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蓬勃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资  讯 

青年学生直播“带货” 湖北秭归脐橙大卖

即时 | 2020-05-19 10:58

“为鄂助力,为湖北拼单!”“让我们一起为湖北助力打call!”日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千名学生同时开启网络直播,为湖北“带货”,助力湖北秭归脐橙、茶叶等农特产品的销售。近百位高人气“网红”也积极响应该校号召为湖北拼单,吸引消费者购买湖北滞销农产品。

“大家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秭归脐橙!咱们的橙子具有果实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郁味甜的特点,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橘颂》就赞颂过它!”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佳佳对着直播镜头介绍湖北秭归土特产,两小时直播,全网53万人次观看,累计销售橙子10.5万斤,销售额达63万元。

作为一名有100多万粉丝的青年大学生,陈佳佳说:“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湖北经济复苏,出一分力,非常荣幸。”

与此同时,身处南京的该校学生陈忠强也在为秭归脐橙直播带货。陈忠强此前有过直播带货经验,卖出了不少产品,商品月销售额近200万元。这次学校号召为湖北秭归地区带货直播,他先后推掉了100多万元的直播订单,专心对秭归脐橙的历史进行梳理,花了一周时间反复琢磨直播稿,拍摄制作了预热短视频,并在直播时穿插了即兴rap、呼啦圈表演等才艺展示。

“能为湖北秭归的农民伯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这一个个订单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陈忠强说。

据了解,江苏是对口支援湖北宜昌秭归县的重点省份,多年来扬州市深入秭归开展对口支援。此次受疫情影响,宜昌秭归农产品销售遇到困难,该校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秭归当地政府,利用学校电商直播学院优势,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助力秭归经济复苏。

该校的创业导师崔磊表示,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带货,既能锻炼自己,又可奉献爱心,能为创业打好基础。

“非常感谢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橙子卖出去了,悬着的心也放下了。直播让我们长了见识,以后也可以尝试自己开直播卖橙子。”来自秭归县的果农胡师傅有些兴奋。

当日,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夏家刚也在直播连线现场对大学生们的公益直播活动表示感谢。他说,有了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相信宜昌三峡库区移民一定能够打赢复工复产、经济复苏这场战役。

该校党委书记刘金存说,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直播“带货”,更是想让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贡献力量,展示青年的责任担当。

武汉“逆行者”楼威辰:我就是想帮助大家实现“愿望清单”

即时 | 2020-05-19 10:56

新华社杭州5月18日电 题:武汉“逆行者”楼威辰:我就是想帮助大家实现“愿望清单”

新华社记者殷晓圣

“不必记得我的名字,只需要记住武汉最危难的时候,从中国东南小镇来了一个诗人,奋战74天,直到城门开。”当楼威辰写下这段微博时,他已经在武汉当了74天志愿者。

楼威辰是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一名广告从业者,“95后”的他这是头一回做志愿者。

汽车仪表盘记录显示,截至4月8日,疫情期间他在武汉跑了近10000公里,买来不到两年的汽车底盘差点因变形而报废。

时间闪回到今年春节,这位充满理想主义、努力把生活活成诗的青年,在大年初一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支援武汉。

从没去过武汉,只在网上看见过黄鹤楼,听说热干面和武汉鸭脖“味道不错”的楼威辰,只是因为除夕夜里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看到各方转发的“武汉告急”“医院物资紧缺”的消息,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原本我想去送口罩,送完回来过年。”年初一下午,楼威辰瞒着家人,带着一床被子、一根数据线和4000个口罩,驱车700多公里,冒雨连夜“逆行”武汉。“到了那我就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做一名志愿者。”

从零病例的“无疫区”浙江安吉赶到疫情的“震中”湖北武汉,很多人都说他是不是疯了。也有好友泼冷水,或想尽办法劝他回去:“武汉封城了,你根本就进不去。”“就算你去了武汉,又能做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后果?家里只有你一个独苗,断了香火怎么办?”

“也不是没做过最坏的打算。”楼威辰幼时父母离异,几年前父亲和爷爷又相继离世,奶奶成为他最亲的亲人,他最放不下的就是奶奶。尽管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进了武汉城。

楼威辰当晚就加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做一名搬运物资的志愿者。后来,为了更高效、直接地帮助疫情中的弱势群体,他索性自己一个人出来单干。

在武汉的74天,每天都像是上战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楼威辰说,一位志愿者朋友的母亲确诊新冠肺炎已有数日,病情严重,医院却一时派不出救护车。情况危急,他顾不得被传染,亲自送他们去了医院。

没想到送完这对母子第二天,楼威辰就感冒了,咳嗽、浑身无力……“难道我也‘中招’了?那天我把遗书都写好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原本平和沉稳的他也忽然变得激动起来。

没有防护服、护目镜,仅戴着一张口罩,楼威辰穿梭在武汉的角角落落:给孤寡老人送过饭菜,给一线医护人员当过“专车司机”,替外卖小哥送过外卖,还帮残障人士上门修过电闸……他就像是大家的“跑腿小哥”,使命必达。

“也有人说我是帮大家实现‘愿望清单’的‘英雄’。”楼威辰说,比如在武汉几乎没有店铺营业的时候,他找遍大街小巷买到一束鲜花,在情人节当天,替一位男生送给在武汉的女友。他也曾穿过整个武汉城去接一位蛋糕房的老板,只为请他做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奋战在一线的护士。

