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于本月23日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期间召开。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介绍,峰会将针对如何更快推进全球从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变,以减少正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资  讯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中方的立场和行动

即时 | 2019-09-25 15:29

中方赞赏和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倡议举办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

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国家战略,将其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中方将一如既往地落实《巴黎协定》,百分之百兑现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一直是气候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维护者。中方主张各方切实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和精神,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并考虑各国国情,将“国家自主贡献”制度安排落到实处。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落实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承诺,开放市场,开展务实技术合作,这是全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的互信基础和重要条件。

作为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共同牵头国,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这次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劲动力。

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共同牵头国,中方积极推动各方系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人类赖以生存地球家园的生态价值,依靠自然的力量应对气候风险,构筑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韧性社会。

中国在国内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和草原、农业、海洋、水资源等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划定生态红线,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林业和草原方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总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加强资源保护及灾害防控,协同推进增加碳汇。农业方面,化肥用量提前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海洋方面,开展海平面监测评估工作,开展蓝色碳汇研究及试点工作,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水资源方面,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中方期待各方积极支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领域工作,参与建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友”,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本国应对气候变化决策中充分考虑自然系统在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等方面的潜力,在相关领域采取切实行动,深化相关国际地区合作。

二、社会和政治驱动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提出2020年和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设立国有自然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气候治理体系,积极落实减排承诺,强化气候适应。

中国在制定、实施和评估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方案和项目时充分考虑妇女的需求、愿望和作用,重视提升妇女话语权、鼓励妇女充分平等参与。积极推进大气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机制,加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防控和气候变化卫生应急保障。做好钢铁、煤炭行业职工分流安置。2016年以来,共妥善分流安置120多万名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职工。

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保障和社会政策激励,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为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三、青年和动员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应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重视、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少年在生态环保和气候行动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设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发出“按需消费拒绝浪费”“向塑料袋SAY NO”“光盘行动”等环保倡议,广泛开展“美丽中国行,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环保教育进课堂、青年环保文化节、环保公益大赛、环保主题辩论赛、摄影大赛等活动,2018年全年参与青少年超过5000万人次。1999年至2018年底,保护母亲河行动共筹资近6亿元,建设绿化工程5700多个,总面积520多万亩,吸引青少年参与共计6亿人次。其中,通过国际项目合作,在全国各地共植树9832万多株,2万外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并参与植树活动。中国还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能力建设,2018年培育各级青年环保组织骨干共计2万余人,成立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植树护绿青年突击队、环保宣传队等绿色队伍。

中方期待以气候行动峰会和青年峰会为契机,与各国青年和青年组织分享青年参与气候行动的良好实践和最新成果,呼吁各国政府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更多倾听青年建议,支持青年参与气候行动,促进青年绿色就业、绿色创业。

四、能源转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能源发展转型,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持能源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节约优先,落实“十三五”能耗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制度,推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不断升级。2018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28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52亿、1.84亿和1.74亿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约22.1%,比2012年提高7.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约59%,比2012年下降9.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约40%,发电量占比接近30%。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累计下降23%,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每千瓦时308克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7克标准煤。截至2018年,累计退出煤炭产能8亿吨以上。近年来,累计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小火电机组1.1亿千瓦以上。

中方愿同各国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五、工业转型

中国高度重视工业转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明确了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大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积极强化工业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布728项国家推荐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应用,研究制定715项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加强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力度,督促企业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达到国际水平。努力推动形成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800家绿色工厂、79家绿色园区和4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发布726种绿色设计产品。2016年至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3%,实现节能量约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0亿吨。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工业节能降碳,增强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六、基础设施、城市和地方行动

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的重要内容。加快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增加城市绿道和公园绿地,推动建筑减缓气候变化和城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完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538个城市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30个海绵城市试点完成建设4900余个项目,在缓解内涝灾害、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全国共建有绿道5.6万公里和公园绿地72.4万公顷,城市人居环境大幅提高。

