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权威访谈”系列报道,将集中采访发展改革委、财务部、人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工信部等部门主要同志,分析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解读“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回应外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资  讯 

金融助力经济行稳致远——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即时 | 2020-08-14 07:33

金融助力经济行稳致远(权威访谈)

——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系统积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完善金融监管政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目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稳企业保就业?银行业保险业将在哪些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但潜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底线思维,未雨绸缪

记者:今年以来,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何?

郭树清:疫情防控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我国金融业也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但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复杂形势考验,股市、债市、汇市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结构优化,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截至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约340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银行业总资产309万亿元,同比增长9.7%,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3.2%,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总资产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短期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融资的能力不断提高。

但也应看到,我国金融业一些潜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底线思维,未雨绸缪。一是存量风险尚未彻底化解。一些金融机构历史包袱较重,资本和拨备缺口较大,疫情冲击之下经营风险更加突出。二是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风险很可能加速显现。三是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易反弹回潮,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以新面目卷土重来。四是疫情加快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调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部输入风险加大。

金融管理部门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保持监管定力,优化监管措施,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

记者: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取得了什么效果?

郭树清:疫情防控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金融委靠前指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举措,增加有效资金供给,优化信贷投向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银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政策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6.12万亿元到期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支持。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增速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其中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4.6%。1—6月,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7%,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43个百分点,通过发放信用贷款、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等措施,降低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64个百分点,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合计下降1.07个百分点。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债券市场投资,上半年非金融部门债券净融资达7.12万亿元。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上半年赔付支出6308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长15.9%。

●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

记者:下一阶段,金融管理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企业保就业?

郭树清:金融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

目前,全国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超过2/3,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不仅因为银行服务理念转变,更关键的是银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大幅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我们鼓励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加强与互联网银行合作,让政策性银行为互联网银行提供更多转贷款资金,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今年,金融系统将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我们将落实落细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65万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是1.65万亿元,再加上减免一些收费项目,完全有条件实现让利1.5万亿元。

●做实资产质量分类,补充资本,提足拨备,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严控增量风险

记者:之前,您提到要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的风险,对此银保监会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郭树清: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金融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时滞,一些延期还本付息的企业,未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尚未完全显现,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较大。

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

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准确做好资产分类,真实反映贷款质量。政策导向上不简单将不良率高低作为评价经营好坏的唯一标准。二是补充资本,提足拨备。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根据账销、案存、权在原则,在涉农、普惠等考核中,允许将已处置的不良贷款还原计算。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作为新主体,与银行合作探索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有序开展单户对公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防止新增不良过快上升。

●深化中小银行改革,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严格股东资质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关联交易,严防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记者:我国在金融领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郭树清:近年来,我们稳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过去三年推出的50多条对外开放措施,目前已陆续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法治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机构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重点,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推进城商行、农信社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深化改革与化解风险、完善治理结合起来。不久前,经国务院批准,六部门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相关文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改革推进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保持农信社和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保持以社会资本为主的格局不变。推动大型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政策性金融机构、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源,研究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二是以公司治理为核心,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探索中国特色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模式,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调整优化股权结构,严格股东资质管理,规范股东行为和关联交易,严防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强化履职监督和信息披露。

三是以支持直接融资为方向,促进融资结构优化。上半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从32%上升到36%,未来要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强化专业投资和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长期低成本的直接融资资金。(记者 欧阳洁 屈信明)

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即时 | 2020-08-13 11:01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疫情是场大考,金融业如何作答?作为实体经济血脉,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是否有力有效?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抵御风险的堤坝是否坚实?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否一如既往?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增贷款超12万亿元 有力支持经济加快恢复

稳企业保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正增长,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力对冲,包括财政、税收、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今年以来,我国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时出台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之前4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优化。”郭树清说。

除了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方面也在发力。上半年,银行业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这个增长幅度是近些年少有的,对推动金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

当前,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需要金融业更加主动作为,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目前已有2360多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这个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郭树清说。

