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86周年: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

时间上溯至86年前,也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日军铁蹄肆虐下,930余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86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及殊为珍贵的民族尊严。

 资  讯 

九一八事变86周年: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即时 | 2017-09-18 23:05

杨飞 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每逢9月18日,凄厉的警报声总会响起。时间上溯至86年前,也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日军铁蹄肆虐下,930余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中华儿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86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及殊为珍贵的民族尊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九一八”是烙在中华民族心上的一道伤疤,也是一个警世钟。比如说,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军事及科技等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就以1937年为例,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必须始终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教训,发愤图强、奋发向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原本干戈扰攘的党派攻伐、军阀混战全部停了下来。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倡导并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抗日力量,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筑梦中国,我们更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让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史为鉴,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地歪曲、偷换历史的真实面目,日本国内更有一些右翼分子在极力掩盖战争的不义性质和野蛮罪行。通篇谎言的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政客们无耻言论,既破坏了国际互信也制造了地区紧张。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抗战史绝不允许被抹黑颠覆,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和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携手,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历史的耻辱是对昨日的惨痛记忆,更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地说道: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而今神州大地响起的凄厉警报声是对历史记忆的再擦亮,能够让我们认清走过的路、认准前进的路标,倒逼着13亿多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筑梦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经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各族人民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民族复兴“中国梦”正日益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国难、国耻、国殇要纪念,但更应把在纪念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6年

即时 | 2017-09-18 15:57

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6年

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记者赵洪南、邹明仲)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6周年。18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名人士在沈阳隆重集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9时18分,纪念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残历碑前,人们列队整齐,神情肃穆。抗战老兵、干部和群众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14响钟声回荡在空中,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声声入心。

尖厉的警报声划破天际,鸣响3分钟,街道上的汽车纷纷停下,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辽宁省其他13个城市同时鸣响防空警报,共同纪念这一国难日。

92岁的抗战老兵陈宝书作为撞钟手参加了当日的活动。13岁就参加革命的他对残酷的往事记忆犹新。老人对记者说:“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要时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团结起来,建设强大的国家!”

沈阳市第28中学学生代表魏千贺说:“身为青年学生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会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把深深爱国之情,化为报效国家之志。”

自1995年起,连续23年,沈阳每年9月18日以鸣警形式纪念“九一八”。从2006年起,辽宁全省14市同时拉响警报。

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在撞钟鸣警仪式过后,共同步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白山黑水铸英魂——东北军民14年抗战史实展》也于当日正式开展,展出的240张珍贵历史照片再现了东北14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 “勿忘国耻 强我中华”活动在京举办

即时 | 2017-09-18 15:12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尹力)“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9月1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序厅的铜墙铁壁雕塑下,传来上百名小学生稚嫩但有力的声音。

当日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教育集群的上百位师生齐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展馆序厅,开展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暨“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红色教育展示活动。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是卢沟桥教育集群“红色教育”计划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集群19所学校“学英烈事迹唱抗战歌曲做红色传人”主题活动的集中展示。

该集群的“红色教育”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青少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卢沟桥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让学生学会认识抗战历史,养成关注抗战历史的兴趣,以及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上,抗战馆相关领导向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二小、北京市大成学校、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京铁校区共3所学校颁发“抗战宣教小分队”证书。

抗战馆副馆长董立新表示,希望通过“抗战宣教小分队”这一形式,充分发挥抗战馆教育资源和学校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们看展览、讲故事、诵家书、唱歌曲、编童谣、写寄语、当小讲解员、做社区文明小使者、参与网上祭英烈等形式,宣传抗战历史,学习英烈事迹,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当日,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们演唱了《松花江上》《只怕不抵抗》《歌唱二小放牛郎》《长城谣》等抗战经典歌曲。多位小学生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他们更好地了解到,纪念九一八事变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九一八事变86周年: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即时 | 2017-09-18 08:20

