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肆虐多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一场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

 资  讯 

世界气象组织:预计蝗灾今年6月将进一步扩散

即时 | 2020-03-12 15:32

中新网3月12日电(郎朗) 当地时间3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发布。该声明表示,严重蝗灾威胁粮食安全。2019年末的异常强降水是非洲之角地区暴发大规模沙漠蝗灾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当地25年来最严重、以及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预计蝗灾在今年6月仍将进一步扩散,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三部门制定应对蝗虫威胁预案 确保风险点100%监测防治

即时 | 2020-03-10 06:41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提出要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确保边境地区沙漠蝗迁入风险点实现100%监测防治。

《预案》指出,虽然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的几率很小,但仍须从风险意识出发,统筹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治工作,既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危害,又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预案》提出“两个努力确保”目标: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努力确保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全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丰收,有效保障生态安全。同时,确保边境地区沙漠蝗迁入风险点监测覆盖率和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国内飞蝗防治处置率达到90%,农牧区土蝗防治处置率达到8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关于国外沙漠蝗监测防控,《预案》强调,要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区布点监测虫情,及时预警。按照迁入风险,设定应急防治任务,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储备应急防控物资。做好农区、口岸和森林草原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沙漠蝗防治国际合作,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提前预判迁入中国的可能。

关于国内农区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全面排查国内蝗情隐患,对高密度发生区实施化学应急防治,对中低密度发生区实施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关于国内草原蝗虫监测防控,《预案》要求,排查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国内主要草原蝗灾隐患,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治物资准备,强化中哈中蒙边境蝗虫监控,在重点迁飞落点做好防治准备。

三部门表示,中国有成功的蝗虫防治经验,要按照严密监测、严防死守、积极控外、科学应对的防范策略,严密防范沙漠蝗入侵危害,做到以防万一,有备无患。下一步将加强区域间、部门间协作配合,加强措施,科学有效应对境内外蝗虫威胁。(完)

农业农村部:因喜高温、高湿 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几率很小

即时 | 2020-03-06 16:31

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几率很小。

由于沙漠蝗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度,而中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侵入。寒冷高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宜沙漠蝗生存。

农业农村部:沙漠蝗入侵中国几率很小

即时 | 2020-03-05 16:49

中新网客户端3月5日电 (张尼) 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今年多次组织专家会商,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几率很小。沙漠蝗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他表示,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高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宜沙漠蝗生存。同时,专家认为即使沙漠蝗迁入中国,中国也有能力应对。

通讯:中国专家千里追蝗

即时 | 2020-03-05 14:42

萨米·汗和阿斯加尔·汗住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胡沙布地区,靠种植鹰嘴豆为生。望着绿油油庄稼地里忙着察看蝗情的中国专家们,他俩心里一阵忧一阵喜。

去年10月以来,巴基斯坦多地遭沙漠蝗虫侵袭,形势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资料推测,截至目前,巴基斯坦受蝗灾影响的地区已损失了约15%的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约合50亿元人民币。

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组成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日前来到了胡沙布考察蝗灾情况。这是工作组赴巴后的第三站,工作组此前还前往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沙漠地区考察蝗灾情况,行程数千公里。

一到农田,工作组的专家们马上投入了工作。“这里的蝗虫密度很大,每平方米至少20只以上,比俾路支省的密度大,而且大多数都在交配,情况很严重。”工作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告诉新华社记者。而在远处,密密麻麻的蝗虫覆盖在白色的沙丘上,形成了一条黄色的带子。

工作组专家介绍说,沙漠蝗虫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区,食性广,迁飞能力强,比我国常见的蝗虫体型大,破坏力也更强。这一轮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一部分向西影响了非洲东部,另一部分则向东飞到了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

看到中国工作组在田间地头忙活,萨米和阿斯加尔露出了笑容,“我们相信中国专家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一旁的旁遮普省农业部长安宗·阿里告诉记者,旁遮普省中部地区是巴基斯坦的“粮袋子”,但土壤、气候和植被都非常适合沙漠蝗虫繁殖,“中国工作组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来消除蝗虫的威胁”。