中国积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地方行动,开展低碳省市试点。根据各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生态环保等因素,分类确定各省碳强度下降目标,并建立相应体制机制,确保目标落实。将低碳发展纳入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体系,制定支持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标准和规范,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强化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加大对“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生态环保服务与支持,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行业节能环保标准和实践。

中方期待与各国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地方气候行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分享有益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七、主要排放者战略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球气候行动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将碳排放强度下降、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等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并分解到地方落实。近年来,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2016-201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1.35%,节约能源约5.4亿吨标准煤,为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和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在6省、81市开展国家低碳省市试点,积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城(镇)、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推动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低碳发展路径。目前,已有73个试点省市提出峰值年份目标,试点省市加快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中方愿同各方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中长期气候战略制定等领域加强交流,深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体系、能力建设等方面务实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八、韧性与适应

中国强调减缓与适应并重,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积极采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支撑,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强化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全面提高全社会适应意识,提升适应能力。

中国积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完善重大基础设施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科学规划建设和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加强农业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种植业适应能力,加强农民适应技术培训。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防汛抗灾体系。合理规划涉海开发活动,加强沿海生态修复、植被保护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制定《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效控制森林灾害,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制定《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在28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2018年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适应委员会并支持全球适应中心建立中国办公室,积极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中方将继续积极强化气候适应行动,推动相关国际合作,与各方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加强政策交流,携手共建气候适应型社会。

九、气候融资与碳价

气候融资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亦享有资金受助权。中方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中国聚焦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积极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气候行动。积极深化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务实合作,并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资银行等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双赢。

中国将推行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要政策,积极促进低碳发展,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实践。截至2019年6月,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配额累计成交量约3.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约71亿元人民币。试点地区重点排放单位整体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保持双降趋势。

中国将继续为全球气候融资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继续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同各方在碳市场建设政策规则、配额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交流合作。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圣地亚哥大会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谈判。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通过政治宣言

即时 | 2019-09-25 15:29

新华社联合国9月24日电(记者 林远)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并通过政治宣言,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宣言中承诺在未来十年里筹集资金,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人掉队。

第74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多边主义的成果,而推动多边主义是人类应对当前及未来复杂的全球性挑战的唯一选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目前人类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已偏离了轨道。致命冲突、气候危机、基于性别的暴力、经济增长不平衡、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等因素都为目标的实现制造新的障碍。

古特雷斯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包括结束目前的冲突,防止进一步的暴力行为,扩大针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投资,打击非法资本流动、洗钱和逃税,以更好地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等。

本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24日至25日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情况进行全面审议。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这一峰会。

中法环保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即时 | 2019-09-25 08:08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吴旭) 记者24日从法国驻华使馆获悉,作为中法合作的标志性活动,第六届中法环境月“回收利用”摄影展在深圳、北京等中国九座城市开展。而在中国深圳举行的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作为中国气候传播的重要品牌活动,也与中法环境月主办方达成合作关系,共同成为“中法环境年”的重要活动。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兼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主任高明表示,法国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长期以来在环保领域,两国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和紧密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明说,2018年1月,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启动“中法环境年”,其目的是加强两国在环境方面的合作,提高全球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行动效率。“中法环境年”自开展以来,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在法国、中国或第三方国家开展,既有机构方面的合作,也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项目。第六届中法环境月作为“中法环境年”的主要活动之一,将邀请公众共同思考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无废城市”“绿色金融”成为本届中法环境月以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主要关注的问题。法国环保组织OR?E的总代表兼循环经济大使纳塔莉·布瓦耶在介绍法国循环经济方面的路线图时说,在法国的环保行动中,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核心概念,为人们提出了另一种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别于造成20世纪环境恶化的线性模式的另一种选择。她邀请公众重新审视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垃圾产出。

据法国驻华使馆介绍,中法环境月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由国外驻华使馆主办的以环境为主题的活动节。第六届中法环境月于9月22日至11月6日举行。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绿色传播”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也将于期间通过专业论坛、展映、讲座的形式开展丰富活动。(完)