杨飞 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每逢9月18日,凄厉的警报声总会响起。时间上溯至86年前,也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火。日军铁蹄肆虐下,930余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中华儿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86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及殊为珍贵的民族尊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九一八”是烙在中华民族心上的一道伤疤,也是一个警世钟。比如说,日本之所以敢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军事及科技等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就以1937年为例,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必须始终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教训,发愤图强、奋发向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原本干戈扰攘的党派攻伐、军阀混战全部停了下来。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倡导并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抗日力量,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筑梦中国,我们更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让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史为鉴,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别有用心的人不断地歪曲、偷换历史的真实面目,日本国内更有一些右翼分子在极力掩盖战争的不义性质和野蛮罪行。通篇谎言的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政客们无耻言论,既破坏了国际互信也制造了地区紧张。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抗战史绝不允许被抹黑颠覆,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和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携手,坚决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历史的耻辱是对昨日的惨痛记忆,更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情地说道: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而今神州大地响起的凄厉警报声是对历史记忆的再擦亮,能够让我们认清走过的路、认准前进的路标,倒逼着13亿多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筑梦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经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各族人民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民族复兴“中国梦”正日益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国难、国耻、国殇要纪念,但更应把在纪念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纪念“九一八”事变 85岁老兵进军营讲述抗战故事

即时 | 2017-09-18 08:18

【纪念“九一八”事变】85岁老兵进军营讲述抗战故事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日前,吉林省通化边防支队与集安边防检查站共同开展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教育实践活动,与驻地抗战老兵一同为新兵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此次受邀的老兵叫钟德成,今年85岁,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军人。活动中,钟德成老人向官兵们讲述了抗日战争历史,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由来。一段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新兵们仿佛随钟老再一次回到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罪证。

抗战老兵 钟德成:咱们要记着九一八日本侵占咱们中国的那段历史,不辜负祖国对咱们的希望,咱们要练好兵、把好岗,为祖国更强大、更富强,咱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吉林省通化边防支队新兵 李金旭:通过聆听老兵爷爷的讲述,我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新兵,我一定不忘九一八的屈辱历史,恪守烈士们的革命遗志,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母亲的平安。

纪念九一八事变86周年 军报:不忘记忆才能捍卫正义

即时 | 2017-09-18 07:08

不忘记忆才能捍卫正义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6周年。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伫立凝神,聆听镌刻在汉白玉上的历史回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份份新解密的文件,讲述着抗联战士奋力救国的传奇;北京、济南、石家庄等地,防空警报也如同往年一样再次响起……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这些纪念活动提醒人们,不忘对历史的记忆,才能更好地捍卫正义。

那是一段悲惨屈辱的苦难历史,也是一部觉醒奋起的悲壮史诗。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国耻,痛彻肺腑;抗争,同仇敌忾。中华儿女壮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满腔热血,“四万万人齐蹈厉”“誓死不当亡国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些历史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今天,尽管“九一八”已经远去,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所有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值得我们永远悼念;抗日战争中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不挠斗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不忘记忆,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为的是牢记历史、捍卫正义,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共同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维护世界和平。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镌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的这句话提醒人们,捍卫正义,防止战争,必须首先彻底清除发动战争的“思想祸胎”。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日本作为当年侵略战争的发起者,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在历史问题上却屡屡犯“失忆症”:从教科书事件到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从否定南京大屠杀到掩盖慰安妇罪行,从鼓吹战争责任未定论到否定东京审判……日本右翼势力这一个个背离国际正义的做法,怎能不令人警惕?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犯类似“失忆症”的,在国内也不乏其人。8月5日,两个中国游客在德国国会大厦前行纳粹礼拍照;8月7日,4个年轻人披着日军军服在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搞怪;8月13日,两名男子披着日军军服在广西宾阳高铁站作秀。如此行为,怎能不令人痛心?

