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将实施

在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资  讯 

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即时 | 2019-01-15 16:28

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这株植物嫩芽后续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央视记者崔霞)

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即时 | 2019-01-15 10:57

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长出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这株植物嫩芽后续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央视记者崔霞)

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即时 | 2019-01-15 10:44

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

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央视记者 崔霞王世玉)

嫦娥五号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 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

即时 | 2019-01-15 10:30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胡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探索外层空间的必然选择。吴艳华介绍,实施探月工程以来,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逐步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完成月球表面巡视探测,2014年11月,月球探测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以及地月L2点中继通信。

吴艳华表示,随着探月四期工程拉开帷幕,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

“嫦娥八号,我们计划进行更多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包括要不要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或科研站、月面如何进行3D打印、能否利用月壤建造房屋等,为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探索。”吴艳华说。

此外,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火星探测、小行星、木星探测等四次深空探测任务,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三次任务。

嫦娥四号工程转入科学探测阶段

即时 | 2019-01-15 06:59

目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工程任务已转入科学探测阶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目前嫦娥四号工程转入科学探索阶段,有三大类科学探索内容:一是着陆区的地形地貌,通过月球行走,能够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二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三是研究月球的物质成分,多台科学载荷会对月球背面物质成分的组成进行初步探测。吴艳华说,根据探测,未来玉兔二号的行走方向是以西北方向为主,对周围、月表环境进行探测,嫦娥四号着陆器则在原地探测。

据介绍,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国家航天局正在组织国内专家对后续规划进行论证,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一是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到底是月背还是正面,要根据嫦娥五号的采样情况来确定;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进行一次综合探测,包括对月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一次综合探测任务;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要通过嫦娥八号验证部分技术,为各国一起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我们现在叫无人探月或者叫机器人探月,关于公众关注的载人登月,中国也在组织科学家抓紧研究。目前都在研究当中,还未到决策阶段。”吴艳华说。中国实施探月工程对商业航天具有深远意义。一是任务的成功使境内外机构、媒体、个人及各种社会资本持有人,增强了参与航天相关技术和产业开发的热情;二是探月工程有众多引领前沿和引领产业的高技术,这些高技术未来都可以为民生服务,有巨大的潜力和转换价值。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表示,中国的空间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当中,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站建设过程中,中国与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载人航天探测方面的合作。后续希望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医学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国家航天局:中国将启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

即时 | 2019-01-14 17:24

中新网1月14日电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14日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中国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十公斤的载荷搭载机会。

14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四号任务的论证过程当中,高度重视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希望给国际的同行和科学家们提供开展月球探测的机会。

李国平介绍,2015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向国际社会征集搭载载荷,一共收集到近10多个国家近20台搭载申请建议。经过遴选以后,最终确定德国、荷兰、瑞典和沙特四国的载荷,分别搭载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中继卫星和龙江二号上。

李国平指出,在国际合作的问题上,中国发展航天,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原则,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合作,服务人类文明与进步。

李国平介绍,到现在为止,中国国家航天局已与3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和协议,加入了18个与航天相关的国际组织。

在后续航天活动里,李国平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十公斤的载荷搭载机会。

另外,我们在轨运营的“鹊桥”中继卫星,后续还有三到五年的寿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我们鹊桥号中继卫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国家航天局:中国正组织科学家抓紧研究载人登月计划

即时 | 2019-01-14 17:24

中新网1月14日电 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14日表示,中国正在组织科学家抓紧研究载人登月计划,还未到决策阶段。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嫦娥四号实现了多个首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我们注意到广大网友也十分关心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是否有了时间表,能否介绍相关情况?