古特雷斯:“气候行动峰会”拒绝空谈

即时 | 2019-09-25 08:04

科技日报联合国9月23日电(记者 冯卫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起并主持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3日在纽约总部正式举行。他在峰会开幕式上再次呼吁与会各国代表,加大承诺与行动,而不只是空谈。

古特雷斯表示,他近期访问了太平洋岛国、西非的莫桑比克和大西洋西岸的加勒比岛国巴哈马,亲眼目睹了气候变化的威力。

古特雷斯重申:“这不是气候对话峰会,我们已经进行了足够的对话;这不是气候谈判峰会,你们无法与自然进行谈判。这是气候行动峰会。从一开始,我就说过,峰会的入场券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具体的行动。”

古特雷斯表示,年轻人将提供解决方案,坚持问责,并要求紧急行动。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未能履行保护地球的责任。这必须改变。”因此,在此次峰会前夕,联合国在21日举行了首场“青年气候峰会”。

古特雷斯指出,科学界不断重申,要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到2050年达到碳中和,到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以内。完成这些目标是可能的。科技将是重要工具,当今世界,70%以上碳排放的技术替代手段已经出现。

他表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也为国际社会抗击气候变化提供了蓝图。继续补贴垂死的化石燃料行业,建设越来越多的燃煤发电厂将带来最大的成本。

古特雷斯指出,国际社会需要向政府和市场发出信号,要求向绿色经济转型,以改善生活、改善工作、改善健康、改善粮食安全,进一步实现平等和可持续增长。通过共同行动不让任何人掉队。

他说:“这是我和我们的责任。做出一切努力,在气候危机终结我们生命之前,让它停止。”

联合国报告:气候变化速度及严重程度均超预期

即时 | 2019-09-25 08:03

科技日报讯(记者 冯卫东)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冰盖融化和碳排放的速度正在加快,各国领导人必须在23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迅速采取行动。

这份在峰会上提交的科学报告详细描绘了地球气候的现状,以及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和浓度变化趋势,强调国际社会此前共同商定的气候行动目标与当前的全球实际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报告指出,2015年—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代升高了1.1℃,与2011—2015年间相比升高了0.2℃,这一升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包括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2015年—2019年很可能将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报告指出,科学界正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进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10年前的预测和评估,全球正面临关键的气候临界点。

大范围、长时间的热浪,前所未有的森林火灾,以及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外,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城市在高温热浪面前正显得越发脆弱。只有在经济社会领域开展大规模转型,并在能源等关键行业实施限制碳排放的措施,才能避免进一步升温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危险后果。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南极半岛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南极西海岸沿线约有87%的冰川出现后退,且大多数冰川的后退速度在过去的12年中正在加快。

报告强调,只有立即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在各个经济领域实施深入“去碳化”,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能够吸收碳排放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进一步支持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相关技术手段,才能帮助国际社会实现《巴黎协定》中所设立的目标。

作为气候行动峰会科学顾问小组的联席组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与印度能源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斯里瓦斯塔瓦表示:“报告中所包含的科学数据和结论代表了气候变化领域最新的权威信息,强调国际社会必须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以避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后果。”

古特雷斯: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取得务实成果

即时 | 2019-09-24 18:00

新华社联合国9月23日电(记者 徐晓蕾)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峰会见证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取得了务实成果。

古特雷斯在当天晚间的闭幕式致辞中总结了峰会成果。他说,一批全球最大的资产所有者(资产超过两万亿美元)承诺,在2050年前会投资“碳中和”领域。130家银行签订了协议,承诺将其业务与《巴黎协定》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他尤其赞赏小岛屿国家共同宣布的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

古特雷斯说,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也在会上宣布了新的气候行动计划:将撤回其规模为68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对煤炭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投资,且不再向这些公司进行新的投资。

与此同时,古特雷斯表示,要想在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国际社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包括停止修建新的煤电厂、转向可再生能源等。此外,他重申,发达国家必须确保在2020年前,落实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承诺。

在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路易斯·阿方索·德阿尔瓦认为,峰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每一个计划仍需得到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在记者会上说,峰会成果让人欣喜,“(气候行动的)势头在增强,解决方案已经被提出,让人充满希望”。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古特雷斯呼吁各国采取具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即时 | 2019-09-24 08:11