历史学家波普尔曾说:“(历史上)那些被遗忘的无数的个人生活,他们的哀乐,他们的苦难与死亡,这些才是历代人类经验的真正内容……”86年过去了,岁月的落英早已覆盖战争的遗迹,发展的潮流一点点清洗着历史的伤痛,但如果在车水马龙、霓虹闪闪中忘记了历史,则意味着割裂传统、割裂文明。保持记忆,不忘历史不忘痛,历史这个“前事”才能真正成为“后事之师”,成为捍卫正义的进步力量。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无论是退伍军人金春燮为抗日英烈建造77座纪念碑,还是江西吉安超果村的村民自发集资建造烈士纪念碑,千千万万群众自发铭记历史的举动,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正义、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九一八事变”带给我们一个血火启迪:巩固的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之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军队的强弱休戚相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对全军官兵来说,牢记神圣职责,砥砺金戈铁马,抓训练时不我待,谋打赢盘马弯弓,这便是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

营长一家三代为警卫员守墓:从未放弃为他寻亲

即时 | 2017-09-18 07:05

远征军营长一家三代为警卫员守墓

86年前的9月18日,日本突袭沈阳,进而侵占整个东北,14年抗日战争拉开大幕。

今天上午,云南省施甸县上空将响起防空警报。作为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起滇西大反攻的驻地,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无名战士墓。也有一些牺牲的战士,凭借当地人口口相传的记忆留下了姓名,执着地“等待”后人的音信。

家住施甸的钱有万老人的父亲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位营长,当他的警卫员唐明喜在这里牺牲后,钱家三代人在这里落户并为其守墓至今,期待唐明喜的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找到这里。

怒江两岸的无名墓

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苏泽锦一直在为寻找长眠于滇西的远征军英烈后人而四处奔走。

苏泽锦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家就住在怒江东岸,从小到大,自己不知道听到了多少有关远征军的故事。当年,苏泽锦的两位叔公作为民工参与了为远征军运输粮草弹药的工作。后来战争打响,两人又负责往后方医护站转移伤员。“我从小就听二叔公、小叔公讲这些故事。”

或许是因为听多了远征军的故事,1984年参加工作后,苏泽锦开始正式整理远征军的资料。在县文化站的工作外,她一个人走遍了施甸、龙陵、腾冲、德宏等地,收集资料、采访老兵,“我都是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处采访,到现在30多年了。”

苏泽锦介绍说,施甸是远征军与日军对峙时中方医院所在地,1944年远征军发起滇西大反攻之后,每场战役都有很多伤兵被送回施甸后方医院进行救治。其中一些人,在运送途中就牺牲在担架上,还有一部分伤员即使顺利抵达医院也因伤势过重不久离世。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这些士兵大多被集体埋葬在施甸境内,大部分都没有留下墓碑。“至少有几十座,但还有很多需要去‘打捞’确认。”

三代人为战士守墓

唐明喜墓最初也没有墓碑,但不同的是,有人记得墓里葬着谁。负责守墓的是钱有万老人一家,老人的父亲钱耀宗时任中国远征军71军87师261团一营少校营长,而唐明喜是他的警卫员。

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发起全面反攻,87师261团伤亡惨重,钱耀宗在战争中脸部受伤,而警卫员唐明喜也在保护他时身受重伤。由于当时后方医院已经住满了伤员,钱耀宗就让人将他和警卫唐明喜送回施甸英村交给自己妻子照顾。不久,钱耀宗伤愈返回部队,临行前,他一再交代妻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警卫员。

战争结束,钱耀宗得以回家。此时他才知道,当年自己离开后不久,唐明喜就因伤重过世。妻子省吃俭用买了一副棺木,将他葬在了当地。此后,浙江人钱耀宗在施甸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临终前他嘱咐儿子,一定要照顾好唐明喜的墓地,为他找到家人。

如今,钱有万也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为唐明喜守墓的工作就又交给了他的儿子钱立勇。今年55岁的钱立勇说,从自己记事起,家里人每年去为爷爷扫墓的时候,也一定会去唐明喜墓前,除除草添添土,“一大家子都去,毕竟他是爷爷带来的亲人。”