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要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衡发展。“下半年要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银行保险机构要更多地参与债券等资本市场。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可以获取长期资金,低成本资金,相当一部分是资本金,对企业成长更有利。”郭树清表示。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银行业已对6.12万亿元企业到期贷款提供融资支持。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应及时做好应对的准备。“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政策,我们看市场的情况,如果恢复得还有一些问题的话,会把这些储备性政策用出来,加快经济恢复。”郭树清说。

金融业运行平稳 积极应对不良贷款反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前提。

郭树清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相较而言,我国股、债、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2.4%,资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贷款率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资本充足率14.21%,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郭树清表示,同时必须要看到,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等,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新形成不良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郭树清说。

他表示,对此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变化。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贷款。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预计今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明年才会暴露出来。”郭树清说。

他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之下,原本经营很好的企业销售中断、订单压缩,不良贷款的反弹是必然的。“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各方面的政策要结合起来进行帮扶,多种手段把企业扶持起来,这样我们的经济大循环就会更正常、更容易一些。”

改革开放一如既往 更加注重政策落地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头戏。

郭树清表示,近两年,银行业保险业共有34条对外开放措施陆续落地,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的实例,比如首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均获准设立,今年上半年又批复友邦保险在内地设立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等。

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开放政策,郭树清表示,现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尽管现在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对外开放的大趋势。疫情期间不断有外资金融机构来中国落户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如既往。”郭树清说。

深化改革,是中国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一把钥匙。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郭树清表示,将下更大气力深化金融领域关键性改革,包括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资、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等。

“要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拓宽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加快补充资本,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深化改革与化解风险、完善治理结合起来。”郭树清说,改革推进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农信社或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

他表示,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做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同时要以公司治理为抓手,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税收大数据透出经济发展新亮点——专访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

即时 | 2020-08-13 06:36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税收大数据透出经济发展新亮点——专访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

税收大数据透出经济发展哪些新亮点?记者专访了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

三快一严!确保减税降费红包直接落到企业

问: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如何?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答:我们把及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层层压实责任,设法克服困难,确保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具体有四个特点,即“三快一严”:

一是政策落地快。每次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都同步研究征管配套办法、预调信息系统;政策出台后,征管和信息化保障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税务机关,确保政策好操作、快落地。

二是辅导培训快。第一时间开设“云课堂”对税务人、纳税人、缴费人进行“一竿子到底”的直达辅导培训,一轮不行就二轮,二轮不行就三轮。同时,通过税务网站、微信、12366服务热线等解读政策、回应关切。

三是操作过程快。通过简化办税环节、简便操作程序、精简报送资料,让纳税人缴费人享受优惠政策更快捷;通过完善电子税务局网上申报功能,让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直达享受政策优惠。

四是考核监督严。实行最严格的绩效考评和监督问责,有效严防和及时查处各种不作为和乱作为事项,确保政策执行不遗漏、不走样。

“一扩围两延期三助力”组合拳优化办税缴费服务

问:税务部门在优化办税缴费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实招硬招,来帮助纳税人、缴费人便捷办税缴费?

答: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出了一套优化办税缴费服务的“组合拳”。概括来说,就是“一扩围两延期三助力”。

“一扩围”,即扩大网上办、自助办、邮寄送、线上答的“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网上办”事项已达197个,覆盖了办税缴费的主要领域;全国8000多个办税大厅设置了近4万台办税缴费自助设备;上半年为68%的纳税人提供了邮寄配送等办理发票业务的服务,同比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上半年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共解答问题2300多万个,同比增长了21%。

“两延期”,即依法延长纳税申报期限、依法延期缴纳税款,缓解纳税人缴费人资金困难。今年2月份,在全国范围内两次延长纳税申报期限,3月、4月、5月份又分别延长了当月的纳税申报期限。

“三助力”,即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助力外贸企业发展、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切实帮扶企业纾困解难。

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方面,税务部门和银保监部门联合推出“税银互动”,今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获得“税银互动”贷款总额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

在助力外贸企业发展方面:一方面,不断扩大无纸化退税申报范围;另一方面,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目前,全国退税无纸化申报企业户数已占申报企业总数的93%,申报退(免)税额占比已达96%。