在农田的另一边,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现场解剖了几只雌性蝗虫,查看虫卵成熟度以及体内是否有寄生虫或疾病。“如果虫体内有寄生虫或者自然带病,就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寄生虫或病菌对沙漠蝗虫进行生物防治。”工作组成员、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副站长王同伟在一旁介绍说。

张龙说,现在大部分蝗虫正在交配,有一部分已经开始产卵。“蝗虫产卵后会很快死亡,而治理虫卵仍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只能等下一代蝗虫孵化出来,在成虫之前进行大规模消杀。”

在胡沙布相邻的珀格尔地区,当地农业官员带着工作组查看了一处因雨水冲刷而暴露在外的蝗虫产卵地。在约0.25平方米的沙地上露出了超过50个蝗虫卵袋。每个卵袋约有60颗卵。“如果这些卵还在地下,且气温和湿度合适的话,这就意味着将有超过3000只沙漠蝗虫幼虫会从这四分之一平米的地方出来。”工作组成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朱景全说。

工作组专家说,从考察过的几个地点来看,目前巴基斯坦的个别点上的蝗灾情况比较严重,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巴方无法监测蝗群数量、规模和行动轨迹,所以难以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巴基斯坦蝗虫和受灾情况。但根据沙漠蝗虫的生活环境判断,此次肆虐全球多个国家的沙漠蝗灾影响我国的几率较小。

“我们现在已经制定了帮助巴基斯坦灭蝗的紧急援助方案,包括在农药和喷洒设备上给予支持,这主要是帮助巴方消杀现有的成虫,并为应对下一轮新孵化出的蝗虫做物资准备。”工作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告诉记者。

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护司长法拉克·纳兹表示,中国在巴基斯坦最需要的时候派工作组帮助我们防控蝗虫,把巴基斯坦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这是巴中友谊的又一例证。

中国专家:“牧鸭治蝗”不适用于巴基斯坦蝗灾

即时 | 2020-02-28 07:08

新华社巴基斯坦卡拉奇2月27日电(记者刘天 蒋超)正在巴基斯坦考察当地沙漠蝗灾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专家27日说,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规模暴发,“牧鸭治蝗”的方法不适用于解决这里现阶段的蝗灾问题。

工作组专家当天在此间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前有报道称将采用鸭子生物治蝗,这一方法可能是一些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但工作组并未将它纳入此次援巴防控蝗虫的方案中。

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说,“牧鸭治蝗”在中国一般在特殊条件下小规模使用,其使用范围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巴基斯坦沙漠蝗虫栖息地在高温干旱的沙漠地区,且目前蝗灾大规模暴发,须采取包括化学防治或微生物农药防治在内的大规模紧急措施,因此“牧鸭治蝗”不适用防治巴基斯坦当前蝗灾。

巴基斯坦去年以来遭受蝗灾侵害,多地粮食损失。收到巴方治蝗援助请求后,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于本月24日抵达卡拉奇。工作组专家认为来自阿拉伯半岛和巴基斯坦本土的沙漠蝗虫共同造成了这次蝗灾,但由于缺少翔实的观测记录,目前尚无法确定造成这次蝗灾蝗群的数量和规模。

目前,工作组已与巴联邦政府和受灾严重的信德省农业部门官员进行了蝗灾防控探讨,并前往巴基斯坦沙漠蝗虫夏季滋生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工作组还将前往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实地调研此次蝗灾规模和造成的损害,以最终确定防控方案。

工作组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包括来自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植保总站和中航国际的专家技术人员共8人。

国际社会亟须强化合作应对蝗灾

即时 | 2020-02-27 08:12

核心阅读

近期,20多个国家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其中位于东非的“非洲之角”国家灾情最为严重,当地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到严峻考验。目前东非蝗虫还在不断繁殖,新的一波蝗群即将来袭,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更有力措施共同应对蝗灾,避免人道主义危机的发生。

2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共同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正在肆虐的蝗虫灾害。

近几个月来,严重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东非灾情尤为严重。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气候预测与应用中心日前警告说,随着雨季来临,“非洲之角”的蝗虫产下的卵将在3月和4月形成新的蝗群,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灾情。