“在我眼里,花不只是花,蛋糕也不仅仅是食物,它们是希望。在疫情笼罩的长夜里,我想让人们知道,这个社会还在正常运转,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楼威辰在武汉期间自称“星辰之子”。他坦言,起这个名字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让受助者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

“世上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不过都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只是比别人多咬了几次牙而已。”楼威辰说。由于做志愿者不能返回家乡复工,楼威辰丢了工作;不仅花光了身上的积蓄,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为了省钱,他每天只吃一顿方便面;有一次去医院送药,他穿着好心人捐赠的防护服拍照留念,引来了网络一片质问——“你能干什么?你在那儿不是给人添乱吗?”“做什么志愿者,浪费医用资源!”外界的质疑、身心疲惫和债务漏洞,一次次的挑战,楼威辰都咬牙扛了下来。

“大灾之下,人是多么渺小。”在楼威辰的感召下,许多听说他的故事和他曾帮助过的人纷纷加入他的志愿者队伍。起初是七八人,后来壮大到二十多人。这支团队白天在线上搜集、处理各种求助信息,晚上则规划好第二天的救助路线,效率和精准度也因此大大提升。

“萤火志愿团”——这是楼威辰给团队起的名字,“一只萤火虫的光可能很微弱,但是一群萤火虫就能汇聚成星河照亮黑夜。尽管没有月亮那么耀眼,我们依然愿意做燃起希望的萤火,顺着这道光,你就能找到自己的黎明。”

如今,离开武汉已经一个多月,楼威辰正在家乡筹划成立公益组织,他要把这份光热继续传递下去。

不惧风雨 危中寻机——安徽“90后”创客们的筑梦空间

即时 | 2020-05-19 10:56

新华社合肥5月16日电题:不惧风雨 危中寻机——安徽“90后”创客们的筑梦空间

新华社记者 王菲

“今天比较了两家商场内的店铺,位置、客流量都还满意,准备再开第二家松鼠联盟小店。”阳光、自信、充满干劲,学产品设计出身的王靖是一位标准的“90后”创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靖和众多“90后”创客们一样,在危机中找寻新的机遇,拓展自己的“筑梦空间”。

上百种三只松鼠品牌休闲食品摆放得整齐悦目,店堂内外憨态可掬的松鼠公仔、手绘漫画洋溢健康、乐观的气息,地处芜湖弋江区的这家小而美的三只松鼠联盟店虽然空间不大,却承载着王靖的创业梦想。

“创新联盟生态,助力年轻人‘低门槛’创业,将想创业、有拼劲、善创新的小伙伴聚集在数字化产业联盟的事业版图上,共同发展。”三只松鼠公司董秘潘道伟说,目前全国已培育了397家松鼠联盟小店。

作为一家员工平均年龄不满27岁的“年轻”企业,三只松鼠公司通过自身的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大批像王靖一样的“90后”拥抱创业梦想。

“趁年轻想好好闯一闯,即使失败对自己也是个锻炼。”王靖说,对年轻人来说,三只松鼠公司本身也是一个创业成功的典范。

通过网上申请、笔试、面试,2019年,王靖从两千多名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只松鼠创新联盟生态圈内的一名创客。有三只松鼠公司的赋能培育,加上自身积累的创业经验,王靖在创业路上“跑”得飞快,一年时间不到,他就收回了创业投资。

然而意想不到的疫情袭来,停业、货品积压,压得王靖措手不及。困境中,政府、公司、房东纷纷向他伸出援手:减免税费、回收部分积压货品、减免房租……来自各方的帮助让王靖重拾信心,也让这位“90后”年轻人更加懂得感恩和担当,疫情期间他主动向医院等疫情防控机构捐赠了1万多元的年货。

春天里,王靖的松鼠联盟小店重新启动,客流量逐步回升。

“疫情下行业面临洗牌,不少商场里的门店空了出来,租金也比疫情前便宜很多,趁这个机会准备发展第二家联盟店。”王靖说,疫情终会过去,迎难而上才有机会。

在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春潮驱动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绿树环绕,鸟鸣啁啾,芜湖弋江区科技产业园内环境宜人,驻扎其中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成为年轻人创业创新的“苗圃”。

“疫情期间,我们快速建立了孵化服务的云上平台,将以前的创业培训全部搬到线上,年轻创客们对云上孵化接受得非常快。目前全省在孵化的企业有230多家。”作为国家级皖江云众创空间联合创始人,法学硕士毕业的刘傲也是一位“90后”创客,如今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创客背后的服务者”。

“我从大学就开始创业,所以我更了解创业者的需求和痛点。”刘傲说,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冷静应对,疫情下我们一方面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强线上辅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疫情结束后的“触底反弹”做好准备。

让刘傲颇感欣喜的是,疫情阴霾过后,一批在创业“苗圃”中孵化的年轻企业经历“风雨”考验,成长得更加茁壮。

“4月下旬我们的线上销售开始达到去年的高峰,目前我们在加快拓展自己的产品线,同时也在尝试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从6个人的创业小团队、几百万元的年销售额,到如今拥有60名员工、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的埠威电子商务公司,“90后”创客李威在皖江云众创空间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5年。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1亿元销售额。”李威说,“创业磨炼了我的意志,我会沿着自己的目标扎扎实实走下去。”

