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资  讯 

五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金牌火箭”推举嫦娥四号奔向月球

即时 | 2018-12-08 19:54

2018年12月8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

此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连战连捷:再次刷新我国单一运载火箭年度发射纪录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度、高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也被授予了“金牌火箭”的荣誉。

从2007年到20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先后进行了5次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将两颗嫦娥卫星、一颗再入返回飞行器、两颗嫦娥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系统总指挥金志强介绍,探月工程任务对轨道高度和入轨精度要求都很高,长三甲系列火箭因其出色的适应能力、多样的发射轨道、精确的入轨精度脱颖而出,成为执行探月工程发射的最佳选择。此次发射成功,再次刷新了我国单一运载火箭年度发射纪录。

作为我国首个大型三级低温液体火箭,长三甲系列火箭从方案设计起,就始终贯彻“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的“三化”设计思想,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型火箭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通用性,经过多年努力,使火箭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成熟度大幅提高,为系列火箭的组批生产以及高强密度发射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金志强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自20世纪80年代研制,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可靠性较高,综合性能指标优越,是我国目前发射次数最多、技术最成熟的系列火箭。

65项技术状态改进:“金牌火箭”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在前四次发射任务中,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展现了探月工程任务所需的各种“本领”,但研制队伍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以“严慎细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工作。

“为了确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研制队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质量管控。”金志强告诉记者:“通过全面落实责任制、择优配套产品、加强试验考核、严格技术状态管控、加强风险分析与控制等14个方面的工作加严做好质量控制。”

比如在低温发动机选配上,同时装配4台单机,选择性能最优的2台用于本次任务。在产品性能考核方面,单机产品通电老炼时间增加50小时,系统综合试验考核次数增加。围绕嫦娥四号任务窄窗口发射、冬季发射等特征组织开展专题风险分析,制定了520项预案。

为不断提高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和设计可靠性,提高可靠性的设计改进工作始终没有停止,与发射嫦娥三号时的状态相比,执行此次任务的长三乙火箭共进行了65项技术状态改进,其中有60项已在其他任务中予以飞行验证。

准时发射、精确入轨:技术创新为嫦娥保驾护航

为了充分利用嫦娥四号任务两天内多窗口的发射机会,降低发射实施风险,火箭系统开展了“低温加注后推迟24小时发射”的技术创新,在火箭完成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加注后,保持连接器不脱落状态下,可以推迟24小时发射。通过此项技术创新,火箭在低温加注后可以适应2天内多个发射窗口的发射要求。

“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如果把低温加注作为火箭系统准备就绪的标志,那么采用这一技术后,准备就绪的状态可以延长24小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火箭对任务的适应能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陈闽慷说。

嫦娥四号探测器每天有两个发射窗口,为了确保火箭可以在发射窗口要求时间内准时发射,研制团队对轨道设计和产品可靠性都进行了改进。

金志强介绍:“一方面采用适应多窗口、窄窗口约束的轨道设计技术,另一方面对火箭主要分系统和重要单机采取可靠性设计和冗余改进,确保满足窄窗口发射约束。”

为了满足嫦娥四号探测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入轨精度要求,长三乙火箭研制人员通过产品优选、算法优化等多项措施,使嫦娥四号探测器设计入轨精度进一步提升,较嫦娥三号任务设计入轨精度提升了30%以上,圆满地完成了护送嫦娥奔月的使命。(参与采写:姜哲)

人类史上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的行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即时 | 2018-12-08 19:53

今天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展开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外星人基地、飞船残骸……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网络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猜想,这一次,中国的嫦娥四号终于要登上这片土地一探究竟了。嫦娥四号从发射到落月开始工作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嫦娥”又将在月球背面做些什么?跟随央视新闻的这张长图,一起了解↓↓↓

现在,“嫦娥妹妹”已经带着她的“六轮越野自拍杆”出发去月球背面旅游了。为了给大家拍回美美哒月球照片,昨天临行前,她们还就谁带全景相机、谁带测月雷达讨论了一番 ↓↓↓