国际评级机构——

蝗灾将考验该地区国家的粮食储备能力

从去年12月起,严重蝗灾席卷了整个东非地区。目前蝗虫群已从原来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三国扩散到吉布提、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乌干达、南苏丹等国。

在社交媒体上,非洲蝗灾的视频被大量转发。蝗虫群如乌云般笼罩在庄稼地的画面触目惊心。“一小时内,它们就可以摧毁一切。”肯尼亚的一位农民感叹,尽管蝗群出现后,当地有关部门就开始喷洒杀虫剂,但这不足以挽救他的庄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说:“现在蝗虫群的面积已经能和一座大城市相比,这种现象每天都在恶化。”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随风飞行达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的进食量与3.5万人的口粮相当。蝗灾将令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的1200多万饥饿人口生活更加艰难。即将到来的第二轮蝗虫入侵也将威胁到东非地区2500万人的粮食供应。

蝗灾已让东非国家农业遭受重创。据估计,肯尼亚有超过7万公顷土地受灾;吉布提全国的农牧场中有80%以上遭侵害,28万人面临饥荒;埃塞俄比亚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2200多万人口的粮食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在南苏丹,蝗灾可能会使业已紧张的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东非地区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除肯尼亚以外,东非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数的65%以上。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最新报告指出,蝗灾将考验该地区国家现有的粮食储备能力,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压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

必须抓住防治“窗口期”迅速行动

飞机大面积喷洒杀虫剂被视作抗击蝗灾最有效的手段,东非多国已出动军队参与抗灾。乌干达军方动员1000名陆军士兵帮助应对蝗灾,但乌干达农业部国务部长阿格雷·巴吉尔坦言,由于沙漠蝗虫来得比预计早,政府还未来得及购买用于喷洒农药的直升机和无人机。

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着非洲国家的防治能力。埃塞俄比亚仅有3架喷洒杀虫剂的飞机,肯尼亚仅有5架。肯尼亚农业首席秘书哈马迪·博加表示,由于当地公司“没有大量农药库存”,杀虫工作推进缓慢。而在遭受饥荒的厄立特里亚、南苏丹等国,根本无力进行有组织的空中喷洒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蝗虫继续在东非地区肆虐,导致应对成本翻番,目前至少需要1.38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已为帮助该地区抵御蝗灾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但至今只落实了2000万美元,且一半来自联合国应急基金。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当3月雨季来临,东非大部分地区植被长出来后,蝗虫的数量可能迅速增长500倍。这意味着,一旦错过了目前的防治“窗口期”,东非地区可能暴发更大规模的蝗灾,将对今年的粮食生产造成毁灭性影响。“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避免全面灾难的暴发。”屈冬玉最近在媒体上呼吁。

对于如何防治新一轮蝗灾,“全球防治蝗虫倡议”成员、法国科学家西里尔· 皮乌认为,建立预防性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蝗虫通常成群分布在降雨良好的半干旱地区,通过远程监测土壤湿度可以比仅观察植被变化提前3至4周预警”。皮乌建议,各国需要有专门机构尽早跟踪和定位蝗虫的分布、生长阶段和种群大小等,在蝗虫成群聚集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用生物农药将还未长出翅膀的蝗虫杀灭。

气象学家——

气候变动导致极端天气多发加剧灾害

西非和萨赫勒地区在历史上是沙漠蝗虫灾害的频发地,但像目前如此大规模的灾情并不多见,上一次粮农组织对非洲国家发布严重蝗灾警告要追溯到2003年至2005年。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蝗灾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密不可分,罕见的长时间降水为蝗虫繁殖带来有利条件。古特雷斯在不久前闭幕的非盟峰会上说,影响非洲许多地区的蝗虫数量和规模是空前的,气候变化是加剧蝗灾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蝗虫防治专家基思·克雷斯曼分析认为,印度洋上空气旋活动频率的增加,与“非洲之角”蝗虫群的增殖有着直接关系。根据克雷斯曼的研究,沙漠蝗虫危机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一个热带气旋越过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片空旷沙漠,在沙丘间形成了短暂的湖泊,沙漠蝗虫借此繁殖。5个月后,另一个热带气旋导致也门和阿曼边界附近的降雨增加,使得蝗群进一步向西行进并产卵。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虫卵的繁殖能力可以是前一代的20倍。到了2019年夏天,蝗群越过红海和亚丁湾抵达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东非地区异常的强烈降雨让蝗虫规模急剧扩张,形成现在的严重灾害。