新华社联合国9月23日电(记者 徐晓蕾) 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呼吁与会国采取具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古特雷斯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日益增多,此次峰会不是一场“气候演讲峰会”,而是旨在推动具体行动。他说,依靠现有科技实行“技术替代”,能够减少70%的全球碳排放量。各国应停止补贴化石燃料工业和建造煤电厂,同时加大对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财政支持,包括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助承诺等。

古特雷斯说,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同等重要,适应力建设对一些国家和社区增强气候变化抵御力十分关键。

此次峰会的九大行动领域包括气候资金、能源转型、工业转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青年和动员、社会转型等。根据峰会议程,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官员,国际金融机构、企业和民间代表等近100人将在会上发言。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2摄氏度之内,并为升温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强调了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的必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古特雷斯曾多次呼吁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零净排放”,并发起召开此次峰会敦促各国政府拿出具体方案。

王毅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全文)

即时 | 2019-09-24 08:09

新华社联合国9月23日电(记者王文 林远)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建设全球生态文明

——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

(2019年9月23日,联合国总部)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女士们,先生们:

中方高度赞赏和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倡议举办这次峰会。

气候变化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合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国际社会应牢牢把握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信念不动摇,力度不降低。

——应对气候变化,要有必胜的决心。我们要恪守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动本次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注入新的动力。个别国家的“退群”改变不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也不可能逆转国际合作的历史潮流。

——应对气候变化,要有行动的恒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这篇大文章做好,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应对气变的韧性。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强化2020年前行动力度,不向2020年后转嫁责任。

——应对气候变化,要有合作的诚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在《公约》和《巴黎协定》框架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尤其要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特殊国情,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义务,履行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决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目标,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6亿吨。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4.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增125万辆,这一数字在全球遥遥领先。中国已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助力。

中国将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义务,如期实现提交给气变公约秘书处的自主贡献目标。

中国将坚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汇聚更多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此次峰会9大行动领域之一。应古特雷斯秘书长邀请,中国和新西兰担任该领域牵头国,会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推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带来新视角。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框架,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的促进作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性。

二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出新举措。我们提出林业、农业、海洋、水资源、全生态系统等领域150多个行动倡议,并建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之友机制推动后续落实,巩固相关领域国际合作势头,致力于发挥自然系统每年减少100亿至120亿吨二氧化碳的减缓潜力。

三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新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汇编了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30余个示范案例,展现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综合效益。相信这些案例将给各国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女士们,先生们,

应对气候变化,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变,与各国深化气候合作的意愿不变,推动气候多边进程的努力不变。我相信,只要各国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个清洁美丽、共同繁荣、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

谢谢大家。

19国科学家赴北极研究气候变化

即时 | 2019-09-23 15:22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来自19个国家的联合科学家团队日前乘坐德国“北极星”科考船前往北极。他们将在为期一年的全季节周期里,以北极为中心,展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学考察项目。

这一科考项目取名为MOSAiC,耗资约1.4亿欧元。据项目官网介绍,来自德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19个国家的超过70个科研机构的联合科学家团队已于20日夜间乘船从挪威北部特罗姆瑟起航,目前正在奔赴北极途中。

团队途中就会在冰上布置科研观测站,科学家会轮流开展各项科学研究。据悉,整个项目期间参与其中的科学家有约600人。

团队负责人、来自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马库斯·雷克斯在行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他们希望能在北极收集急需的数据和信息来理解地球气候。

雷克斯说,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心”,却是人类在气候系统中了解最少的一环。在当前气候研究领域的诸多气候模型中,北极地区都是存在“最大不确定性”的区域,但又是全球变暖最快速的地区。

联合国秘书处计划2030年前减排45%

即时 | 2019-09-23 08:30

新华社联合国9月22日电(记者 尚绪谦) 隶属于联合国秘书处的全球传播部22日发布公报说,联合国秘书处已通过一项新的气候行动十年计划,在2030年前将与秘书处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5%。