在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方面,税务部门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开发了“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便利企业实现“购产销”对接。从实际效果看,仅在湖北省启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头两个月里,就促成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成交项目6822个,成交金额118亿元。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问:今年上半年,减税降费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尤其体现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上。

先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言,我用两组数据加以说明:一是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同比又下降了0.65元。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5%,不言而喻,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因素,是减税降费效果直接或间接的转换。二是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约占92%,余下8%左右缴纳增值税的440万户纳税人征收率又从3%降为1%(其中湖北省免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创业积极性,二季度全国办理过涉税事项的新增市场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同比增长7.1%。

再拿增添企业发展后劲来说,我也用两组数据来加以说明:一是二季度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服务同比增长22.3%,在疫情冲击中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二是6月末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同比新增10.9%,也就是说,有106万户企业“由小变大”或为新办的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二季度就有37万户。

税收大数据透出经济发展新亮点

问:当前税收数据反映出哪些经济发展的亮点?

答:通过发票大数据分析发现,上半年经济发展有四个亮点:

亮点一:企业销售稳步回升。2月10日以来,全国企业复工复产复销逐周稳步回升向好。2月24日至28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环比上周提升了21.5个百分点,三周内上升了35.1个百分点,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5.8%。5月11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已达到去年水平,6、7两个月份同比增长均为10%左右。

亮点二:制造业恢复较快。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大,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1.3%,但二季度同比增长8%。7月份同比增长为10.7%,环比6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快于全部企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亮点三:新动能加速成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3%,二季度同比大幅增长21.7%。7月份,同比增长21.3%。

亮点四:投资回升渐加力。税务总局服务和管理的年纳税额1亿元以上的2050户大型企业集团数据显示:二季度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5%。

下半年,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各级税务部门务必要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延的延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退的退到位;即使组织收入压力再大,也必须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对违反者,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访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

即时 | 2020-08-12 08:58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很大冲击。面对不利局面,我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危中寻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稳住外贸基本盘。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7月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特点有哪些?下一步,海关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外贸促稳提质?记者采访了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

●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贸易遭重创,但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前我们外贸呈现哪些主要特点?

倪岳峰:今年以来,我国外贸整体表现好于市场预期,特别是6月份进口、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7月份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今年,虽然国际贸易市场的“蛋糕”变小了,但我国的市场份额却在变大,前4个月出口份额同比增加了0.1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国外贸的抗压力和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一带一路”成为重要增长点。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表现抢眼。我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44万余家外贸企业保持正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家。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对外贸增长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前7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3万亿元,增长7.2%,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上半年,跨境电商在线成交进出口总值超过6000亿元,增长6.7%,明显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正在不断积聚外贸发展新动能。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外贸基本盘

记者:进一步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海关总署的工作着力点是什么?

倪岳峰:海关总署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从4个方面发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一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近年来海关总署大力推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原有的86种监管证件精简到44种,今年6月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59.3%和81.5%,通关成本明显降低,我国的跨境贸易指标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今后,我们将深入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疫情防控期间海关采取的设立“绿色通道”“零延时”验放等好的做法将继续坚持下去。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使企业在国外享受到和国内一样的通关便利,降低10%以上的物流成本。

二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洋浦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创新制度。抓紧出台自贸港口岸布局方案,为全岛封关运行打好基础。制定实施“零关税”设备、运输工具等政策配套监管办法,促进早期收获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三是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加大政策落实和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更好的项目入区发展,用好综合保税区政策;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和国家级新区、开发区、高新区设立综保区,进一步发挥好综保区稳外贸稳外资这一重要的经济增长平台作用。

四是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网购、“海淘”成为老百姓越来越重要的消费方式。海关总署先后推出了跨境电商退货政策和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改革措施,使跨境电商商品进得来、出得去、退得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改革,重点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并开展批量出口业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货物配送速度,改善消费者购物体验,促进我国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

另外,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海关将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综保区高水平开放

记者: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关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有哪些制度创新?