东非蝗灾的形成证明,气候变化正在让全球不同地区产生连锁反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文章引用了气象学家鲍勃·汉森的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让印度洋上的类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增加。当地球升高1.5摄氏度时,这种现象就会成倍发生,给阿拉伯半岛和东非带来暴雨,也会造成澳大利亚的高温干旱,引发森林大火。文章总结道,“人类活动使海洋环流模式发生了不利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异常的自然现象”。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影响,专家呼吁,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考验人类生存环境的种种危机。(吕强)

蝗灾肆虐多国 大自然敲响警钟

即时 | 2020-02-27 06:35

多国遭遇的沙漠蝗虫灾害已持续数月,其影响仍在继续扩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5日说,沙漠蝗虫灾害已蔓延至刚果(金),这是1944年以来,蝗灾首次袭击这个中非国家。面对肆虐的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协助应对。

面对蝗灾,国际社会需采取有力措施共同应对,同时要认识到气候变化在这一自然灾害背后的“推手”作用。分析人士指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新闻事实】

近几个月来,多国遭受蝗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这次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4日发布的最新情况报告,在非洲之角,特别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情况令人极为担忧,沙漠蝗虫在这片区域广泛繁殖,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将形成新的种群。20日至21日,受强季风影响,大量蝗群抵达海湾地区沿岸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25日共同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正在肆虐的蝗虫灾害。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25日表示,蝗虫继续在东非地区肆虐,导致应对成本已经翻番,达到1.38亿美元。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说,仅应对蝗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其成本就将比目前阻止蝗灾扩大的成本高出至少15倍。

【深度分析】

沙漠蝗虫在其跨境迁徙中吞噬了数百万公顷的植被,加剧了受灾地区本已脆弱的粮食安全状况,非洲之角国家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发布报告称,东非地区多为自给性农业,并且膳食结构以未加工食品和新鲜食品为主,此次蝗灾毁坏了大量作物,预计将给东非国家的食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增加通胀风险。

联合国粮农组织沙漠蝗虫信息处表示,随着4月初新蝗群的出现,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控制,到今年6月沙漠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长500倍,并有可能继续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的30个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本月闭幕的非盟峰会上说,影响非洲许多地区的蝗虫数量和规模是空前的,气候变化是加剧蝗虫危机的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东非地区常年干旱,但2019年是异常潮湿的一年,印度洋的温暖水域产生了大量热带气旋,造成大量降雨,这为蝗虫繁殖创造了“特殊”条件。海洋变暖,部分由一种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的现象导致;同时也归因于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海洋温度上升。

此外,近期的飓风也是导致此次蝗灾的一个因素。分析人士认为,过去10年里印度洋上的飓风活动越来越频繁。

【即时评论】

蝗灾对受灾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计构成了威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蝗灾,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庄稼被破坏等问题。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蝗灾,避免人道主义危机。

与此同时,此次蝗灾还向人类再次敲响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警钟。各国要提高警惕,不能抱有事不关己的侥幸心态,更不能忽视气候变化这一“背后推手”的作用。

【背景链接】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据悉,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近几个月来,沙漠蝗虫侵袭东非,破坏庄稼和牧草,部分受灾地区原本就因干旱和武装冲突粮食短缺,沙漠蝗虫的肆虐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

蝗灾同样波及了东非以外地区。联合国粮农组织说,红海两岸蝗灾规模继续扩大,向邻近地区蔓延,目前已影响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伊朗。巴基斯坦也因蝗灾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进入灭蝗国家紧急状态。(参与记者:徐超、林远、储信艳、丁蕾、白林、陈丹、冯玉婧;编辑:马晓燕)

