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首次出海试验

5月13日,对于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一声低沉而雄壮的汽笛声中从大连造船厂码头缓缓启航,开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试航是航母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资  讯 

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 适航标准成“难迈的坎儿”

即时 | 2018-05-14 08:20

适航标准:国产航发又一道难迈的坎儿

记者 矫 阳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适航,是航空发动机能否自由翱翔的放飞证。”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结构强度室张弓博士说,这张放飞证是乘客安全的保证,由各国民航管理局代表公众认可并颁发,没有“适航”通行证,航空发动机好比束住翅膀的鸟。

一款航空发动机要想获取一张放飞证,必须经过一套非常严格的“适航”标准体系验证,涵盖设计、制造、验证和管理。每个分项又有一系列技术指标,仅设计就有气动、传热、结构、强度等等。

作为《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的组成部分,其中的CCAR33-R2(航空发动机)版的安全水平,与2009年11月2日生效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FAR33部(航空发动机适航规章)第30修正案水平一致。

“尽管在规章要求层面与FAA基本一致,但由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使我国适航规章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实际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作,成为被卡在别国空域之外的关隘。”张弓说。

60年FAR33部修订34次,其中一项历时9年

一套严苛的“适航”标准体系永远处于动态之中。

“针对航空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适应飞机运行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适航都要在总结研究中不断修订,这也促使适航安全标准持续提升。”张弓说。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执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牛耳的地位。自1958年成立FAA后,截至2015年1月,FAR33部已历经34次修订。“每一项修订,都蕴涵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和技术积累。”张弓介绍说。

从活塞到涡轮,再从喷气到涡扇,航空发动机技术不断升级,适航标准也水涨船高。仅涡轮发动机,迄今只有一项条款未修订。

1989年7月19日,美国苏城,一起DC-10飞机的发动机发生非包容失效事故,造成111人死亡。FAA随即率世界四大航空发动机顶级制造商GE、普惠、罗罗和霍尼韦尔共同调研。结果发现,原有航空发动机适航条款隐含一项“假设存在”风险,即假设材料不含缺陷。而苏城失事的DC-10飞机发动机,恰是钛合金轮盘材料本身存在缺陷。

针对“假设材料不含缺陷”这一条款的修订,FAA联合美国西南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期间又经历了两次相关事故调查,从研究到发布咨询通告,再到2007年修订,正式发布3项咨询通告以及两项审定政策,历时长达9年。

“正是欧美大量在役航空发动机积累的数据,推动着适航技术不断发展。”张弓说。

FAA和EASA,技术标准最高,全球通飞

目前在国际上,以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影响力最大,认可度最高,双方互认。“在世界很多地方,由于技术标准赶不上美国和欧盟,大多直接参考FAA和EASA的标准,因此美欧的适航标准,也就成了国际民航业事实上的准入标准,基本全球通飞。”张弓说。

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咨询公司数据,2016年,世界各国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产量达27000台,除极少量俄罗斯制造外,欧美占据这一市场份额高达98%。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航空发动机,是GE公司生产的GE90-115B,地面台架试验曾达到56.9吨最大推力,1995年11月正式投放商业市场后,用于波音777系列客机。

“在波音777类双发飞机延程飞行成熟之前,飞行要求90分钟航程保证有一个机场,因此国际航线必须沿大陆岸线设计,跨大洋飞行是不可想象的。”张弓说。

为提高经济性能,实现跨大洋飞行,飞机制造商提出“延程飞行”,要求航空发动机能提供单发延程飞行,时长远超90分钟的可靠性支持。

如何验证一款符合300分钟航程要求的发动机新型号?

FAA要在设计上,按相应的33.201条款,审查制造商以往的设计经验、技术参数以及风险的处理措施,同时要做一项3000循环实验,周期长达数月至十数月。即使如此严苛,这款发动机型号还要过之后一个时期的应用关,才能准予放飞。

目前,FAR33部条款以详细的分类“咨询通告”和“审定政策”等技术文件为支撑,成为引领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标杆。“比如,规章要求吸入单只8磅大鸟时,发动机须达到什么状态,相应的咨询通告就会详细说明如何确定进气面积,从而确定发动机的转速以及试验要求等。”张弓说。

国产发动机型号匮乏,CCAR33尚缺乏工业实践支撑

我国航空发动机适航体系始建时间较早,主要参考FAA的FAR33部规章。

“别看只是引进翻译,但因为英语语境差异,以及工业实践缺乏,对许多条款理解各异,时常造成很大的技术分歧。”张弓告诉记者,曾经因一个“耐用性”条款中关于叶片包容的要求,就引起较大争议。

上述关于叶片包容的要求有两方面内容。一、必须对因转子叶片失效而引起的破坏具有包容能力;二、必须确定因转子叶片失效,穿透压气机和涡轮转子机匣后,转子叶片碎片的能量水平和轨迹。

又要机匣具备包容能力,又要计算叶片穿透后的能量水平和轨迹。这个条款岂不是自相矛盾?