编辑:胡碧霞

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即时 | 2018-12-08 07:40

(图文互动)(1)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文互动)(2)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文互动)(3)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文互动)(4)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文互动)(5)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中国那些事儿】“嫦娥”再飞天首巡月球背面 外媒:中国探月工程承载人类太空探索梦

即时 | 2018-12-07 14:56

中国日报网12月7日电 你是否还记得那台曾牵动无数人心的“玉兔号”月球车?如今,这位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自带萌点的“兔坚强”终于迎来继任者: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

据中国国防科工局消息,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由于潮汐锁定,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有人在地球上见过月球背面,无形中,这给月球背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12月6日报道,中国即将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后,有助于揭开地球这位近邻最为隐蔽的秘密。

中国的探月工程,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一是以机器人为代表,在月球建立无人月球科考站;二是载人登月;三是在月球建立有人基地。

为顺利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前期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是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放出无人月球车,难度远超以往。

据芬兰环球时代新闻网报道,月球背面着陆是史无前例的。从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到月球背面,这给通信带来了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

今年5月,中国“鹊桥”中继卫星发射升空。今年6月,“鹊桥”中继星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围绕该点运行的卫星。在该点上,能够同时看到地球和月球背面。因此,“鹊桥”中继星可以与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保持通讯联系,同时和地面站建立联系,实现所需要的中继通讯。

过去60年,人类发射了100多个月球探测器,包括65个月球着陆器,但仅有不载人的环绕月球轨道器和载人的阿波罗号飞船“看”到过月球背面。这主要是由于从地球向月球背面发射通讯信号,会受到月球整体阻挡,地面通信和测控的难题阻挡了月球背面着陆计划。英国《独立报》网站12月4日报道称,目前还没有航天器登上月球的那片遥远区域。这样做很困难,因为这意味着冒险前往月球上人们不怎么了解的地方。

此次的科研意义非凡,因为月球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干扰,这样意味着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更干净,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这对于研究空间科学领域的开展大有裨益。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型号设计师钱航说,月球背面更为古老,保留着更为原始的状态,具有不同于月球正面的地质构造,对研究月球和地球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地球经历了多次的沧海桑田,早期地质历史的痕迹早已消失殆尽,我们只能寄望于从月球上仍保存完好的地质记录中挖掘地球的早期历史。

嫦娥四号将要做什么?

《独立报》报道称,嫦娥四号将奔向月球,环绕月球飞行,然后降落到月球上一个特别选定的区域,那里将成为它的家园。一旦到达那里,嫦娥四号将测量地表温度,检测构成月球土壤的化学物质,并且打量一下太阳。

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指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点位于月球南极,处于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内的的冯 卡门(Von Karaman)陨石坑。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的陨石坑,也是收集水冰和太阳风携带的稀有氢同位素的理想场所。这两种物质可能为未来的星际任务提供助力。

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将配置八种仪器、照相机和有效载荷,用于一系列科学研究,包括低频射电观测、太阳风活动及其与月表物质之间的交互以及地表特征和地下结构探测。

首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后,着陆器将拍摄照片并从太空获取辐射读数。这些信息将通过已经进入轨道的中继卫星传回地球。之后,着陆器将展开月球土壤是否支持生命的研究。另外,它还携带了昆虫卵以便观察植物和昆虫在月球物质中如何共存。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配备了全景相机、探地雷达以及内置的红外成像光谱仪,使科学家得以获取月球背面的数据。

据美国空间新闻网报道,嫦娥四号将搭载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系统”。该研究将会搭载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小“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报道称,“当我们向实现人类在月球或火星上长期居住前进一步时,我们需要温室设施来支持人类生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园艺学家安娜-丽莎保罗(Anna-Lisa Paul)说。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GR报道,嫦娥四号的探测任务将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月球自身的构成,甚至揭示月球支持生命的潜力。

也许,月球背面有没有外星人,我们很快就知道了。

嫦娥四号发射在即!英媒:中国将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

即时 | 2018-12-07 06:48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将奔向月球的暗面,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太空之旅。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2月4日报道,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后,将有助于揭开地球这位近邻某些最为隐蔽的秘密。

