阔斧,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又始终面对新的挑战,始终面对更艰巨的任务,始终行进在伟大征程上,永无止境,永不停步。

改革永远在路上!

【字幕】2016年7月1日 北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解说词】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我们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分钟速览《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

即时 | 2017-07-26 22:52

2013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由此,中国展开了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一场努力实现13亿人全面发展的大变革。

本集是整个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的收尾篇,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九集 《党的自我革新》

即时 | 2017-07-26 08:48

本集主要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上率下,全党共同行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坚决纠正四风!巡视利剑出鞘,派驻全覆盖,凡提必核,整饬三地贿选!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扣接着一扣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本集反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本集有首次公布的落马腐败分子的画面,有对党的自我革新决心与能力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动采访。(《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 《党的自我革新》)

四分钟速览《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

即时 | 2017-07-25 20:5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以上率下,全党共同行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坚决纠正四风!

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多万人被处理。

面对暴露出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无禁区,全覆盖 ,零容忍!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仇和:“这是我个人咎由自取。”

巡视利剑出鞘,派驻全覆盖;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四种形态创新,天网行动全球追逃……

随着改革后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出台,震慑威力逐步显现,有240多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审查。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如果不能面对现实的腐蚀的挑战、围猎的风险,那么就有可能背离自己的宗旨。”

整饬三地贿选,凡提必核,能上能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治理裸官等等……

运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6万多名干部被调整。

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彰显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的改革勇气。

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让那些踏实肯干,有改革创新精神又干净,总书记讲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能够更好地用起来,那么大家就会向这方面去努力。”

经过几年的砥砺淬炼,党风政风有了明显的好转。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一体推进,整体提升!

惟有改革方能回答“胜战之问”

即时 | 2017-07-25 14:35

覆盖690余个军地单位,召开800余个座谈会、论证会,听取900多名在职和退休军地领导、专家的意见,对2165名军以上单位班子成员和师旅级部队主官的问卷调查进行系统梳理、统计分析,收到3400余条部队官兵意见,改革方案前后历经150多次调整、修改和完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七集《强军之路(上)》中出现的这样一组数据,反映出正在进行中的军队改革的力度和难度,也体现了从军内到军外、从国内到国外,军改广泛调研、集中智慧、反复论证的艰难过程。

思之弥深,行之愈笃。2015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一场决定中国军队未来的重塑之战全面打响。

从历史上看,一支军队只有勇于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民军队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创新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党指挥枪”等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到抗战时期实行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百万大裁军,仅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就有13次……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从国际环境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惊涛拍岸。加紧推进军事变革,成为大国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共同选择。世界新军事革命速度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这既为人民军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正如《强军之路(上)》中所提到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5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一整套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有重大创新突破、体现人民军队特色的改革设计破茧而出。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行动号令,先改领导指挥体制,再调力量规模结构,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续、压茬推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专题片中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话:“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新时代的“胜战之问”始终萦绕在三军统帅的心头,深深叩问着三军将士。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八集《强军之路》(下)速览

即时 | 2017-07-25 11:20

岁末年初,人民军队改革的集结号一次次吹响。

习近平:我命令,各战区要牢记使命,坚决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民军队在看似波澜不惊中,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四总部告别历史舞台,军委机关15个部门全新登场。其中,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

2016年4月20日,一身绿色迷彩的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马宜明: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战区专司主营,研究打仗,指挥作战。

东部战区副司令员兼东部战区空军司令员黄国显:突破大陆军体制,抛弃大陆军思维。

陆军司令员李作成:割肉瘦身是为了转型重塑。

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

10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新结构催生新战力,新编成锻造新利剑。

新调整组建的海军陆战队出现在演兵场上。

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海空军常态警巡东海、战巡南海;火箭军跨区战备拉动不间断……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在变革中得到充实加强。

以重塑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为牵引,构建起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布局。

习近平要求全军,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

我国军事科研力量“航母编队”正式启航。

这一轮改革,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几十支部队移防部署,三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报到……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我们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听党指挥,令行禁止。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穆虹: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力度空前。

今天,人民军队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阔步行进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上,把光荣与梦想写在广袤的国土,写在辽阔的大洋,写在浩瀚的苍穹……

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正在路上。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七集《强军之路》(上)速览

即时 | 2017-07-25 11:18

2015年9月3日,中国以一场气势恢宏的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这一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大海天水一色,战舰破浪前行。一个半世纪前,就是在这片海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古老的中国跌入苦难的深渊。历史的警钟仿佛大海的涛声久久回荡:强国必须强军。

2014年7月30日,习主席视察驻福建某部——

习近平:我们这一代人,历史使命是崇高的。我们肩上的责任是伟大的而繁重的。那么部队呢就要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实现强军梦。

统帅令出,三军景从。

在习近平的率领下,这支从历史的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队伍,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发起新的冲锋。

改革,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改革,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2014年,来自当时七大军区的七个旅,挺进内蒙古草原深处,在一个叫做朱日和的地方与我军第一支专业蓝军旅进行实兵对抗。

交战的结果却是:六比一。蓝军大胜,红军惨败!