“90后”特警延迟婚期走向抗疫战场:击退疫情再团圆

即时 | 2020-05-19 10:55

(抗击新冠肺炎)“90后”特警延迟婚期走向抗疫战场:击退疫情再团圆

中新网吉林5月18日电 (石洪宇)一向行事稳妥的白宇航食言了。如果舒兰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疫情,17日这天他应该是婚礼的主角。“我们本来计划办一个简单的小仪式,现在只能推迟了。”

白宇航是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民警。18日早上8点钟,在舒兰高速路口与同事完成交班后,他便立即返回酒店进行自我隔离。除了警械,他在上车前又检查了一遍口罩和护目镜。“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他支援舒兰抗击疫情的第9天。舒兰管控急需警力,白宇航主动报名。“我是预备党员,再一个我比较年轻,经验和体力上都有保证。”有5年工作经验的白宇航说。

在吉林市的主要街路上,他经常拉载两名同事巡逻,他们会对形迹可疑人员及车辆进行排查。一次一辆轿车走走停停引起白宇航的注意,上前排查发现对方是酒驾。

白宇航在工作方面很少让人担心,未婚妻王馨玉支持他的决定,但也挂念他的平安。“每次微信响起,我就知道是他报平安了。”王馨玉在长春工作,两人还未来得及见一面,白宇航便已出发。

5月的吉林地区昼夜温差很大,白天20多摄氏度,夜间只有一半的温度。5月9日以来,白宇航和同事们昼夜值守在舒兰市的“大门口”,检查过往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证,维持现场秩序,承担12小时一班的执勤任务。

夜晚最为难熬,这是对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又冷又困时,他和彻夜值守的医护人员相互打气。他曾说起,自己要结婚了,媳妇是个漂亮又可爱的姑娘。

18日的执勤结束,全身消毒后的白宇航回到了宾馆。躺在床上的他盼着早日击退疫情,和未婚妻办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完)

【青春蓬勃力量】在战疫中书写担当 在奋斗中追逐理想

即时 | 2020-05-19 10:54

青春,总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大批年轻医护人员勇敢逆行,践行责任、担当和使命;千千万万个“90后”“00后”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3月23日,部分志愿者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街的石化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合影。(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邓浩/摄)

在战疫中书写担当

“如果谈自私,我是有爱的人要守护。如果谈信仰,我是义无反顾的……”这是驰援武汉的“90后”辽宁护士曲慧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家国重托,义不容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4名福建“90后”护士蔡笔锋、吴伟强、吴丽榕、游岚岚临行前留下了寄语。

不畏艰难,不惧生死,逆行战“疫”,这是青年一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数据统计,从除夕之夜开始,“逆行”湖北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高达12000名,接近全体援鄂医护人员的三分之一。除此以外,还有很多“90后”幕后英雄战斗在基层。他们是下沉一线、落实群防群控的基层干部,维持秩序、全力以赴筑起安全屏障的人民警察,“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的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居民生活的快递小哥……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在抗疫一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疫情暴发初期,一条“你的专业可以为抗疫做什么”的提问登上了微博热搜。一位“90后”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大年初一当天回复消息到夜里2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病情,让大家减少恐慌。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自发组织开展“防疫普法”微课堂,解答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知识。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众志成城共同战“疫”,这是青年一代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仿佛是一次“大考”,作为答题者的新时代青年们向国家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5月1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招聘专场,主播正在通过图片介绍企业工作环境。

在奋斗中追逐理想

通过“大考”对于青年来说,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给许多年轻人原本看得见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再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让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广大青年始终要有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不断锤炼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疫情一定会过去,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你当下的态度和作为,却可能影响自己未来的路。在这段特殊时期,有人陷入了彷徨和痛苦,也有人后发崛起,转向寻找新的职业机会。比如,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宅在家”的被动生活方式催生出在线商业和云端经济的火爆。那些会玩直播、懂电子竞技、掌握一定互联网技术的应届毕业生,应该是市场的“宠儿”。

危中寻机,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思路新奇又不乏勇气,大可迎难而上,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贵州、陕西、北京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通知,安排高校启动网络招聘活动,实施线上招聘。5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

机会还是很多的,对今年的毕业生来说,求职之路虽然稍显曲折,但还是要保持乐观态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线上招聘平台,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促就业政策,多关注由于疫情和科技发展而导致市场需求激增的新职业新岗位,积极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奋斗永远是开启梦想的钥匙。相比前辈,我们拥有更加丰厚的物质条件、更趋便捷的学习渠道、更为自由的成长空间,没有理由退缩。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将奋斗精神融入年轻的血液,我们收获的,必然是无悔青春,迎接我们的,必然是远大前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勇担时代重担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让青春在行胜于言中焕发光彩

福建逾10万名青年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即时 | 2020-05-05 08:04

截至4月底,全省共有逾10万名青年志愿者投身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志愿服务中,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战“疫”中的“志愿红”

东南网5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迅速组建了福建省防控疫情青年应急志愿服务队。

截至4月底,全省共有2300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0万名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相关志愿服务近50万人次,总服务时长约149万小时,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在疫情防控中,我省的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张忠亮表示。