报道称,目前还没有航天器登上月球的那片遥远区域。这样做很困难,因为这意味着冒险前往月球上人们不怎么了解的地方,因为人们永远看不到月球远离地球的一面。

报道还称,除了大胆着陆外,嫦娥四号还将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其中最有趣的一项实验是一个巨大的容器,里面装有种子和昆虫卵,从而创造出在月球上诞生的生物。

报道指出,经过一系列成功的试验,中国的航天机构将在几天后将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它将于12月8日启程,预计明年初登陆月球。

报道还指出,嫦娥四号将奔向月球,环绕月球飞行,然后降落到月球上一个特别选定的区域,那里将成为它的家园。

报道认为,一旦到达那里,嫦娥四号将希望了解附近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神秘的世界的一系列情况。它将测量地表温度,检测构成月球土壤的化学物质,并且打量一下太阳。

但是,这项任务之所以可能完成,因为它不仅依赖将在月球上着陆的登陆器。这项任务还由一组其他硬件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鹊桥”卫星,它将充当一座桥梁,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器与地球上的工程师之间传达信息。

报道称,就像嫦娥四号将要探索的世界一样,此次任务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无从知晓。

眼下,人们开始重新聚焦月球——尤其是把月球作为深入探索太阳系的其他任务的重要踏脚石。中国的月球之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例如,美国航天局就曾表示多么渴望再次把人类送上月球,最终将其作为火星之旅的基地。

地评线|读图:从“卫星上天”到“嫦娥探月”

即时 | 2018-11-26 18:05

天津北方网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从卫星导航到移动通信,再到自然灾害监测,航天服务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频频“交会对接”。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我国航天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创造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期,我们来关注航天事业,从突破“卫星上天”,到实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探月”……(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张瑜 王舒瑶)

“火星合月”浪漫天象18日上演 飒爽“战神”邂逅婀娜“嫦娥”

即时 | 2018-10-17 07:18

新华社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 周润健) 自今年7月上演十五年一遇的“大冲”后,尽管火星的亮度在逐渐下降,但依然是天空的主角。天文专家介绍说,18日晚,火星将与月亮上演“火星合月”美丽天象。届时,只要天气晴好,人们凭借肉眼就可观赏到红火星与盈凸月浪漫邂逅的美丽画面。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颜色呈红色。在西方古罗马神话中,火星被形象地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进入10月,火星依然是夜空中的明星,发射着橙红色的光芒,在摩羯座顺行,日落时位于东南方天空,亮度-1.0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向西南方天空移动,约于次日零时35分落下,前半夜依然可观测到它。直到2019年5月,只要天气晴好,天一黑,火星就在夜空中闪亮。

18日21时左右,人们将会看到,一轮秋日的盈凸月高挂在西南方天空,月华如水,分外明亮。在月亮左下方大约2度的天区,有一颗红色的星星,这就是火星,犹如一颗红宝石镶嵌在月亮旁边。此时此刻,英姿飒爽的“战神”与娉娉婷婷的“嫦娥”时而低低私语,时而深情对望,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下,这幕浪漫的场面跃然于苍穹,为深秋的夜空平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火星是唯一能用望远镜对其表面看得清楚的类地行星。天文专家提醒说,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本次“火星合月”,效果更佳。透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星球,非常美丽。

天文专家表示,从人类未来移居前景来说,火星是太阳系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颗星,而且探测火星对了解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问题有重大意义。21世纪以来,人类已陆续成功向火星发射了20多个火星探测器,以期揭开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

中国嫦娥六号将搭载10公斤国际载荷

即时 | 2018-10-02 16:21

新华社德国不来梅10月1日电(记者 任珂 张毅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1日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宣布,中国愿意与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将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载荷。

张克俭在当天举行的各国航天局长论坛上介绍说,嫦娥六号将完成中国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的任务,目前项目正按计划实施。今年12月,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计划搭载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科学载荷,开展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中国还将继续利用5月发射的“鹊桥”号中继星为其他国家探月任务提供服务。

中国国家航天局有关人士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展示了中国航天向世界开放的姿态。中国希望以此为契机,邀请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嫦娥六号任务。国家航天局预计这一邀请将得到多国响应。