吴艳华介绍,无人探月或者叫机器人探月计划,中国政府基本明确了2030年发展设想,将会有嫦娥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关于载人登月计划,美国特朗普总统上任以后也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计划,中国也在组织科学家抓紧研究。目前都在研究当中,还未到决策阶段。

嫦娥四号工程总共投入是多少?国家航天局回应

即时 | 2019-01-14 17:24

中新网1月14日电 在嫦娥四号工程方面,总共投入是多少?对此,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修一公里的地铁也差不多。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在嫦娥四号工程方面,总共投入是多少?为什么说这样对纳税人资金的使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吴艳华介绍,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产品,为更好地发挥嫦娥四号的作用,中国航天局带领国际国内科学家重新论证规划了这样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也差不多。

吴艳华指出,中国政府对航天的投入,特别是探月和深空的投入,是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我们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理应为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社会做出大国贡献。

国家航天局:月球科研基地论证当中 没有具体方案

即时 | 2019-01-14 17:23

中新网1月14日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14日表示,关于月球科研基地,目前都在论证当中,是个概念性的蓝图,没有具体方案。

资料图: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中新社发 中国国家航天局供图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很多人希望了解,在月球上建一个研究基地的成本会有多高?能不能给我们透露更多一点的信息?我们大概在什么时候会完成这个计划?另外我们会跟其他国家一块来探索建设这个计划吗?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对此回应,关于月球科研基地,目前都在论证当中,是个概念性的蓝图,没有具体方案。现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提出了相关概念,机器人也好、有人也好,到月球上,如果有更多的探索和开发任务,频次高了,应该有一个支撑常规探索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可能是各国贡献各国的力量,就像这次中继卫星一样,我们欢迎国际同行使用。嫦娥八号只是试验部分技术、演练部分功能,不是建成月球基地。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则介绍,这次决定在月球上长期进行科学研究,或者人要到月球上长期工作,就必然经受月夜负180度的温度或者月昼100多的温度,这种环境条件肯定受不了的。根据月球和地球以及太阳这三者的关系,黄道面和白道面基本上在一个大平面左右,因此有可能月球南极或者北极可能存在着连续光照,我们初步推算,在月球南极可能有超过180天左右的连续光照,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长期从事科研研究的基础环境,这是最难得的。因此后面的月球探测,包括其他一些国家,据我所了解,都瞄准了南极或者北极能够长期观测。这是我们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科研站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至于这里面要花多少钱?吴伟仁表示,通过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这一系列的投资,试验设施的建设、模块化研制,应该说花不了太多的钱。至于国际合作的问题,我们欢迎在科研站建设过程当中,能够和希望进行合作 的国家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甚至可以深度合作,比如说现在搭载一些国外科学载荷、一些仪器,下一步可以和一些国家一起,他们负责一些分系统甚至系统级的研制,这都是可以的,这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合作舞台。

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

即时 | 2019-01-14 16:29

中新网1月14日电 在1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吴艳华介绍,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分离,两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探测数据正常下传;“鹊桥”中继卫星有效支撑测控通信需求;着陆器、巡视器、中继星状态良好,达到既定工程目标;工程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吴艳华介绍,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载荷搭载和联合探测。

吴艳华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到2020年前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先后实施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嫦娥四号等5次任务,实现了“五战五捷”。

吴艳华介绍,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

国家航天局:中国空间站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

即时 | 2019-01-14 16:29

中新网1月14日电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14日表示,中国的空间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当中,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欢迎各国有这方面意愿的科学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的试验工作。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问:中国空间站未来是否会代替国际空间站?

关于空间站问题,李国平介绍,中国的空间站目前正在建设过程当中,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的空间站。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站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欧空局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载人航天探测方面的合作。

李国平表示,后续我们希望在空间站建设过程中,希望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训、航天医学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李国平介绍,特别是在2018年5月,联合国外空司同中国政府一起对外宣布,我们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中国的空间站来开展舱内外搭载的相关试验工作,这项工作在正常进行过程中,欢迎各国有这方面意愿的科学家参与中国空间站的试验工作。

嫦娥四号如何应对月球背面复杂地形?总设计师详解

即时 | 2019-01-14 16:28

中新网1月14日电 针对月球背面地形复杂,对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带来哪些挑战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着陆器通过自身导航、制导精度的提高可实现在相对安全的着陆区软着陆,目前来看实现了预期的着陆精度。此外,巡视器对于跃障和爬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就目前掌握的着陆区地形看,还没有不能逾越的障碍。

14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这次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背面的地形十分崎岖和复杂,对着陆器和巡视器都带来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怎么去解决的?