琐事中的坚守

“大爷您好!我来帮您注册‘e防控’二维码吧。”接过老人家的手机,鲍刘鹏熟练操作起来。

从4月1日起,福州大学2019级土木工程学院的鲍刘鹏就开始在福州火车站参加志愿服务,主要帮助老年人及进城务工人员等在“e防控”微信小程序上进行注册。

“所有旅客要扫码才能出站。有些人不懂操作,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帮忙。”鲍刘鹏说,“我喜欢志愿服务,做志愿者很光荣。”

实际上,从1月29日开始,鲍刘鹏已经跟随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大队在社区协助测温、登记……2月中旬,得知福州大学“千人线上家教”活动招募志愿者,鲍刘鹏立即报名,将志愿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直到3月底,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他又重新开始了线下志愿服务。

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做的都是一些琐事。然而,琐碎事并不好做,甚至会不被理解。“因为注册‘e防控’二维码需要耗费点时间,有的旅客会不耐烦,对我们产生疑问,有的甚至直接发火。”鲍刘鹏说,自己有时候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能够帮到别人,便觉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了。

为奉献者奉献

“太感谢了,如果没有你,我在武汉就没办法安心工作。”对于志愿者谭佩,何香云充满感激。

原来,何香云是福建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由于援鄂,无法顾及家中事情。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共青团福建省委推出了“为奉献者奉献——前线有你后方有我”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对象是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物资采买、生活照料、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谭佩就是其中一位志愿者。

何香云的大女儿小琪今年高三。了解到小琪有课业辅导的需求,福州团市委马上为其对接了志愿者谭佩。谭佩是福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刚刚通过研究生考试初试的她正忙着准备复试和论文答辩。尽管学业压力不小,谭佩还是报名成为志愿者。

“小琪很聪明也很配合,但是她的空闲时间比较零散,我们就商量换种辅导模式,将原定的集中讲解改为答疑辅导。”谭佩说,为了确保不漏看小琪的信息,便把小琪的微信设为置顶。“小琪努力学习,她妈妈才能安心在前线战‘疫’。我觉得能参加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我们是在后方为‘最美逆行者’助力!”

西部放飞青春

张子莉是2019年福建派遣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是当地的防疫志愿者之一。

“我们值班的地方就是在室外支一张桌子,没有灯,只得靠附近楼墙体外侧的装饰灯照亮。值班时不敢多喝水,因为公厕离门岗太远了。”张子莉说,除了要忍受孤独和黑暗,还要和小区居民“斗智斗勇”。“有一次,一位大妈没戴口罩,看我忙着给其他居民测温、登记,就想偷偷溜出去。被我发现后,她撒腿就跑。我赶紧追上把她拦了下来。原来,她想去营业厅充话费,我就帮她在手机上完成了充值。”

严静,2019年福建派遣至西藏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昌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她也是这次在西藏防疫福建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

“我的岗位是在疫情防控材料收发组。因为人手不足,我还要同步完成原来的办公室后勤工作,有的时候还要帮助物资组接收和分发防疫物资。”严静说,2020年的春节,是她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度过的第一个春节。“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吃泡面的春节。因为工作繁忙,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每天都是凌晨2点后才到家。”

第一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严静切身体会到紧迫感。“常常凌晨两三点,睡得正熟的时候,一通电话打来,我就得从被窝里爬起来去机要局拿文件。西藏冬天的凌晨特别冷,但许多文件都是特急件或特提件,必须一拿到手就马上处理。”严静说,以单位为家、和文件为伴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无悔,“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愿意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90后:唱响战“疫”青春之歌

即时 | 2020-05-03 20:29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题:90后:唱响战“疫”青春之歌

新华社记者王晓丹、王莹、徐海波

17年前的“非典”中,他们被保护在身后。如今,在今年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蓬勃的力量、坚定的逆行、无悔的付出……在疫情面前,年轻的90后们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以身为盾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生动诠释了何为燃烧的青春、不悔的韶华。

“花式”抗疫的多面手

“对抗疫情,把手洗干净,口罩戴起,让病毒远去。”今年2月初,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出一首轻快的原创“防疫神曲”《让病毒远去》,不少网友听后纷纷直呼“洗脑”。

这首歌的作曲和演唱者是深圳市疾控中心规培医师华宇超。作为一名95后青年,他希望将防疫知识融进歌词中,曲风也偏向轻松流行,让大家听完后能记住。“我是学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很大程度要靠自己,缓解市民紧张情绪对防疫工作很有帮助。”他说。

身为疾控人的华宇超,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大学期间就组建乐队、写歌、参加演出。疫情期间,他在深圳市疾控中心先后参与了辅助流调和宣教工作。今年大年初三,他看到市疾控中心发布的一张宣传海报《防御“新型冠状病毒”人人要做8件事》,便有了结合海报内容创作歌曲的想法,“当时就是想通过自己擅长的音乐创作,为防疫工作做一点贡献。”他说。

在工作之余,华宇超还是一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走进社区防控一线,在小区门口辅助管理进出人员。2月底,他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参与了深圳团市委《深圳社区志愿服务歌》的谱曲、演唱工作。

在华宇超看来,歌曲只是一种传播载体,“这是我们年轻人用自己热爱的方式为大家普及防疫知识、为一线的工作者们加油鼓劲。”