联合国机构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资金应对蝗灾

即时 | 2020-02-26 07:11

新华社联合国2月25日电(记者 林远)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25日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当天共同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正在肆虐的蝗虫灾害。

近几个月来,多个国家遭受沙漠蝗虫灾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这次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

迪雅里克说,粮农组织曾在1月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之角地区抵御蝗虫侵袭,但是这项筹款的进度过于缓慢,到目前为止只收到捐款或承诺捐款3300万美元。

迪雅里克表示,三位联合国机构负责人认为,蝗虫继续在东非地区肆虐,导致应对成本已经翻番,达到1.38亿美元。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说,仅应对蝗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其成本就将比目前阻止蝗灾扩大的成本高出至少15倍。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据悉,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 为巴方提供技术支持

即时 | 2020-02-25 09:22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期,巴基斯坦暴发沙漠蝗虫灾害,对巴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中国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根据巴方需求,制定了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保总站派员组成,将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开展蝗灾实地调研,并为巴方提供蝗灾防治技术支持。

蝗灾肆虐非洲之角 联合国提醒关注粮食安全

即时 | 2020-02-19 17:13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综合消息:去年12月以来,一场肆虐东非地区的蝗灾拉响了全球警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三国已因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虫还在不断繁殖,预计在3月和4月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联合国机构提醒,国际社会亟须关注东非国家可能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采取措施共同应对。

蝗灾肆虐全球 东非灾情最重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介绍,此轮全球蝗灾是由沙漠蝗虫造成,这种蝗虫通常只出现在非洲半干旱和干旱的沙漠地区,有利于其生存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种害虫在东非、西南亚和红海周围地区广泛繁殖。根据FAO日前发布的报告,这场不断恶化的蝗灾席卷了20多个国家,蝗虫渡过红海侵入中东数国,之后又跃过巴基斯坦国境线,直侵印度,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

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光是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的沙漠蝗虫数量就已达到约3600亿只。美联社消息称,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遭遇了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

据吉布提和FAO共同发布的报告,全国1700个农牧场中有80%以上被蝗虫侵害,全国100多万人口中有28万人面临饥荒。另据FAO估计,肯尼亚有超过7万公顷土地受灾。联合国官员警告说,在未来几周更多降雨为新一代蝗虫带来新鲜植被之前,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如果任蝗虫在东非发展,在旱季到来之前,蝗虫数量有可能增长至现有数量的500倍。

国际组织提醒关注粮食安全

蝗灾给东非多国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引发相关的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动荡。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有专家预测,由于新一代蝗群将在3月份的种植季节和夏季的收获季节同时出现,这场蝗灾将引发严重的粮食短缺以及与粮食安全有关的巨大影响。

“比起经济困难,这更是一场人道主义危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昆虫学研究博物馆高级博物馆科学家道格·雅内加(Doug Yanega)告诉《新闻周刊》:“这些蝗群正威胁着人们的粮食供应和生计。非洲之角地区本就存在饥饿问题,一旦蝗虫摧毁他们的庄稼,这一问题将雪上加霜。”

专家们还担心,这些影响会蔓延到人际冲突中,引发人道主义危机。FAO网站消息称,在南苏丹,许多地区已经陷入紧急粮食不安全状况,沙漠蝗虫的出现可能会使草场和农作物被破坏殆尽,导致业已紧急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FAO紧急应变主任多米尼克·伯根(Dominique Burgeon)对美联社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中喷洒来阻止蝗虫群,蝗灾爆发可能会演变成瘟疫,“如果引发瘟疫,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控制。”。

联合国机构呼吁国际社会对非洲蝗灾做出迅速反应,向受灾的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并有效控制蝗灾蔓延。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负责人洛科克在纽约举行的一次简报会上警告说:“1300万人已经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该地区再也承受不起冲击。”他呼吁有关国家、国际社会、捐助者立即开始行动,“否则我们很可能面临一场灾难”。