孙泽州表示,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地月的通信中继是个必要的条件,但同时月球背面的复杂地形对于着陆和巡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由于月球背面十分崎岖,要实现安全软着陆,主要是两个手段,第一是高精度软着陆,我们只有提高着陆精度,才可能在一个比较崎岖的地区里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着陆区作为着陆点的选择。实现高精度的软着陆,也是两个方面,首先我们通过精细化的轨道设计和轨道调整策略,以及地面精确的测定轨,确保我们动力下降初始点的位置精度是满足要求的,这就确定了初始点的精度。

再一个,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导航精度以及制导精度的提高,从而实现450公里航程上的精确控制,通过这两个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精确着陆。从目前嫦娥四号的着陆效果来看,应该说是非常好的,是实现了预期的着陆精度。

孙泽州还表示,地形复杂要实现高可靠的软着陆,一方面,因为地形十分崎岖,在450公里航迹上地形起伏是剧烈的,最高速达到7公里,在动力下降策略上,做了跟嫦娥三号不一样的改变,来回避地形起伏对于我们着陆安全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着陆过程中自主进行避障,我们通过接力避障的方式,有效地避免着陆器遇到的障碍,在着陆区里选择最为安全的点作为着陆点。从着陆过程的遥测信息,以及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可以看出,动力下降的过程中实现了有效避障,也实现了定点定时的准确着陆。

孙泽州最后补充,对于巡视器着陆后,对着陆区周围地形地貌的成像,大家可能看到了,地形的起伏也是剧烈的,布满了大小的撞击坑。对于巡视器来讲,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进行巡视,也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现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面对这个问题,第一,精细化的规划,通过对巡视器感知的图像进行精确的地面恢复,制定更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力争找到一些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行走的路线。

第二,充分发挥巡视器的能力,巡视器在行走中是能够自主进行避障的,前面有障碍,会停下来,自主进行新的路径规划。另外,巡视器对于跃障和爬坡应该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巡视器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目前掌握的着陆区周围的地形来讲,应该说还没有我们不能逾越的障碍。

民航局正式启动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工作

即时 | 2019-01-14 15:39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民航局网站消息,近日,民航局正式向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提交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工作文件。

2018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此次民航局启动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工作,将助力北斗系统服务全球民航。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民航行业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推进北斗民航应用也是北斗三号服务全球的目标价值体现。当前民航局已经逐步开展了北斗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授时等相关功能的应用工作。北斗星基增强服务系统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北斗星座的性能,同时也能提升GPS等其他星座的精度和完好性。系统按计划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及周边地区民航运行所用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为中国运输及通用航空导航提供有效的保障手段,为全面实施PBN、ADS-B运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技术基础。

本次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工作文件由民航局空管办、空管局组织相关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民航行业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的应用验证评估工作的目标原则、实施程序以及相应的应用场景。

为推进北斗系统的国际标准化,民航局于2016年成立了民航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应用研究工作组,作为重要用户之一积极参与和配合北斗系统建设工作。在民航局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北斗星基增强系统于2017年被国际民航组织接纳为星基增强服务供应商;获得3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伪随机码资源、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服务商标识号和系统标准时间标识号,为系统建设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民航局空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航局将继续不断完善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技术文件,按照系统建设方要求,积极做好相关验证评估与应用工作,推动中国民航早日全面应用“中国导航系统”,对北斗三号系统产生巨大的行业支撑与价值提升作用,助推北斗三号系统早日服务全球民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