倪岳峰: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海关总署以“管得住、放得开”为原则,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前,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研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创新管理制度,率先试行加工增值30%免征关税的优惠政策,率先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措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探索和积累经验。

二是为配合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

三是出台《海关总署关于调整海南进出境游艇有关管理事项的公告》,对自驾游进境游艇免担保,降低成本,支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下一步,海关总署将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积极开展海关监管集成创新,组织推动海南省及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为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打好基础。

记者:近年来,综合保税区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综保区在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倪岳峰:去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综保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并提出了21条政策措施。一年多来,综保区作用发挥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国综保区进出口值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同期全国外贸增幅高16.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值的9.97%。

二是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上半年,综保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值9648.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国综保区进出口总值68.9%。

三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比如,四川成都高新综保区2019年进出口值4330亿元,在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3%,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64%。

下一步,海关总署将继续发挥好综保区牵头作用,积极开展调研指导和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区外企业的政策宣讲,引导更多的企业、更好的项目入区发展,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更大作用。

●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让外贸企业发展空间更广阔

记者: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不少外贸企业更加注重出口转内销。海关在支持出口转内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倪岳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萎缩,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不少外贸企业更加注重出口转内销。为此,海关总署进一步放宽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限制。

一是发布《关于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的公告》,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对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的,暂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切实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纾解企业困难。

二是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的公告》,将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扩大到所有综合保税区。

三是发布《关于调整加工贸易申报纳税办理时限的公告》,进一步放宽内销纳税时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最迟可在季度结束后15天内完成申报纳税手续。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都以“两头在外”为主要形态,内销比例相对较少,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内销货值占加工贸易进口货值的比重仅12%左右,与我国庞大的加工产能和市场规模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将使外贸企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更为畅通,有利于我国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海关总署将继续大力促进加工贸易内销,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打通并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记者 杜海涛

运行好于预期 挑战不容忽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谈当前中央企业发展态势

即时 | 2020-08-11 06:37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运行好于预期 挑战不容忽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谈当前中央企业发展态势

新华社记者王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正常运行带来挑战。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上半年中央企业干得怎么样?下半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往哪里走?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

稳发展:四句话勾勒央企上半年运行轨迹

问:您如何评价中央企业上半年表现?

答:今年上半年极不平凡、极具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奋力拼搏,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运行好于预期。从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实物量指标变化情况看,上半年中央企业钢材产量、原油产量、发电量和售电量等指标,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8%以上。这些基础行业实物量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反映出国民经济逐步好转,也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提振了信心。

二是指标逐月修复。进入二季度,中央企业收入降幅逐月收窄,其中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净利润16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6%和5%,收入和利润同步实现正增长。

三是有效投资加速。上半年,全社会投资水平下降,中央企业投资逆势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同比增幅为7.2%。其中,制造业投资超过13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近1600亿元。这些投资呈现出实体经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新产业新动能投资明显加速、服务国家战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等方面的特点,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是社会责任彰显。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政策,上半年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超1200亿元。我们将继续不折不扣执行减费让利政策,为保市场主体、保社会生产力贡献央企力量,全年减费让利将超过1800亿元。

谈走势:明确“两个力争”任务目标

问:您怎么看后两个季度中央企业运行环境?全年目标会调整吗?

答:尽管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扩散蔓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风险挑战不容低估。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下半年我们决心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企业改革落实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及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工作。

完成好这些工作,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战胜困难挑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促改革:以三年行动为契机吹响改革冲锋号

问: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如何深化改革促发展?

答:国企改革重在行动、重在效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将印发实施。我们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再次吹响改革的冲锋号,通过加快深化改革,让企业机制活起来,让布局结构优起来,让发展动力强起来。

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

总之,我们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扭住关键、突出重点,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推动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国企改革的综合成效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促融合:共同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问:受疫情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与国企合作的意愿和倾向有所增强。对于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合作,国资委与中央企业是怎么看的?