迎难而上的逆行者

1992年出生的刘宪峰是一名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奋斗6年的“老战士”。今年2月2日,他主动请缨,作为辽宁省紧急组建的第二批支援湖北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成员奔赴一线。

启程之际,刘宪峰收到了住院的父亲发来的礼物——入党誓词。“我爸爸是名老党员,他告诉我关键时刻党员必须冲在前。”刘宪峰说。

医疗队刚到武汉时,正赶上收治患者的高峰,刘宪峰的第一个夜班就收治了11名重症患者。为了节约防护服,医疗队队员们不喝水、不上厕所,每个人都穿纸尿裤上岗。

南方没有集中供暖,为了防止病毒交叉感染,中央空调也被关闭,病房还需要经常通风。有时队员们为患者进行心脏按压或俯卧位通气,几个动作下来就会全身湿透,风一吹身体就感觉湿冷无比。

“只有特别难受的时候,我才会出去缓解几分钟,但是一回头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刘宪峰说,尽管水土不服、工作节奏紧张,但队员们再累也都坚持着,全力完成好救治任务。

在武汉,刘宪峰所在的医疗队完成了辽宁医疗队首例有创机械通气、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首例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高难度治疗,实现了连续32天“零死亡”。医疗队205名“白衣战士”中过半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其中90后就有15人。

挺身而出的反哺情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在家乡需要的时候,理应挺身而出。”27岁的医学博士赵志刚是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春节前,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工作的他返回老家探亲。今年2月初,看到疫情形势越发严峻,赵志刚在家里坐立不安,迫切希望就地增援家乡抗疫。

向领导报告后,单位对他增援家乡表示大力支持。2月8日,赵志刚向浠水县人民医院表达了自己希望参加抗疫工作的意愿。第二天,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赵志刚准时出现在浠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穿上白大褂,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急诊科是医院里最繁忙的科室之一,不仅工作强度大,还时常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待命。“救死扶伤是医者本能”,面对急诊科可能接诊疑似患者的风险,赵志刚从来没有害怕过,当仁不让地冲在了前头。

在急诊一线的10多天里,赵志刚只能偶尔晚上与家人视频聊天,“爸妈对我肯定有担心,但我是医生,他们也理解支持我的决定。”赵志刚说。

“用己所学,回报家乡。”这一直是赵志刚的梦想。“在家乡抗疫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飞扬青春力量 书写华彩篇章

即时 | 2020-05-15 11:14

回望百年征程,正是无数青年义无反顾、挥洒热血,激荡起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标注着民族史诗的一个个坐标。而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经受住了考验,成为闪耀的群体。这些父母眼中的孩子,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青春的合格答卷。

受惠于科技的进步,如今的青年们可以尽情地通过互联网表达和宣泄情感,但也是由于社交媒体的过度放大和传播,当代青年似乎总是被打上“丧”“宅”这类充满负能量的标签。有人批评,有人质疑,甚至有人摇头叹息。但如果愿意放下偏见,耐心审视,便不难发现:青年,仍然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仍然是我们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朝气的一支力量。

在疫情考验下,当代青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重担;在复工复产的大潮中,当代青年用炽热的干劲担纲领头。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埋头苦干,在服务群众的一线冲锋陷阵,在公益志愿服务路上扬起旗帜……青年的力量,在各行各业中绽放光彩,青春的光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耀光芒。当代青年,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每个时代的青年,都要属于自己的梦想。能够承担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正是被历史选中的一代。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这是一个草根也能逆袭的时代,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梦想正落地开花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的中国,赋予了当代青年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使得他们更有能力去高瞻远瞩,也更有智慧去脚踏实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今天,青年不是谨小慎微的看客,更不是固步自封的过客,他们要用自己的勇气、智慧与汗水,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青春有理想,青春有活力,青春更需奋斗,这就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接过五四精神的火炬,奔向未来的路途,今天的中国青年仍然会珍惜韶华、奋发有为,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去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让青春激扬新时代

即时 | 2020-05-15 10:54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国内一知名视频弹幕网站为青年打造的励志演讲短视频《后浪》在朋友圈火得一塌糊涂,《后浪》中的“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才能在多年后回忆的时候,用一句底气十足的‘青春无悔’挥别过往……”等“金句”更引起众多“以梦为马”的青年群体的深深共鸣!

青年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有人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记得100多年前,在华夏大地凄风苦雨的时刻,李大钊坚信属于中国的青春即将来临,在《青春》一文中,他寄语中国青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诚哉斯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回首来路,山高水长。曾几何时,青春是义无反顾的抉择,青春是不卑不亢的壮举,青春是忧国忧民的感叹,青春更是救国救民的情怀。不管是在救亡图存的火热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无数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他们用青春的活力、青年的执着,澎湃着向上生长的巨大动能,也为中国孕育着无限可能。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时代在变,但青年永远屹立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不变。在共青团中央近日授予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群体中,就蕴含着青春的蓬勃力量。在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大批“90后”“00后”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在抗疫战斗中白衣执甲、勇斗疫魔,以医者仁心造福人民群众,用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一大批基层青年团干部真情奉献,紧抓党的惠农富民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乡村青年人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一大批基层团组织冲锋在前,引领团员青年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

青春,就该这样精彩;芳华岁月,就该这样铸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追求昂霄耸壑的气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应该有淬火成钢、勇于担当,在荆棘中闯出新路的坚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该有面对惊涛骇浪,临危不惧、慷慨赴义的从容!