经过长时间讨论,并通过到国外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实地探询,真相终于大白。原来,英文中的“穿透”,指的是轴(水平)向,而非径(直径)向,即计算叶片碎片喷出短舱进出口的能量和轨迹。

“还有,当我们费力理解并翻译出FAA规章后,随着在役航空发动机的应用,可能FAA规章又变了。”张弓认为,这也是后发国家面临的一大窘境。

按国际民航组织惯例,一款新产品想进入他国运行,首先要通过对方的适航取证。在双边的认可中,一般需要提供对等的航空产品,互相审查。没有自主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缺乏实际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业实践,也就无法从技术层面支撑现有的适航规章体系,更无法与别国对等互认。

建立中国自己的适航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没有工业实践和验证技术来支持适航标准体系,就没有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张弓说,这也是具备完善适航体系的国家经常设置的行业壁垒。

2017年10月,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正式成立,伴随着长江1000系列和涡轴16等国产发动机的研制,将给CCAR33适航规章提供迫在眉睫的支撑性技术文件。CCAR33必将越来越有话语权,也必将保障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在蓝天上自由安全地翱翔。(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中国航母为和平繁荣护航

即时 | 2018-05-14 08:18

中国航母为和平繁荣护航(望海楼)

5月13日,对于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一声低沉而雄壮的汽笛声中从大连造船厂码头缓缓启航,开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试航是航母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界宣布,“建设海洋强国”。这艘航母的建成和试航标志着中国向海洋强国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众所周知,建造现代航母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造船能力,尤其需要先进的科技能力和一流国防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四者缺一不可。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建造航母绝对不是偶然事件,既是国之所需,也是水到渠成、顺势之作。

相比辽宁舰,首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并在辽宁舰使用经验基础上进行多项优化和现代化。在技术成熟度上、总体性能上都尽可能结合了现代国防科技理念,都有较大改进和显著提高。其研制和建造,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将来建造更大型更先进航母的能力。

应该承认,我们的国产航母还有很多提高、改进、完善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母的建设速度不断创造世界纪录。中国在向海洋强国奋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海洋强国重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并且深知自身不足,正在快马加鞭,埋头苦干。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在不久将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掌握现代航母建造技术,是当今世界海洋强国普遍追求;拥有航母战斗群成为海洋强国的“标准配置”,也是参与海上竞争的重要利器。为了掌握未来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都把发展现代航母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计划。尽管是“海洋的后来者”,但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海洋的联系如此紧密。世界海洋,中国曾缺席几个世纪,今天情况不同了,全球海洋的和平与生态维护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不能缺少中国海军的身影。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古今中外历史都证明一个道理:购买实现不了海洋强国的目标。

随着国产航母不断成长,中国海军的兵力结构和面貌将逐步发生重大改观,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水面舰艇力量结构将逐步形成。中国海军将彻底从“黄水海军”变成“深蓝海军”。这个过程,中国海军始终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蓝色海洋,中国海军已来。不为霸权,只为和平繁荣护航。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王新俊)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试 回望中国航母“长成记”

即时 | 2018-05-13 10:16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在哪些方面超越辽宁舰

即时 | 2018-05-13 10:14

中新网客户端5月13日电综合消息,13日上午7时许,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今天早晨7点,首艘国产航母驶离位于中船重工大船集团的码头。国产航母离港后,其自主研制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将首次接受海洋环境的真正考验,向成为一艘真正的作战舰艇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也是中国的第二艘航母,2013年11月开工,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专家表示,相比辽宁舰,首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并在辽宁舰使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将有全面提升。其研制和建造,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后续更大型航母的能力。

  航母为何要海试?

环球时报较早前报道称,航母海试就是海上航行试验。据介绍,海试有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厂方主导,检验内容主要跟航行有关,例如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损管系统等;第二阶段是军方测试,主要涉及作战性能包括武器系统、雷达系统等,有些系统的性能要等到航母正式服役后才能进一步验证。

5月5日早晨,一架直-18改进型直升机降落在停泊于大连造船厂码头的国产航母甲板上,数分钟后起飞离开。这是国产航母首次进行直升机起降测试。中国航母专家李杰表示,直升机在国产航母平台上起降,这不仅意味着舰上对直升机着陆的指挥引导系统可以运作,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的实用性。“直升机可以在国产航母上起降,这意味着在海试中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动用直升机解决问题;在未来的训练中也可以在辽宁舰和新航母之间相互起降,提高兵力运送能力和效率”。

首艘国产航母长啥样?

央视新闻、“军报记者”曾公开报道称,首艘国产航母长约315米、宽约75米,为滑跃起飞式的常规动力航母,外形与辽宁舰基本相似,但比辽宁舰更长、更宽。它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站在它下面,感觉是站在巨人的身边。光是巨大的甲板,就相当于整整3块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它的排水量与辽宁舰不相上下,船内的大大小小的舱室数以千计。

首艘国产航母不仅颜值高,而且还有内涵,有气质。这是我国百分之百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航母。

新航母新在哪里?