不曾放弃的寻亲路

苏泽锦最初以为唐明喜的墓地又是一座无名战士墓,却从其他人的介绍中听到了钱家三代人为唐明喜守墓的故事。此后,她也成为帮唐明喜寻找后人的队伍中的一员。

这仿佛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有关唐明喜的资料留下的实在太少,“只知道是河南人,已经结婚”,时间过去了70多年,想凭借这样有限的信息找到一个人,实在太难。但他们没有放弃,因为有前例可循,2016年,苏泽锦通过网络发布了寻找四川籍烈士简少良后人的信息,不久苏泽锦就接到了简少良后人的电话。今年7月,简氏后人第一次在施甸祭拜了这位失联多年的亲人。

苏泽锦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唐明喜的亲人,钱立勇同样也信心满满。目前,他们已经初步找到了四个符合条件的“唐明喜”,还在委托河南当地的志愿者进行最终确认。

对话

“爷爷带来的亲人不能丢”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志愿者辗转联系到了钱有万老人的儿子——第三代守墓人钱立勇。钱立勇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去唐明喜的坟前祭拜,并且会把守墓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为唐明喜是爷爷带过来的亲人。”当问及唐明喜的家属时,钱立勇表示,会一直坚持找下去,“如果能确定他河南那边的家属,我希望他家属能过来看看,看看他当时抗战的地方。”

“守墓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北青报:你们从哪年开始守墓的?

钱立勇:很多年啦,大概是从1945年开始,从我爷爷到我这儿都三代了。

北青报:墓主人是您爷爷的警卫?

钱立勇:对对对,他叫唐明喜,当时为了救我爷爷受了伤。

北青报:您有兄弟姐妹吗?现在只有您守墓吗?

钱立勇:我是老大,我有妹妹的,她们不在家,平时工作忙。守墓是我爸爸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一大家子都去。

北青报:会不会影响工作或者外出啊?

钱立勇:也没有什么影响,一般正常的话就是到逢年过节和特殊的日子,都到他的墓前祭拜一下。

“他是爷爷带过来的亲人”

北青报:您父亲现在70多岁了,还会去扫墓吗?

钱立勇:能去的都会去,老老少少都去,各地的亲属那一天坐飞机也好、坐火车也好,都要一起去扫墓的。

北青报:妻子和孩子都支持您守墓吗?

钱立勇:都支持的,一般祭坟的时候,都会去的。我妹妹她工作忙,但清明节的时候还是会去一下的。

北青报:您有几个孩子?会让孩子继续守墓吗?

钱立勇:我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现在去祭拜的时候,小孩子都去的,我儿子已经跟着我去了。

北青报:有没有想过放弃守墓?

钱立勇:还没有想过,因为他是我爷爷带过来的亲人。

“总会帮他找到亲人的”

北青报:您这边是什么时候开始找他家属的?

钱立勇:从去年开始的,现在一直在联系。我们知道他是河南的,具体是什么地方的还不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找到4个同名同姓的,但是具体是哪一个还不确定。

北青报:现在还在继续找吗?

钱立勇:我们已经确定他是结婚了,他是十六七结婚的,其他的还需要再跟河南这边核实。总会帮他找到亲人的,让他们看一看祖先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北青报:如果找到他的家属,会把他的墓迁回河南吗?

钱立勇:这个家属如果确定了,要看他们那边的意愿,他们愿意迁回去还是留在这儿。

北青报:如果家属不愿意迁走,你们还会继续守墓吗?

钱立勇:那肯定的,我们还打算以后把这些抗战的老兵迁到一起,在本地建一个陵园,把他们埋在一个地方。

北青报:那边有很多这样老兵的墓吗?

钱立勇:有的,在大概方圆60多公里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因为他们当时是随便埋的,所以想把他们迁在一起。因为没有那个墓碑,确认身份比较困难。

文/记者 孔令晗 实习记者 袁金萍

勿忘国耻

即时 | 2017-09-16 10:39

9月15日,辽宁边防总队沈阳边防检查站官兵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者。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在博物馆内参观,回顾“九一八”事变历史。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月15日,辽宁边防总队沈阳边防检查站官兵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者。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在博物馆内参观,回顾“九一八”事变历史。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月15日,市民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者。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在博物馆内参观,回顾“九一八”事变历史。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