时间的佳酿如何醉人,唯有经历历练得之。新的时代,新的使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身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蔓延和世界经济形势,面对价值追求多样化、多元化的当下,青年更应该始终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以青春作桨、梦想为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开疆拓土”的阵地,就是绽放青春芳华的战场,青年的奋斗只有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缝对接,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没有哪一个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没有哪一个目标仅靠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如果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不仅遥遥无期,甚至已经拥有的“红利”也会慢慢失去。因为谁都知道,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莫让岁月蹉跎成为每一个青年的结局!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希望更多的青年能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在“后浪”的奔涌中,激扬出青春的力量!

弘扬志愿精神 点亮青春梦想

即时 | 2020-05-15 10:51

在新时代青年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染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防治难度最大的疫情之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数不清的志愿者,用平凡却不可或缺的工作汇聚起一股巨大的能量。他们的故事或许被广为传颂,或许默默无闻,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一样守护着他们心爱的城市。其中,青年志愿者就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进步刻录着青年的足迹、凝结着青年的奉献。在疫情防控中,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从重症病房到国门重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们奋战的身影。或许他们的岗位各异,工作有别,但他们却都在大力弘扬和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的点点微光,汇聚力量,温暖人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们用优秀的青春答卷证明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有志愿者说:“抗疫一线也是大学,志愿服务就是课堂。哪怕我能够做的只是像买菜、买药、拿快递这样微小的事情,但只要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就是有意义的。”据统计,近90天,“90后”对“志愿者服务”的搜索热度最高,“00后”次之;从关注“志愿者招募”相关问题的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47%,几乎占据半壁江山,“00后”占比25%,排名次席。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朴实话语,还是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都表明,年轻一代拥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让志愿精神点亮青春梦想,在担当中作为,在奉献中成长,在实干中推动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使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思政讲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是吹响青春使命的号角

即时 | 2020-05-14 16:48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重大灾难也会成为伟大精神孕育的契机,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并诞生的“抗疫精神”,是全体抗疫人员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熔铸而成的精神丰碑。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让精神丰碑辉映新时代,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感,用青春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弘扬“抗疫精神” 坚定“四个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疫情发展态势,果断部署、综合研判、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给出了“最强攻略”。中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疫情大考,展现出必胜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全体抗疫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人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艰辛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态势,以有力举措防范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真正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的正确道路。

坚定理论自信,站稳中国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考验越大、挑战越多,对理论的思考就越深刻。面对疫情,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做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的各项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作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疫情防控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更为取得全球抗击疫情的胜利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制度优势。对比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实践及其不同表现,更能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在防疫中所表现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高效的社会动员的优势、应急举措坚决果断的优势,使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战胜疫情的信心。

文化作为精神之载体,凝集着民族共识,积淀着民族情感。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等革命精神引领文化自信,鼓舞中国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面对肆虐的疫情,14亿中华儿女展现出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爱情结,逆行而上、顽强拼搏的斗争品格,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抗疫精神”理解“四个自信”,是赢得这场阻击战最后胜利的底气,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根本遵循。

弘扬“抗疫精神” 厚植爱国情感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到“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大德、大勇、大爱在国家发生危难之时,常常被彻底激发,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史就是中华儿女克服灾难、战胜苦难的爱国奋斗史。

“抗疫精神”极大丰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是最生动、最硬核的爱国主义教材。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接力弘扬宅心仁厚的仁爱精神、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众志成城的互助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灾难中磨砺和升华爱国主义热情,用大爱筑牢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疫情期间,数千人、上万人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投入到防疫一线,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火速完工,十多家方舱医院快速建成,多项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项目迅速启动,人民群众把个人生活与国家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主动配合防控工作,争做文明家庭,开展云端学习,发扬“宅”家美德,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精神,彰显出无比深沉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情怀,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新时代的爱国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将有效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烈情感。用“抗疫精神”的鲜活案例回答学生,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国,我们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爱国者;提醒学生,少些“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的小爱,多些“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的大爱,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爱国”始终是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天下和谐的情感根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弘扬“抗疫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疫情既是教育的背景,也是教育的资源。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要在灾难中获得补偿,就必须时刻充满自省、自律、自觉、自信的精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加剧蔓延,对教育而言,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要引导青年人从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对比中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鼓励学生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充分认识远大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挖掘“抗疫精神”的思政育人元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抗疫精神”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基因,弘扬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奋进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风尚,推动着新时代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勇于担当、忠诚尽责的英雄事迹,挖掘蕴藏于战疫故事中的精神实质,从抗疫典型中选树好人,创新传颂方法和载体,讲好抗疫故事。教师要躬身示范作表率,投身抗疫做贡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立志成才。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大力倡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抗疫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新的历史机遇期,牢记使命,强化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同心奋斗、矢志向前,心怀感恩、无私奉献,争做疫情大考的合格答卷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18JZ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

姓名:鲁君 李美 工作单位:

勇进“红区”战疫 坚持公益廿载 王毅诠释“最美青春”

即时 | 2020-05-13 15:58

“我们清零啦!”3月18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援助湖北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实现了收治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工作“零差错”、医疗安全“零投诉”、医疗事故“零出现”的既定目标,王毅就是这支医疗队伍中的副领队。