据介绍,10公斤载荷非常可观。预计将在2019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工程巨大,从月球上取回的月壤也将只有2公斤。

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1日在德国不来梅开幕,为期5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300多名宇航员、航天机构和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参与。自1950年以来,国际宇航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是世界航空界的最大盛会。

“火星伴月”7月1日亮相夜空 “战神”联袂“嫦娥”共舞苍穹

即时 | 2018-06-29 16:08

新华社天津6月29日电(记者 周润健) 天文专家介绍,7月1日晚,天宇将上演“火星伴月”美丽天象。届时,只要天气晴好,人们抬头仰望即可观赏到“战神”联袂“嫦娥”共舞苍穹的美丽画面。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颜色呈红色,由于亮度变化大,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荧惑”,意指它荧荧似火而又行踪不定,时而顺行,时而逆行,令人捉摸不透。罗马人认为火星是天空中的一滴血,并用战神“玛尔斯”来命名它。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7月1日22时30分左右,一轮凸月将高悬天宇,在月亮右边不远处就是红色的火星,亮度-2.18等,犹如一颗红宝石镶嵌在“月姑娘”旁边,闪耀在夜空中。“英姿飒爽的‘战神’与娉娉婷婷的‘嫦娥’将时而低低私语,时而深情对望,这幅画面为盛夏的夜晚增添了几许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将相携着越升越高,至次日凌晨3时升入正南方天空。此时此刻,夜空静谧,星月辉映,竞放光芒。

由于即将迎来“冲日”表演,眼下,火星距离地球越来越近,观测条件越来越好。

天文专家提醒说,此次美丽天象,除用肉眼观测外,天文爱好者用放大50倍以上的望远镜观测火星效果更佳。透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大球,非常美丽。如果大气透明度足够好的话,还能够看到火星上面红色的大沙漠和白色的极冠。

天文专家表示,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有四季变化,因此,火星是人类最为关注的行星。近40年来,更是陆续成功向火星发射了20多个火星探测器。

静待“嫦娥” 人类航天器首次造访地月L2点Halo轨道

即时 | 2018-06-15 09:04

据国防科工局消息,6月14日11时0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卫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Halo使命轨道。它将在此轨道陆续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为年底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通信。

“这是人类历史上航天器首次造访地月L2点Halo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张洪太表示,“鹊桥”的成功就位,不仅为嫦娥四号任务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航天轨道控制、通信等空间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搭建中继链路是实现月背探测的第一步,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上世纪50年代,国际航天界提出了中继星Halo轨道方案;如今,中国航天人将设想变为了现实。

Halo轨道又称“晕轨道”,取日晕和月晕之意。不过其轨道形状是非共面的三维非规则曲线,轨道控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更是让人头晕目眩。技术人员说,航天器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就像调皮的孩子,一不留神就会“离家出走”,时间稍长就可能不知所踪。而“鹊桥”需要时刻保持高稳定、高精度的姿态和角度,否则会影响信息传输。

技术人员介绍,应对复杂轨道下对航天器进行频繁姿态调整的要求,保证在长达3年的卫星寿命期内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减少地面人员的操作负荷,五院把提升“鹊桥”的自主控制智能化水平、精准化程度放在了首位,在轨道控制策略上设计了速度增量关机和时间关机两种模式,对轨控关机前的发动机脉宽进行了精确设计。同时为“鹊桥”量身定制了具有高智能化水平、全天候、全天时、全空域运行能力的光纤陀螺惯性测量单元,彻底摆脱了之前姿态敏感器需要借助地球、太阳等天体来定位的约束。

大量新技术的应用,让“鹊桥”具备在以每秒1公里的速度飞行时,误差小于每秒0.02米的速度控制精度。其超强的自主控制能力,能让地面实施轨道控制的周期延长至7天左右一次。这都为卫星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通信链路稳定可靠,“鹊桥”将全面开展中继通信功能的测试,进一步磨合自身携带的各种“新式武器”。

多安全备份遥测遥控指令设计,是五院技术人员针对“鹊桥”特有工作环境的首创之举。此举通过多重备份方式,如同为“鹊桥”准备了多部“手机”,以避免因各种因素造成的信号中断、信息传送不准确等问题。