日前,FAO已经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之角地区抵御蝗虫侵袭,但目前只落实了2000万美元的筹款,且其中一半来自联合国应急基金。该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希望各国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如不迅速采取行动,人类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此次全球与蝗灾斗争的长期性不容忽视。(完)

沙漠蝗直接进入中国内陆可能性极小 仍须警惕

即时 | 2020-02-19 06:51

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可能性极小

专家表示仍须警惕

本报北京2月18日电(记者杨舒)近期非洲暴发沙漠蝗灾,并有向亚洲蔓延趋势,其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成为许多公众关注的问题。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地形原因,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如果沙漠蝗在境外得不到有效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仍须警惕。

张泽华介绍,沙漠蝗虫被认为是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警告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约3600亿只,“非洲之角”的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今春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扩散为害区域可到达缅甸西南部。

张泽华分析,我国西藏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边境接壤区域为沙漠蝗扩散区,但由于环境、气候、食物的局限,对我国境内农业生产威胁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他同时指出,5月为沙漠蝗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沙漠蝗在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6、7月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概率将升高。

严重蝗灾威胁非洲之角粮食安全

即时 | 2020-02-18 16:07

新华社内罗毕2月18日电 (国际观察)严重蝗灾威胁非洲之角粮食安全

新华社记者白林 王守宝 张改萍

近几个月来,非洲之角遭受沙漠蝗虫灾害,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为25年来最严重,而肯尼亚为70年来最严重。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虫还在不断繁殖,在3月和4月会形成新的蝗虫群,恐进一步加剧灾情。

蝗虫肆虐令地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共同应对蝗灾,避免人道主义危机。

东非灾情严重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据悉,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这次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光是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的沙漠蝗虫数量就已达到约3600亿只。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不久前闭幕的非盟峰会上说,影响非洲许多地区的蝗虫数量和规模是空前的,气候变化是加剧蝗虫危机的重要因素。

肯尼亚中部恩布郡农民贝亚特丽斯·恩加里对记者说:“成千上万的蝗虫落在我的农场……我去年花了10.5万先令(约1050美元)来种庄稼,希望今年能产量翻番,但现在全都毁了。”

乌干达农业部作物生产助理专员约翰·洛登戈科尔说,更大的危险将发生在3月和4月,此时沙漠蝗虫产卵孵化,而这正是种植农作物的时候。

蝗虫还跨过红海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虽然目前印度蝗灾基本结束,但印度政府发布预警称,今年6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或将迎来更严重蝗灾。

造成多重危害

蝗灾给东非多国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使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据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统计,该国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2200多万人口的粮食短缺问题更加严峻。

据吉布提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发布的报告,全国1700个农牧场中有80%以上被蝗虫侵害,全国100多万人口中有28万人面临饥荒。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肯尼亚有超过7万公顷土地受灾。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多日前在非盟峰会期间表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2.39亿人正遭受饥荒和营养不良,蝗虫灾害进一步加剧了非洲人道主义危机。

蝗灾还将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报告,东非地区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除肯尼亚以外,东非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数的65%以上。

报告说,在以农业为生的东非地区,蝗灾毁坏了大量作物,预计将给东非国家的食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增加通胀风险,而长期可能将加剧东非地区社会动荡。

亟待国际合作

面对蝗灾,一些东非国家的地方政府从空中洒药,一些民众采取敲击锅碗瓢盆等土办法,但都收效甚微。

乌干达农业部国务部长阿格雷·巴吉尔说,由于沙漠蝗虫来得比预计早,政府还未来得及购买用于喷洒农药的直升飞机和无人机,乌干达军方已动员1000名陆军士兵帮助应对蝗灾。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联合国官员的话说,去年年底,东非遭遇了反常的暴雨,原本半干旱的地区被淹,这样的条件有利于蝗虫繁殖。如果灾情得不到控制,可能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的30个国家。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说,蝗虫入侵将使非洲之角大约19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安全风险。洛科克呼吁有关国家、国际社会、捐助者立即开始行动,“否则我们很可能面临一场灾难”。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之角地区抵御蝗虫侵袭,但目前只落实了2000万美元的筹款,且其中一半来自联合国应急基金。该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采取行动,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乌干达代表安东尼奥·克里多建议相关国家创建一个信息系统,以了解蝗虫的位置、生长阶段、种群的大小等,为采取措施提供信息。(参与记者:曹凯、丁蕾)