答: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落实好总书记指示精神,主动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和经济生态,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具体行动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坚决落实国家纾困惠企政策,支持带动各类企业共渡难关外,我们将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发挥国有资本纽带作用,带动各类企业融合发展。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资新设、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100亿元。我们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与各类企业合作,积极稳妥深化混改,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加强与各类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国资委将坚定地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上下游贯通、大中小融合,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共同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解读:7月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即时 | 2020-08-10 10:45

2020年7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0年7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0年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7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落实保供稳价政策,市场运行总体有序。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食品中,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受不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由于蛋鸡存栏减少,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9%和1.7%;夏装折扣力度加大,服装价格下降0.5%。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7%,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下降16.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27.7%,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4%,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7%和17.5%。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据测算,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涨幅平稳,同比降幅收窄

7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21个,比上月减少1个;下降的15个,增加3个;持平的4个,减少2个。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反弹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2.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4%。其他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3.1%,扩大1.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0%,扩大0.6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上涨2.7%,回落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1%,回落0.8个百分点。此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汽车制造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0.6%和0.1%。

从同比看,PPI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5%,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27.8%,收窄11.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7.0%,收窄4.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7.5%,收窄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7.4%,收窄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4.6%,收窄0.5个百分点。此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降转涨,上涨0.7%。

据测算,在7月份2.4%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2.4个百分点。

郝鹏:四句话概括央企上半年运行特点,明确“两个力争”任务目标

即时 | 2020-08-10 15:17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运行好于预期,指标逐月修复,有效投资加速,社会责任彰显。他说,尽管上半年央企运行情况比预料的要好,但风险挑战不容低估。下半年我们决心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记者王希)

郝鹏: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吹响改革冲锋号

即时 | 2020-08-10 15:15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改革重在行动、重在效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将印发实施。我们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再次吹响改革的冲锋号。他表示,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记者王希)

权威访谈|易纲: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

即时 | 2020-08-10 06:37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保持金融总量适度 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新华社记者吴雨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

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怎样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货币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记者:疫情冲击下,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金融政策加以应对?

易纲:面对疫情冲击,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18个字,就是“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

我们在春节假期期间紧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取得了积极的保供成效;坚定地支持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并超预期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继今年1月1日宣布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投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

随后,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从3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再增加到1万亿元,在不同的情形下,政策的含义是不同的,数量越来越大,利率越来越市场化。商业银行使用央行的这些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低成本的贷款,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

记者:如何评价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

易纲:上半年宏观金融数据亮点确实比较多,这也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从宏观总量上看,各项金融指标明显高于去年。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8%;上半年新增贷款是12.1万亿元,同比多增了2.4万亿元。

从价格上看,今年以来,我们注重引导主要市场利率下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2%;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至2.95%;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30个基点至3.85%;再贷款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

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6月份,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是1.89%,比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82%,比上年末下降了0.3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这些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

记者: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易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一方面,各产业恢复较快;另一方面,需求也逐步恢复,投资明显回升,消费继续修复,出口明显向好。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稳定。

我们也非常关注影响当前经济恢复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稳企业保就业的压力比较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等。

总的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记者:下半年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易纲: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守住风险底线,全力以赴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的制度短板,健全重大金融风险的应急处置机制,并且转入常态化的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

另外,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已经出台的金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地方政府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量力而行,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此外,继续做好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工作,统筹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深化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等。

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有序开放

记者: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会不会受到影响?

易纲: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首先,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比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其次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中国一贯主张要在抗疫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深度参与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G20缓债倡议,为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低收入国家减债提供一定支持。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部长共话:中国经济下半年,准备这么干!

即时 | 2020-08-09 15:06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近日,总台记者专访十位经济领域的部长,共话下半年中国经济工作打算怎么干。

从扩大内需到促进消费,从减税降费到稳定就业……已接受采访的四位部长带来了不少利好消息。一起来看部长们的金句↓↓↓

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强化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

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我国经济内在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的稳步回升,通过努力,有信心完成今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各级地方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真正过紧日子,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紧要处。

今年就业政策力度空前,主要在稳岗位、扩渠道、提技能、促匹配、兜底线五个方面发力。

对于重点群体,要分类帮扶、因人施策,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稳定就业基本盘。

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外商放心、安心、有发展。

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而且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相信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想要了解更多利好消息?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总台记者对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国税总局、银保监会、工信部等六部委负责人的专访,更多硬核信息持续关注。

编辑推荐