据新民晚报报道,关于新航母,很多人为“首艘国产航母”的定义而纠结,之前服役的“辽宁”号为何没有这个头衔?因为“辽宁”号的基础为苏联弃建的1143.5型航母“瓦良格”号,但原船实为没有动力、没有船舵、无法操纵的空壳,既没有自航能力,也没有武器电子系统,连舱内电缆都拆除了。中国船舶及国防工业部门从这个起点开始,展开历时数年的续建,完全靠国内解决了诸如动力、雷达、战斗管理、舰载武器等关键系统,实现了“以我为主,航母重生”的奇迹,续建成功的“辽宁”号实际与当年的“瓦良格”号没有多少关系了。

续建“辽宁”号,让中国积累了珍贵的航母设计规范和建造工艺,尤其是打通航母生产全链条,但它毕竟沿袭了“瓦良格”号已有的舰体和舰桥结构,不可能在总体结构上做过度改动,因此许多更新更好的技术设备没能集成进去。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技术进步的角度看,首艘完全国产航母承担了“走完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使命,把从零开始的航母建造之路走完。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导弹炮兵科学院通讯院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曾在《军工信使》上撰文称,中国航母更多侧重舰艇编队的海上防空,这意味着在吨位、尺寸、舰载机起飞重量、甲板作业方式、机库内作业方式、维修区安排、生活区安排、指挥区安排等方面都必须从自身需求出发,也预示着中国航母海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事实上,中国新航母从外观上就能看出“自主创新”的味道。该舰没有俄式风格的重型反舰和舰空导弹,腾出更多舰内空间装载舰载机,而且诸如相控阵雷达等先进电子产品“占领”上层建筑舰岛的“制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中心战”时代,航母注定是海军装备无线电设备最多的水面舰,光通信天线就有几十部,所有天线加起来超过百部,这还不算未来改进时追加的设备。无线电设备器材的布置摆放有一定之规,确保侦察探测、通信中继等方面的电磁兼容性,不过有时候需要摆放无线电器材的地方,会影响航母舰体的结构强度,这就对舰艇总体结构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在哪些方面超越了辽宁舰?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首艘国产航母是在全面修复辽宁舰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两者在外形结构上相似之处颇多,它们同样采用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上翘式飞行甲板布局方式。

很多网友把首艘国产航母称为辽宁舰的“翻版”。其实,首艘国产航母在辽宁舰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技术升级,堪称“貌似神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定位和任务用途迥异。

辽宁舰的功能定位首先是航母科研试验平台和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完成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大量科研试验任务,进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批量选拔和培养训练。

而首艘国产航母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大型载机作战平台,是中国海军航母综合作战力量建设征程的新起点。(完)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离开码头开始海试

即时 | 2018-05-13 08:41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13日清晨离开码头,开始海试。

专家: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或进行舰载战斗机起降

即时 | 2018-05-10 10:45

国产航母海试新动向 直升机甲板起降意味什么?

即时 | 2018-05-07 10:12

专家:首艘国产航母或近期海试 下半年有望交付海军

即时 | 2018-04-11 08:41

专家:首艘国产航母或近期海试 下半年有望交付海军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邱越 陈程)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援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将于4月晚些时候首次下海。军事专家曹卫东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国产航母的确有可能近期进行海试,并可能于下半年交付海军。

根据近日网络上流传的有关首艘国产航母建造进展的照片显示,首艘国产航母的甲板上疑似已经完成了阻拦锁的安装,舰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四面阵”已安装完毕,原来布满全舰的脚手架也即将拆除干净。

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撰文指出,中国的航母建造计划进展顺利,在相对不很遥远的将来,中国海军将获得第二艘航母。

全国人大代表、国产航母工程现场总指挥刘征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首艘国产航母各种设备目前已进入联调,主机已经动车,2018年将有精彩呈现给国人。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仅仅时隔一年,国产航母就能海试了?

“有可能。”曹卫东说,首艘国产航母与辽宁舰同样都是滑越甲板、常规动力,排水量在五、六万吨左右,并且都是由大连造船厂建造。在建造辽宁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很多环节都已经国产化,因此在建造首艘国产航母时可以说已经轻车熟路。其次,我们在建造航母时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的建造方式,事先把航母各个部分分别造好,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这样就可以加快完成航母的舾装施工这一环节,让它更快下水。而且这一年中,我们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直在加班加点地干,资金支持也非常充分。“所以如果国产航母近期就要进行海试,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有媒体报道指出,国产航母海试初步的测试目标是检验航母舰载系统,包括工程设计和损害防控,以及雷达和通信系统。

据曹卫东介绍,一艘大型舰艇的建造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切钢开始建造、下水、舾装和系泊试验,然后就是进行海试。海试就是要让舰艇离开码头,出海试验,测试其航速、转弯半径、抗风浪性、满负荷状态下各环节的运转情况等,还要测试一些舰载武器装备的状况,只有海试才能全面检验一艘舰艇是否达到了设计标准和要求,如果海试顺利,各项指标都逐一合格,下一步就可以交付部队了。“我认为,今年下半年,国产航母应该能完成海试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首艘国产航母可以交付海军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