蝗灾侵袭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

即时 | 2020-02-18 09:31

据印度媒体报道,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印度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遭受严重蝗灾袭击,受灾面积超过20万公顷,近三成农作物受损,数十万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2月17日,印度农业部门组织工作组赴灾区调研,评估此次蝗灾的影响。

印度农业和农民福祉部国务部长卡拉什·乔达里表示,印度已做好应对蝗灾的准备,并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抗灾。印度中央政府近期将集中新购60台配备最新技术的专用喷雾器,同时配合直升机和无人机作业,对受灾地区进行空中农药喷洒。

除印度之外,巴基斯坦东部地区也持续遭到蝗灾侵袭,棉花、小麦、玉米等大量农作物受损。今年早些时候,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蝗灾,保护农作物和农民利益。目前,印度还与巴基斯坦举行了五次高级别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共同抗击蝗灾。

此前,东非地区蝗灾肆虐,导致当地粮食危机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造成此次蝗灾的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蝗灾最严重时1平方公里内最多可达数千万只蝗虫,一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3.5万人的口粮。

粮农组织官员已经分别访问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当地应对蝗灾提供支持。粮农组织首席蝗虫专家基思·克雷斯曼称赞印度政府为遏制灾情所作的努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巴基斯坦的蝗灾情况目前已得到控制,但“我们必须尽快开展工作”,调动空军力量以空中喷雾控制虫群。否则到4月份蝗群大量增加时,将带来更大破坏。粮农组织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蝗虫防治技术合作项目协议,粮农组织将为蝗虫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向巴基斯坦提供70万美元,用于对抗蝗灾的应急措施。

印度农业专家德拉克·夏尔玛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蝗灾对印度本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影响较大,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将进一步影响南亚其他国家。夏尔玛认为,此次蝗灾主要在南亚、西亚、东非等地暴发。尽管粮农组织事先对此进行了预警,但对印巴而言仍显得有些准备不足。他表示,在印巴两国肆虐的蝗虫属于沙漠蝗虫,考虑到该地区的地形条件,蝗虫经印度或巴基斯坦向中国境内迁入的可能性很小。

东非蝗灾蔓延 是谁吹响了蝗虫的"冲锋号"

即时 | 2020-02-18 07:10

东非蝗灾蔓延至南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已经成灾

是谁吹响了几千亿只蝗虫的“冲锋号”

在肯尼亚东部,蝗虫形成了一个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覆盖面积逾2000平方公里。此次蝗虫大军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

本月,东非多个国家遭受严重蝗灾侵袭,受灾人口超过千万。近日,凭借着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几千亿只蝗虫从非洲蔓延至中东地区,并直抵南亚进入印巴,逼近我国。

引起蝗灾的主角就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下的成员,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万多种,在中国有300多种。

一只蝗虫不可怕,千亿蝗虫却能摧枯拉朽,蝗灾来时,密密麻麻的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种身披“利甲”的昆虫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坏能力?面对“蝗恐”来袭,人类的防御武器在哪里?

几千亿蝗虫将给农业带来沉重打击

2019年年底开始,这场蝗灾就已经在东非地区酝酿蔓延。到目前为止,1000多万东非民众身陷蝗虫肆虐之地,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为此,联合国已发出警告,必须快速行动消灭蝗灾,否则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蝗灾与水灾、旱灾齐名,并称为人类农业的三大自然灾害。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林指出,除南极洲和亚欧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全球均受蝗灾侵袭,其中破坏力最大的,就是这次东非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

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特聘工程师张志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种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超强的蝗虫,偏偏又食量惊人。”

资料记载,1958年,索马里4亿只沙漠蝗虫肆虐,扩散达l000平方公里,这些蝗虫一天就能吃掉8万吨粮食,而这个数字,是40万人一年的口粮。

而本次蝗灾,有媒体记者在肯尼亚东部用飞行器拍到,蝗虫形成了一个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覆盖面积逾20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可容纳1.5亿只沙漠蝗虫计算,那么这个蝗虫群的数量将可达到3000亿只。