习近平尖锐地指出:不改革,军队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2013年3月11日,面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习近平庄重宣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担任军委主席的当天,习近平就宣示了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体制性障碍在哪里?结构性矛盾是什么?政策性问题有多少?多个改革专项小组和专家咨询组从军内到军外、从国内到国外,广泛调研、集中智慧、反复论证。

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钟志明: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志认为,这轮改革四总部不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副主任张宇:最高统帅的政治决心和政治智慧,历来是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习近平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行动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谋民族复兴伟业,布富国强军大局,立安全与发展之基。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速览

即时 | 2017-07-25 11:15

这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

这是一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保卫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习近平)总书记说,绝不能让生态环境在我们的手上越变越坏,这是共产党人应该有的胸怀和担当。

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生态文明观被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

这不仅是一次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一场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3年9月7日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

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始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全方位统筹推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站在国家全局,站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这个战略方向上,看到这个“毒瘤”确实应该切,那就可以下决心切下去。

2015年9月22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八项制度构建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领域的立法和修法前所未有地提速,制定修改的法律就有十几部之多,其中新制定和修改幅度较大的法律有六部。

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直面问题。中央环保督察2016年全面开启,督察组相继进驻23个省区市,问责人数超过万人。

然而,督察可以治标,那么如何治本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了。

2016年12月22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坚决地向错误的发展观、政绩观说“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中,有近40项和生态文明领域直接相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环保志愿者陈九谕: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改变,土壤、水改变以后,引来了很多野生动物,赤麻鸭、天鹅、斑头雁这些动物,都在这个地方来找食。

山东枣庄市民张海红:原来这片山吧,都是和尚山,连一点树也没有,草也没有。(现在)这一片你看,全部都跟美女一样,特别绿油油的。

不负历史所托 不枉时代所盼

即时 | 2017-07-25 11:04

不负历史所托 不枉时代所盼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姚晓丹 李慧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后,在全国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片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各项改革任务,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经济界和教育界人士在观看该片后纷纷表示,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只有进行时,要不负历史所托,不枉时代所盼,将改革进行到底。

“该片深刻记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了整体跃升,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看后令人精神振奋、心潮澎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改革的实践看,紧紧抓住了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关键点,大力度简政放权,激发了企业活力、市场活力、经济活力,坚定了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并指出“生活在某种特定文化中的人,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以此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专题片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全景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部署与实践。“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全片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用制度创新之力,探索中华文化前行的道路和方向,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而这种自信,就是当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自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学院副教授颜梅认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有恢宏的主题和叙事,还有对现实的观照和表达。通过连接顶层与基层、中国与世界、传统与时代,从对人民可感、可知的细节中呈现获得感,对过往五年党中央的一系列制度创新进行研究、还原和展示,成功地让观众置身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语境中,感悟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并支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方向、定力和韧劲。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张国庆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释放经济活力,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作为新中国第一支建筑“国家队”,中建一局建造的人民大会堂、北京国贸、央视新台址等10余座地标建筑在专题片中精彩亮相。中建一局董事长罗世威表示,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专题片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全面反映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看后感触颇深:“当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水处理核心技术,真正构筑起国家水生态安全的技术防线。”

改革如时代明镜,照亮当代的天空,指引未来的方向。91众创空间董事长许泽玮表示:“当代企业家要用实干、能干、会干、苦干的精神,以改革为利器,通过自身的奋斗,努力找到解开时代之问的钥匙。”

“专题片完整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发展的全貌,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又展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勇气和信心。”在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林坡看来,专题片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斗而取得的成就,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洋溢着无须修饰的自信。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24日 01版)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八集 《强军之路》(下)

即时 | 2017-07-25 10:47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敢于梦想是希望的沃土,勇于变革是制胜的先机,深度设计战略运筹,统率三军踏上伟大征程。习近平:“我命令,各战区要牢记使命,坚决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道道军令指挥攻坚大战,百万将士听党指挥决胜疆场!转型重塑三军焕然一新,放眼世界谋发展和平。与强国梦共铸民族伟业,和强军梦铁心同行,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正在路上。敬请收看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八集《强军之路》下篇。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八集:强军之路(下)

即时 | 2017-07-24 21:56

 

1  2  3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