公报说,联合国秘书处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召开前夕通过了这项计划。根据计划,秘书处将在202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在2030年前减少45%。为此,秘书处计划在2025年前将人均用电量减少20%,在2030年前减少35%。此外,秘书处还将在人员搭乘商业航班和组织活动等方面设定具体减排目标。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整个联合国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45%来自其办公和后勤设施,42%来自航空旅行,13%来自其他交通方式。联合国秘书处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整个联合国系统的58%。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雇员人数居各机构之首。除纽约联合国总部外,秘书处在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均设有办事处。

【中国那些事儿】美媒:应对气候变暖,中国的努力给其他国家以启发

即时 | 2019-09-21 10:04

中国日报网9月20日电(朱月红)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做的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好太多。中国的做法应使更多国家得到启发,中国的努力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美国“清洁科技”网16日刊文称。

这篇文章由美国低碳技术和政策领域的资深分析师迈克尔·巴纳德撰写。巴纳德在文章中称,近日,他的一位朋友和他聊起了对中国的两点观察,他表示深以为然。

第一空气干净、天空湛蓝。他的朋友在北京呆了一个月,当时正是空气相对较好的夏季,但是过去10年来,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的确显著。第二是街道非常安静,这不是因为北京街上无人,恰恰相反,车流如织、人潮拥挤。但是,因为所有的车辆都是电动的,没了发动机的声音。而且电动车低速行驶时只能听到轮胎驶过的声音,这让北京这座城市显得尤为安静。

干净的空气、安静的街道——这就是中国首都北京,而中国其他多数大城市的现况也是如此。

“但是在气候变暖等问题上,多数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 巴纳德说,“还有一点与巴纳德朋友的观察一致却没有被西方完整报道或理解,那就是中国很有可能提前10年实现其减排目标。”

他认为,现在中国不该是全球变暖的“背锅侠”,它现在只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大家可以看看中国为应对气候变暖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中国的水力、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发电等低碳发电量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2017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是美国的3倍。中国还比其他国家修建了更多高压直流输电设施,以使可再生电力以低损耗输送到主要人口中心。

中国的交通电动化策略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上路的电动巴士已超40万,相当于每天有27万桶石油被替代,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的电动巴士制造商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占世界销售量的一半。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投入到电动化的进程中。另外,中国目前的电动高铁运营里程大约有3万公里,未来还将延伸至约3.8万公里,足以环绕地球一圈;在全球范围内,电动自行车、滑板车等小型电动车也大都由中国制造。

中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积极的国家,1990年以来,中国植树大概380亿棵,造林面积相当于一个法国。

中国是《巴黎协定》的签署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巴纳德指出,现在看来中国兑现承诺的时间会大大提前。

期待融资问题在气候行动峰会上取得突破——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

即时 | 2019-09-20 15:1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日前在纽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充足的融资,否则各国减排策略会大打折扣。他表示期待这一问题在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取得突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气候行动峰会,这是第74届联大会议期间将举办的五场高级别峰会之一。施泰纳预计,气候融资将是峰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他期待与会领导人在峰会上宣布慷慨的融资承诺。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想减少自身的碳足迹,总是需要做出一点投资,”施泰纳说,转变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更是需要巨大的投资才能实现。

有关融资解决方案,施泰纳提出三点主张。首先,各国政府应把气候预算作为财政优先项来考虑;第二,应积极吸引调动私有投资支持气候行动,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激励措施,包括减免税收等;第三,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投资,以助其尽早完成低碳经济转型。

施泰纳重申古特雷斯此前的呼吁:希望各国带着“具体的承诺”而非“漂亮的讲稿”前来与会。他说,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日前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来看,一些与会国或将在峰会上宣布升级减排行动。

据介绍,这份报告对各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调整计划进行了梳理。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是计划进行调整的先行者;共有75个国家计划在2020年前加大下个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其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37%;有71个国家尚不确定是否会调整其“国家自主贡献”。