张志刚说:“这次蝗灾,蝗虫的移动速度和迁徙范围都很惊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示,此次蝗虫大军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6月,届时蝗虫数量将再增长500倍。媒体报道显示,一些蝗群已经开始在东非地区产卵,预计4月初形成新的蝗群。

严重蝗灾与干旱气候、环境破坏有关

人类很早就发现,严重的蝗灾往往伴随着干旱的气候,我国古代的相关书籍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科研人员指出,蝗虫喜温暖干燥,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张志刚介绍:“尽管暴发蝗灾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是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干旱肯定是重要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和非洲干旱的环境为沙漠蝗虫提供了温床。土壤含水量降低,蝗虫产卵数就会大大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又有50—80粒卵,这么算下来,每平方米就有20万—40万粒卵。以内蒙古为例,如果上年为暖冬,次年草原上往往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蝗灾。”

除了环境温湿度和气候,蝗虫也有自身的成灾“硬件”。研究表明,凡是能够成灾的蝗虫,都是繁殖速度快、繁殖后代多的品种,这类蝗虫具有明显的食性大、食量多、扩散迁徙能力强等生态学特征,而这些特性会直接导致蝗灾迅速暴发、不易控防。

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诱发蝗灾的原因之一。张志刚以北方草原蝗灾为例向记者解释说:“在草原上,百灵鸟是蝗虫的天敌,但是随着人类对百灵鸟的大规模捕杀和对草原生态的负面影响,百灵鸟已濒临绝迹,生态链关键环节的要素缺失,使蝗虫没有了天敌,肆意繁殖。”而兴修水利不当、植被管理有失,也会导致蝗灾。典型案例当数2003年锡林郭勒草原蝗灾。当年,刚刚经过禁牧休牧有所恢复的草原遭遇蝗灾,六成以上的京津风沙源草场治理项目毁于一旦。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蝗虫数量激增的地方,正是草原上大片裸露的沙土地。

专家指出保护生态才是灭蝗“杀手锏”

近日,东非蝗灾已经蔓延至南亚地区,我国西南部邻国已经成灾。对此,有专家也在媒体发声,由于非洲沙漠蝗虫等外来物种的生存条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加上我国拥有喜马拉雅山脉等天然屏障,本次蝗灾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应积极准备防控措施。

说到蝗灾防控,张志刚坦言:“面对大灾,防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科技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防灾的效果,非洲屡遭蝗灾,与这些因素都有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基本完善的蝗灾灭防措施,会根据不同起因、不同地域,因事为制、因地制宜。

张志刚说:“药物灭杀的方式虽然见效快,但在灭杀蝗虫的同时,会破坏生态链,对地区整体生态有较大负面影响。”

为此科学家又想出了其他消灭蝗虫的方法。

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降低其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之间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因此破坏蝗虫的生存繁殖环境是科学有效消灭蝗虫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在水边大量种植草木,减少裸露土地,减少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环境,使蝗虫无处产卵。

还可以在蝗虫繁殖季节,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阻止其繁殖。实践表明,单性别诱杀的方法,更适合诱杀雌性蝗虫,因为科学家在一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不交配也能繁殖后代,而且后代都是雌性。

“此外,还可以在蝗虫大量繁殖的环境内培育和引进蝗虫天敌消灭蝗虫。”张志刚说。

他认为,蝗灾的暴发没有周期性,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更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蝗灾的暴发是某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发生恶化的预告和风向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蝗灾防治手段都是权宜之计,治标而不能治本,不论学术界如何探究蝗虫的生物习性和蝗灾的成因,有一点可以肯定,珍爱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减缓地球变暖的步伐,才是避免蝗灾大规模暴发的根本所在。”

相关链接

别“蝗恐”,我国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表示,我国云南曾有沙漠蝗虫危害的记录,因此要密切关注此次蝗灾蝗虫的迁飞路径,以及是否有新的本地虫源的参与。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透露,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