“鹊桥”装备了我国首台数字化深空应答机。该设备对错误数据有自我修正的功能,灵敏度、信号捕获能力也极为强大。

此外,“鹊桥”装备的4.2米口径的高增益伞状抛物面天线,是人类深空探测任务史上最大口径的通信天线。其采用整星零动量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地、对月、对日和对惯性空间任意目标指向与跟踪的三轴稳定控制,为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与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近月制动

即时 | 2018-05-26 08:57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孙自法蔡金曼)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5月25日晚发布消息说,北京时间当天21时46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

当晚21时32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地面科技人员发出指令,“鹊桥”中继星在距月面100千米处成功实施发动机点火,之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鹊桥”中继星顺利进入月球至地月L2点的转移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由于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精度较好,“鹊桥”中继星精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根据判据准则只需进行1次。近月制动是“鹊桥”中继星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中继星飞临月球附近时,其相对速度高于月球逃逸速度,有效减速制动对卫星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至关重要。

后续,“鹊桥”中继星预计将在月球至地月L2点的转移轨道飞行约4天后,到达地月L2点附近,此后经过多次轨道捕获控制及轨道修正,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Halo使命轨道,开展在轨测试、天线指向标定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调。

4天前的5月21日清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完)

连通地球和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鹊桥”号中继星发射成功

即时 | 2018-05-21 19:24

央视网消息:今天凌晨5点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凌晨5点28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鹊桥”号中继卫星正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奔向月球的方向,它将为计划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搭建起一条连通地球和月球背面通信的“鹊桥”。

根据计划,我国将执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由于地球与月球背面无法直接通信,鹊桥号中继星就将承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任务。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飞行,鹊桥号上的折叠天线已经成功展开,它将成为鹊桥号卫星实现人类首次地月中继通信的关键。

发射成功之后,“鹊桥”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等动作,最终进入环绕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使命轨道。这也是人类航天器首次实现在地月L2点的轨道的长期环绕飞行。

此外,本次发射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两颗月球轨道微卫星,将首次开展月球轨道编队飞行、空间天文测量等技术试验。

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 将搭建地月信息联通之桥

即时 | 2018-05-21 08:01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孙自法 蔡金曼)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5月21日发布消息说,北京时间当天5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0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展开正常。后续,鹊桥号中继星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并完成L2点捕获、轨道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鹊桥号中继星承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传任务。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鹊桥号中继星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保障嫦娥四号任务实施,其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6.5万公里,距地球40多万公里。

此次鹊桥号发射还搭载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将开展月球轨道编队飞行、空间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等技术试验。鹊桥号中继星和微卫星还将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研制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载荷,择机开展科学探测试验。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之后,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总体方案。

据了解,拉格朗日点又称为平动点,于1772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是指一个小物体在两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小物体相对于它们基本保持静止的空间点。该空间点有五个,分别为L1、L2、L3、L4、L5。在拉格朗日点上,探测器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鹊桥号中继星命名则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航天人自主设计建造的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由工程总体及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此次发射任务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75次发射,也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中继星成功发射 将搭建地月“鹊桥”

即时 | 2018-05-21 07:28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0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展开正常。后续,鹊桥号中继星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并完成L2点捕获、轨道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鹊桥号中继星承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传任务。此次发射还搭载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将开展月球轨道编队飞行、空间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等技术试验。鹊桥号中继星和微卫星还将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研制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中山大学研制的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载荷,择机开展科学探测试验。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之后,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总体方案。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鹊桥号中继星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保障嫦娥四号任务实施,其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6.5万公里,距地球40多万公里。

拉格朗日点又称为平动点,于1772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是指一个小物体在两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小物体相对于它们基本保持静止的空间点。该空间点有五个,分别为L1、L2、L3、L4、L5。在拉格朗日点上,探测器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鹊桥号来源于中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传说,而如今的鹊桥号则是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辛勤、智慧和汗水设计建造的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组织实施。此次中继星任务由工程总体及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5次发射,也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任务。

嫦娥四号“鹊桥”号中继星发射成功

即时 | 2018-05-21 06:55

今天凌晨5点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