疫情就是命令 奔赴前线勇敢抗疫

39岁的王毅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此次天津医大总医院支援武汉重症救治医疗队副领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早在疫情暴发初期,他就主动报名请求支援前线。王毅说:“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责任。”

2月12日夜里11点多,正在医院值班的王毅接到医院通知——明天要到武汉前线抗击疫情。他马上与同事交接工作,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并与妻子告别。

妻子得知王毅即将前往一线,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支持这个决定,马上帮他一起收拾行李。“我妻子也是党员,她在2月17号也接到任务,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我们互相很支持彼此的工作,都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力量去抗击疫情。”王毅的语气很坚定。

收拾好行囊的王毅赶回医院,马不停蹄参加誓师大会、离前培训。13日中午,这个仅用6个小时就组建完成的由40名医生、120名护士组成的重症救治医疗队就集合完毕,搭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 

“我们刚到武汉的时候天特别冷,不巧还赶上了突降雨夹雪,温度一下降了15度。”王毅回忆道,“因为我们需要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送来的盒饭也不能及时吃,当时真是又冷又饿。”武汉湿冷的天气让来自北方地区的王毅感到非常不适应,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全身心投入到医治工作中去。

救治暖人心 不是英雄是战士

王毅所负责的病区第一个痊愈出院的病人是武汉市医院的一名血液科护士,这名护士因在一线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医疗队全力救治下,很快她的情况就稳步好转并康复出院了。“她痊愈出院时我真的非常高兴。”王毅说,“她的痊愈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救治范本,也可以给其他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这位护士患者也为王毅和他的队友敲响了警钟。收治新患者是最容易发生医务人员感染的时候,面对新入院的患者必须要近距离接触了解病情录入病历,这就会让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我们医护人员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保证自己能够健康地守在工作岗位上尤为重要。”王毅说。

截至3月18日,王毅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疗队累计接收新冠肺炎患者77例,其中有两种以上合并症16例,重症9例,危重症3例,治愈出院率达93.51%,实现了在院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工作“零差错”、医疗安全“零投诉”、医疗事故“零出现”的既定目标。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关注患者病情的同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生活中的不适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王毅说,“在救治过程中我们都主动把手机号告诉患者,和他们成为微信好友,这样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连线,方便和患者随时沟通、了解病情,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动态。”

王毅认为,在收治诊疗等各环节上不仅要看到“病”,更要看到“人”,从各方面关心收治患者和隔离观察者也是救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病人因为入院比较仓促,不能及时购买物资,所以他们的生活用品并不是很充裕。发现这一问题后,王毅和他的队员们纷纷把自己的毛巾、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节省下来无偿送给需要的患者。“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和我的队员们送给了每个女患者一套保暖内衣。担心冷落了男患者,我们就在千纸鹤上面写了祝福和鼓励的话挂在他们的床头和病房的屋顶上。”

抗击疫情不仅是一场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心理战。直到现在王毅回忆起来还是感慨万千。“这次抗击疫情其实就是对我们医护人员平时的医疗水平和经验积累程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战斗意志和心理素质的一个检验。我们不是英雄,但一定是战士!”

20年志愿服务 不忘初心传递爱

医生是一份休息时间很少的职业,但王毅对工作没有丝毫厌倦,反而感觉很幸福。他除了日常的救治工作外还兼顾医务处的部分工作。作为天津市医师协会的副秘书长,王毅还会负责着天津市医师协会的一些事务。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泡”在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中了。

1999年,王毅进入天津医科大学学习,并主动加入志愿者协会,在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开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从医学生志愿者逐步成长为青年专家志愿者,坚持从事志愿服务已20年,在社区和福利院义诊、培训基层医生和医学生志愿者、大型运动会医疗保障等活动中都能见到他志愿服务的身影。

在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后,王毅开始组建青年医务工作者志愿服务讲师团,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亲子急救培训等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并获得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天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至今,优秀青年志愿者的称号依然是我最珍惜的荣誉之一。”王毅说。

谈起印象最深的志愿活动时王毅回忆道,学生时代的他曾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了天津医科大学与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志愿服务共建活动。最初他和队友们为福利院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但是随着与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他发现这些福利院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后来我们就在学科辅导的同时把心理辅导也融入其中,也经常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让他们敞开心扉。”这不仅对于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对于学生时期的王毅来说亦是如此。“当时我只有二十出头,做事情很青涩,公益项目为我后来的志愿服务和医患沟通都提供了新的思路。”王毅娓娓道来。

近几年,王毅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急救培训中,“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学会急救,为我们医生的救治争取时间。所以我更加重视在中小学进行宣讲、培训,‘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意识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是未来。”

今年,王毅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对此他感触良深。“不管是我们80后、还是90后,不管是在医疗岗位,还是在其他岗位上的年轻人都要勇挑重担。”今年39岁的王毅打趣说,自己马上就要跨入40岁了,很快就要进入不惑之年了,对青春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动情地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的成果都是多年的积累。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中国青年网记者 田昕禾)

青春在战“疫”中唱响

即时 | 2020-05-10 09:45

伴随着春的浓郁气息,我们迎来一个迟到已久、等待已久的“新学期”,老师们、同学们欢迎你们回家!