施泰纳希望这些“尚在徘徊”的国家能在气候行动峰会期间得到鼓励,提升减排雄心。他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在未来一年内支持约100个发展中国家审议他们的气候策略,帮助他们思考在哪些方面可提升气候行动目标。

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施泰纳说,中国在绿色科技的诸多方面都是领跑者。比如,中国积极研发和生产可再生能源,这使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让更多的人能负担得起;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领先世界,这对减排贡献巨大。

此外,施泰纳还谈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他说,中国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地区建设清洁能源设施,惠及当地百姓。“非洲仍有6亿人口没有用上电,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成为他们获取能源的捷径。”

气候峰会将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即时 | 2019-09-18 15:32

新华社联合国9月17日电(记者 王建刚)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于本月23日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期间召开。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17日表示,这次峰会将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阿明娜·穆罕默德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峰会将针对“如何更快推进全球从煤炭向清洁能源转变,以减少正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在解决气候问题方面的潜力,提出更加清洁、更加绿色的出行和工作方式;在关键行业加速从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保护公众免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并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等三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是本届联大会议期间举行的五场高级别峰会之一。在首脑峰会召开前,青年气候峰会将于21日率先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企业家、活动家以及创新代表将在会上展示各自的气候危机解决方案。

将参加本次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路易斯·阿方索·德阿尔瓦在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国已经向100名前来参加青年气候峰会的青年代表提供了“绿色机票”,即他们往返纽约的航班所产生的碳排放都将通过碳购买等方式实现碳中和。

德阿尔瓦说:“我们已经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0位青年代表提供了支持……我们希望在9月21日青年气候峰会召开前,为700多名代表提供‘绿色’机票,也希望能够在23日正式峰会开幕期间,让尽可能多的青年代表进入联大会议厅。”

“面对来势汹汹的气候变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极大危害性和严重性,但真正能够减缓甚至阻止气候变化步伐的只有切实行动。”德阿尔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行动”将成为这次峰会的“关键词”。

澳总理莫里森将赴美访问 或不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

即时 | 2019-09-16 15:19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将于20日访美。报道称,莫里森在此次访美之行中,据信将不会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

据报道,莫里森此次访美,是继前总理霍华德之后14年来,首次有澳大利亚总理赴美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举办任内第二次国宴予以欢迎。

澳大利亚政府内阁部长斯图尔特·罗伯特15日表示,澳美之间的纽带极其强大:“我们需要维持这种关系……只有对话和互动能发挥作用。”

报道称,莫里森据信不会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澳大利亚工党气候变化事务发言人马克·巴特勒称,联邦政府对气候问题一向漠不关心,因此莫里森不参加气候大会实属正常。

巴特勒向澳大利亚当地媒体表示,多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将难以达到巴黎协议的碳排放指标,表现更是排在G20经济体的末位,“莫里森不去气候大会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澳大利亚一去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侧目。”

专家称气候变化加速令人害怕 吁英提前达气候目标

即时 | 2019-09-16 15:10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一名科学家表示,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比如欧洲2019年遭遇的热浪,正在比预期的更早发生。他呼吁英国将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气候目标提前至2040年。

报道称,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David King)教授说,他对2019年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数量感到“害怕”。“我们预测气温会上升,但我们没有预见,这么快就会发生这样的极端气候事件。”

他还表示,形势如此严峻,英国应把2050年气候目标提前至2040年。英国政府6月曾宣布扩大其气候目标,承诺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据报道,部分专家对金教授的看法表示支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丘奇(John Church)教授说,“有些事情的发生速度似乎快于预期。这可能和气候变化与自然变化的相互作用有关……”

丘奇教授说,“可怕的是,我们缺乏适当的反应。我们仍然缺乏行动,使得世界陷入重大的、本质上不可逆转的改变。”

据报道,2019年6月和7月,欧洲热浪与高温不断,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捷克和西班牙等多地气温破纪录。6月28日,法国尼姆的高温甚至接近摄氏45.9度。

有分析称,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巴黎协定》曾提出,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然而,许多科学家表示,已经无法将暖化控制在摄氏1.5度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去两年增至纪录新高,2019年将再创纪录。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