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5月8日,是济南市初中毕业年级新学期返校的日子。虽然一场雨打乱了学校的升旗计划,但各学校却都以特殊的方式举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升旗仪式,也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以“成长与爱国”为主题的新学期“第一课。”

济南市甸柳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济南甸柳一中),通过广播为750名初三学生举行了一场难忘的升旗仪式。

“我们在战疫中成长,也在战疫中学会了担当,初三的我们也将走上战场......”14名初三学生的誓词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早上8点,这场包括校友演讲、校长寄语、学生演讲等多个环节的升旗仪式及开学典礼在济南甸柳一中30个班级教室内(15班分成了30个班)同时进行。虽没有了以往开学热闹的现场气氛,但同学们却同样满怀斗志,从这场特殊的开学典礼中获得了精神洗礼,提升了思想境界。

“自1月份疫情出现以来,我和同事一直战斗在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的国门一线,期间共为二十余名发热旅客及多名确诊人员办理了出入境边检手续,同时整个团队做到了零感染。”仪式中,学校特别邀请了“山东最美战疫警察”、学校97级毕业生薛钊,通过广播为学弟学妹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作为一名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薛钊讲述了他在战“疫”故事,也分享了他在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时作为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努力备战考试的心得体会,为即将走入中考战场的初三学子们点亮一盏希望之火。

这是济南甸柳一中在“开学第一课”上的一个特别设计。

“薛钊学长的演讲令人倍感鼓舞。我也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韶华。”初三学生耿孝滢在接受采访时说。

开学典礼后,学校还统一安排了《疫情防控知识》《听战“疫”故事 在战“疫”中成长》等五个主题班会,在迎战中考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缓解内心焦虑,用知识作为武装自己的铠甲,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

济南甸柳一中团委书记李心宇策划了此次“开学第一课”的班会主题,她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班课,使同学们更加自信、踏实地投入学习生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战即将到来的中考,为自己、为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非常时期,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场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让他们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走的更加有力。”甸柳一中校长陈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学校无法组织一场正式的开学典礼,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让孩子保持一颗“爱国心”。

以青年之名,担时代之责。在这场升旗仪式及开学典礼中,学子们以一颗崇敬的心,向鲜艳的五星红旗致敬,向祖国致敬,向逆行的医护人员和爱心人士致敬,向英勇的人民致敬!激励他们在疫情中学会坚强,让青春在战“疫”中唱响——心怀家国奋发图强,用努力和拼搏迎接中考和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记者了解到,5月8日,济南全市开学初中学校240余所,82860名学生、17179名教职工返校。

春暖花开季,学子已归来。教室里,又响起了琅琅书声,老师和同学们终于不再隔着屏幕,美好的校园生活又重新开启!

青年战疫 彰显青春底色

即时 | 2020-05-08 16:37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活力,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闻令即动勇挑重担。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冲锋陷阵、扎根基层,唱响了一支动人的青春防疫之歌。

“2003年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换90后保护全世界”,现如今,网络上热传的这句话正照应着现实。青年医生身披白色战袍,远离家乡援助疫区;青年警察日夜奋战,遏制疫情蔓延,为平安护航;青年志愿者送物资、守防线,用温情和专业服务驱散疫区人民的心理阴霾。陕西18岁志愿者朱如归瞒着家人“逆行”援鄂59天,00后女大学生王贵红单腿驻守乡村一线……当初父辈口中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变成抗疫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爱国至上的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的历史基因,胸怀天下的文化传统。

青春需要磨砺,历经困境方能成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次“大考”,对中国青年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分秒必争,生命至上,面临困难和压力,中国青年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成人礼”,从磨难中增强了本领,在逆境中磨砺了意志。正所谓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战“疫”经历将成为中国青年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李大钊在《新青年》中写道,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负时代使命,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用脚踏实地服务人民,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方能彰显青春底色!

激发青春担当 托举民族希望

即时 | 2020-05-08 16:33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

表彰鼓励担当。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颁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就是一个风向标,通过对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进行表彰,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青年学有榜样、干有标杆、做有成效。当疫情突如其来时,有青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千里驰援;在疫情防控中,有青年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啃“最硬的骨头”,坚持“到最危险地方去”;防疫战场中,有青年因公殉职、献出年轻生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青年的身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疫情大考中,中国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了,他们是有能力的一代、堪当大任的一代。这些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用实际行动为青年树立了标杆。

奋斗永葆青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还是宵衣旰食、明志励志,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选择。思想决定行动,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出的青年们个个有理想,人人有信念。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考验。在为国奉献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勤奋实践中增强本领。青春无悔,青春无价。奋斗的青春最幸福,青春在奋斗中永不褪色。

实干成就未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干才能兴邦。中国青年的伟大梦想不是停留于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有的青年活跃在科技攻关最前沿,探索浩瀚宇宙,“把梦做上天”;有的青年主动放弃大都市生活,奋战在脱贫攻坚农村主战场;有的青年用知识来攻克施工技术难题,刷新铁路建设速度;有的青年奉献在服务社会最基层,56年如一日奉献青春……他们用实际行动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无愧于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这些可爱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千千万万的青年,凝聚起了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透过表彰,我们看到广大青年挺身而出,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勇于担当,以梦想为翅膀,脚踏实地干工作,用实际行动托举民族的希望。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